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少数民族服装产业人才变革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1-02-01李静亚
李静亚
[摘 要]近年来少数民族服装产业经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企业数量和贸易额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深度融合,已逐渐成为引领行业变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少数民族服装产业也产生了很大冲击,影响了对人才的需求变革。从人工智能在服装产业的应用入手,可以分析少数民族服装产业现状和对人才的新需求,并从多个维度提出应对人才变革的策略。
[关键词]人工智能;少数民族;服装产业;人才变革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①它与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人才变革的核心技术支撑②。当前,服装行业也在与人工智能技术发生深度融合,向着智能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能化销售的新型产业模式变革。
我们讲衣食住行,服装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因此,人工智能对服装产业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服装领域的应用发展,从量体裁衣、设计制版到裁剪缝制、销售展示,每个环节都有它的影子。少数民族服装产业因为其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人才培养和产业变革面临的挑战更大。
少数民族服装由于制作工艺复杂、艺人技术封闭、作坊式生产模式制约了产业发展。长期以来,因为产学研脱节、创新科研人才供需失衡、制作工艺不能与时俱进,加之国外服装文化和市场的挤压,少数民族服装产业正面临巨大挑战。由于缺少充足的可借鉴经验,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依然按照传统路线,在与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当前,针对少数民族服装产业的研究并不多,对人工智能影响下的人才变革研究更是凤毛麟角③。如何在人工智能环境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以应对人才变革需求,是少数民族服装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少数民族产业现状入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服装产业的融合应用和对人才需求变革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探索“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理念,助力少数民族服装产业的发展。
一、少数民族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一)民族文化资源丰富
少数民族地区地域广阔,民族文化富有魅力,不同的民族服饰风格各异,对于时尚服装产业发展有着天然的文化竞争优势。例如西藏的阿里普兰妇女服饰有着特殊的美学特点,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民俗文化价值,是藏装产业的重要名片①;新疆充分发挥民族服装产业聚集作用,拟定了“三城七园一中心”的产业布局,与此同时不断探索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模式②;吉林延边的民族企业经过多年精心经营,以朝鲜族服饰特点设计的礼美韩服广受好评,并在巴黎卢浮宫民族服装展演中被认定为“最精致的作品”③。我国工业基础技术底蕴雄厚,在民族服装产业方面有成熟的技术支撑,不存在改革升级的阻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购买民族风格服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另外,随着国内旅游业的日趋成熟,包括民族服饰在内的文化饰品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各个产业链之间形成互相扶持的良性互动。新媒体和网络销售模式打破了地域限制,使以“中国风”“新古艺”等为代表的具有民族文化元素的服饰得到了国际高端市场的关注和青睐,这对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二)本地商业环境保守
首先是本地投、融资体系不健全,民族地区服装产业过多地倚仗政府的投資计划,缺乏社会资本的商业注入。因为融资渠道不畅,民族地区的服装制造业难以扩大规模,加上效益微薄,企业缺乏经营活力,大多实力不强,这就形成了不良循环。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准入资本有严格的限制,对外来资本进入的产业领域、审批环节都有明确要求,管理模式因此相对保守。
其次是人才流失严重,高端设计人才匮乏。民族服饰有鲜明的文化特点,但传统文化艺人的传承和发展水平有限,运用先进技术理念改进产品和工艺流程的内在动力不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本地人才流失严重,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潜力。以时尚藏装产业为例,大部分经营者意识水平较低,无法开拓藏装市场规模,货品的流通渠道也不完善,产业规模难成气候。
总的来说,目前民族服装产业存在一定的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本地市场资源配置不全,没有形成良性的投、融资渠道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过多地依赖政府资源调配,缺乏科学的竞争和管理机制,自我革新动能不足。
(三)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
以西藏本土品牌YEEOM(怡嗡)服饰为例,其服饰特点为结合了藏装元素并趋于简洁时尚,将民族性、生活性融入其中。怡嗡服饰在电视栏目中有过品牌宣传,也有自己的线上销售渠道,在传播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品牌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怡嗡设计指标体系缺乏创意,技术单一,美学时尚欠缺,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不足,而且在线上的销售量不尽如人意。再以新疆美丽亚娜民族刺绣有限公司为例,经营模式具有典型的作坊式特点,服装品牌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广受好评,但受限于企业发展规模和人才后继不足,发展一直没有得到突破。
综合来看,少数民族服装产业因为市场化低、竞争力弱,小企业多,大企业少,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占据主流,品牌发展不成熟,在产品设计和企业运营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品牌文化特质和市场贡献转化率低。
二、人工智能在服装产业的应用
(一)人工智能成衣
传统生产型服装制造企业有赖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单一商品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为了应对个性化、定制化的新型服装制造发展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传统商业模式正在向智能制造商业模式转变。人工智能成衣即运用3D制版软件和自主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来满足精细化、差异化生产需求,达到高效生产少量多样的商品成衣的模式,降低了高附加值产品的成本。
