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NTF 的合成、单晶结构和性能

2021-02-03王珀会谌思嘉吴金婷李鸿波

含能材料 2021年1期
关键词:熔点感度单晶

王珀会,曾 炼,谌思嘉,吴金婷,黄 明,李鸿波

(1.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四川 绵阳 621999)

1 引言

熔铸炸药是当前广泛应用的一类军用混合炸药,约占军用混合炸药的80%以上,是真正意义的军事战略物资[1-4]。现阶段熔铸炸药主要采用三硝基甲苯(TNT)和2,4-二硝基苯甲醚(DNAN)为载体,具有成本低、合成工艺简单等优势,但同时存在能量偏低、不可逆膨胀大、装药后易产生裂纹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战争对弹药的高效毁伤和钝感化发展要求[5-9]。苯类[10-11]、唑类[12-14]、呋咱类[15-19]等化合物具有稳定性良好、熔点低、感度低、能量高等优点,有望作为新型理想熔铸炸药载体。其中,呋咱类化合物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互联后因共轭程度增加而趋于稳定,能更好协调能量和感度的矛盾,若在分子侧基结构及数量上进行优化配置,有效调节其熔点、热稳定、感度、相容性等理化性质,就有望突破熔铸炸药载体研发与应用的瓶颈,从而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呋咱类熔铸炸药载体[20-22]。例如,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熔点约为110 ℃,具有热稳定性好、密度高、爆轰感度高、临界直径小等优点[23],但其熔点已接近熔铸炸药载体的熔点上限,会显著加大熔铸工艺的难度。由此,Philip Pagoria[24]根据DNTF 分子结构进行改进,合成出了新型低熔点 呋 咱 化 合 物3,4-双(3'-硝 基 呋 咱 基-4'-)呋 咱(BNTF),熔点约为85 ℃。BNTF 不仅具备能量密度高、热稳定性好、感度低等优点,相较于DNTF 其熔点更低,更具有替代TNT成为理想熔铸炸药载体的潜能。

3,4-双(3'-氨基呋咱基-4'-)呋咱(BATF)是合成BNTF 的关键中间体,2013 年贾思媛[25]等人以强腐蚀性、强挥发性的浓盐酸、冰醋酸为溶剂,采用SnCl2/HCl/AcOH 还原体系合成BATF。大量使用强酸不仅不符合经济环保的原则,还会增加后续工艺放大过程中对生产设备的要求。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26-27],本 研 究 以3,4-双(3'-氨 基 呋 咱 基-4'-)氧 化 呋 咱(BAFF)为原料,经还原反应合成BATF,再经氧化制得目标产物BNTF,对关键中间体BATF 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以廉价易得且绿色环保的丙三醇溶解二水氯化亚锡,避免使用强腐蚀性的溶剂浓盐酸、冰醋酸。探讨了BNTF 的合成机理,成功培养出BNTF 单晶,实验考察了投料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BNTF 产率的影响。此外,由于近年来国内外有关BNTF 性能研究的报道较少[28-29],所以本课题组在预估其爆轰性能的同时详细研究了BNTF 的热分解动力学,并测试其感度。

2 实验部分

2.1 试剂与仪器

无水甲醇、无水乙醇、丙三醇、二水氯化亚锡(SnCl2·2H2O)、二水钨酸钠(Na2WO4·2H2O)、35%过氧化氢和98%浓硫酸,分析纯,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BAFF,实验室合成。Nicolet-5700 红外吸收光谱仪,美国热电公司;Advance 600 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瑞士Bruker 公司;WRS2/2A 微机熔点仪,上海申光仪器仪表有限公司;Varian HPLC-MS 325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Varian 公司;Bruker smart ApexⅡX 射线单晶衍射仪,德国Bruker 公司;DSCQ2000 差示扫描量热仪,美国TA 仪器公司。

2.2 实验过程

以BAFF 为原料,经SnCl2·2H2O/丙三醇还原体系合成关键中间体BATF 后,采用H2O2/H2SO4氧化体系合成目标产物BNTF,合成路线见Scheme 1。

Scheme 1 Synthetic route of BNTF

2.2.1 BATF 的合成

于室温下向三口瓶中加入10.0 g BAFF、100 mL 无水甲醇,缓慢升温至75 ℃,搅拌至溶解。将57.3 g 二水氯化亚锡溶解于300 mL 40%的丙三醇后,缓慢滴入三口瓶中,滴毕后75 ℃反应5 h。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有淡黄色固体析出,抽滤后冰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固体BATF 5.9 g,收率为63.2%。熔点182.6 ℃(文献值[27]:180.0~182.0 ℃)。1H NMR(DMSO-d6,600 MHz)δ:6.61(s,4H,NH2);13C NMR(DMSO-d6,150 MHz)δ:156.22,144.23,136.23;FT-IR(KBr,ν/cm-1):3456(s),3323(s),1632(s),1605(m),1567(m),1383(w);m/z(APCI):234.8[C6H3N8O3+];Anal. calcd for C6H4N8O3:C 30.51,H 1.69,N 47.46;found C 30.57,H 1.65,N 47.40。

