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1-02-01李彦群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本科生

李彦群

(邯郸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河北邯郸 056005)

毕业论文是对四年本科学习生涯的一个总结,是考察学生知识结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等综合性能力的一种手段。一篇达标的毕业论文,既是本科阶段课程学习的一个总结,又是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研究的开端。当然,本科毕业论文不是评价本科生是否具备本科水平的唯一标准,但它一定是一个重要标准,尤其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是如此。笔者所在的特殊教育专业自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至今已有10届、约有1000余名毕业生。笔者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发现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虽经反复训导,每届学生仍然会犯同样的毛病。

一、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共性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的篇幅通常在10000字上下;其结构基本可以划分为中英文摘要、引言、研究过程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对策与建议等。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共性的问题,基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概括性不足:摘要、研究综述不能反映论文的全貌。对于本科生来说,毕业论文的摘要的难度要远远超过论文的写作难度。在阅读一篇特殊教育论文时,读者是否愿意静下心来去“读”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篇文章的摘要是否有吸引力。摘要应反映该论文的目的、方法、结论,要体现一定程度的创新。在规划毕业论文的选题时,我们通常会要求学生撰写该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要求高一点的,会要求学生写出创新点。

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摘要,一般要求是300字左右。字数要求不多,对水平的要求却不低。摘要不能写成大小标题的堆砌,不能写成流水账,不能只及一点不及其余。摘要撰写的好坏,直接反映学生是否有清晰的问题意识,是否有明确的研究思路、独特的研究视角、新颖的研究方法,所总结的结论是否从问题衍生而出,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否吻合现实需要。我们十分认同这样一个见解: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面向那些非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来说,也可以明晰作者的意图与研究过程,从中收到教训。

一般来说,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摘要出现偏颇,有以下几个表现:一是内容比例失衡,或者是摘要里过多陈述选题的缘由,或侧重研究对象,或者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占据很大比例;二是摘要空洞无物,对于结论和对策,一般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一句话带过,不能反映研究者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不能告诉他人该研究的学术贡献;三是摘要出现明显的第一人称的色彩,使用“我”的概念,主观色彩较浓。任何一个研究,都需要梳理前人相关研究,唯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些。学生梳理学术史时,亦存在概括能力不足的问题,简单罗列已有研究成果,没有分析,没有总结,没有评价。即不能明确已有研究和该毕业论文的关系,又不能明示该毕业论文的创新,更不能昭示该毕业论文的学术史意义和贡献。

(二)真实性存疑:数据、案例、事实等出现造假现象。特殊教育专业毕业造假,一般是三种情况:一是数据造假。这种情况又可以分为多种,有的是夸大调查的样本数据,有的是篡改统计数据,让结论更好看,有的是数据和结论关联性不高。一是过程造假。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中,个案干预类的文章占一定的比例,正如前面所述,毕业生投入论文的时间有限,几乎没有开展任何形式的干预,或者是其干预获得资料来自于其实习期间辅助指导教师所获得的资料。所以,很多宣称开展了一个月、两个月的干预过程,实际并没有开展。二是事实造假。部分同学选用叙事研究,曾经有一名听力障碍的女学生,选用其本人作为“听力障碍女大学生学习经历的叙事研究”作为其论文题目,无论是从文笔还是从写作都堪称上乘,但在该生毕业后,发现其文章与某篇网络文章有较大的相似性。

从实践过程来看,本科生毕业论文造假,存在几种诱因:一是本科生投入到论文的研究和写作中的精力有限,为了在答辩之前完成任务,采取的非正常手段。二是本科生欠缺严谨的学术意识,对于毕业论文的严肃性认识不够;在日常的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修改一个小数点、改正一两个选项等等行为,表现得比较坦然,并不认为存在较大的学术不端。三是主观意识作祟,这一点,在“相关研究”类的文章中极为多见,一般而言,如果数据统计分析中,研究者往往倾向于发现“差异显著”,如果出现“没有显著差异”,或者数据统计的结论与研究者的预期相反,部分学生就有可能会修改数据,使之“看上去更美”。

