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2021-02-05

医师在线 2021年1期
关键词:药疹神经炎转氨酶

禄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651299

结核病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结核杆菌可能侵犯人体的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部,即为临床上常见的肺结核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咯血、盗汗、消瘦及午后低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近年来,耐药结核病的发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结核病的防治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临床课题,治疗结核病的常规方式是早期、联合、全程、规则、适量抗结核治疗,但在治疗期间,各种药物作用导致患者的身体出现各类型并发症,不但给患者造成痛苦,还会影响治疗效果,中断治疗或不规则服药更是易发展为耐药结核。本文进行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以临床患者为例,进行对照研究,现有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是禄丰县人民医院结核门诊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结核病患者,共计84 例,按照患者年龄分组,年龄≥50 岁为观察组,有42 例,年龄<50 岁为参照组,有42 例,所有患者均已知悉本次研究内容,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25 例,女性17 例;参照组患者中则有男性26 例,女性16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上并无显著差异,即P>0.05,可以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抗结核治疗方法

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前,需先确定结核病类型及病灶进展阶段,并且检查肺部以外的其他部位是否存在活动性结合,之后进行抗结核治疗,均选择2HRZE/4HR 抗结核治疗方案。

1.2.2 不良反应干预方法

当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若丙谷转氨酶ALT 低于120U/L,可继续使用原方案治疗但注意每周复查一次肝功,若并丙谷转氨酶在120-200U/L 之间则停用EMB、REF,改用利福喷丁治疗,若丙谷转氨酶高于200U/L 则需立即停用所有抗结核药物,进行保肝治疗,待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行治疗;当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血尿酸升高时,需要立即停药吡嗪酰胺,使用别嘌呤醇,促进尿酸排出待肾功能恢复;当患者出现药疹,则立即停药,进行抗敏治疗,待患者药疹消失后,逐一恢复用药,以此探明过敏药物,并且停用该药物或选择替代药物;当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炎时,需要加用维生素B6,缓解症状,并继续进行抗结核治疗;当患者出现视神经炎,则需停用乙胺丁醇,视神经炎即可自行缓解。

1.3 观察指标

通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CT 及肺部X 线检查等辅助手段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病灶修复情况,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

1.4 统计处理

数据计算均由SPSS21.0 系统处理,遇计数资料以(n,%)表示,遇计量资料则以(±s)表示,分别行卡方值、t 值检验,以P <0.05 认定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肾功能损伤、视神经炎、药疹及消化道不适等,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48%,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14%,组间差异显著(P <0.05),详见表1。

从临床症状来看,肝功能损伤的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实验室检查中显示总胆红素与转氨酶升高,肾功能损伤则表现为肌酐和尿酸指标显著上升,视神经炎表现为视力下降、视敏感度下降,周围神经炎则会出现肢体感觉异常、体力下降。

表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例,%)

3 讨论

结核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其不但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治疗过程也是相对漫长的,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应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长时间的药物治疗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患者出现如消化道不适、药疹、视神经炎等不良反应,消化道不适使得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患者无法正常饮食,也就无法保证治疗过程中的营养需求[2-3],部分患者还可能因副作用擅自停药,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也会加重自身病情。肝功能损伤也是抗结核治疗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由于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因此,肝功能损伤的原因多于药物造成的肝中毒有关,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例如常用的抗结核药异烟肼,在肝内经过乙酰化分分解,就会产生异烟酸和乙酰肼,二者对于肝细胞的损伤十分明显,若治疗中合用有利福平,则会因诱导微粒体作用使得乙酰肼的产生增加,也加重了异烟酸的毒性。抗结核药物也可能对患者的中枢神经造成伤害,使患者表现为过敏、药疹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头晕、耳鸣等[4]。研究结果显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肾功能损伤、视神经炎、药疹及消化道不适等。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48%,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14%,组间差异显著(P <0.05)。这也说明,高龄结核病患者在进行抗结核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要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考虑与高龄患者自身机体功能相关,其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抗结核治疗期间,抗结核药物加重了脏器的损伤,导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因此,抗结核治疗的方案也不能一概而论,在临床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适宜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对药物剂量进行严格把控,在治疗过程中,无论是何原因引起的副作用或是肝功能损伤,都应该及时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并且采取措施对相关症状进行改善,帮助患者的肝功能恢复,达到成功治疗。从而控制传染源,遏制结核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大,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应选择合适的药物联合应用,并做好随访工作,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和肾功等,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给予干预,从而提升抗结核治疗的效果,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药疹神经炎转氨酶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中药制剂所致药疹研究进展
视神经炎的悖论
电针、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介入面神经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精细化护理在急性视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药疹虽小,可不要大意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乱吃消炎药 当心重症药疹
重症患者药疹,你关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