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下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1-02-01涂淑梅

关键词:艺术院校抗疫育人

涂淑梅,周 硕

(沈阳师范大学 戏剧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灾难。同年2 月23 日,习近平在电视电话会议中指出:“此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大、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同时考验着重大疫情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能力。目前,国内疫情已经趋于稳定,在“后疫情时代”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特点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艺术院校要把疫情之“危”化为思政教育之“机”,在推进和落实的过程中,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做好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心理疏导,破解疫情防控背景下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融合专业特色,积极探索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提升工作质量。

一、疫情防控背景下艺术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

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善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因此,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好这次的危中之“机”,使疫情教育渗透到育人过程中,成为新学期的“必修课”。

(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厚植家国情怀提供契机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全人类的灾难,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影响,这一特殊事件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契机。在抗疫斗争中,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广大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救死扶伤,涌现出许多舍小家保大家的感人事迹,彰显了中国温度、中国力度、中国速度。艺术院校要明确突发疫情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导向,充分挖掘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思政育人元素,将抗疫精神中的家国情怀、勇于担当、舍己为人等思政元素进行综合梳理、统筹整理,丰富抗疫精神的内涵与精神实质,把抗疫斗争中展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这既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的有利契机。

(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契机

新冠肺炎疫情使广大人民群众处于传染风险之中,许多无辜生命被新冠病毒所侵袭,甚至失去生命。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通过疫情防控的案例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懂得生命的宝贵,从而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尊重、热爱和敬畏万物生灵。因此,面对生命的脆弱及学生对病毒缺乏系统认识,高校应加强防控知识普及、心理健康调节疏导、生命安全教育等,将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于疫情防控全过程。疫情期间,由于疫情突发性和隔离要求紧迫性,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网络平台为依托转移主阵地,主要通过精品慕课、微课、线上班会等载体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引导学生珍爱生命。

(三)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增强制度自信提供契机

当前形势下,为夺取抗疫斗争伟大胜利,加强思想引领、统一意志、坚定信心至关重要。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对我国综合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展现出的领导力、动员力、执行力,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通过抗疫斗争中展现的“硬实力”,有利于引导学生牢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认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靠决心意志,更靠本领能力,从而进一步强化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热爱,以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自信。

(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加强法治建设提供契机

法治观念和法治方式对于当前的疫情防控具有重要作用。在2020 年2 月5 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3]。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国家依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权,依法打击造谣行为,依法严惩制假售假犯罪,依法严惩哄抬物价犯罪,依法规范捐款、受赠行为,从而维护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尤其是在疫情防控中人民群众表现出来的顾全大局、遵纪守法、令行禁止、服从指挥的法制意识和行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就见证。“依法抗疫”是加强法制教育的生动素材,有利于树立青年学生法制观念,运用法治思维,严格执行信息传播规定,不信谣、不传谣,以党中央精神为指导,自觉遵守所在地政府的规定,积极配合所在地疾控等部门的工作。

二、疫情防控背景下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形势的变化是挑战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如阴霾一样笼罩着全国,也严重影响着青年学生。传统的线下授课被线上的“云课堂”替代,思想政治教育也从线下转为“云端思政”,由此增加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传统的面对面谈心有利于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便于精准把脉,而“键对键”“屏对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空间及网络信号的影响无法及时捕捉到学生微妙的心理变化,更难以做到促膝交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加大。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网络上种种信息纷繁混杂,积极的和消极的信息交错,冲击着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理性判断,影响着学生正确认知的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二)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变化是挑战之二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给高校学子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艺术专业学生受专业性质影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足够的理性判断,给疫情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较高难度。同时,艺术院校较强的专业性决定了学生更依赖面对面的传授,有的传统艺术专业,如戏曲专业讲究的是“口传心授”,线上授课对术科类的艺术专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给学生带来学业压力的同时也造成较为严重的心理负担。病毒极强的传染性和危害性更使学生感到紧张和恐惧,有的家庭因不能复工复产影响经济来源,加剧了学生的焦虑心理,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

(三)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变化是挑战之三

在防疫背景下,疫情素材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鲜活的内容。利用好这些抗“疫”题材,不仅让学生听得进、信得过,而且能产生思想认同,把抗疫精神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力量,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所在。但疫情素材多、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既有国家面对疫情的政策指令,也有抗疫前线的争分夺秒,还有医护人员的披坚执锐,更有全国民众的一切行动听指挥;既有医疗领域的救死扶伤,也有经济领域的复工复产,还有教育领域的停课不停学,更有国家层面的人民至上。如何对这些素材进行挖掘和梳理,将疫情素材与艺术教育紧密融合,有的放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对艺术院校教师的巨大考验。

