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分析

2021-02-03韩文彬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新闻生产新闻传播人工智能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现实中应用的逐渐成熟,其对新闻生产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写稿、新闻内容智能审核、智能媒资管理以及智能运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厘清人工智能技术在现代新闻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水平,文章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其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优势,介绍人工智能在数字新闻生产流程中的典型应用,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讨论解决措施,对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生产的深度融合进行展望。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媒体;新闻生产;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1-0010-03

一、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在现实中应用优势的不断凸显,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新闻生产领域,可以根据新闻传媒业的特点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在特定功能方面具有强大功能的“新闻大脑”,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生产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传统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传统新闻生产模式逐渐向着更智能、更高效、更多元的方向发展。国外方面,美国与英国等新闻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新闻生产中,开创了新闻业的新局面。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新华社、腾讯、百度以及今日头条等新闻业的主力军都在尝试着将人工智能与新闻生产进行更深入的融合[1]。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新闻采集、更严格的内容审核、更智能的媒资管理以及更全面的新闻运营,但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中还存在着侵犯用户隐私、适用范围狭窄以及模块化生产致使新闻深度不足等问题。继续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力度,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生产的融合,推动人工智能的深度运用有助于构建媒资新业态,对于推动我国新闻业的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人工智能与新闻生产概述

常规意义上的人工智能技术产生于1956年,它通过对人类理论、方法及技术应用的模拟、延伸与拓展,可以具有类似于人类的意识,拥有超凡的计算力、思考力与识别力等。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许多领域中的应用体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其在新闻传媒业的应用正改变着传统新闻业的运营模式与发展方向。

新闻生产主要包括新闻策划与选题、新闻信息采集、新闻内容制作、新闻内容审核、媒资管理以及新闻分发等环节。其中,选题与策划指的是预先对所要报道的新闻进行规划与设计;新闻信息采集指的是通过现场采访、整理收集等方式获得所需要的新闻信息;新闻制作指的是对前期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传统纸质新闻媒介与现代融媒体在新闻制作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新闻内容审核指的是在将新闻投入市场前进行必要的复核,防止不良信息钻空子;新闻分发是新闻生产的末端环节,新闻所包含的信息从新闻制造者传递至新闻接收者,至此新闻生产过程完成[2]。

三、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优势

(一)推动新闻业的革新

人工智能技術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新闻业劳动密集型的属性,实现了新闻生产模式的创新。在新闻信息采集、新闻制作以及审核与分发等环节中,使用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可以显著降低新闻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减少新闻从业人员的数量,能够在提高新闻生产效率的同时起到降低新闻生产成本的作用。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结合大数据技术与云平台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大大提高新闻生产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还能使新闻业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

(二)实现个性化定向推送

传统的新闻传播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新闻生产出来以后面向不确定的主体进行推送,新闻制造者不知道哪些人接收到了新闻信息,用户也不能自行选择其感兴趣的新闻信息,用户为了寻找其所需要的新闻信息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这种新闻投放与用户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新闻生产的质量,限制了新闻业社会效益的实现。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新闻产业,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实现新闻信息的定向推送。大数据技术在海量信息的统计与分析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人工智能可以自主调用大数据技术对数量巨大的潜在新闻用户的浏览习惯进行统计与分析,找出其浏览偏好,然后推送类似的内容。

(三)突破了新闻生产的时间与空间壁垒

就时间维度而言,人工智能不像人类新闻记者那样需要休息,它可以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大范围新闻搜索,还可以自动编写新闻稿,智能排版,智能推送至新闻受众端。就空间维度而言,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生产可以较好地解决地震、战争、极寒或酷热情况下的现场新闻采集的难题,还可以通过新闻无人机极大地扩展新闻采集的视野。传感器新闻等新闻生产的新业态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新闻信息的高效传播。

(四)有助于多种新闻媒介的深度融合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传统新闻媒体与广电融媒体、无线通信等新型新闻媒介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各类媒介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推动。例如,华为公司利用其先进的5G通信技术联合中国电信深化了与各地新闻出版中心的合作,为现代新闻业的跨界合作与产业升级开了个好头,形成了良好的模范效应,还开创了物联网、5G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媒资单位深度合作的先河。

四、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

(一)新闻选题与策划

借助人工智能中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可以根据新闻受众历史浏览建立相关的数据库,记录不同新闻受众的关注侧重点,统计哪些类型的新闻信息能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成为热点新闻。对以往热点新闻划定关键词,当关键词再次出现时即将其判定为“具有广泛关注度的新闻”,以此实现高质量的新闻选题与策划。

(二)新闻素材采集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素材的采集,可以极大地丰富新闻的采集形式。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智能传感器终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构建了现代智慧生活的新业态。GPS、智能音响、智能探头以及新闻无人机等都可以视为传感器,多种传感器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新闻信息的多维度采集,通过立体式新闻采集模式消除新闻盲点,还原新闻真相[3]。在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借助AR设备与智能录音设备等硬件可以在突发事件现场或热点新闻中心进行全息直播,并同步采集和上传新闻图片、视频等资源。

(三)新闻写作

传统新闻生产模式下,新闻质量直接取决于新闻记者、撰稿人员以及审核人员的职业素养,影响新闻制作质量的因素较多,而使用智能写稿机器人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写稿机器人无法真正像人类一样具有自主思考的能力,但它们可以通过大量数据的训练和模仿,根据既往新闻的写作模式与语言结构特点将采集到的新闻素材组织成新闻稿。今日头条研发的“张小明”写稿机器人与新华社研发的“快笔小新”写稿机器人都是人工智能在新闻写作中的典型应用。

