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

2021-02-01李晓兰李燕辉

关键词:培育法治法律

李晓兰,李燕辉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法治源于人们对于国家治理方式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即以规定性的法律条文管理国家事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2020 年11 月召开的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1]。新时代大学生要培育法治思想,必须加强对科学理论成果的学习,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提高法治思维能力,这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必要前提,也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思想保障。新时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法治意识、培育法治思维,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与价值理念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社会问题,立于时代潮头之上。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保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树立法治意识,对于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对于法治的理解,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法治的应有之义:“己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2]其中蕴含了法治的两个基本要素:法律的权威及完善的法律。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动者,是未来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力军,担负着国家建设的历史使命。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用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在思想上筑牢法治的理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培育法治思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动力

法治既是法律价值的核心要素,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法治思想、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加强法治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2016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了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强调要加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体系,保障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落地生根,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个人的价值规范提出了要求,而“法治是实现国家、社会、个人目标的重要保障,没有法治,这些目标将难以实现。”[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国家要民主,而法治与民主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国家治理方式。习近平法治思想着眼于国家发展全局,总结了过去法治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并对未来法治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进行充分的学习与把握,理解其中蕴含的宪法精神,树立法治思想,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三)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进行法治教育、培育法治思维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国家、社会层面,对于社会个体成员同样也具有指导意义。高校进行法治教育,教导学生遵纪守法、正确看待权利义务、以法治思维看待问题,有助于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新时代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有助于培育大学生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由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法律素质和法律信仰综合形成的复合体,是人们对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等法治价值的主观把握。”[4]当前,存在一些大学生对借贷等不合法行为缺乏理性认识等现象,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让大学生运用新理念、新思想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法治意识,学会运用法治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目标。

二、当前大学生法治思维存在的问题

(一)具备法律知识但运用能力弱

高校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法学专业学生接触的法律知识较多、较为系统,对法律知识能够进行思考与分析,且运用能力较强。但是,高校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法治教育相对薄弱,教育内容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涉及宪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相关内容,使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相关法律知识和基本的法律素养,但课程中涉及的法律内容大部分属于法律原则、法律行使的规范等一般性规定,对法律条文具体内容没有涉及,因此,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接触相对较少。同时,大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法律教育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对法律条文理解不充分,只是知识的简单堆积,并没有进一步形成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是不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导致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而不自知。例如,在大学生网贷、签订就业合同的过程中,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大学生常常不能及时意识到骗局,缺乏法治意识,甚至不敢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

(二)从众心理弱化法治意识的树立

大学生群体由于专业学习、兴趣爱好等因素在学习与生活中形成一种聚集状态,集体主义意识强烈,特别是初入校园时被群体认同的需求愿望较高,倾向于认同群众中大多数人的观点以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加之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还不够稳定,因此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5]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认为,“群体中的个人都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群体中,而群体的情绪很容易被煽动。”[6]大学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对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但是由于自身知识体系和认知水平的不完善,对错误思想辨别不清,容易人云亦云而不进一步分析。这种盲目的从众思维定式对大学生培育法治思维具有负面影响,它妨碍了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使大学生丧失了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丧失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三)依法行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校园管理大多采取行政型思维方式,采取由上到下的管理模式,对学生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行政化的现象。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程序意识,对事情的处理能够遵守规则,按照程序办事,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会出现“权”大于“法”的情况。过分讲求服从而缺少对问题的思考,阻碍了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此外,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法治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依法办事、依校训班规行事,但是社会、网络上负面的崇尚权利、金钱的风气也在向校园渗透,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有些学生会无视竞争条件和规则,一味企图使用不合规范的方式取得利益。例如,在评定荣誉资格、获得个人发展机会等需要竞争的项目时,有些学生通过行贿获得本不属于自己的荣誉和机会,这些做法不仅是对规则和法律的蔑视,影响公平正义,而且也打击了其他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这些无视规则的风气导致大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对策

(一)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法律知识

法律专业学生与非法律专业学生对法律的接触程度不同,但是都会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入手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渠道。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的法律知识不够深入,教育内容较为狭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吸收最新的理论成果,丰富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加强对法律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不在于应付考试,更重要的在于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能以法治思维武装头脑、思考问题。”[7]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蕴含丰富、意蕴深远。依托于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可以丰富法治教育内容。在2020 年11 月召开的全面依法治国中央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十一个坚持”推进新时代的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其中涉及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对于高校而言,就是要建设具有法学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从教育者的角度加强法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大会上,习近平提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的时代重任。”[8]专业性强的教师团队是加强大学生对法治理解的重要指导者,也是丰富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的有力保障。具有良好法学素养的教师可以针对课程内容进行举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有助于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帮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事件时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法律义务时,列举赡养父母、依法纳税等例子,加强学生对法律义务的理解。

(二)以校园文化滋养法治思想

校园是加强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场所。抵御从众心理对法治思维培育的负面影响,就要在校园中营造崇尚法律、尊重法律的良好氛围。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升华的关系。我国自古以来就崇尚法治,如秦朝时期李斯推崇法治,主张“不务德而务法”[9],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治法律体系。因此,高校的法治教育应注重将法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高校可以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校园的文娱活动与学术活动之中,通过开展角色扮演、相声小品等文娱活动,使大学生亲身经历法律案件,感受法治的魅力;还可以在校园内设置法律援助中心、法律知识咨询会等社团,鼓励学生按兴趣爱好参与社团活动。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新时代中国法治状况与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回答了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走进校园,加强教师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使教师在正确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学术讲座、法治宣讲等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大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营造有利于法治思想传播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文化滋养法治精神,从而在学生群体中建立起法治的信仰和权威。

(三)培育法治思维的制度保障

有效的制度保障是法治思维培育的必要条件,既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又需要合理合规的程序。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系统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法治教育,要严格遵守法治的基本原则,保证程序正当、结果公正。对于高校而言,就是要严格按学校规章制度办事,对教师和学生以同样严格的标准对待,对违背学校章程的行为按规则处理,树立起依法办事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相信法律,防止为谋私利违规乱纪行为的出现。学校、班级可以在制定规则、班训等规章制度时,适度参考学生的合理建议,增强学生参与感及对学校、班级规则的认同感。例如,通过班会听取学生对班级奖惩制度的意见,综合学生的意见确定最终的规则,让学生在参与中牢记规则,完善制度管理,这些都是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良好契机。

猜你喜欢

培育法治法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