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与思考
2021-02-03卓朝晖
摘要:在文艺创作形式日渐多元化今天,如何正确认识民俗文化与现代油画创作之间的关系,如何创作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油画作品等问题亟待思考。本文从民俗文化与油画创作的双赢关系、民俗文化在油画创作中的艺术功用及应用表现三方面,阐述以油画形式传承民俗文化、提升油画作品艺术性、感染力的新路径。
关键词:民俗文化 油画创作 应用 传承
所谓民俗文化,就是一个地区或某一区域内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较为统一的风俗和行为习惯,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是一种依附群众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可以说,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之一,它不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真善美和审美情趣,还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当代油画创作取之不尽的宝藏。[1]
随着时代的发展,油画日益成为文化交流、传播艺术的载体之一。在当前多元文化环境里,用油画形式表现民俗文化,追求民俗文化与油画创作的融合创新,表达具有民俗文化内涵的油画语言,有助于提升作品艺术价值和特色品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民俗文化与油画创作的双赢关系
油画最早出现于西方,传入国内后深受中国文化特征的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民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大分支,一直以来与油画创作保持着“亲密”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油画的创作和发展。正确处理好民俗文化与油画创作的关系,可实现两者双赢,既使作品接地气,又有利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油画创作的灵感来自生活。民俗文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是油画创作的源泉。油画创作者从民俗文化中吸取意象元素、精神内涵及文化特征,激活创作灵感,完成传达自己思想的作品,有助于油画创作的创新发展。
民俗文化为油画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或创作灵感。油画创作将民俗文化融入作品,让观者通过欣赏油画作品来感受民俗文化的艺术魅力,并在享受精神文化熏陶的同时,体验民俗文化所蕴含的主题内涵和情感象征,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民俗文化,使民俗文化在观者的内在精神世界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二、民俗文化在油画创作中的艺术功用
油画作为舶来品,在不断与民俗文化融合中形成有思想、有内涵、有文化意味的艺术品。我国传统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油画创作有机融合能够促进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凸显艺术功用。
(一)民俗文化丰富油画创作题材
艺术无处不在,“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民俗文化也是艺术的源头。油画创作需从生活中捕捉素材。民俗文化反映出一个地方的生活习俗,包罗万象,包括饮食服饰、婚丧嫁娶、岁时节令、信仰习惯、神话传说等。油画创作者只有浸润民俗文化,才能选择适宜的与民族文化相关的题材进行创作。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也给油画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思维拓展空间,拓展了油画创作题材。以特定的民俗文化为创作题材,油画作品容易注入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具有自然朴素且耐人寻味的审美气息,增强油画的思想内涵。这自然而然就提升了油画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二)民俗文化升华油画审美情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人禀七情,应物斯感。”[2]艺术是人类的情感形式。柯林伍德认为,“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能配得上真正的艺术”[3]。一方面,人们对一定地域的民俗文化有着浓郁的情感寄托。民俗文化经油画创作后产生的审美情感,对观者来说具有状物传情、愉悦心理的功用,丰富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时代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对油画创作者而言,民俗文化的内涵会对他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和影响,进而帮助其形成个性化的创作思维,提升自己华审美情感。2021年,我的作品《提线木偶1》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该作品用民俗木偶戏的一个表演场面,融戏剧、地域文化、人物角色、生活习俗于一体,以独特的原生态艺术再现了区域民俗文化生活场景,寄托了人们追求至真至善的审美情感表达。
