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1-02-03李亚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4期
关键词:肠病炎症性益生菌

李亚平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高发,其为免疫系统对肠道内抗原物质过敏反应,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在年轻人中更常见[1]。炎症性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腹痛腹泻、化脓性大便及乏力。目前炎症性肠病病因尚不清楚,现有临床研究结果证实,由肠黏膜免疫功能抗原免疫应答引起的炎症性肠病,可能与遗传免疫、饮食和吸烟等因素有关[2]。流行病学研究,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有显著差异,但在发展中国家,炎症性肠病呈上升趋势。如今治疗炎症性肠病方法很多,临床上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较常见,如口服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美沙拉嗪能明显改善肠道炎症,但美沙拉嗪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易复发,降低人体免疫系统应答和导致炎症性肠病反复发作,临床上需要继续寻求替代治疗方法。研究发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肠道菌群失衡,说明肠道菌群失衡对炎症性肠病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益生菌治疗可以改善菌群失调及缓解病情。本文作者采取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分析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9 月~2020 年9 月在辽阳县中心医院呼吸消化综合内科就诊的70 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 例。对照组患者男17 例,女18 例;年龄25~53 岁,平均年龄(32.21±7.13)岁;基础疾病:高血压5 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1例。试验组患者男16例,女19例;年龄25~55 岁,平均年龄(33.00±7.44)岁;基础疾病:高血压4 例,冠心病2 例,糖尿病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对研究药物无过敏,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临床表现均为腹痛及化脓性大便、深部急迫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结肠镜、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标本病理检查,最终诊断为炎症性肠病。排除标准:肠结核和缺血性肠炎等疾病患者;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如精神病;不愿意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抗炎治疗,对疾病知识进行健康宣教,控制基础疾病。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口服1.0 g/次,3 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口服4 粒/次,3 次/d。两组患者服药时间在三餐前,治疗期间避免辛辣食物及海鲜、牛奶等易诱发病情加重的食物。两组均于治疗8 周后复查内镜。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血清炎症因子,治疗后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 水平。②临床指标,包括内镜检查评分、疾病活动指数和肠镜病理检查评分。内镜检查评分、疾病活动指数和肠镜病理检查评分为每项得分区间1~4 分,正常1 分,轻度异常2 分,中度异常3 分,严重异常4 分,评分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③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为患者内镜检查评分、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镜病理检查评分基本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改善为患者内镜检查评分、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镜病理检查评分增加35%以上;无效为患者内镜检查评分、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镜病理检查评分改善幅度<35%[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消化不良及头痛恶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试验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内镜检查评分、疾病活动指数和肠镜病理检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分)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有关炎症性肠病致病机制的研究结论不统一,但许多结论发现,炎症性肠病与患者肠道免疫系统的失调节及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关[4]。生物学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的患者易发生基因突变,而这一过程又会增加患者病原体感染的几率。美沙拉嗪能改善新陈代谢及减少废物堆积,是常用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5],其含有的5-氨基水杨酸可抑制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中的前列腺素E2、白三烯B4和血小板等活化炎症介质的合成,这一过程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效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此外,5-氨基水杨酸半衰期约为2 h,代谢成乙酰化合物后半衰期为4~12 h,对患者来说,其不良反应少,并且安全性有保障,但单纯美沙拉嗪治疗容易出现高复发率[6]。近年来研究发现,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失衡也是炎症性肠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肠道微生物的失衡发生时大量有益菌,如乳酸菌双歧杆的菌减少导致大量有害细菌的代谢产物,对肠道免疫系统产生损害,从而导致患者肠道的免疫功能出现紊乱及炎症反应[7]。研究表明,适量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摄入能对患者产生积极影响,其对炎症性肠病原理更为复杂,一般炎症性肠病由肠道菌群失调引起,预防肠道疾病的益生菌 能改善人体健康,属于有益细菌,应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的益生菌能预防肠道疾病并保持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维持患者肠道菌群,并且起到调节肠黏膜免疫屏障的作用,达到理想治疗效果[8],益生菌补充剂与病原菌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结合能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动态平衡,调节黏膜免疫反应,而改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以及促进患者肠道淋巴细胞增殖,分化T 细胞改善肠道炎症反应,是一种对人体肠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9]。益生菌补充剂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有效途径,其能在患者肠道内定植,增强患者肠道免疫力及维持患者肠道菌群平衡,能调节患者综合免疫力,增强患者肠道内吸收以及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胆固醇浓度和维持血压,改善患者肠道内部微生物,降低消化道感染风险[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内镜检查评分、疾病活动指数和肠镜病理检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炎症性肠病患者来说,采取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临床上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肠病炎症性益生菌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益生菌别贪多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中国益生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