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立违抗障碍儿童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2021-02-01王淑燕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情绪家庭因素

王 鑫 王淑燕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一、引言

儿童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容易引发问题的阶段,如果这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没有被处理好,就会对个体今后的发展造成影响。儿童期常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对立违抗障碍和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是儿童期多发障碍中的一种,具体表现为容易生气、烦躁,与他人产生争执,继而出现对抗性行为甚至报复行为,多表现于3-8岁,在家里、学校,以及和同伴相处的情境中都会显现出来[1]。ODD儿童表现出反抗行为,会让其家人、老师和同伴等产生消极情绪,对继续沟通和交流持消极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的交往需求和情感需求没有被满足,引发了更严重的消极情绪和反对行为,表现出更多ODD症状,进一步破坏了与他人的沟通,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社会交往和学业表现。另外,ODD在儿童期产生的不良的社会功能,会在整个人生过程映现出来,如青少年、成年期甚至更远[2]。因此研究ODD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助于设计出较完善的干预方案来减少ODD个体的不良心理和不适应行为,也可以为预防ODD提出建议。研究表明,除生物学因素外,ODD是个人特征(比如消极情绪,控制能力不足,依恋模式或情绪失调)和家庭因素(比如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父母心理精神因素,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冲突)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蔺秀云(2013)等人的观点,儿童个人特征是家庭系统三个水平中的个人水平,因此将个人特征纳入家庭因素中研究。对立违抗障碍的研究表明,家庭中很多因素对儿童对立违抗障碍产生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有些因素直接作用于对立违抗障碍,有的因素则通过作用于儿童的一些特征产生间接影响,如气质、依恋模式、情绪调节等。考虑到对立违抗障碍对儿童的不良作用,从家庭系统角度出发,探讨影响对立违抗障碍的因素。

二、家庭影响因素

ODD对身心健康发展有较高的破坏作用,并且会有持久的潜在影响,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家庭中很多因素都被证明是ODD发展和持续的重要原因变量,比如教养方式、父母参与度低、监管不力、夫妻关系、儿童气质、情绪失调等。

(一)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家庭成员生存的基石,对个体性格、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家庭环境可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是指家庭中形成的一种氛围,包括亲密、矛盾和冲突等,影响个体心理道德的发展;硬环境是指家庭中的物质条件和资源,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良好的硬环境有利于个体发展。

1.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一个家庭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其所营造出的人际交往情境和氛围[3]。对儿童来说,家庭是其成长的首要环境,因此家庭氛围对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心理品质及人格的发展。积极的家庭氛围有亲密、包容、凝聚力等,不良的氛围包括暴力、矛盾、冲突、对立、仇视等。

家庭亲密度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具体的表现为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亲相爱、融洽和谐的关系[4]。研究表明,ODD儿童的家庭亲密度较低,成员之间的关系不紧密[5]。家庭亲密度低,不利于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健康发展,会增加儿童形成ODD的风险,尤其是家庭中充满暴力和冲突。家庭暴力是指对孩子和伴侣的身体、心理和性虐待,受过虐待的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破坏性行为[6]。Hui Chen(2020)的研究也表明,生长在暴力环境中的儿童,会表现出更严重的ODD症状[7]。另外,家庭冲突也是影响儿童ODD的一个重要因素[8]。可以看出,亲密的家庭氛围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护因子,矛盾、冲突较多的氛围会让儿童表现出更多ODD症状。

2.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al Economic Status,SES)是指对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职业等因素,相对于其他人的状况的总体衡量。SES与儿童ODD问题有显著相关性,SES较低时,儿童的ODD水平较高[9]。很多研究表明,SES对儿童ODD的影响是通过其他因素的中介作用实现的。SES可能通过家庭的严厉惩罚、低水平的支持、较多的冲突和母亲抑郁,进一步影响ODD[10]。家庭SES低,容易让父母为了家庭环境中的各种事情产生冲突,比如孩子的教育问题、消费问题等,这造成了一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父母也会为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存付出很多精力,对孩子疏于沟通和管理,导致孩子ODD症状增多。相反,父母有很好的经济收入和职业,受过高水平的教育,会对子女的教育较为重视,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能够提供较多的物质资源和精神支持,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Lavigne(2012)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了SES对ODD的直接效应很小,但是可以通过多方面的间接作用对ODD产生影响,包括家庭压力、冲突、父母教养方式和孩子气质特点[11]。

(二)家庭互动。家庭互动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和作用,包括亲子互动和夫妻互动。亲子互动是父亲、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夫妻互动的研究涉及父母情感亲密和冲突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1.亲子互动。考虑亲子互动对ODD的影响时,研究主要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根据Patterson的强迫理论,父母采用严厉的教育方法,比如体罚和虐待,去实现孩子的顺从行为,相反,会让孩子表现出更多反抗行为和侵犯行为[12]。拒绝和无视孩子情感痛苦的消极教养模式,会增加孩子的ODD症状[13];关怀孩子情感,及时对孩子的反应做出回应的教养方式,是抑制发展为ODD的一个重要因子[14]。以往研究较多考虑母亲作为主要抚养者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依恋、内部心理问题和不适应行为的影响。近年来研究也关注到父亲教养方式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父亲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会显著减少其外在行为问题[15]。目前直接考察父亲教养方式和孩子ODD的关系的研究甚少,因此以后的研究可以扩展这一方面。

