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媒介素养提升路径探究

2021-02-03臧玮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提升路径新媒体环境

摘要: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使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模式发生了极大改变,同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学习方式。在网络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青年大学生成为网络生力军,成为网络媒体的主要应用群体之一。为了构建更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其媒介素养不断提高。文章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意义、现状以及提升路径进行探究,旨在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质量,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职学生;媒介素养;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1-0147-03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技术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智能手机、iPad等新型设备的广泛使用,更是进一步推动了移动媒体、手机媒体的高效发展,实现了人们思维模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他们能否正确使用新媒体,不但对新媒体环境的健康发展有一定意义,而且对大学生自身今后的成长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要结合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加大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力度,开发媒介教育课程,提高教师的媒介素质,加强网络监督等,尤其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推动高职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新媒体环境下培养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意义

人们在不同的媒体环境下,都需要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人们这些信息选择、质疑、理解、评估、创造、生产、思辨等能力就是媒介素养。人们只有正确理解、辨别和使用媒介信息,才能逐渐推动其自我发展和完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媒介素养的概念也逐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内涵也要同时涵盖处理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形式的能力。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育模式越来越多元化,形成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终身教育混合开展的局势[1]。而且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介逐渐成为教育信息资源的重要源头。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微博、微信等逐渐普及,大学生每天面临海量的网络信息,其中既有优秀信息,也有不良信息,如果大学生选择、甄别、利用信息的能力不足,其思想和思维模式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对其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结合新媒体环境的特点,提高其信息处理能力和思辨能力,助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其抵抗不良信息的能力,实现对新媒介的理性消费和使用,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开展。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分析

(一)对新媒体过度依赖

现阶段,很多高职学生的媒介接触形式主要是利用手机和电脑连接网络,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传统媒体。而且新媒体信息获取较传统媒体更为便捷化和多样化,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加直观、生动的视频信息等,因此对新媒体的喜好程度高于如报纸、广播、杂志等各式传统媒体。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信息结构产生偏差,不利于其阅读理解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的提升[2]。因此,新媒体环境下,需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助力其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

(二)忽视现实生活沟通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形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如各种聊天工具、网络游戏、论坛等。很多高职学生缺乏自律能力,长期沉浸在网络媒体的虚拟世界中难以自拔;同时,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源,缺乏与同学、老师的有效沟通,久而久之,导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下降,甚至出现学生自我封闭的问题。学生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对其个人情感、思想等方面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其性格孤僻、冷漠,思维狭窄等,严重违背现代化高等教育的目标。

(三)对新媒体信息使用不充分

信息时代,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只有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才能合理使用新媒体,使其得以真正发挥功能效用。虽然高职学生使用新媒体的频率较高,但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主要是利用新媒体接触娱乐信息,对新媒体的其他功能使用效率不高,造成大学生信息结构出现偏差,难以形成丰富的信息储备,不能实现新媒体信息效益的最大化[3]。而且很多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不高,缺乏信息获取能力,不能利用新媒体的检索功能高效获得所需信息,致使新媒体对高职学生的生活、学习帮助较少。

(四)自律能力和思辨能力不足

网络媒体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在网络世界中,大量的低劣、不良信息肆意传播,对使用者的思想、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很多高职学生辨别媒介信息的能力严重不足,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媒介信息的信任程度较高,不能对媒介信息的真伪、优劣进行有效性甄别,导致大学生在频繁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很多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侵蚀,容易将其思想、行为等带进极大的误区,甚至会对网络行为进行盲目模仿。部分大学生不能辩证使用网络媒介,往往利用网络手段盗取他人信息、从事网络诈骗等,严重违背了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底线等。

三、新媒体环境下提升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路径

(一)开展媒介素养课程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媒介生存技能和方法,只有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才能确保高职大学生更快地適应新媒体环境。

基于此,高职学校要加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将其作为全日制教育的常规课程并合理安排教学规划,如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或者开设选修课程,对媒介基本知识进行广泛传授和普及,同时让高职学生掌握一定的传播、新闻等原理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正确认知和评价新媒体的传播途径、特性、信息真伪等,推动大学生对多种媒介形式进行均衡化使用,完善信息结构,推动其媒介素养的全面提升[4]。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其作为公共教育与通识教育的一种,正确对待。结合大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教育效果,助力大学生树立正确媒体观,提高信息辨别能力,提高对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

(二)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

高职教师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只有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构建完善的教师团队,才能确保媒介素养教育的高质量开展。因此,要拓展教师招聘渠道,吸引更多高媒介素养的教师任教,构建层次化的师资队伍;要加强对高职教师的媒介素养培训,强化其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其业务能力的提升,使其掌握好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并使其全面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在教学中正确使用新媒体,更快地适应新媒体环境。