(三)学术性欠缺:毕业论文所展示的学术细节有待加强。历届学生毕业后,都会将一本胶装好的论文成稿交予指导教师。外观来看,墨色生香,颇有学术的味道,但是打开来看,很多论文所呈现的学术性反不及其外观的观赏性。归纳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的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占绝大的比例,但是很多学生对于如何采用问卷调查,并不是太清楚。要么是直接拿来,一般是选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硕士论文附带的调查问卷,不加修改,直接使用;或者是稍做简单修改,但大体未动;要么是把适用于普通学生的问卷直接使用于特殊儿童,臆想可以得到接近于事实的数据;或者是调查问卷的语言不符合特殊儿童的表达习惯,且调查时,研究者并没有亲临现场。调查问卷是学术研究的第一步,第一部走了差错,那后面获得数据,以及由数据而衍生出来的结论,可想而知,一定是离事实有万里之遥。

二是数据信息提炼的低端化。回收问卷之后,对问卷信息的处理,反映了一个学生的实际学术水平。特殊教育专业的论文操作中,往往见到两种现象:一是不能有效划分调查问卷的维度,比较多见的是每一道题汇成一个表格,有多少道题目,基本就呈现多少表格;另外一种是处理数据使用百分数,使用某选项所占百分比进行阐释。至于访谈所获得的信息,学生往往罗列被访谈者的话语,不能站在理论的高度进行深度分析解读。数据处理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础,处理数据的方法越是科学所得到的信息价值就越大,就越能总结出有指导意义的创新性的观点。

三是数据信息与所得到的结论之间的关联比较松散。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不愿意思考,满足于表面的含义对于文本的深层次挖掘不够,其根本原因是课程学习期间,文献的阅读量不够,视野不够开阔。相对优秀的学生,拼凑之后,尚能抓住主线,理顺思路,前后照应;普通学生的论文结论部分赫然罗列的是教材上常见的知识点,辅以自己的浅显解释。

四是论文所提出的对策,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具有针对性。在接受多年的系统教育之后,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出现一种宏观有余、细微不足的特点,称之为弊病有点牵强,总之是看问题从宏观着眼,大而无当,一旦涉及细节,便寥寥数语。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在对策部分,常见的是从社会(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三个角度展开,也有的是这种类型的变种:国家、单位、个人等。这种叙述,其优点是包含面广,缺点是针对性不足。

(四)创新性滞后:选题、内容等较为陈旧。本科毕业论文所给予学生的影响是,让学生亲历论文的完整过程,了解毕业论文的流程,但是一定要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实现起来也是很困难。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缺乏创新,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即是选题。归纳起来,特殊教育专业的历年毕业论文分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与教学、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特殊学校的教师及职业培训、各类障碍儿童的干预等等。所以,每年在审核毕业论文选题时,很多题目会有似曾相识之感。完全否定该选题又觉得其表达异于过往,认同这个选题又觉得其创新性不够。

有一种观点是特殊教育的研究领域有限,每年学生数量较多,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论文选题撞车的情形难免发生,所以应该认可学生选题有一定比例的重复。这种言论似是而非,如果只在表面漂浮,每个研究领域都是有限的,其实是只要沉潜下去,还有大量的没有被开发的学术领域。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缺乏创新的另外一个表现是论文选题缺少“预流”的眼光和勇气。所谓“预流”,即陈寅恪所言的“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於此潮流者,谓之预流”[1]。陈先生此言,虽是对敦煌学研究而发,却是对特殊教育毕业论文地开展极具指导意义。当今世界,第一流的特殊教育研究的关注点是什么,其方法是什么,对于大多数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明晰,至少是觉得这个是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这一点,从引文即可看出,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常常引用四五年之前甚至是十数年之前的作品,其关注的期刊甚至从名称上即可看出非教育类的刊物,而最具权威的《中国特殊教育》的引用率反而不高。原因不外是缺乏对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潮流的关注与参与。

二、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问题的解决措施

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所以,提高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近则从毕业论文入手,远则从课程与教学入手;时间上来说,则需要从一年级入学之后开始。

(一)不是问题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增加课程期末考察中写作训练的比重和强度。从前面的叙述来说,特殊教育专业的写作能力没有被纳入“问题的”范围——其实,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说它不是问题,是因为我们很难笼统地认为学生的习作能力存在极大的不足[2];说它是问题,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学生的毕业论文都存在写作上的问题,词汇、语句、段落、标点符号……凡是初高中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本科生毕业论文中都有可能出现。所以,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写作能力,应从长时段的课程教学和日常锻炼培训中培养,寄希望临时抱佛脚是不能有所收获的。

