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2021-02-01

关键词:安全观总体思政

马 强

(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目的就是要“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1]。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现代化强国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大学生群体国家安全意识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面向大学生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按照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的要求,将国家安全教育有效融入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之中,及时准确向学生宣传介绍新时代中国国家安全理论创新成果,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拓展教学载体,使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显著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国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依据

(一)国家安全教育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处在全新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来自诸多方面的风险与挑战。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习近平指出,“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2]。在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之下,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日趋丰富,时空范围不断扩大,内外因素复杂交织。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最新理论成果,抓住了国内外发展大势,深刻把握和准确回答了什么是国家安全和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准确分析辨别、防范和化解安全威胁与挑战,实现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根本要求与重要环节,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根本遵循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提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不断树立风险意识、强化斗争精神,是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基础性战略工程。

(二)青年大学生是接受国家安全教育的重点群体

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最终定型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富有激情、求知欲强,但自身缺乏社会经验和对复杂问题的鉴别能力,因而容易成为各种敌对势力和错误思潮争夺与渗透的重点对象群体。近年来,媒体披露了一系列涉及大学生危害国家安全的典型案例,反映出相对于国家安全内涵与外延的全新变化。一部分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与认知存在脱节现象,对国家安全现实情况的了解比较片面和流于表面,对于国家安全相关法律知识缺乏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辨别和应对危害国家安全情况的能力有待提升。有鉴于此,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已经刻不容缓。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不仅关系到青年群体的成长成才,更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与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就是要通过“国家安全系统化学习训练,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能力”[3],增强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高校思政课是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

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这是2015 年版《国家安全法》作出的明确法律规定。教育部根据这一法定要求于2020 年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高校要围绕宣传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开设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思政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重大使命,在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大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的地位使命与自身特点决定了高校思政课必然要在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与能力方面发挥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思政课程体系齐全,教学内容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国家安全教育相关要求,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课程平台,应该在整合教学资源、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同时,高校思政课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科引领作用,对国家安全教育所涉及的法律、军事理论等相关学科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得到明显增强。

二、高校思政课要阐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三重逻辑

“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4],是面向大学生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目标。对高校思政课而言,就是要把阐明总体国家安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作为根本要求和重要内容。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宝贵历史经验的继承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余年来,维护和实现国家安全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权安全基本理论主张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自身现实国情和时代主题的转变,为应对和化解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威胁挑战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积累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成功经验,同时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形成了关于国家安全的一系列理念主张。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的认识与判断完成了从“战争不可避免”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的观察视野逐渐从传统安全向非传统安全扩展,对国家安全内容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公开阐明自身的核心利益。中国共产党考察国家安全实践路径的视野更加开阔,对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相互关系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倡导“新安全观”和“和谐世界”理念。对国家安全观念的构建和阐述不断丰富和系统化,是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理念与战略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从而为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与宝贵的历史经验。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论回答

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围绕国家安全的内涵界定、体系构成、基本要求、实现道路等基本问题进行系统理论思考,通过提出和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什么是国家安全、如何实现与维护国家安全这一根本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2015 年新版《国家安全法》准确界定了国家安全的基本内涵,即“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5],从而在法律层面对“什么是国家安全”这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主题作出了准确回答。国家安全是一个由多重要素构成的复杂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6],不仅明确了构成国家安全体系的主要要素,而且强调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与丰富国家安全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如何实现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强调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抓住巩固国家政治安全这个最根本的任务,加强国家经济安全基础性建设,充分发挥军事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对国家安全的保障作用,推动国际安全合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从而出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实践道路。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判断。新时代实现和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立足于所处的全新历史方位,聚焦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这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现实依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势所在,新时代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落实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基本方略,把坚持和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作为关键,为面对新方位、新矛盾、新变局,有效实现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相统一的基础上,“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7],这是新时代实现和维护国家的实践原则与方法论要求。着眼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把国家安全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作为主要抓手,为新时代维护和实现国家安全提供制度支撑和坚实基础。当今世界正处于近代以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还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清晰认识国家安全所面对的现实外部条件,进一步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为实现和维护国家安全塑造良好的外部安全环境。

三、高校思政课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路径

(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引领

高校思政课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要有问题意识,要带着问题开展教学,将问题导向贯穿于国家安全教育全过程。要针对青年大学生国家安全知识更新滞后、国家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安全鉴别能力有待提高的实际问题,结合国家安全所面临的现实风险挑战,梳理总结出一系列普遍存在且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根据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设计、串联教学内容的问题链条与教学主线,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问题链条上的子问题逐一得以解决。要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在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将掌握知识、培养意识、强化能力的目标要求贯穿始终。首先,要增加大学生的国家安全知识储备,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与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理论内容,国家安全面临的潜在风险与现实挑战、国家安全法律规范要求与相关政策;其次,要使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使学生能够将国家安全知识内化于心,实现从认知到认同的转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意识与担当精神;最后,要使大学生辨别与应对国家安全威胁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使学生能够将国家安全知识和意识外化于行,将国家安全观转变为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工作当中防范风险和化解挑战的实践能力。

(二)整合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高校思政课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要在“供给侧”下功夫,加强教学内容与资源建设。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自身课程体系优势,围绕理论依据、历史背景、内容体系、具体实践等教学主题,整合和利用好教学资源。要通过集体备课等方式,统一教学理念,分享教学设计,盘活案例资源,打通各门课程,突出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成果的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结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权安全的主要理论观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要在各学科中发挥引领作用,梳理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理念的发展和演进历程,向学生阐释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和理论逻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实践,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国家安全理念发展的历史脉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加强国家安全法治教育,以新版《国家安全法》为重点使学生通过对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树立依法维护国家安全的观念。《形势与政策》要结合现实热点问题,在介绍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和挑战的同时,也要讲清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政策主张与具体实践。

(三)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在具体教学实施环节,要在教学主体、教学载体和教学环境建设上做文章,推动国家安全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使之更加贴近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现实生活。在教学主体方面,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自身理论素养,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统一起来,推动话语体系转换,用具有亲和性的语言把国家安全这一宏大主题解读、阐释清楚,提升学生的接受度,消除学生的疏离感。要充分尊重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活力,针对学生的需要做好调研工作,对教学内容采取订单式设计,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和社交习惯,通过多样化、浸入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在教学载体方面,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多种渠道和平台,正视和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有效利用网络平台资源,贯通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打破教学时空范围限制,增加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实效性;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通过组织报告会和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实地参观等方式,实现课堂集中教育与现场实际感知教育相结合。在教学环境建设方面,要以学校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部署为依据,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重要节点,将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与学校中心工作和学生日常生活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有效融合。

猜你喜欢

安全观总体思政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思政课“需求侧”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