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研究

2021-02-07罗思佳夏全胡振宇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创中医药院校

★ 罗思佳 夏全 胡振宇(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南昌 330004)

没有人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健康是首要关键性的基础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健康中国”战略,是党和国家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全面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促进人民健康发展奏响的时代最强音。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其“天人合一”“上工治未病”的理念与“生物—社会—心理—环境”现代医学模式不谋而合,也契合人民群众不断追求的对健康养生、健康生活、健康长寿的需要。在“健康中国”战略和国家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聚集师生创新创业驱动力,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成为中医药院校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作为祖国传统中医药传承发展、守正创新的未来主力军,充分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释放其创新创业的巨大潜力,对于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促进中医药事业和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我国全民健康事业,提高国民健康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健康中国”战略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时代要求

1.1 “健康中国”战略的内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要求高度重视国民健康问题。此次“新冠”肺炎的传播,对我国和全球加强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同时也强烈表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性条件。

“健康中国”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富裕幸福的目标,必须优先发展居民健康,要将国民健康问题摆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人民健康是首先必须考虑的战略性问题。身体健康不仅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首要条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二、“大健康、大卫生”, 人人享有卫生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卫生保健、人民健康,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要把“大健康、大卫生”的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卫生事业中去,扩大公共卫生防疫与健康服务的对象与范围,坚持以预防为主,控制致病因素特别是公共危险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第三、要建立一个覆盖城乡全领域、医疗卫生全周期、生命健康全过程的国家卫生健康保障机制,从薄弱处着眼,从细节处入手,最大范围地覆盖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的所有领域,最大程度地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形成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全面监管,疾控、公安、城管、环保依法治理、相互协同的快速高效运转机制。要加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促进居民养成良好卫生的生活习惯。第四、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加大卫生健康投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偏远农村医疗卫生诊所的建设,满足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提高卫生健康服务质量。要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在保证公立医院姓“公”不姓“私”的前提下充分激发其活力,同时积极推进民营医院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公立医院的重要补充作用,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2 “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中医药院校发挥优势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时代之需要,促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需要,可以有效地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迫切要求全面提高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其创新精神,培养其创业意识,实现其个人价值。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迄今已经走过60多年,广大中医药院校肩负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我国中医药伟大事业的使命,为国家中医药行业和健康中国建设,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医药人才。进入新时代以来“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要求中医药院校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岐黄学术精英,更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格局[1]。中医药高等院校要牢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神圣职责,在继往开来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中医药人才的创业能力培养,培养符合中医药行业发展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创业型、实践型人才,以促进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建设。

1.3 “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化人才培养路径 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的中医药产业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缺乏强大的创新发展动力,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够紧密。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培养、产业需求、研发协同创新机制不紧不实,中医药校企协同合作、协同创新的高端产业孵化和服务平台尚不成熟。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行业的专业性院校,其自身拥有强大的人才资源,学校如何紧密协同中医药企业,发挥其强大的中医药项目和团队的研究优势,面向市场、社会、企业,培育打造一个个强大的创新创业团队,提高中医药科研成果和技术实际转化率,拓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是对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时代之问。基于“健康中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医药院校应着眼于创新型社会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要求,将强大的中医药教育资源、科技技术资源转化为更好地服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特别是促进中医药全面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走出一条校政企结合紧密、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效、致力培养中医药应用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时代新路。

2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瓶颈

2.1 “双创”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培养模式难以满足时代需求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开始进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自主探索。进入2002年,教育部颁布政策开始在全国9所高校进行大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试点,至此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学校自行探索开发阶段迈入由国家统一领导、政策指引下有序进行多元探索的阶段。在此后的近20年时间里,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全面推动了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如表1所示。

表1 近20年来国家出台的创新创业相关政策

在近20年里,我国各级政府推出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相继出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政府的积极主导下,全国许多高校响应号召顺势而为,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课程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高校创新创业氛围逐渐浓郁,大学生创业条件不断积极改善。但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时间不长,累积的经验还不够丰富,还未真正形成高效的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因此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还不能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2]。鉴于当前国家对中医药重视程度和民众认识程度的不断跃升,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正在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但仍处于摸索发展阶段,还未形成高效统一规范的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从近5年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的奖项尤其是金奖获得的数据以及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的分布来看,仅有山东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两所中医药大学获得过金奖,江西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3所院校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由此数据分析,大多数的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正在积极推进,但双创教育的模式、效果都需要进一步与市场接轨,积极适应市场需要。由于中医药院校学科专业的特殊性,容易造成培养对象在双创教育方面范围不宽、目标不明、要求不高、内容偏专业化等问题。中医药院校双创教育的教材,通用型的多,体现中医药院校自身特色的少,学生难以融会贯通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双创知识的学习实践。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学分少,学时短,课程设置松散,理论知识授课讲解多,实践操作锻炼机会少;有的中医药院校双创教育,以培训课程为主,辅以创业竞赛、小众的创业沙龙等等,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灵活的模式机制,内外联动不强。中医药大学学制时间较长,专业课难度高,要求严格且复杂繁多,加之传统的医学就业观念束缚,学生的创业的动机相对不强。这样,容易形成双创教育教学与实践“两张皮”,学生难以学以致用。