(四)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变化是挑战之四

受疫情影响,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的要求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从线下转到线上,“云思政”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网络的复杂性、开放性、交互性和即时性让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挑战[4]。同时,“云课堂”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新生事物,艺术专业课程对线下教学资源和教学空间要求本就很高,尤其是部分艺术专业无法在线上完成授课,只能选择部分线上和线下结合,这些无疑对艺术院校教师都是巨大的挑战。教师要运用教学软件尝试艺术专业授课,课程育人、心理育人等都需要借助网络手段,对教师来说更是叠加了教学难度,教育资源也难以形成合力。

三、疫情防控背景下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疫情防控背景下,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遵循疫情防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做好顶层设计,形成行之有效的协同育人体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实现党政、教学、职能部门整体联动,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一)发挥“思政课程”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主渠道育人作用

习近平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5]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进入新发展阶段更要大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教师应做好疫情思政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建立以教学课件、视频资料、人物案例为主要类别的思政教学资源库,为上好思政课程做好准备。其中,要包含党和国家疫情防控的政策及举措,各国面对疫情的不同做法与态度,各行业中感人的抗疫故事,结合亲身经历的公共卫生事件的体会,以此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民族自信、感恩教育。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运用好“全民抗疫”这本思政书,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设,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援助武汉的感人事迹,党和国家“人民至上”的理念,以及中国对世界各国抗疫经验和物资的援助,讲述疫情以来的中国速度、中国力度、中国态度、中国温度及中国风度,把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结合起来,解读党领导人民在防疫阻击战中的领导作用和制度优势,让思政课堂“活”起来,使思政小课堂与抗疫大课堂同频共振。

(二)发挥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作用

“课程思政”是落实习近平关于“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重要论述的举措,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6]。

因此,艺术类专业课教师要充分挖掘疫情中的思政元素,通过系统分析作品创作背景、作品内涵、创作过程等,将德育与美育紧密融合起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与塑造。如京剧专业开展传统戏曲剧目《穆桂英挂帅——捧印》教学时,采取历史与现实比较分析的方法,结合新时代最美“逆行者”——耄耋之年再度“出征”的钟南山,剪断青丝的“白衣战士”,从临危受命和挂帅亲征角度,对剧中人物和抗疫英雄进行比拟,把疫情危机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契机,正确辨析历史朝代中的家国情怀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其他如民族器乐、舞蹈、美术、影视表演等专业,也都以专业课程为支撑,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模式,讴歌“抗疫精神”,提升“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作用。

(三)发挥学工队伍在疫情期间的思想引领作用

习近平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7]。疫情防控期间,学工队伍的“微思政”便是如此。线上授课时,学工队伍的各位班主任成了“云主播”,他们一改以往的“面对面”的苦口婆心,变成了“键对键”的开导嘱托,赢得了师生间的“心连心”的牵挂;有些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恐慌无助,班主任像慈母一般温暖着学生的心灵。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班主任充分发挥“多面手”作用,她们是思政教师,向同学们讲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疫故事引领思想,培育家国情怀;她们是“宣传员”,传达党和国家“以民为本”的思想,对学生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开展生命教育;她们是“知心姐姐”,疏导心理,让学生有归宿感和安全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她们是“话务员”,时时保持与家长们的无缝连接,进行家校合作育人;她们是“执法者”,强调疫情下“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法、知法、守法;她们是“调节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节学生情绪,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服务,鼓励大家“以艺抗疫”,坚定战胜疫情的决心。

(四)发挥“党建带团建”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育人功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必须抓住教育时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筑牢理想信念。因此,学校党组织有必要以党建带团建,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育人工作。如学校领导干部为学生讲好开学第一课,加强正面思想引领;邀请专家为学生做法治讲座,强化疫情防控中的普法教育;通过党员“一帮一”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招募党员志愿者开展“毕业寄师生情”活动,在毕业季帮助学生们搬运、邮寄行李、发放教材,使“防疫精神”根植于学生内心;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艺,开展“凝心聚力、艺心抗疫”活动,举办线上学生才艺大赛,同学们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抗疫前线的支持,对抗疫英模的赞美;有的专业党员教师带领团员学生共同创作,开展“战疫时刻、为爱发声”朗诵接龙活动,让同学们为抗疫前线加油助威。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和校园活动,传播伟大抗疫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核心价值观及知法守法、创新精神融入学生活动中,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人生目标。

灾难是一本特殊的教科书,每一个人都在灾难中获得成长,每一门课程都在灾难中获得升华,思想政治教育亦是如此。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应立足新背景审时度势,直面新挑战,迎难而上,抢抓新机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组织广大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疫情、拓展思维、总结经验、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抗疫育人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画”说抗疫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效果——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艺术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常见问题与学习对策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