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AP模式联合热敷应用于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1-02-07骆燕芳陆建芳
叶 芬,骆燕芳,陆建芳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214000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局部供血动脉的血流量突然发生减少或者停止,使得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坏死、软化等现象,且在相应部位同时出现一些临床症状与特征,如肢体偏瘫、言语困难等功能缺失的表现[1]。脑梗死虽然比脑出血的致死率低,但是其致残率较高。脑梗死常发生在中老年人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致死率也随之上升,致死率为20%~30%。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吸烟、嗜酒的病人其发病率较高。脑梗死发病急,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无明显症状[2-3]。目前,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脑部循环来减低脑部的缺血和缺氧等症状,常服用一些扩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溶栓等药物,但脑梗死发生时极易出现出血症状,所以在应用抗凝药时要慎重[4]。除了药物治疗外,在后期的康复治疗上,对病人的身心进行护理也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常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进行输液,该方法不仅能够保护血管,减轻病人多次穿刺的疼痛,还能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5-7]。因此,本研究将采用信息、知识、信念及行为(IKAP)共同护理模式与热敷结合预防脑梗死病人浅静脉留置针的局部反应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9年6月在我院经确诊为脑梗死的病人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64~85(76.30±5.12)岁,病程7~10 d;对照组:年龄65~86(77.02±6.33)岁,病程7~10 d。纳入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②对试验情况有所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伴有一定程度语言功能、肢体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具有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病人;②具有轻微的活动性出血病人;③具有严重的心力衰竭或肝肾功能疾病等;④具有静脉炎或皮肤异常的病人。两组病人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两组病人均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后对病人进行常规回访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IKAP模式联合热敷干预。
1.2.2.1 IKAP护理
①掌握病人的基本信息。合理设计关于脑梗死病人相关的康复知识问卷表,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以及日常的护理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②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指导。护士对病人的心理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根据病人的焦虑、抑郁等情绪进行指导,使其得到有效的缓解或消除。③进行日常的健康指导,根据前期收集病人的资料,了解病人的病情,针对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合理设计健康手册,并对日常的膳食结构提出合理指导;通过开展交流会或研讨会等方式,向病人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④对具有言语障碍病人进行指导。对病人的语言障碍程度进行评估、归类,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言语障碍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沟通方法的指导和语言康复的训练等,然后,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整,逐渐使病人最大限度地获得一定的沟通能力与技巧。⑤进行肢体功能指导。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条件下,越早对病人的肢体功能进行锻炼,病人愈后肢体功能恢复得越好。发病后的前3个月是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根据病人的肌力进行适当的锻炼;如建议病人自我进食、穿鞋脱衣等,与此同时,并配合器械进行训练,在进行指导时,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等。
1.2.2.2 热敷
在穿刺前对留置针部位上端5~10 cm处进行适宜的毛巾热敷约30 min。病人在睡前应适量饮水,并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饮水量。在输液结束后,应用绷带将外部的套管和留置针进行环绕和固定,以免因活动导致留置针脱落。干预后对病人定期进行电话或上门回访,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并监督病人家属协助病人进行日常的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1.3.1 生活质量
分别对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评分内容包括肌张力、运动功能、躯体平衡、日常生活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IADL)、记忆与思维、交流、情绪和参与8个方面。各维度评分均为0~100分,分数越低表示该方面的生活质量越低,反之,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3.2 依从性
可采用问卷、电话随访等方式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并计算依从率。依从性的评判标准:①完全依从指病人完全按照医护人员的建议,积极配合完成治疗及护理的工作;②部分依从指病人基本按照医护人员的建议,较好地配合进行治疗及护理工作;③不依从指病人在治疗期间出现3次以上的不按照医护人员的建议进行或停止治疗及护理工作。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3.3 留置针留置时间
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留置针留置时间。
1.3.4 不良反应
在进行穿刺时,记录两组病人穿刺部位出现静脉炎、液体外渗、导管脱出、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单位:分
2.2 依从性(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依从性比较
2.3 留置针留置时间
观察组病人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4.2±19.9)h,对照组病人留置针留置时间为(56.7±19.3)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5)。
2.4 不良反应(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脑梗死作为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不仅对病人的生活行为活动产生巨大损害,还会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也日益加快,脑梗死对于中老年人的危害也日益加重。因此,对于脑梗死病人除了日常的临床护理外,对其进行系统的、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尤为必要[8-9]。IKAP护理模式是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对病人制定将信息、知识、信念及行为融为一体的个性化、专业化护理方案。以此护理方案对每例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更好地使医护人员和病人及其家庭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使病人对脑梗死相关知识得到一定了解和认识,增强病人自主锻炼的意识[10-11]。
3.1 IKAP护理模式可提高脑梗死病人生活质量
据文献报道,实施IKAP护理模式对肿瘤或心血管等疾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改善作用[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肌张力、运动功能、躯体平衡、ADL/IADL、记忆与思维、交流、情绪和参与8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提示IKAP护理对脑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3.2 IKAP护理模式可提高脑梗死病人治疗依从性
脑梗死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对其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依从率的高低影响着病人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转归,病人依从性的不同,其临床效果差异明显,依从性较好的病人,其临床疗效也较好[13-14]。本研究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依从性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发现经IKAP护理干预后,病人的依从率高于干预前和传统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IKAP护理对脑梗死病人的依从性有改善作用。
3.3 IKAP护理模式可延长脑梗死病人留置针留置时间
有文献报道显示,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血管、药物以及操作手法等因素密切相关[15]。多数病人对于高渗药物的药理专业知识缺乏,使得其在进行静脉注射时对静脉内膜所受到的损伤程度不了解;对于高龄病人,其血管脆并且弹性差,使得护士在操作时可能出现反复穿刺,从而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当留置针留置时间较长或不能及时对穿剌部位进行清理,再加上输液量增加或速度较大,都会使血管侧壁的压力增大。有研究显示,婴幼儿发生静脉炎的几率会偏大[16-17]。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如增强对穿刺部位的训练和选择,对于所使用的药物选择适合的血管,平时加强对病人的巡视等,都可有效地避免静脉炎的发生。本研究对两组病人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留置时间[(74.2±19.9)h]长于对照组[(56.7±19.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将两组病人出现静脉炎、液体外渗、脱管、皮肤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小结
综上所述,IKAP模式联合热敷应用于脑梗死病人,其生活质量有所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长,病人依从性有所提高且有效地降低了导管堵塞、渗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