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语识字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1-02-04时筱婕
时筱婕
内容摘要:本文研究了韵语识字法的母语教学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启发,发现了韵语识字在母语和二语教学中使用都是合适的,对于汉字的教学要承认汉字的特殊性。对目前现存的韵语识字类型的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已有教材缺少了韵语识字的特点,对汉字教学顺序把握的不足以及缺少最新教材等问题,最后总结出当下解决韵语识字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缺失问题应从教材方面着手。
关键词:韵语识字 对外汉语 教学设计 教材
韵语识字法是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實验小学姜兆臣校长经过十几年的实验与探索创造总结出的研究成果,它是在我国传统汉字教学和现代汉字教学经验总结之上,进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识字教学方法。“韵语识字”依据的是快速记忆和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将教学大纲要求的常用汉字围绕一个中心点或故事情节编排成整齐的句式,使其通篇合辙押韵、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短小精悍、并且具有儿童特点的韵文,阅读时朗朗上口。这样可以把量多复杂的汉字进行集中收集,充分利用集中识字的特点,也便于联想记忆。经过姜兆臣校长的实验,一年级的儿童能轻松地在一年内认识2000多个常用汉字。其特点是“快速、高效”,其主要优点在于:韵语识字为中心,以尽快阅读为目标,以字带词将汉语教学中的汉字、词汇、语音、语法综合学习,将说、读、写技能紧密结合,设计一套完整的循环教学方法。为的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快速、高效学习的目标。
韵语识字在国内的教学对象大多是低年级,就读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儿童,年龄大概在7-9岁。该年龄段的儿童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期”,根据对儿童学习的认识,模仿是其在这一阶段的重要学习手段,通过模仿,反复最终习得。这就说明了学习内容的重复对儿童习得的重要性。所以一般韵语识字的教学内容是合辙押韵的文章,在学习生字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汉字识字能力,促使儿童的识字速度加快。
因为识字是汉语学习的基础,通过“韵语识字”加快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更快地掌握汉语的读、写技能,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使汉字成堆出现,减少单个汉字、独立出现在汉语教学中的突兀感。
综上,韵语识字法在汉语母语教学中的优点可以概括为: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利于发展快速阅读能力,具有全面、主动、发展、充分、快速等特点,有利于初级汉语学习者快速融入汉字学习环境,拥有汉字学习意识。这可以为对外汉字教学提供借鉴参考。
一.韵语识字法在对外汉语的可行性
1.1汉字在对外汉语中的学习难点
第一,是拼写上的困难,汉字并不是简单拼读的文字,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汉字在他们看来只是一堆堆毫无拼写规律的图画,亦也看不出其中的语音规律,介于字与字之间的无规律性,其识记、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
第二,书写障碍,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习惯于拼音文字由左至右的横向排列,基于汉字笔画由上向下,由左至右的走向,就很难体会到汉字的规律性,没用任何笔画、笔顺、部件的概念,这样所有的汉字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都只是一堆抽象的符号。
1.2母语教学的启发
首先,无论是在母语中或在对外教学中,很明显的两者都是汉语教学,这就说明了两者的教学都要针对汉语本身的特点进行,针对汉语的独特性,而不能笼统的使用其它语言的教学方法;其次,无论是在母语汉语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都是对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要按照教学原则,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教学活动;最后,二者都要按照语言教学的心理学、语言学基础进行教学。
我们必须要承认中国文字的特殊性以及汉字和语言的特殊联系性。“无论在语言学和教学理论方面,在教材的编写原则方面,甚至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不承认中国文字的特殊性以及不正确处理中国文字和语言特有的关系正是汉语教学的危机根源。”①。承认汉字的特殊性,尊重汉字的地位,可以借鉴古代汉语学习的方法。古时的汉语启蒙教学顺序为:先识字再读书,先文字再语言,先书面再口语。逐代更替的教学法不应该改变汉语学习从字到词再到句的顺序,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承前启后学习古人的方法,应用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是可行的。
1.3教学对象
基于韵语识字快速,高效的特点以及韵语识字在母语教学中的对象,韵语识字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最主要的对象就是汉语初级学习者。在汉语初级教学中,使用韵语识字可以使学生把握汉字的基本规律,把握对汉字的整体观念,以便后期对于词汇和句子的教学。这一问题也体现了韵语识字教学对象的限制性,仅仅锁定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学习者,也限制了韵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全阶段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