结合教学需求构建完善的高职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平台,实现媒介素养教育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如脱产培训、知识讲座、在职培训、互派交流等,推动高职教师媒介素养水平的全面提升,提高其综合信息素养,使其能高效使用大众媒介,如此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为高职学生提供正确指导,推动高职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质量的提升[5]。

(三)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可以让高职学生掌握正确的新媒体使用方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高职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教学资源特点,全面发挥网络中心、广播站的媒介作用,让大学生参与实践,鼓励他们亲自参与到新闻采访、电视节目制作等活动中,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开展多样化的知识讲座,在讲座中深度解析大学生的媒介接触问题,也可以利用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引导大学生深度思考,逐渐增进大学生对媒介知识、信息真伪的认知;开展多样化的媒介素养竞赛活动,如计算机知识竞赛、网页制作竞赛、影视评论竞赛等,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媒介实践能力,也可以使其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价值作用,在媒介接触中不再仅仅局限于获取娱乐信息的层面,实现新媒体的多样化、高层次、深度化使用,同时还可以加强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辩证性理解和认识,强化其信息批判能力和质疑能力,推动其媒介素养的全面性提升。

(四)实现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或者采取新媒体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可以实现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拓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6]。

在思政课堂融入媒介素养教育,能够让大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同时要提升高职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如利用微信、QQ等新媒体沟通或者是组织开展班会等,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媒介素养教育和指导,推动高职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全面性提升。

(五)整合教学资源

完善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料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基础与前提,教学资源质量直接关系到媒介素养教育的效果。因此,高职学校要结合大学生特点、教学需求等,对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性收集、提炼、整合、分析,并形成系统化、层次化的教学资料,为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提升提供充足的资料支持。

一般情况下,教学资源主要包含虚、实两方面的内容[7]。前者主要是借助高职学校校园网络的媒体功能,对网络上海量的教育资源进行收集、甄别,将其进行统一化整理,形成优秀的学习资源。教师还可以融合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学习软件、学习资源数据库等,为学生开展远程教育,开设局域网,构建师生个人主页等,既能拓展大学生应用新媒体的范围,强化其实践应用能力,又可以增加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知识视野,使其积累更丰富化、多样化、层次化的网络信息,进而在高职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网络媒介文化氛围,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选择校园文化类型、内容时,要对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网络信息使用倾向,从而确保校园文化的适应性和合理性,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媒体校园文化的精髓。后者是随着新型网络媒体的推广与发展,传统的校园媒体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如校园广播、校报等发展范围受到了严重的压缩与冲击。

基于此,高职学校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对传统媒介的传播形式进行创新与优化,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信息接收特点,突出体现传统媒介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六)健全媒体信息监管机制

建立完善的媒体信息监管机制是净化网络环境的关键性措施,通过有效的媒体信息监管措施,能够抵制网络上的不良、低劣信息,避免其对大学生的思想、思维、行为等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要结合新媒体环境的具体特点,并对大学生接触和使用新媒体信息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从而选择合适的监督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对网络无序信息、虚假信息的全面性监督与控制,避免其在网络世界的肆意传播,为高职学生打造更加优质的网络使用环境[8]。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全方位、多角度的媒介信息监管机制,尤其要对媒体信息传播渠道、方式、内容等进行全面的监管和控制。高职学校要结合自身需求,构建完善的虚拟网络监管机构,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媒介信息的传播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大整体监管力度。

此外,要加强校园与社会的合作,提高媒体监管技术水平,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监管机制,对媒体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过滤和分级,强化对互联网络的监管效果,确保优秀、健康内容的大力传播,净化大学生的媒介使用环境,推动其媒介素养的全面性提升。

四、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新媒体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因其便捷化、自由性、互动性等优势,在大学校园中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应用,大学生逐渐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应用群体。但是现阶段,很多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和媒介能力不足,不能正确使用新媒体,难以有效辨别媒体信息的真假,往往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致使其思想、行为进入误区。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提高高职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水平,设置选修课程,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把媒介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课程中,实现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突出体现媒介素养教育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为高职学生创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推动其媒介素养的全面性提升。

参考文献:

[1] 唐婷婷.全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18):121-122.

[2] 袁海英.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青年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9):91-93.

[3] 冯芳.新媒体语境下高职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2):28-29.

[4] 赵玲玲.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媒介素养教育[J].现代企业,2019(2):90-91.

[5] 李陶,刘睿程.新媒体环境下河南高校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和對策分析:以郑州市龙子湖校区为例[J].长江丛刊,2017(26):202-203.

[6] 孙洋,杜倩,刘慧慧.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2):77-80.

[7] 陈德力.新媒体环境下地方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探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7(1):152-154.

[8] 陈德力.新媒体环境下地方高校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教育路径探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4):6-9.

作者简介 臧玮,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提升路径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