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2021-02-07虞志华
摘 要: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显然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去不断优化和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持续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实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提升学生兴趣,提振学习信心,增强实践能力。文章从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体现、相应的教学特点及其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德育的主要渠道。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理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该门学科承担着重要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所需要的优秀人才。鉴于很多学生在某些学科上的学习效果不佳不是因为天赋上有所不足,而是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思想政治认识上存在不足,就更加体现出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以及相应教学研究实践的价值。
一、 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体现
核心素养与过去每个学科的单一知识技能培养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强调了学生整体能力的均衡发展。前者可以看作素质教育理念的延续与发展,关心学生的综合能力进步,需要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未来成长需要的知识技能。从核心素养所包含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来看,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有鲜明的体现的。比如社会参与,其既是核心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所瞄准的重要教育领域,体现着核心素养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天然联系。
另外,核心素养不仅本来就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关,而且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应该体现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转变传统的初中思政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要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扎实的知识基础、积极的探究精神、严谨的科学精神、高尚的个人品德、强烈的法治精神、独立的实践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以实现教学工作角度上该门学科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全面融合,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课堂建设,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特点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表现出了下述显著特征。首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是多样化的。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原本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差异化要求。通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师能够通过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因为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所以这种有效性是可以持续的,能够一直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中发挥积极作用。
其次,教学内容的广泛性。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说,其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三个部分。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角度來看,又包括道德和法治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再加上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工作会更加复杂,所以把教学内容限定在教材上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为了达到最后的教学目标,还是仅仅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都要科学合理地引入更多且形式上多样的学习内容,将相关的知识、技能与认知直观且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实现教学资源的扩展。
三、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明确教学理念目标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不仅应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分析讲解,还应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等,使学生能够以积极健康的身心状态实现个性化发展。这对很多教师来说是一种理念目标上的巨大转变,因为这部分教师过去所关注的可能仅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学生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作为目标,理念上自然也没有非常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之外的能力。
为此,教师必须科学地重新梳理教育理念,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应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来明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怎样去影响学生的心灵,又应该遵循何种成长发展的途径,以充分反映出该门学科的教育功能。例如,在学习“预防犯罪”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明确本部分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法律意识,能够正确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且要将之作为一小段时间的小目标,融合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长期大目标中去,与之前和之后的教学工作建立起联系。
(二)创设真实生活情境
上文已经多次提到,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此时,为了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教师应该从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出发,去思考学生在学习成长中所涉及的那些要素,特别是有没有为学生提供能够促进师生文化交流互动的环境,这一环境能否充分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师可以发现,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关键点是学生学习的情境,要去努力联系初中生熟悉的真实生活,以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关爱他人”的相关知识时,从初中生的本心来说,他们都明白关爱他人是一件好事,自己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但只停留在这种意识上是不够的,还要带给学生以“现实感”。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或者从近期的社会热点新闻中选取例子,组织学生表演出来。通过这些现实情况,让学生意识到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如果不关爱他人,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冷漠对待,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明显要超过单纯地依托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学。
(三)抓住实践教育机会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上的教学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阐述上,而是要结合理论知识,推动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实践体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鼓励学生在现实世界的各种活动中发展综合能力。如上文所说的为学生播放视频或者指导学生表演现实情境,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对理论知识的某种直观阐释,并不是真正的实践活动,这一点需要大家加以注意。而在具体的形式上,为了保证实践的安全可控,教师应尽可能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同时适当结合社会资源作为实践活动的辅助。
例如,教师可以争取得到学校的支持,让学校的升旗手不再由小部分表现优秀的学生所专有,而是能够让大家轮流参与,然后在每次升旗活动后对每个人的表现进行单独评价,由此作为学生今后能否担任升旗手的依据。这样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在作为升旗手的过程中感到一种神圣感,体会到自己此时此刻就代表着祖国,代表着五星红旗。这对学生努力进步的激励作用更大。又如,可以在学校组织“学雷锋小组”,长期帮助一些存在困难的同学,而不仅是在学雷锋纪念日组织相关活动。
(四)拓展课堂教学广度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不断扩大教学内容范围以及内容形式,以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上文已经提到,是核心素养视角下该门学科教学工作的基本特征之一,这里不再赘述。丰富且合理的教育内容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得教师能够收集和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拓展课堂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引导,使得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他们自己今后也可以自发地从更广阔的世界中汲取营养。
例如,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主题与目标出发,将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生产秩序等相关资源纳入课堂,引导学生用是否遵守规则的两种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我们的社会生活,必要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组辩论、情境表演等各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通过对比来加强学生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在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内容大大加强,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学生不仅进一步认识了社会规则,而且在校时的自制力也会有所进步,成为其核心素养成长的强大助力。
(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从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可以看出,核心素养进步的关键在于学生自己。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给予的教学内容,可以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升的驱动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创造契机,但最后还要落实到学生自己的探究中去。在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方面,学生的认识不能只随着教师的步伐前进,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就不能正确判断是非,做出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选择的话,算不上是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学习热情以及自主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友谊与成长同行”的时候,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感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培养他们学生合作、诚实和友善的精神。如果只是由教师以抽象的方式去告诉学生周围的人都是友善的,显然不会引起学生在内心深處的共鸣,教学效果会比较差。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勾起学生对以往经历的回忆,去分析在这些经历中哪些是得到了朋友的帮助,自己又是怎样帮助朋友的,明白一个人的人生道路离不开彼此的相互扶持。这样他们的内心才会受到充分的触动。
(六)重视课堂教学评价
一般情况下,教学评价是一次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完善和升级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步骤。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果上,比如有的教师习惯在每次课堂结束时组织一次随堂测验,然后根据测验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课堂教学评价应从三个角度进行:教师、学生和环境。在学生角度,要看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成果,不只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自己则要通过评价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始终提醒自己将学科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明确自己所创设的教学环境质量。
基于以上认识,教师要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的模式,要推动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对教师的评价。而以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保留,但要扩大范围,非必要的时候不要组织随堂测验,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有没有积极发言,从这些学习活动中又体现出了他们什么样的道德和法治意识水平。这样教师得到的评价结果会更加全面科学,在此基础上提供给学生的反馈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对学生起到更大的指导意义,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进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为了培养好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得到进步。而要想提升该学科的教学效果,又要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去明确教学理念与方法。可以说,二者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希望广大同仁能够从初中生全面成长发展,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对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对核心素养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给予更多的关注,不断优化学科教学成果,为初中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晓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情感读本,2019(36):26.
[2]李红艳.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学习分析[J].新课程(下),2019(12):34.
[3]宋广亮.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新课程(下),2019(12):163.
[4]袁红烨.培养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之门径[J].新课程导学,2019(36):21.
[5]林玉凤.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2):45-46.
作者简介:
虞志华,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