2.2.2 BNTF 的合成

冰浴条件下,向三口瓶中加入12 g 二水钨酸钠,并缓慢滴入85 mL 35%过氧化氢,溶液呈橙黄色。滴毕后再向三口瓶中缓慢滴加105 mL 98%浓硫酸,控制反应体系温度5 ℃以下。反应2 h 后分批次加入10 g BATF,冰浴条件下反应3 h,再升温至30 ℃反应2 h。停止反应,冷至室温,有白色固体析出,抽滤后冰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白色固体BNTF 11.7 g,收率为93.3%。熔点86.3 ℃(文献值[28]:82.6~83.9 ℃)。13C NMR(DMSO-d6,150 MHz)δ:160.86,142.64,139.47;FT-IR(KBr,ν/cm-1):1533(m),1349(m),1612(m),1573(s),1466(w);m/z(APCI):249.8[C6N7O5+],203.8[C6N6O3+];Anal. calcd for C6N8O7:C 24.53,N 37.42;found C 24.32,N 37.83。

2.3 单晶的培养与结构测定

以乙醇为溶剂溶解适量精制样品BNTF,于室温下静置,待乙醇自然挥发后得淡黄色单晶(CCDC:830077)。选取尺寸0.120 mm×0.110 mm×0.090 mm单晶,于CCD 平面探测X射线单晶衍射仪上,利用石墨单色器单色化的Mo-Kα射线(λ=0.071073 nm)进行扫描,晶体结构的解析及优化由程序SHELXL97[31]完成。在193(2)K 温度下,2.496°≤θ≤28.266°,-7≤h≤9,-12≤k≤12,-20≤l≤20 范围内,共收集衍射点10398 个,其中独立衍射点2571 个[R(int)=0.0312]。整个计算工作由SHELXL 程序计算求解,全部数据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校正。

2.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DSC、TG-DTG 分析采用DSCQ2000 功率补偿型差示扫描量热仪,氮气气氛,气氛流速度为30mL·min-1,升 温 速 率 分 别 为5、10、15、20 ℃·min-1,参 比 样 为α-Al2O3,加盖铝坩埚。

2.5 特征性能的估算与实测

采用DFT-B3LYP 方法,在6-31+G(2df,pH)基组上对BNTF 进行结构优化,利用Kamlet-Jacobs 方程预测BNTF 的爆速和爆压,并利用反应物与爆炸分解产物的生成热差值估算爆热。按照GJB772A-1997 方法601.2 测试BNTF 的特性落高H50,测试条件为5 kg落锤,药量(30±0.5)mg,试验温度20~35 ℃,相对湿度≤80%。按照GJB772A-1997 方法602.1 测试BNTF的摩擦感度,摆式摩擦仪摆角90°,表压为3.9 MPa,药量(20±0.5)mg。测试过程中,出现发声、发光、分解、冒烟现象都视为发生爆炸。

3 结果与讨论

3.1 BNTF 的合成机理

BNTF 的合成机理如Scheme 2 所示。在酸性溶液中,H2O2与H+结合生成产物1;产物1 与BATF 分子内的氨基反应,脱水、脱H+后得到产物2;产物2 同产物1 反应,经脱水、H+迁移后,再脱水、脱H+得到产物3;产物3 继续与产物1 反应,脱水、脱H+后生成产物4。产物4 分子内的氨基氧化机理同上所述,在酸性条件下再与三分子的H2O2连续反应后生成目标产物BNTF。

Scheme 2 Synthetic mechanism of BNTF

3.2 关键中间体BATF 的合成

BATF 是合成BNTF 的关键中间体,文献一般以BAFF 为原料,经SnCl2·2H2O 还原制得BATF,产率约70%[27],为抑制SnCl2·2H2O 发生水解,该反应采用了强腐蚀性的浓盐酸、冰醋酸为溶剂。本实验以40%的丙三醇为溶剂,有效提高SnCl2·2H2O 的反应稳定性,虽然BATF 产率稍低(63.2%),但丙三醇廉价易得、绿色环保,避免了强腐蚀性、挥发性的浓盐酸、冰醋酸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合成工艺上优势明显。