(二)服饰面料设计
设计师在开始设计之前,都会有想要的面料或设计图案,可往往不能立刻找到成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就可以预先制作服装印花和提花图案库,以供设计师和顾客选择,从而减少大量的时间成本和创意构思消耗。传统服装设计流程是设计师根据自身的创意,设计出产品后投入市场销售,具有一定的风险。而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可以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精准分析、预测甚至引导市场需求,从而设计出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装产品。
(三)样版设计制作
服装样版的设计需要制版师通过服装ET或CAD软件进行制作,这对于个性定制或小众的服装企业来说制版工作负担大。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以将新款服装研发前的各项生产工序在线上三维可视化仿真出来,缩短了制衣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如今,在大型服装企业中,从制版到样衣制作都实现了数字化,大大节约了工人们工作的时间,提高了企业产能,节约了成本①。
(四)服装搭配及销售
生活中,我们常常纠结于如何搭配衣服以及购买什么样风格的衣服最适合自己,苦于没有人能给予建设性意见。目前,市面上已经有类似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一是快速自动为顾客提供合适的多套穿搭建议,如阿里巴巴的FashionAI;二是基于收集的大量用户数据,运用机器学习和图像识别技术,為线上线下销售提供零售智能化解决方案;三是通过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技术分析用户习惯、喜好,精准掌握市场需求,避免决策失误导致的库存积压。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服装产业人才能力的需求
(一)基础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
人工智能背景下服装产业人才更需要具备过硬的基本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熟悉服装生产流程、设计流程、销售流程等各个环节,了解行业基本动态,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修改制定工作方案,了解和熟练掌握服装面料生产流程,熟练操作服装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各项软硬件系统,具备设计和销售、生产等岗位的基本工作技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服装产业中的不断运用,对少数民族服装产业的人才能力也提出了新的需求,一是要能够适应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趋势,根据服装个性化、定制化需求,通过数据分析对服装的款式、面料、舒适度等方面提出科学设计,二是根据市场表现和时尚风向,及时分析出相应的销售和发展策略,帮助企业趋向优化发展。
(二)专业设备开发及研究能力
在服装企业的生产、销售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倚仗大量的特种信息化设备,这就要求人才具备对专业设备的开发和研究能力,能够对设备在智能化生产销售过程中的使用提出改进意见并参与开发。对于机电一体化、特种缝纫、数控等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升级也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这都是企业人工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
同时,服装企业包括少数民族服装企业要想打造优秀的品牌,扩大企业规模和生产利润,就需要在服装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这就需要专业人才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技术装备,还要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参与贴合企业发展的智能设备研究。
(三)信息整合能力及管理能力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依据,是人工智能的命脉,而人工智能则能解锁并挖掘数据的隐藏价值。在传统的企业生产模式中,往往忽略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使用和数据运用,这将不利于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和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因此,服装产业的人工智能化发展过程中需要专业化人才具备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收集和整合离散的信息和现有数据资源,挖掘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工作模式和技术方案。
服装企业还需要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才。优秀的企业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润。服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面临的要素是复杂多变的,面对的市场需求也是动态变化的,这就需要企业拥有能够科学权衡、严谨分析、统筹管理的复合人才,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向着正确的发展方向运营。
四、少数民族服装产业发展应对策略
人工智能时代,少数民族服装产业以往的经营困境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产业改革、转型升级过程中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的少数民族服装产业,其发展应对策略可以从产品创新、协同创新、优质服务等角度着手。
(一)产品创新
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大大提升了少数民族服装产业的生产效率,减少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尤其在大数据的助力下,实现了各个环节的信息价值挖掘和共享,开拓了新的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服装企业应该聚焦产品创新思路,通过不断地学习了解前沿时尚趋势,着力探索人工智能对产品设计、面料、销售等的创新思路。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借助图像识别、趋势分析等突破技术局限,如京东的“智选精灵”、阿里巴巴的“鲁班”、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研发的“AI Color Trend”和“掌上趋势”等都是产品创新的良好借鉴。
(二)协同创新
