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罗培南持续泵入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21-02-03张彬张金花吴晓鹏吴深根
张彬 张金花 吴晓鹏 吴深根
脓毒血症是因感染所致的全身性、炎症性反应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等[1]。由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普遍存在基础性疾病,加之功能损耗严重、侵入性操作多、年龄大、营养不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机体免疫功能较弱,极易被细菌感染而诱发脓毒血症[2]。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药物纠正脓毒血症感染症状,对于降低ICU 患者死亡率至关重要。美罗培南属于二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等优势,且对于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佳,适应用于各类型感染性疾病。然而,临床对于美罗培南的输注治疗方式仍存有一定的争议[3]。有研究认为,美罗培南作为时间依赖性药物,采用常规静脉滴注给药无法保证药物峰值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疗效[4]。本研究对2019 年7~12 月本院收治的30 例脓毒血症患者应用了美罗培南持续泵入给药,以期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进一步保障药物的抗菌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12 月本院ICU 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根据《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中标准确诊;患者具有良好认知与理解能力;患者自愿配合本次研究方案,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对于本次研究方案予以批准。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严重糖尿病与高血压;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经药敏检验对美罗培南耐药;过敏体质;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有精神疾病史。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 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0~72 岁,平均年龄(38.6±11.2)岁;病程4~14 d,平均病程(7.0±2.4)d;疾病类型:术后颅内感染4 例,切口感染9 例,下呼吸道感染10 例,尿路感染7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21~73 岁,平均年龄(38.5±11.5)岁;病程4~14 d,平均病程(7.2±2.3)d;疾病类型:术后颅内感染3 例,切口感染10 例,下呼吸道感染11 例,尿路感染6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持续泵入美罗培南(Dainippon Sumitomo Pharma Co.,Ltd.Oita Plant,国药准字J20140169,规格:0.5 g/瓶)治疗,即使用3 g 美罗培南融入到50 ml 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以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治疗,24 h 内泵完,1 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美罗培南治疗,即将1 g 美罗培南融入到250 ml 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30 min/次,1 次/8 h。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体温与ICU 住院时间,病原菌完全清除率。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2018)中的标准与血液细菌培养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白细胞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白细胞降低;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白细胞无改善或升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体温以及ICU 住院时间。③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完全清除率,即治疗后病原菌全部消失,未见新病原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体温与ICU住院时间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体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体温均低于对照组,ICU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体温与ICU 住院时间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体温与ICU 住院时间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3 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完全清除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中病原菌完全清除20 例(66.67%),对照组患者中病原菌完全清除10 例(33.33%);研究组患者的病原菌完全清除率66.67%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10<0.05)。
3 讨论
脓毒血症属于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普遍认为与细菌内毒素、免疫功能紊乱、炎症介质、凝血功能紊乱、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基因多态性有关[5]。随着脓毒血症病情的进展,会进一步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不仅增加了治疗费用,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且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据相关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有严重脓毒血症病例1800 万,每天因相关并发症死亡者高达14000 余例[6]。同时,脓毒血症也是ICU 患者的常见死亡原因,其在ICU 中的死亡率高达20%~30%[7]。因此,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快速纠正脓毒血症的感染症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十分必要。
美罗培南属于碳青霉稀类抗菌药物,其作为广谱且强效的抗菌药物,可以有效对抗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各类厌氧、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与阴性杆菌以及ICU 病区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氏不动杆菌等,适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同时,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相比,其在碳青霉烯环1β 增加了一个甲基,能够有效抑制体内肾脱氢肽酶-1 对于美罗培南的分解作用,继而降低酶抑制剂依赖性,减少中枢神经系统与肾脏毒性[8]。从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理论来看,抗菌药物划分为时间依赖性药物与浓度依赖性药物,美罗培南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其杀菌活性主要依赖于血药浓度>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9]。有研究发现,延长美罗培南的静脉滴注时间能够保持血药浓度>MIC,继而增强杀菌效果[10]。然而,虽然常规静脉滴注美罗培南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药物的血药浓度,但在本次用药至下次用药的间隔时间里无法保持血药浓度> MIC,极易形成耐药菌[11]。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美罗培南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其通过持续不间隔的给药方式能够使体内血药浓度时刻处于较高的水平,继而预防病原菌形成耐药性[1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体温均低于对照组,ICU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的(9.50±3.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病原菌完全清除率66.67%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10<0.05)。可见,持续泵入美罗培南利于保持体内血药浓度的稳定性,在抑制病原菌增殖的同时将其快速清除,进一步改善了脓毒血症患者的感染症状,保障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
总之,美罗培南持续泵入在脓毒血症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促进疾病快速康复,适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