3.3 BNTF 收率的影响因素

3.3.1 反应物摩尔比的影响

为保证BATF 分子中的氨基尽可能氧化为硝基,避免单硝基产物的生成,需使H2O2和浓硫酸摩尔比大于1,从而确保氧化剂活性良好。在反应温度为30 ℃,反应时间3 h 的条件下,实验考察了反应物摩尔比对BNTF 收率的影响(表1)。由表1 可知,当摩尔比为n(BATF)∶n(35%H2O2)∶n(98%H2SO4)∶n(Na2WO4·2H2O)=1∶60∶40∶0.86 时,BNTF 收率最佳,可达90.2%。

表1 反应物摩尔比对BNTF 收率的影响Table 1 Effect of molar ratio on the yield of BNTF

3.3.2 反应时间的影响

当 反 应 物 摩 尔 比n(BATF)∶n(35%H2O2)∶n(98%H2SO4)∶n(Na2WO4·2H2O)=1∶60∶40∶0.86,反应温度30 ℃时,反应时间对BNTF 收率的影响见图1。由图1 可知,在反应初期,适当延长反应时间能有效提高BNTF 收率,3 h 后反应趋于完全,收率达90%。

图1 反应时间对BNTF 收率的影响Fig.1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the yield of BNTF

3.3.3 反应温度的影响

在摩尔比n(BATF)∶n(35%H2O2)∶n(98%H2SO4)∶n(Na2WO4·2H2O)=1∶60∶40∶0.86,反应时间3 h 的条件下,考察反应温度对BNTF 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2 所示。由图2 可知,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BNTF 收率先增加后减小,30 ℃时达到最佳。这是由于反应温度较低时,原料反应不完全,产率较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氨基被氧化为硝基,产率有所提高,但反应温度过高易造成副产物生成,BNTF 的产率呈下降趋势。

图2 反应温度对BNTF 收率的影响Fig.2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yield of BNTF

3.4 晶体结构分析

BNTF的各项单晶体数据以及结构优化参数见表2,选择性键长、键角及扭转角见表3,分子结构以及分子在晶胞中的堆积,分别示于图3 和图4。分析结果可知,C(1)—C(2)(0.142 nm)、C(3)—C(4)(0.142 nm)和C(5)—C(6)(0.142 nm)键分别是3 个呋喃咱环上的共轭C—C 双键,C(2)—C(3)(0.146 nm)和C(4)—C(5)(0.146 nm)键比普通的C—C 单键(0.151 nm)短,说明3个呋咱环共轭形成大π键,从而使得BNTF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198.5 ℃)。BNTF 分子中的3 个呋咱环沿C(1)—C(2)—C(3)—C(4)—C(5)—C(6)形成明显的扭转角,分别处于3 个不同的平面,在空间上形成椅式结构,使分子堆积更加紧密,晶体结构更加稳定。此外,BNTF 分子之间按层状排列,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层与层之间距离为354 pm,范德华作用力较强,分子间高度有序地紧密堆积,使得BNTF 表现出较高密度(1.876 g·cm-3)。BNTF 同DNTF 的晶胞堆积相似,分析比较BNTF 和DNTF 单晶的重要键长、键角[30],BNTF 的C(3)—C(4)(0.142 nm)键长相比DNTF(0.140 nm)增长,BNTF 的C(1)—C(2)—C(3)(133.8°)和N(1)—C(1)—C(2)(130.5°)键角相比DNTF(132.3°和129.1°)增大,说明呋咱基团替代氧化呋咱基团后,分子紧密堆积程度降低,使得BNTF 的密度相比DNTF(1.937 g·cm-3)有所减小。

表2 BNTF 的单晶数据及结构优化细节Table 2 Crystal data and structure refinement details for BNTF

表3 BNTF 的选择性键长、键角及扭转角Table 3 Selected bond lengths,bond angles and torsion angles of BNTF

图3 BNTF 的分子结构Fig.3 Molecular structure of BNTF

图4 BNTF 的晶胞堆积Fig.4 Crystal packing diagram of BNTF

3.5 热分解动力学

BNTF 在5,10,15,20 K·min-1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 曲线如图5 所示。由图5 可见,BNTF 在5 K·min-1的程序升温过程中呈现两个吸热峰和一个放热峰。86.9 ℃处的尖锐吸热峰为试样熔化峰,说明BNTF 熔点较低,满足理想熔铸炸药载体的基本要求。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从159.2 ℃开始出现第二个吸热峰,表明样品发生气化,峰值为183.9 ℃。在190.8 ℃时,DSC 曲线表现出放热趋势,BNTF 在该温度下发生分解,放热峰峰值为198.5 ℃,说明BNTF 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分析TG-DTG 曲线可知(图6),BNTF 在87.0 ℃附近无质量损失,为BNTF 的融化过程。当温度升温至154.1 ℃时开始出第一次质量损失,质量变化最大时温度为177.0 ℃(DTG 峰值),与DSC 测试的气化吸热峰值相吻合,188.6 ℃时质量损失40%。当继续升温至193.2 ℃时,出现第二次质量损失,DTG 峰值为203.8 ℃,与DSC 测试的分解放热峰值相吻合,升温至212.5 ℃时BNTF 分解完全,质量再损失60%。