产业的竞争大部分都是创新系统的竞争,人工智能技术的引进,将对企业原有发展格局带来变革。一是数据共享驱动创新体系的发展,人工智能有助于打破原有企业间的数据壁垒,整合服装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彼此形成联动效应。二是平台互联推动产业聚集衔接,在系统化梳理服装企业关系的基础上,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平台中的衔接效应,形成突破地域限制的产业聚集,推动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三是人机协同构建创新系统,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需要用到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平台,以人机协同为内容之一的协同创新工作模式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应对策略。
(三)优质服务
服装产业要想得到市场的认可就需要精准提升服务质量,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并做好跟踪服务。人工智能对服装产业的提升还体现在很多智能服务平台应运而生,能够帮助顾客提升检索和采购体验,改变供需交互模式,提高购买转换率。优质的服务离不开对用户喜好和习惯的了解和分析,通过用户大数据分析,形成智能推荐和服务提升,可以大大提升用户体验和工作模式创新,如运用“优料宝”“酷布”等面料智能检索系统,智能匹配花型,推动面料个性化采购模式创新发展。
五、少数民族服装产业人才变革应对策略
人工智能对少数民族服装产业的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要应对人才变革的影响就需要高校和企业充分利用各种要素。本文从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评价等方面提出应对建议。
(一)保持与时俱进,变更人才培养理念
人工智能时代少数民族服装产业人才的培养理念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的培养理念都要有所调整,进行培养要素的更新和重组。第一,政府要站在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高度上,统筹教育资源,合理布局产业结构,面向国家人才需求,统一思想,与时俱进,对人才培养理念进行科学引导。第二,企事业用人单位向教育部门和高校及时提出用人需求,以需求为导向促进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的更新迭代。第三,高校和企业要充分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建立健全学科体系和规章制度,优化培养内容和形式,科学合理地落实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
(二)优化教育资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要优化教育资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上进行资源优化,更要在人才培养方式、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资源优化,这些资源要素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第一,要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能力和素养,促进“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完善培养目标和体系制度,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内在统一,这是人才变革的关键环节。第二,高校打破传统“知识逻辑”指导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设计以“能力逻辑”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应用型人才相应的课程体系。第三,社会企事业单位要加强与高校的密切联系,协力提供教育资源,参与培养模式的改革。
(三)构建评价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评价体系是检验人才培养效果的关键,能够反映人才培养成效,促进培养工作有序进行,完善和更新培养模式。就少数民族服装产业人才培养来说,需要树立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核心任务就是建立科学的研判方法。一方面,立足于云计算、大数据、现代互联网、BP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培养单位主动参与构建人才发展档案,融合资源投入、学生成绩、就业工作、职务升迁等多源信息,連续采集学生入学到毕业后一定时期的发展数据,建立复合评价模型,科学研判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根据评价模型,探索优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改变传统“一考定全局”的结果型评价体系,向过程评价、自主考核相结合的全程型评价体系转变。
(四)改善就业环境,加强人才引进力度
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美宜人,只有激活人才引进动力,做好筑巢引凤,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少数民族服装产业。一是破除制度约束,激发企业创业激情。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都不如沿海地区,要想吸引人才就要在政策留人上下功夫,比如在编制、职称、生活保障等方面提出优惠待遇政策,体现企业求贤若渴的良苦用心。二是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人才不仅要引得进,还要用得好,立足实际,把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让其有用武之地。三是待遇留人、事业留人。要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改善企业用工环境,不断优化人才发展政策,建立政府、企业双层激励机制,提升安居乐业的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才有归属感。
六、结语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智能制造成为传统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扭转创新能力不足、生产效能不高的发展现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服装产业因为地域限制、市场制约、人才不足等问题,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更为迫切。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对少数民族服装产业人才变革带来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管子·权修》中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专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科学应对人才变革影响,离不开政府、高校、企业共同参与,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工智能技术与服装产业交叉学科优秀人才培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让专业化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服装产业内部也要针对人才变革需求,结合发展实际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保证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