2.2 “双创”教育氛围不浓,优质实践平台不足 根据互联网上的不完全调查数据显示,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的创业率以20 %的水平远远高于我国2 %的水平。全球创业观察2018/2019中国报告[3]中指出:中国的创业环境综合评介得分为5.0分,在G20经济体中排名第6位,居于靠前位置。报告认为,有形基础设施、内部市场活力有及文化和社会规范是中国创业环境中具有优势的方面,而学校创业教育、研发转移以及商业和法律基础设施是中国创业环境中相对短板。我国技术创业的比例较低,为2.66 %,与排名靠前的澳大利亚(13.1 %)英国(11.27 %)日本(10.58 %)等经济体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由此可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总体创业环境较过去有明显改善,但高校包括中医药院校的创业教育还是处于明显的短板。受制于中医药院校自身学科与专业特点限制,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比国内的知名高校相对起步稍晚,大学生创业的氛围与环境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医药院校的双创教育的文化氛围相对不浓,校园文化熏陶不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有的中医药院校忽略学生实践及动手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尚未融入专业培养模式[4]。根据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中医药院校内开设创业实践平台和教育基地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特别是优质的实践平台非常缺乏,与社会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还没有形成高效协同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无论是在资金、场地还是社会资源,很多中医药院校与国内名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3 受中医药专业背景影响,学生创业热情不高 受中医药学科和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普遍不高。深入分析其内在原因,与学科专业因素、就业观念相关。众所周知,医学类专业都具有极强特殊性并且对于实际技能要求十分严格,课程设置紧密,日常任务繁重,学习较为紧张,学生对于自身的专业有着强烈的认同及归属感。“医生”是“铁饭碗”,医护工作社会认可度高、社会地位高、工资收入高,再之医学学习周期长,难度大,学医多年不从医,家长和学生都难以接受。大多数师生秉承着传统的就业观念,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不从事医药专业,去搞创新创业有点“不务正业”之感。学生对认为在校需要集中精力加强专业学习学好安身立命之术,不是很重视创新创业,难以抽时间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导致无法真正体会创新创业的现实价值。在此,引用王倩、刘诗洋、郑秋莹等人在《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究》一文中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大学生进行的一个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数据,雷达图如下:

图1 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业意识雷达图[5]

其根据李志等人在《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问卷的初步编制》中所提出的五因素结构模型做了一个改编,从雷达图中可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创业情感意识指数较低,缺乏创业需要和动机意识,并且对于创业价值缺乏一定认识。很明显,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热情程度不高,并且因为认为创业的收益(价值)与风险并存,认同创业者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才能够完成创业活动的观念。

2.4 “双创”教师队伍建设不足,“双创”教育能力不强 教师队伍的创新创业能力水平,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中医药院校双创师资队伍建设还难以满足双创的迫切需求。一是“双创”教育专任教师队伍配备不足。主要表现为绝大多数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师都是“兼职”的,其行政管理权归属于各自院系并且本来也不是专业的创业指导老师,他们一边指导学生创业实践一边还担任院系的各种教学任务,毕竟精力也有限,创新创业教育自然而然容易被“业余化”。此外,有些外聘的“双师型”,投入的精力、时间也明显不足。二是“双创”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不优。从全国的创业教师安排结构上来看,中医药院校内从事创业培养的教师大多是辅导员或者学生工作部门的管理干部,以及一些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专家教师;从学历上来看,学校的辅导员或者管理干部的学历大部分都在硕士研究生以下,博士研究生是极少数;而且在这些教师中,青年教师是主力军,但是青年教师的社会阅历较浅,创业实践能力普遍较低。三是“双创”教师队伍总量不足,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能够满足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工作需求的教师队伍。目前来看,中医药院校的教师缺乏实际创业或者投资的经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不高,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2.5 “双创”项目投入不足,激励力度不大 首先,中医药创业项目需要专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项目专家指导,且作为涉及全民健康的中医药项目,相比其他非医药行业创业标准和创业门槛都比较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著作发现,在近几年的一些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项目计划书中,涉及到中医药领域的较少。显然,中医药院校的创业项目因为专业性较强,以致投资周期相对比较长,因此风险也相对较高,基于风险投资的考量, 中医药创业创新项目投入的资金力度明显不够。其次,中医药院校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项目的自身投入力度也有待提高。中医药院校有针对大学生创业开设专门的基金、配备专业的指导团队以及优良的设备等等,目前还不多。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机制,对创业的驱动力投入不足,容易导致创业能力培养工作裹足不前。中医药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激励环境,抓闪光点容易但是双创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难以覆盖全校全体学生,并且十分缺乏对指导教师的创业能力培养激励,容易导致双创效果不显。

