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异干髓术治疗儿童乳磨牙牙髓病变及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21-02-05张弘胡婷

贵州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牙周指数磨牙牙髓

张弘 胡婷

(汉中市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陕西 汉中 723000)

牙髓炎及根尖炎是一种因细菌侵入牙髓组织及血管所导致出现剧烈性、持续性疼痛的口腔疾病。一旦患者未及时有效进行治疗,会导致细菌深入牙齿根尖部导致炎症蔓延,最终引发根尖周炎[1]。儿童乳磨牙一般会有2~4个牙根,因儿童发育较快,使其牙根形态变异较大,易滋生细菌,久而久之扩散至根尖组织。目前,临床对治疗该类乳磨牙疾病多以保证消除感染现象和炎症反应为主。根管治疗术作为主要手术方案,其在保持乳牙列完整性和牙弓长度、咀嚼以及发音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2]。变异干髓术则是一种改良式干髓术,其适应范围较大,对儿童乳磨牙急慢性根尖炎的治疗具有显著相关[3]。目前临床多对上述两种术式进行单独研究,而将两种术式进行对比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变异干髓术与根管治疗术在治疗儿童乳磨牙牙髓病变及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对患儿牙周指数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因乳磨牙牙髓病变及根尖周病就诊于我院的55例患儿,所有患儿均为单颗牙齿患病。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n=27)和参照组(n=28)。研究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2~4岁,平均(3.05±0.54)岁。参照组男11例、女17例;年龄2~4岁,平均(3.04±0.1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根管治疗术,术前进行X线根尖片,了解乳磨牙牙根形态和周病范围,确定根管长度;局麻下对患牙进行备洞,开髓后拔除牙髓,扩大根管处理后清除其内坏死组织及延髓,应用次氯酸钠溶液对根管进行反复冲洗确定坏死物完全清除,vitapex糊剂封洞,一周后进行根管填充。研究组给予变异干髓术,术前X线及麻醉与参照组一致,对于牙髓病变和根尖周炎进行不同治疗;牙髓病变:局麻下开髓,待血渗出后减弱压力,髓腔填充失活剂后用氧化锌进行暂时密封,一周后如患牙无疼痛感则去除氧化锌的同时,生理盐水冲洗髓腔,放置干髓剂最后用玻璃离子体水门汀填充;根尖周炎:局麻下清除腐质牙髓,生理盐水清除髓腔的同时对洞形预备,无菌棉球隔湿下将木榴油棉球放置髓腔内,氧化锌暂时密封,一周后无临床症状则髓腔内放置干髓剂后采用玻璃离子体水门汀填充。

1.3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炎症反应指数:对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牙周指数:出血指数(BI)、临床附着水平(CAL)、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治疗疗效:治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牙周指数恢复正常,乳牙功能状态良好,恒牙牙胚发育正常,患牙恢复;一般: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牙周指数改善,但仍处于异常水平,恒牙牙胚发育无影响,乳牙功能状态改善;失败:血清炎症因子及牙周指数异常,对恒牙牙胚影响较大,乳牙根受限,患牙无法缓解。安全性:观察治疗周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牙周红肿、牙叩痛,牙周隐痛不适。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之前得到改善,研究组IL-6、CRP、IL-8水平均低于参照组(t=2.485、2.451、2.30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指数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儿牙周指数均较之前得到改善,研究组牙周指数PLI、BI、PD以及CAL水平均低于参照组(t=2.082、3.758、1.877、2.10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数比较

2.3两组患儿治疗后治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治愈15例、一般10例、失败2例,治愈率为92.59%;不良反应率为7.41%(2/27)。参照组治愈12例、一般10例、失败6例,治愈率为78.57%;不良反应率为25%(7/28)。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χ2=7.964、11.939,P<0.05)。

3 讨 论

目前治疗儿童牙髓及根尖部疾病的重要目标在于保持乳牙列完整性的同时,维持乳牙功能,避免影响恒牙牙胚的发育。根管治疗术一直作为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手术方案,但研究[4]显示,该手术会造成低龄患者牙胚上方硬骨板断端和牙根纵裂等并发症,其远期疗效差。赵飞等[5]研究发现,根管治疗也造成低龄患儿恒牙发育不全,咀嚼和发音障碍的严重后果。变异干髓术作为一种针对低龄患者乳磨牙根髓炎的术式,其会更好的对病变牙髓进行清除、冲洗、填充。冯学峰等[6]学者将该术式与其他术式进行比较,证实变异干髓术在儿童乳磨牙根髓炎中的疗效。

本文结果显示,变异干髓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明显高于根管治疗术。术后随访6个月发现,研究组IL-6、CRP、IL-8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且研究组牙周指数PLI、BI、PD及CAL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这提示变异干髓术较根管治疗术可有效减轻炎症情况,缓解牙周,促进预后。分析其原因,在于变异干髓术中髓腔填充干髓剂的主要成分为多聚甲醛,其可对髓腔进行有效消毒,减轻炎症,降低牙髓及根尖部感染机率[7]。此外,该术式保留根部健康牙髓组织,降低对恒牙牙胚发育的影响,改善牙周环境,使得患牙坚持到替牙期,术式概念较为人性化,追求患牙自然康复,无需二次治疗[8]。但目前临床上一部分学者并不主张应用变异干髓术,其主要原因在于为了确保有效成分含量,需要调制新的干髓剂,加之在操作过程中对消毒、无菌操作的要求较高,而且医生在操作时动作要快,避免影响疗效。

综上所述,变异干髓术不仅可有效改善乳磨牙牙髓病变及根尖周病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牙周指数,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也存在显著效果。

猜你喜欢

牙周指数磨牙牙髓
磨牙症各类垫的临床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基牙牙周指数和炎性状态的影响
正畸患儿应用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对牙周影响及疼痛程度差异研究
正畸患儿应用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对牙周影响及疼痛程度比较
舌侧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