(四)新闻审核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类新闻信息体量巨大,这其中既有价值较高的新闻热点,也充斥着虚假的、低级的、暴力的甚至色情的垃圾信息,如何实现高效而精准的新闻筛选与审核,成为困扰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人工智能在文字与图像识别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通过专门的视觉、语义以及语音训练可以较好地完成大量新闻信息的识别与审核,对于一些界限模糊的素材,可以使用人工审核的方式进行二次审核。这种人工智能审核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大大减少了从业人员的重复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新闻审核效率,还可以显著降低新闻审核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4]。

(五)新闻分发

新闻分发是新闻生产的后端环节,保证新闻分发的水平就是要让不同需求的新闻受众接收到其所需要的新闻信息。使用人工智能的智慧算法,可以很好地完成新闻分发工作。在智慧算法的作用下,系统后台会分析并记录不同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并向其推送类似的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以新闻受众的年龄、职业及其所在地区的人文信息等为考量因素,预测具有相似特征的人群感兴趣的新闻内容,从而实现精准的新闻定向分发。

五、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生产的不足

(一)适用面狭窄

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是基于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的。如财经类新闻与体育类新闻中具有大量的数据信息,使用以写作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写作技术可以实现较高质量的新闻生产。但是,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类丰富的情感与思想,也无法自行完成新闻形式与结构的创新,因此情感访谈与时事评论等内容尚无法完全由人工智能完成。实际上,人工智能写作目前主要用于内容相对模块化、结构相对固化的新闻生产,至于结构形式多样化、内容层次较深的新闻尚需要人工完成。

(二)内容同质化严重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生产,可以降低新闻报道出错的可能性,还可以在保证较高新闻制作精确度的基础上提高新闻制作的效率。但是,由于人工智能主要是通过模仿和套用以往的新闻模板完成写稿的,因而会暴露出明显的内容同质化问题。同时,人工智能写稿只能按照设定的语义陈述新闻事实,并不具有人类那样丰富的情感,因此在新闻制作中无法站在新闻当事人的角度感受发生的事件对当事人造成的影响,最终导致新闻报道深度与感染力不足[5]。

(三)用户隐私受到侵犯

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赋予了人工智能写作机器人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互联网技术则打通了新闻生产与新闻受众之间的通道。因此,在新闻受众浏览新闻的过程中,其用户信息也会被系统后台获取,成为智能写作机器人的挖掘对象[6]。人工智能在学习、模仿以及数据分析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其无法像人类那样完成主观的是非、伦理、道德判断,也就不能正确界定哪些信息属于不可获取的个人隐私,哪些信息可以作为新闻素材用于写作。如今,互联网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深度融合,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衣、食、住、行、娱等活动,但同时也在互联网上留下了许多个人轨迹数据与偏好信息。例如,点餐APP会收集你的饮食喜好信息,打车软件会记录你的出行习惯与轨迹信息。如果不能合理划定普通数据信息与隐私数据信息的界限,大量个人隐私数据信息被收集可能会侵犯个人的合法权益。

六、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趋势

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构建了全新的新闻生态,实现了从新闻采集到新闻制作再到新闻传播等新闻生产全过程的革新。虽然目前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及其与新闻生产融合的深化,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推动新闻生产的升级与创新,促进新闻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新闻生产模式多样化

现阶段,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受限于机器人写作模式固化导致的感染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其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新闻生产模式也有待进一步优化。为了解决人工智能机器人写作局限于财经类或者体育类新闻写作的问题,相关技术人员已经着手根据新闻生产的需要对写作机器人进行优化升级,使之能够适用于更多的领域。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将继续以海量数据的快速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优化其深度挖掘方式,在提高新闻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对新闻关键词的延伸式讨论。同时,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将在新闻生产中得到应用,从而进一步丰富新闻生产的模式。

(二)人机深层次融合

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的实践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在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相对成熟的应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一度引发了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恐慌,但实际上目前仍有许多工作是人工智能无法独立完成的。在新闻生产中,人工智能在信息采集、新闻审核、新闻制作、媒资存储与运营管理等环节中的应用体现出了十分明显的优势,但是针对一些特别复杂的情况仍需要由工作人员辅助完成。因此,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机结合”更适用于新闻生产的优化。未来,越来越多的小型或者微型智能终端设备会辅助新闻工作人员完成新闻生产的相关工作。

七、结语

人工智能的产生及其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新闻生产的效率,降低了新闻产业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与新闻稿出错的可能性,还有助于新闻出版单位新闻制作成本的优化控制。为了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在新闻采集、新闻制作、新闻审核以及智能运营方面的应用,解决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存在的内容同质化、用户隐私被侵犯以及适用面狭窄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力度,拓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要注意人机结合的推广,让人工智能与新闻工作者相互协作,开创新闻生产新业态。

参考文献:

[1] 池银花.人工智能时代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地市报人,2021(11):35-36.

[2] 林露.新闻广播报道中的“融融”新意:融媒体技术在广播突发新闻、主题宣传中的应用[J].傳媒论坛,2021,4(21):71-73.

[3] 罗自文,熊庾彤,马娅萌.智能媒体的概念、特征、发展阶段与未来走向:一种媒介分析的视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8(S1):59-75,127.

[4] 刘玉菡.新闻视域下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困境与破局[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8):19-21.

[5] 黄升民,刘晓,刘珊.中国新闻传播高等教育的困惑与走向[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74(5):5-12.

[6] 张荣.人工智能时代记者如何融入“智能化生产”[J].新闻文化建设,2021(16):79-80.

作者简介 韩文彬,专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媒体融合。

猜你喜欢

新闻生产新闻传播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下一幕,人工智能!
网络新闻生产中的道德绑架现象与规避
今天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有了哪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