(三)民俗文化坚定油画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用油画展示民俗文化,画面的呈现内容是民俗文化,折射的思想主题亦是源于民俗文化,可以说是以无形的意识或观念影响有形的现实,是民俗文化的传承,彰显了文化自信。也就是说,油画创作的技法和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化。因为作品讲述创作者的人文思想,而人文思想是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的。从这一角度来看,文化自信是油画创作的驱动力。所以说,民俗文化有助于提升油畫文化自信。
三、民俗文化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民俗文化百花齐放。油画创作将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创作者的独特构思、技法结合起来,用画笔灵活地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意境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充分发挥了其艺术功用。
(一)深入挖掘民俗文化中的精神元素
正确认识民俗文化的价值,挖掘蕴藏民俗文化中的精神元素,有利于激活观者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莆田市民俗文化类型多样,乡土特色浓郁。我常年在外生活,多以身边的城市生活为主题创作现实主义作品,但心里却被家乡的民俗文化所吸引。返乡后,我便扎根本土,深入生活,深刻理解民俗文化的精神元素,如童年时代所经历的元宵节、看戏等乡愁记忆。挖掘民俗文化,表现地方民俗文化的朴实与绚丽,用画笔留住民俗文化的记忆,成了我创作的一个主要方向。近两年,我选取的主题大多是家乡的民俗文化,创作了40多幅元宵主题系列作品,其中“元宵”系列作品《上元》《游灯》具有浓重的生活气息。作品将具体物象从现实中剥离出来,用接近抽象的符号和暖色调表达画面主体的动感与氛围,既温暖又有节庆的氛围。虽然观者无法从作品中看到清晰的物象,但可以感受到节庆的氛围:灯火游动、若隐若现,展示漂泊不定的朦胧感,寓意群众生活红红火火,充满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二)善于运用民俗文化中的意象重构
意象是油画创作中色彩与情感的结合体。这里的意象重构即是创作中民俗文化元素与色彩的重新建构。把握好民俗文化中的意象重构,才能呈现作品的地方文化性和社会性。运用油画这个载体弘扬民俗文化,是我创作民俗系列作品的初衷。要善用所需的文化元素,通过意象重构来表达独立的艺术追求,让那些似是而非的人物成为画中的灵魂。因为它在传达一种无以言传的意象,刺激着观者的视觉神经。比如“元宵”系列作品《上元》中的跳棕轿、上大香的活动特别惹眼,这是一种地道的香文化展示。我用民俗活动的符号,以夸张的手法加以渲染,表达对祖先的敬拜。而油纸灯笼、庙宇、跳火堆等元素,凸显了地方民俗特色。烧香拜佛是当地的一种习俗,与其他地方的民俗文化有共性,所以这些很本土、很地方的构图能使受众自然而然产生亲切感和地域认同感,形成创作者与观者的共鸣。
(三)有效激活民俗文化中的情感表达
油画作品的审美情趣在于正确的情感表达。民俗文化从传统的农耕文明中走来,传承着丰厚的文化基因,彰显着一个地区或某一区域内群众共同的审美取向。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油画创作也不例外。用民俗文化创作油画作品,能够赋予油画更多传统意蕴和历史信息,在借助油画艺术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激活情感表达,使观者与民俗文化在互动交流中汲取与传递文化内涵,浸润时代生活。我创作的《鱼灯舞·庆丰收》源于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沟边村的“九鲤灯舞”。黄石镇地处木兰溪下游,孕育了特有的民俗风情文化。作品用厚油的方式,使用鱼灯、服饰等不规则的几何形体,构成庆丰收的画面。这些细节描绘水乡农民在农耕之余欢庆丰收的快乐,主旋律突出。这幅作品是我深入生活后捕捉到的一幕,也成了表达乡愁的一种寄托。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延续着对民俗文化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与文脉认同,成为情感表达的文化符号。
结语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已成为文艺工作者的普遍共识。进入新时代,充分挖掘传统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用油画赋予民俗文化新气息,是油画创作者的责任。传承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在油画的创作中合理地融入中国的民俗文化,创作具有民俗特色的作品,助力繁荣油画创作发展和民俗文化的弘揚也是我的创作初衷。
卓朝晖,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注释:
[1]支林,熊梦雨.民俗文化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中),2018,(01):124-125.
[2]吴中胜.文学自觉不能提得太早[N].光明日报,2015-12-31(15).
[3]朱倩茹.浅谈油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D].西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