1.4教材
在目前现存的韵语识字类型的教材中,通过对其中两本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千字文》②和《中华字经》③的整理,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
第一,在《现代千字文》这一本书中,课文缺少韵律,通过阅读没有发现其中的节奏,课文内容集中却没有韵律,缺少了韵语识字的趣味性,反而带来很大的学习压迫感;母语的出现率过高也是其中的问题,该书在附录一百多页的篇幅中使用母语对正文所展示的汉字进行了一一对应的翻译,造成在使用该教材时失去韵语识字法的本意,而变成了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汉字教学。
第二,在《中华字经》这本书中,教材安排的阶段性没有明显的体现出来,从头到尾的韵语内容没有体现从简到繁,由少到多的汉语教学顺序,我认为如果出现教学顺序问题,会误导学生,产生“汉字很难”的想法,甚至会影响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的兴趣;另外,对文化输出范围界定不明显,如教材中第5课历史篇的内容中,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的朝代更替,这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对于汉语初级学习者来说过于复杂。
第三,上述两本教材,在出版年份方面过于久远,对于当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其中的一些内容必然有些不合时宜。但年份较近的对外汉语方面的韵语识字教材,实在是缺乏,这也是对外汉语中韵语识字教学应用较少的原因。
我认为作为韵语识字教材,首先要对什么是韵语识字的进行把握,利用韵语识字的特点进行教材的编写,把握韵语识字在语境中集中识字,诵读识字的特点。并且教材的编写一定要注意教学阶段,汉字的学习本就应遵循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独体字到合体字的教学顺序。其次是减少教材中母语的出现频率,过度依賴母语和中介语对汉语的学习是无益的。最后是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文化内容第一是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对历史的兴趣能促成对汉字学习的热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第二是要针对学习者的文化背景作为参照进行文化点的选取,要适度,有界限,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或许会适得其反。
二.结语
自《马氏通文》以来,汉语研究已有百年,关于“本位”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点。徐通锵先生提出“字本位”教学法以来,国内在关于字本位教学法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韵语识字教学法也是“字本位”教学法的一个发展。它强调了汉字教学的重要性,但去强调“字本位”并不是降低词和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这就是汉语教学的特点,自始以来“字、词、句”的教学就不应该完全割裂开来。就如韵语识字教学法,通过“五步识字法”利用集中识字的优势,在学习者脑海中会形成堆块式的模块,在识字的基础上学习词组,加深对“义”的理解,就可以完成对词汇的学习。随后,通过教师引导进行句式训练,完成交际训练的目的。
我认为,对外汉语韵语识字教材编写及教材不足问题,是导致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不足的原因。对此,应更多的参考国内中小学的韵语识字教材,国内的韵语识字教学也已见到成效,教材相对成熟,通过对国内教材和教学经验的借鉴,以完善韵语识字在对外汉语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白乐桑.《汉语教材中的文、语领土之争:是合并,还是自主,抑或分离?》载《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周美超.书声琅琅巧安排 情思郁郁顿悟生——诵读教学法的课堂运用刍议[J].语文教学之友,2018,37(09):33-35.
[3]田郁.“集中识字法”在形声字教学中的运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8.
[4陈晓涵.吟诵有度,活用成法——从古代语文诵读教学法谈起[J].文教资料,2018(03):54-56.
[5]吴倩.古代蒙学教材“三、百、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6]黄萍萍.韵语版教材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6.
[7]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世友.老农识字和老外识字[N].中华读书报,2012-05-09(014).
[8]刘玉萍.浅析诵读教学法的理论依据[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6):114-115.
[9]谢玲玲.现行基础汉字教材与古代蒙学教材的比较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0]朱宇清.试论传统语文教学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1]张朋朋.《现代千字文》[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2]郭保华.《中华字经》[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注 释
①白乐桑.《汉语教材中的文、语领土之争:是合并,还是自主,抑或分离?[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②张朋朋.《现代千字文》[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③郭保华.《中华字经》[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