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分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种,考试课一般用笔试,考查课,除明显的实训课之外,使用笔试考查的居多。特殊教育专业在通识课阶段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该课程并不以锻炼写作能力为主要目的,主要是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赏析优美的文学作品。从教学时长上看,《大学语文》起不到培育写作能力的作用。除正常的学期教学之外,还在寒暑假期间安排小学期,给学生部署社会调查、读书笔记等锻炼写作能力的任务,但是效果不明显。换言之,学生四年的学习任务之中,写作训练的比例非常之低。显然,自高中阶段的常规性的习作教学之后,大学生再无有效地锻炼写作能力的机会;而在大学生毕业之时,逼迫学生完成一份达到一定水准的毕业论文,显然有点强人所难。

改变课程考核形式,增加课程论文的考核力度是本科生写作能力训练的必要手段。特殊教育专业大都开设《特殊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该课程侧重于讲解学术研究中的方法使用和技巧,基本没有涉足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因此,统筹规划四年的学习阶段,提出写作锻炼的具体要求是非常必要的。笔者以为,增加课程论文的考核次数,提高写作机会,是改善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机会。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更是写出来的。没有经历大批量的写作,便难以产生高水平的文章。课程以论文的方式考核,提供给学生写作的机会,教师引导、辅助学生完成写作。从一年级开始,教师需引导学生形成“固化”的思维定势——一篇学术性论文应该是“三段论”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稳定的思维方式是大学生优秀学习能力的体现。一篇学术性论文,既不是观点的罗列,也不是观点的抄袭,而是从实践性的问题之中提炼作为学术选题的能力。

(二)毕业论文中存在问题的针对性措施。

1.锻炼思维意识,增加提取信息的能力。学术论文的撰写,应该遵循纲目——学术论文——摘要的次序,逐一完成。纲目近似于学术论文的框架,而摘要近似于论文的简介。因此,从一篇10000左右文字的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信息提取的能力,并非先天即有,也不是学术训练中简单生成,而是需要在学术训练中强化孕育。摘要的写作,首要关注几个点:对象、方法、结果、建议。这四者均具备的话就算是一篇较为成功的摘要,但是,需要明确两点:一是这四个要素不是硬性要求,不是同时具备;二是四个要素之间,不是生硬的组合,而是圆通无碍地表达。

其次,应经常练习提取信息的能力。不管是摘要,还是文献综述,都要求在庞杂的信息资料中,抽取最关键的信息。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将指导提前化,师生之间的交流常态化[3]。笔者所在的特殊教育学院,从2018级新生开始,落实导师制,为每一名学生分配导师。每个学期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见三次面,指导三次,从读书开始,逐渐深入。因此,信息的提取训练,必须从一入学开始,增加撰写读书笔记的机会,养成总结、提炼信息的习惯,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充分锻炼抽取信息的能力。抽取信息最常见的方法是,每周选取某一主题的权威文献若干篇,组成读书小组,读完之后,分享读书心得。训练初期,学生往往是逐一罗列文献,简单介绍其结论。对此现象,教师不必心急,指导学生从选题、方法、结果等若干方面进行阅读。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能跳出个别篇目的窠臼,宏观地把握文献的优缺点。事实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2.树立学术规范意识,增强毕业论文的真实性。学术规范是学者在学术操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是学者内心的法律准则。学术规范代表着自律,体现的是学术的价值和尊严。在学术研究中,学者无一例外的都会强调必须牢固的坚持学术准则和规范意识。换言之,学术的每一环节,必须以真实性为基本准则。本科生初入学术之门,内心的规则意识和边界意识还不太强烈,有时会越出边界,让数据和结论看起来更好看一些。这种心情可以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术问题不同于美术,不是说稍微改动一下,就更美观,反而会影响其内在的权威。

在学术论文的训练过程中,强调数据、事实的真实性,无论如何要求都是不过分的。以调查问卷为例,调查之前,学生应严格制定问卷,并作信效度的检验,核实其有效性后,方可以开展调查;实施调查时,研究者尽可能地在场,与被试展开交流,尤其是面对听力障碍儿童,他们对于书面语的理解可能存在差误,必要时,研究者应主动解释,疏解听力障碍儿童的迷惑,以求问卷极可能地反映真实;整理问卷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事实入手,保证问卷整理的有效性。应该说,学术论文,并不仅仅是展现给世人的10000字左右的成品,在写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教育类的论文,除思辨类的文章之外,极为重视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我们说,没有真实的材料,就不会有真实的结果。

