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1-02-03倪永梅

甘肃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倪永梅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劳动教育的渗透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为师者,必须认识到劳动教育走进语文课堂是育人所需,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是时代责任,只有思想上的“破冰”才会有行动上的“突围”,唤醒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学会劳动,才能自觉探索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和方式方法。文章就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24—0039—03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的育人活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其他学科也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如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教学和相关教育活动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探索劳动教育与语文课程相融合的实施路径,既是时代发展的使命,也是学生成长的迫切需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借力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劳动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是融合推进劳动教育的前提

贯彻落实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就必须直面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被淡化,劳动实践活动零散化、碎片化和随意化的现实问题,转变一些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的思想观念。首先,劳动是成长的本色,更是教育内在的社会价值体现。劳动教育对于身心塑造期的少年儿童,不仅能培养动手能力,也能增强独立意识和合作精神。其次,树立“梦想成于實干”的劳动价值观,让追求梦想成为劳动的动力,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有效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并反馈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为整个学校教育乃至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成长的自我完善也需要通过劳动体验,从而在学校的小环境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真正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回归初心,培养学生自我完善、自主成长的能力。

二、潜心挖掘语文教材内涵,是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关键

在语文教学中要着重分析提炼劳动教育因子,找到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用足、用好、用活语文教材资源,做好劳动教育的学习指导。现行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渗透劳动智慧、劳动伦理、成果与分享、劳动与创美、自主劳动等内容的课文很多。低年级语文教学结合课文,采用游戏中学习的方法,注重非技术技能性劳动教育。如“劳动最光荣”一课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体会劳动的乐趣,激发他们探究劳动过程的好奇心,播种热爱劳动的种子;“胖乎乎的小手”一课让学生了解到小手可以给自己洗手娟,帮爸妈拿拖鞋、挠痒痒,还可以画画……并将这些知识付诸行动;“悯农”一课让学生对农民烈日当空、挥汗如雨的耕田劳作的景象留下深刻印象,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懂得珍惜每一粒米;“拔萝卜”一课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时人多力量大,成功的背后凝聚着众人的辛劳。高年级语文教材设计了劳动教育单元,为集中进行劳动教育搭建了平台,可组织学生在练中学、思中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实践知识、感受劳动价值,提高劳动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竹节人”“玩具小台灯”教学中通过恰当引导,让学生了解传统的手工技艺,邀请敦煌彩塑、壁画临摹、木板雕刻等非遗传承人为学生展示技艺,并讲解创作过程,感受到劳动创造价值的成就感;“少年闰土”一课让学生明白劳动也要有技术、尽责任、敢冒险;“愚公移山”一课体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毅力,教育学生面对困难要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的勇气和毅力,方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三黑和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上”教学中描绘农村巨变,表现了农民用辛劳换来充满希望的田野。这些语文课程教学与劳动教育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让他们懂得劳动的过程就是创造希望的过程,激发学生建设美丽家乡的志向与热情[1]。

三、组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拓展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劳动教育的创新模式,是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在语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拓展劳动教育途径,以“实”字见成效。以文化研学基地为平台,注重开发农耕文化课程,让学生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有利于增强其情感的共鸣,培养劳动意识。

例如,敦煌莫高窟以农耕文化为主题创作了许多壁画,也传承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敦煌独有的资源,为学生感受劳动文化,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精神食粮。利用语文综合课程,组织学生参观敦煌莫高窟,如《千手观音变之牛耕—西夏》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耕地、播种、收割、运载、打场、扬场、粮食入仓等情景,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感叹中,不禁想到父母劳作的辛劳;《弥勒经变之耕作图—盛唐》展现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春耕播种必须把握农时、春耕是秋收的希望,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础,农耕先民的文化信仰和生存智慧深深烙印在学生心中;《善事太子故事之春耕—北周》周天子会率领诸侯亲自耕田,举行“籍田”吉礼,寓意“敬天保民”。通过参观,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传统历史文化及劳动思想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劳动精神,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敦煌农耕博物馆收藏、陈列、展示了农业发展历史、耕作方式和各种农具。在语文教材劳动教育主题教学中,我们带领学生参观了农耕博物馆,通过一幅幅历史劳动场景照片,一件件农作工具陈列物品、一幕幕生产场景还原,再现了20世纪敦煌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学生在回味历史的同时,感受农耕文化,体味历史演变,掌握农业知识,提升劳动素养。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活动,如“一课堂·一基地·一项目·一成果”系列探究活动。利用敦煌生态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种植、剪纸、沙画等项目化活动,定期举办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结合语文教学获得的劳动知识,走进劳动基地,播种、施肥、浇水、收获,体验田间耕作,回归农村生活。学生在劳作的过程中掌握了劳动工具的使用本领,在汗水中体验劳作的辛苦,在失败、成功、收获中学会了珍惜劳动成果,懂得尊重劳动人民。C9B8B6A4-FB17-4183-BD76-702D69EA2583

四、加强习作教学,是培养劳动情感的重要手段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语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写作课程应当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努力体现语文习作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观察中感知深化,在“内化”上下功夫。如五年级习作《风向袋的制作》,文章先介绍了风向袋的材料和工具,然后介绍了制作步骤,最后用列举数字等方法介绍了制作过程和制作原理,教师讲授完习作知识,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沙画、剪纸、泥塑、标本、航模、炒菜等自己的拿手好戏,通过自己对劳动过程的观察,场景的记录与描写,提高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主动劳动的意识与习惯。如,教师在“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教学时要教会学生场景描写,让学生写观察日记,描写劳动实践中同学们劳作的场面。通过写作,学生在情感认知上得以升华,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

五、劳动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劳动教育发展的长远之计

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养成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须在“融”字上下功夫。学校通过制定班级劳动公约、劳动一日清单,组建劳动教育兴趣小组,围绕敦煌生态保护、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小红帽”、文明城创建等活动主题,开展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如举办“莫高精神报告会”“飞天工匠进校园”“校园文化墙创作”等活动,大力宣传劳模事迹和工匠精神,特别是身边熟悉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零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他们的故事,学习精湛技艺,领悟劳动精神;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大赛,在“做”上见实效,以此营造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创新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2]。

六、家校互动协同配合,是提高劳动教育成效的必要保证

劳动教育需要时间、场所和机会,需要动手操作,因此,家庭是最佳实践场所,家校要合力,出“组合拳”,在“合”字上奏“交响乐”。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校的责任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劳动教育的目标是,既教会学生打扫卫生、绿化种植、手工制作,又要讓他们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从而奠定人生健康成长的基石。只有学校和家庭共担劳动教育职责,劳动教育才能更加高效。结合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需要通过布置家务劳动作业,由家长配合,培养孩子劳动习惯;鼓励家长带子女去单位或田间了解父母的职业和劳作过程;利用劳动节、环保日等节日,家校联合组织开展劳动基地种植、家务小能手、环保小卫士、生活技能展示等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感知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劳动教育是语文教学中永不变更的主题,语文教学具有融合劳动教育的重要责任。“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青少年劳动素养的提升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式。

参考文献

[1]蒋晓飞.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融合劳动教育的实施建议[J].基础教育课程,2020(11).

[2]杨浪浪.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努力做到“三化”[N].重庆日报,2020-05-29(10).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劳动教育专项课题“通过项目化教学开展劳动教育的模式探索”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X107)C9B8B6A4-FB17-4183-BD76-702D69EA2583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