图5 BNTF 的DSC 曲 线Fig.5 DSC curves of BNTF

图6 BNTF 的TG-DTG 曲 线Fig.6 TG-DTG curves of BNTF

分析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 曲线可知,BNTF 的分解温度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根据不同升温速率(β)下试样分解温度(峰值温度Tp),将表5 中DSC 测试结果带入公式(1)[32],可推算加热速率趋于零时的峰值温度Tp0(表4)。

式中,Tpi,加热速率为βi时试样的峰值温度,℃;Tp0,加热速率趋于零时试样的峰值温度,℃;βi,试样的加热速 率,℃·min-1;b,c,d为 常 数。计 算 得 到 的Tp0=188.7 ℃。

利 用Kissinger 公 式(2)[33]、Rogers 公 式(3)[28]和Arrenhis 公式(4)[32]计算热分解表观活化能Ea、指前因子A和分解速率常数k。将表观活化能Ea和升温速率趋近于0 时的分解峰温Tp0代入公式(5)[32],可计算出热爆炸临界温度Tb,计算结果见表5。

表4 不同升温速率下BNTF 的Tp和Tp0计算值Table 4 Tp of BNTF at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and calculated value of Tp0

表5 BNTF 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Table 5 Thermal decomposition kinetic parameters of BNTF

式中,Tpi,加热速率为βi时试样的峰值温度,K;βi,试样的升温速率,K·min-1;R为气体常数,8.314 J·mol-1·K-1;A为指前因子,min-1;Ea为表观活化能,J·mol-1;k为在温度为T 时,分解速率常数,min-1。

3.6 BNTF 的特征性能

对BNTF 的爆轰性能进行估算(公式(6)、(7)、(8)),预估其爆速为8.3 km·s-1,爆压为31.3 GPa,爆热为6478.8 J·g-1。按照GJB772A-1997 方法测试其撞击感度H50=43.0 cm,摩擦感度为36.0%。结果表明BNTF 爆轰性能良好,感度较低。

式中,D为爆速,km·s-1;p为爆压,GPa;Q为爆热,J·g-1;N为每克炸药爆轰生成气体产物的摩尔数,mol·g-1;M为气体爆轰产物的平均分子量,g·mol-1;ρ0为 炸 药 的 装 药 密 度,g·cm-3;b,c为 组 成 化 合 物CaHbOcNd的不同种类元素的原子个数。

4 结论

(1)以BAFF 为原料,采用廉价易得且绿色环保的丙三醇为溶剂,还原合成BATF,后经氧化制得BNTF,总收率59.0%。 BNTF 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BATF)∶n(35%H2O2)∶n(98%H2SO4)∶n(Na2WO4·2H2O)=1∶60∶40∶0.86,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30 ℃,BNTF收率93.3%。

(2)BNTF单晶的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BNTF晶体为正交晶系,属P212121空间群,a=0.71437(10)nm,b=0.96839(11)nm,c=1.51555(17)nm,V=1.0484(2)nm3,Z=4,Dc=1.876 g·cm-3,F(000)=592。BNTF 分子内形成共轭体系,空间上为椅式结构,分子间按层状排列,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紧密堆积,使得BNTF 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密度。

(3)采用DSC 法和TG-DTG 法测定BNTF 热稳定性,BNTF 熔点低,易被蒸汽熔化,分解温度较高,热稳定性良好,适于熔铸装药。利用公式计算获得BNTF的 热 分 解 反 应 动 力 学 参 数,Ea=147.83 kJ·mol-1,log(A/min-1)=15.97,k(25 ℃)=2.18×10-44,Tb=201.36 ℃。

(4)BNTF 的爆速、爆压和爆热估算值分别为8.3 km·s-1、31.3 GPa 和6478.8 J·g-1,摩擦感度实测值为36.0%,撞击感度实测值H50=43.0 cm。BNTF 爆轰性能良好,感度较低,有望成为新一代熔铸混合炸药中的液相载体炸药。

猜你喜欢

熔点感度单晶
硅单晶测试参数的差异分析
一种单晶直探头检测时确定表面耦合损失补偿的全新方法
蓝宝石单晶炉隔热屏内胆损坏机理
Al2O3对P2O5-B2O3-Bi2O3体系低熔点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单晶-多晶金刚石的拼接工艺研究
含CL-20的改性双基推进剂冲击波感度
HMX及PBX颗粒度对撞击摩擦感度的影响试验
农用低温相变蓄热材料磷酸氢二钠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FOX-7晶体形貌对感度的影响
多因素预测硝基化合物的撞击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