对本科生而言,除坚守内心的法则之外,还要锻炼对数据等材料的敏感意识。数据不会直接告诉我们,它是假的或者无效的。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学术论文时,必须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出无效数据。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能力。因此,应当从入学之初,运用多种形式,锻炼学生如何开展调查,如何做访谈,提高提炼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真实的数据是论文顺利完成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问题处理好了,下一阶段的数据处理,必会快捷而迅速。

3.强化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教师的学术指导能力。写作学术论文,不是一件易事。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篇文章,背后却是靠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逻辑结构、语言词汇等多种素材的堆积。特殊教育专业学术论文学术性水平的提高,非常依赖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如前面所提到的问题,本科生撰写的对策建议不具有针对性,教师需告知学生,对策和建议必须从问题之中来;问题又从问卷和访谈之中来。针对于问题所提的建议,才能告知读者到底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很多本科生在其毕业论文之中,洋洋洒洒的写上三四千字,写的非常漂浮,看似几页的内容,迂阔无当,不切实际。

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发现“真问题”。有“真问题”,必然会有“假问题”。所谓假问题即是不成为问题的问题,表面看起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学术问题,仔细追究起来只是生活之中的问题而不是学术问题。如何发现“真问题”?平时,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专业书籍,即是帮助学生铺就一条学术之路,明晰学术思维的方法,而不是任思维之马信马由缰,乱走乱逛[4]。这就对教师的学术论文指导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从选题到开题,从搜集资料到使用资料,从文献梳理到文献评价,从研究方法到研究过程……学术论文研究中的每一步,教师至少是经历过,才能在容易出纰漏的关键之处,对学生进行指导。古语说,功夫在诗外,舞台上的靓丽一定是基于刻苦的训练。

当然,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擅的研究领域,亦有研究受限之处。教师指导学生时,应该选择自己熟知的领域将学生引入学术之门。在此,不必担心学术资源用尽,只要用心去耕耘,无论是哪个领域都不断会有“学术的富矿”出现。如果妄想去寻找研究的空白之处,不仅不能得其所愿,还是走入歧途。

4.理清学术基础,练习在模仿基础上的创新。学术上,完全另起炉灶,或者在学术上开辟一种新的潮流,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不是说没有,而是这种情况对于本科生不太现实。实事求是地说,本科生的学术论文训练,能在前人的基础上,稍微进步一点点,便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这就需要从两个方面用力。

第一个方面,清晰、完整地梳理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放眼学术界,要找到一个完全没有涉足的学术领域,可称之为难于上青天。或多或少,总有人已经在相关领域做了耕耘,贡献了才智。本科生的学术论文,更应该脚踏实地,而不是好高骛远,总想着填补空白性贡献。梳理学术史,最基本的要求是大量占有资料,资料占有的越多越好。越是详尽的占有资料,就越能清晰明白该学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到什么地步,都有哪些学术结论,都有哪些不足。我们说,一篇学术论文的创新,可以是方法的创新,可以是研究问题的创新,可以是理论的创新……无论是哪一种创新,都离不开学术史的梳理。舍此之外,极有可能走了弯路,或者重复前人的成果。如果说,本科生的学术论文和前人的某一研究完全一致,那将不但不是创新,反而是堕入抄袭的泥潭了。

第二方面,基于权威文献,开展学术写作。特殊教育专业的本科学术论文,虽然不要求有多高多好的创新,但也不能重复他人之语。本科学术论文可以选择权威期刊登载的文章,进行模仿,时间久了,“久假而不归”,学生就会渐渐具备此项能力。模仿权威文献,大致有以下四种:一是模仿其结构,虽说学术论文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式的结构,但是这终究是大而化之的笼统叙述,具体到学术论文中,乃是一字一字的积累,也是一项大工程,故结构是初学学术论文的关键。二是模仿其研究方法,权威的经典文章中,会引入新颖的研究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依葫芦画瓢”不失为一种捷径,能快速接近论文写作的中心地带。三是模仿其学术语言,特殊教育类的学术论文,受学科的限制,不能出现文学性的语言,一般是说明性的平铺式的语言。即使这类语言,也需要逐渐浸润而成,就是说,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使用的是书面语,而不是口语。四是模仿其参考文献的引文方式,近十多年以来,学术界越来越重视引文的规范性,虽然国家发布了引文规范标准,但是很多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经常容易忽略这一点,导致很多参考文献格式不全,甚至该用引号之处,不加引号。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本科生
本期主要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及摘要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