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寄宿制学校社团建设研究

2021-02-03向利赵文凯

甘肃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社团建设寄宿制学校意义

向利 赵文凯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的深入推进,寄宿制办学模式已经发展成为农村小学办学的主流趋势,但由于寄宿制学校学生年龄较小,常常存在亲情缺失、厌学情绪严重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寄宿制学校加强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它能有效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但由于缺乏合理的社团建设机制,学生往往参与的兴趣不浓。文章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就强化社团影响,提升师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方面进行探究,总结出一系列有利于学生素质培养、学校规范管理的农村寄宿制小学社团活动开展的经验方法。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社团建设;意义;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24—0046—03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各项帮扶与支持不断增加,各种社团活动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不仅为寄宿制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余生活,还填补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了农村寄宿制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意义

首先,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管理难度较大,利用学校优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能让学生享受生活,学会自律。其次,社团活动弥补了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各社团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体验了责任担当,提高了自主能力,学会了与人合作,懂得了相互尊重,增强了相互信任,形成了良好的品德。最后,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锻炼了才艺,并利用社团这一舞台进行展示,发展了特长。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2014年,学校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建成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并依托少年宫建起了德育类、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语言类等5大类,包括花样跳绳、播音主持、小汽车课堂等学生喜欢的20多个学生社团。在日常工作中,学校虽然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安排教师进行辅导,但学校社团建设效果甚微,甚至成为了师生的负担,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师生选择社团没有充分考虑自身兴趣特长,进入社团之后不能适应社团活动。二是社团教学辅导内容不系统,过于随意,很难实现辅导目标。三是社团管理机制不尽合理,学校社团建设不能更好地满足各类学生的成长需要。四是社团评价方式单一,不能有效提升师生参与社团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农村寄宿制學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策略

1.整合优质资源,做好前期工作。未按照满足学生需求,发挥教师特长,助力师生成长原则师生成长原则而盲目组建的社团,学生不乐意参加,教师也不能尽心辅导。为此,学校要高度重视社团建设前期工作,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动员会、并向家长下发调查表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全面了解教师的特长以及学生的爱好。尤其重视起始年级学生兴趣爱好的调查了解,更多地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见。同时,学校要结合前期调查了解的情况,对学校教学设备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整合,对学生需求多的社团资源加大投资力度,力争满足师生活动;而对于学生需求少又缺少师资的一些设备资源进行个性化利用,学校可要求各班级根据艺体“2+1”计划,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心仪的社团,确保将最优质的资源和最适合的教师调配到最理想的社团,把最理想的社团提供给最需要的学生[1]。如,我校器乐社团在建团初期,因为对学生调查了解不够细致,参与社团的学生兴趣各异,部分学生侧重于葫芦丝,部分学生喜爱口琴,还有部分学生对电子琴情有独钟,结果造成教师辅导的内容学生不感兴趣,学生喜欢的乐器教师又不够了解的尴尬局面。后来,学校根据学生情况将器乐社团分解为若干个小社团,将乐器分类整合,并分别安排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担任辅导员,学生参与的兴趣明显提升,社团活动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2.精心谋划教学,做好招募工作。学校社团教学要实施社团活动课程化管理,通过课程化管理来剔除社团教学形式单一化、内容碎片化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为了让社团教学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乡村少年宫社团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各社团辅导员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社团活动课程化意识。同时,组织各社团辅导员进行课程开发,周密安排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勾勒社团发展前景[2]。每学年开校,学校乡村少年宫主管部门要对各社团课程开发和实施计划进行严格审核,确保社团课程教学内容健康向上,符合各社团学生的成长需求。此外,各社团要积极开展社团成员招募工作,通过社团宣讲、成果展示等形式向全体师生宣传社团相关情况,让全体师生清晰地认识到社团的优势及社团成员标准,以保证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特长、爱好准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

3.实施动态管理,鼓励二次选择。社团活动要实施动态管理,即经过一段时间的参与,如果学生发现所选择的社团不适合自身成长需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二次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再次选择适合的社团。特别是低年级学段学生,通过动态管理,能有效避免他们跟风式参与。而对于高年级学生,通过多年的练习,已经形成了相对较高的技能,现有的社团教学内容如果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二次选择,以提高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学校在安排社团活动时间时,对一些参加人员较多的社团可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参加两个活动项目的学生可分别参加两个项目中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如,以舞蹈社团活动为例,由于参加该社团的学生比较多,而且学生的年龄和舞蹈基础差异较大,这就给社团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困难,社团决定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班级,这样就较好地避免了因有些社团学生过多而无法全面顾及的情况。C05781F9-6644-4AB4-A9DF-4DBA71341344

4.完善评价机制,创新展示平台。学生社团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各社团考核过程中,要将各社团活动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各社团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落实好三维目标,要将思想教育放在首位,不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积极打造德艺双馨的活动乐园;同时,要坚持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完善评价体系,通过切实有效的评价进一步优化社团建设。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坚持每月一次的乡村少年宫家长开放日活动,安排家长到学校观看乡村少年宫社团教学,各社团在家长开放日向到场家长展示近期内的教学成果,学生家长可根据教学情况和成果展示情况对各社团活动进行评价。通过家长评价有力地规范了社团教学,提升了社团效益。此外,学校可利用重要节日,组织好乡村学校少年宫社团成果展示活动,开展好校园艺术节,落实好周末才艺大放送活动,积极为各社团提供更为丰富的展示平台,为师生提供参与、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在登台亮相的过程中彰显个性,增强爱社团的热情。

5.强化社团宣传,提升社会效应。农村寄宿制学校社团起步较晚,一些家长并没有完全认识到社团教学对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导致社会对学校社团教学的认可度不高。为此,学校应坚持乡村少年宫社团开放式教学,不断创新宣传载体,让家长、社会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学校社团的运行情况,进而赢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同时,学校要积极与新闻媒体取得联系,拓宽社团宣传的渠道,为乡村学校少年宫各社团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提升乡村学校少年宫各社团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如,笔者所在的学校乡村少年宫播音主持社团,由于建团时间短,参与学生少,短期内没有取得有效的成果,于是一些家长不再支持学生参加该社团,认为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好处。在了解了家长的心理之后,学校强化了社团管理,特别是加强了对该社团活动的宣传。首先,教师安排专业人员将该社团教学活动情况制作成小短片,通过家校联系平台推送到家长处,让家长通过观看教学情况,理解认识到播音主持社团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其次,学校积极为该社团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展示平台,让播音主持社团的成员成为了学校的小小解说员,承担各种检查观摩时的校园解说任务,让社团成员加深对社团教学的体验。最后,借助乡村少年宫学生社团进村社活动,让该社团成员精彩亮相,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不断增强社会效应。

总而言之,农村寄宿制学校社团建设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对此,学校要在各社团建设的过程中加强调查研究,创新管理方式,破立并举,积极形成更加合理的乡村学校少年宫社团组建机制,只有这樣,才能更加有力地发挥社团教育职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念乔.遵循高教规律规范民办院校办学行为[J].中国高等教育,2010(20).

[2]李莉,赵秀芝.从“教育公平”视角看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J].大众文艺,2010(22).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通过多样化社团活动,提高农村寄宿制学生综合素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018)C05781F9-6644-4AB4-A9DF-4DBA71341344

猜你喜欢

社团建设寄宿制学校意义
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资源改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综合素质社团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职计算机专业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浅析寄宿制学校内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诗里有你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与高职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