3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选择

3.1 深化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建设一套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6]。中医药院校必须按照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专业的特点及优势,改变教学模式,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或者国外优秀的成功例子,逐步建立起一个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特色中医药创业教育体系。同时,必须课内课外相结合,在形成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创业课程体系基础上,依托中医药院校科技实力和创新网络,创建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环境,积极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参与或创办中医药企业,加强创业实践,充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如江西中医药大学,通过坚持 “一个目标、两项融合、三方协同”的改革思路,以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合格人才为培养目标;以促进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为手段,学校修订了《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学工作规程》以及实践、考试环节制度文件,印发了《江西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标准纲要》,对课堂教学、课程实践、课程考试、实习毕业等各环节明确了标准。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该大学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工作成效明显,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金奖,并成功入选2019年度中国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

3.2 强化校企融合培养机制,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创业能力培养不仅是高校责任使命所在,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事关全社会性的活动,需要形成“政府—高校—社会—企业”的一体化高度协同的运作机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功的关键,很大程度上要靠优良的创业环境、社会强有力的创业资源、政府的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三者有机结合。中医药院校由于其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相比其他综合性院校更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创新协同,建立校企融合培养机制,积极发挥其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校友创办的中医药企业的资源优势,通过夯实中医药产业联盟,积极走出一条产学研高度融合、创业创业协同创新的新路子。江西中医药大学在产学研相融合发展方面,有的经验可以借鉴,该大学创建并发展了江中(制药)集团,获得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颁发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这方面,与江西天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施强制药集团、博雅生物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景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市中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设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天越卓越工程师班”、药学专业“施强班”和“博雅班”、中药学专业“景德中药班”、中医学专业“早临床班”。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力打造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创业人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大中医药院校,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加强对接,建设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孵化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实的实践平台,将实践融于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3.3 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 作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弥足重要。根据健康中国战略的要求,要促进卫生医疗资源更合理的分配,培养更加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中医药院校要与时俱进,跟随发展的浪潮,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营造良好校园创业氛围。一是通过外聘、外联的方式,丰富壮大双创师资队伍。中医药院校应加强与名校合作,引入线上优质创新创业课程,或聘请其优秀双创师资,开课程或讲座,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双创指导,丰富其理论知识。二是结合中医药特色,加强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对外引进、对内培养的方式,通过结合中医药院校专业特色,与附属医院、中医药企业联合培养具有中医药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同时,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要创新教师职称评聘机制与奖励激励机制,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的热情。要通过奖惩机制以鼓励学校形成创新创业氛围,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与教师职称评定、业绩考核挂钩,鼓励提升教师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

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热情,强化创新创业意识,要使其将“创新创业可以使个人可持续发展,永葆活力,创新创业是促进中医药事业振兴的强大力量”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4 加大“双创”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帮扶体系 要改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必须充分开发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形成良好的机制。中医药院校应该进一步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设立创业专项基金,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建设,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引入更多的社会资金资源帮扶支持。要通过建立创业服务中心,形成各自院校的特色创业服务链条,将创新创业服务信息化,可以借助运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建立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性服务网站,为创新创业大学生提供便捷实用的学术指导、政策咨询、信息查询、智能提醒和沟通协办等服务[7]。学校应该把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更好的条件,可以引入社会企业创新资金,牵头组建创业创业基金,鼓励社会各方力量为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可以借鉴西方和一些国内创新创业典型示范高校的经验,形成以大创导师、创业咨询师、团队指导老师为专业团队指导,以知名企业、创新基金形成的资金支撑,大创基金、双创奖学金、专业服务中心一体化的全过程全领域服务的指导帮扶机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健康中国”战略和振兴中医药的大背景下,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热潮下,我国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诚然存在许多不足,但随着校政企社一体化、产学研创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的完善,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医药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会不断被培养出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事业。

猜你喜欢

双创中医药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