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孩子相处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双向关系,是儿童最早的人际交往,对儿童后期性格的形成,对社会的态度,以及社交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最近一项研究对比了正常组与ODD儿童的亲子关系质量,研究得出,ODD儿童的父母展现出低水平的亲子依恋关系,他们和孩子没有充分交流和分享信息,不积极参与亲子活动,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缺乏共识[16],父母表现出更多批判、冷漠和拒绝[17]。亲子关系不仅影响儿童ODD的形成和发展,也影响干预方法的实施效果。如Booker等人的研究中考虑了温暖和敌对的亲子关系对于PMT(Parent Management Training)和CPS(Collaborative and Proactive Solutions)两种方法治疗ODD的调节作用[18]。可以看出,温暖、和谐的亲子关系,会显著降低发展ODD的可能性,并且在儿童诊断为ODD时,有利于干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2.夫妻互动。婚姻质量不受婚姻持续时间的影响,是一种多维的、稳定的现象,也称为婚姻成功、婚姻顺应、快乐、满意、共识和情谊,或这些词的同义词[19]。研究指出,ODD儿童中父母关系不稳定的较多,他们情绪不安,不能给孩子提供持续的教导,接纳和情感支持。Chaudhury P等人(2020)的研究也说明了婚姻关系对儿童ODD发展的重要影响。对比于正常组,ODD儿童的父母有较差的婚姻关系,具体表现为对婚姻关系缺乏理解、感受到伴侣拒绝、安全低等。另外,婚姻内部存在冲突时,孩子会有更高水平的行为问题和更低水平的自我认同,并且身体侵犯行为比其他形式的婚姻冲突对孩子的影响更大[20]。

婚姻冲突对孩子ODD的影响,有两种可能的解释。根据社会学习理论,一个家庭内部存在婚姻暴力行为时,孩子会模仿学习,并且意识到侵犯是处理关系的正常方式,是一种控制他人行为的有效方式,侵犯是受到许可而不被惩罚的,会在以后运用于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另一种解释是当父母之间经常发生暴力行为时,会让孩子对冲突变得很敏感,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在压力情况下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更容易产生烦躁、愤怒心理和反抗行为[21]。

(三)父母心理因素。父母心理因素对孩子心理状态和外部表现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包括抑郁、焦虑等稳定性因素,也包括情景性压力。

1.抑郁、焦虑。父母与孩子沟通不畅,孩子不听父母意见时,抑郁、焦虑的父母会给孩子生理和心理的虐待,如体罚,孩子的反抗心理和对立行为会显著增多[22]。研究发现,男孩子更容易遭受父母的身体虐待,因此男孩子会表现出更多ODD问题[23]。父母抑郁、焦虑显著预测孩子ODD症状,存在以下解释。父母的心理问题会影响个人应对策略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当和孩子意见不一致时,由于情绪调节能力不足,很容易产生烦躁情绪[24],并且在看待孩子的行为时存在消极归因偏见,容易将孩子的行为视作严重的反抗行为,并施以身体或心理虐待,由此增加了孩子的ODD症状。

父母心理问题和孩子心理问题有显著关联性,并且男孩子的心理问题容易受到母亲的影响,女孩子的心理问题更多受到父亲的影响[25],这种差异在父母抑郁、焦虑和孩子ODD的相关性中也显现出来,比如McKinney(2018)等人的研究[26]。最近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了这种倾向,相较于女孩子,母亲焦虑和抑郁会对男孩子ODD症状影响更大,而父亲抑郁会影响女孩子ODD症状,对男孩子ODD症状无显著影响[27]。

2.压力。父母有着多种社会角色,如职员、儿子或女儿、父亲或母亲等,扮演各种角色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冲突和不如意的事情,这种情景性因素导致父母的心理压力增大。研究表明,母亲压力水平高,孩子会有更多的不良行为,母亲压力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28]。Grant等人的研究表明,父母压力对孩子ODD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29],可能是通过其它因素的中介过程对ODD产生作用。压力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支持、温暖减少,由此增加了孩子ODD症状。另外,相比于正常儿童,ODD儿童的母亲报告她们有更多的压力[8](P1259),这也表明父母情景性的压力是影响儿童ODD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个人特征。儿童ODD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到家庭环境和父母因素的影响,也受到自身一些因素的影响,以往研究考察了儿童气质、依恋模式、情绪调节和自我概念等因素的作用。

1.气质。气质是指在心理活动方面表现出的稳定的人格动力特征。儿童出生时已具备一定的气质特点,且相对稳定,随后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一定变化。Paterson和Sanson的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不灵活、消极情绪等特征,对随后的外部行为问题有显著预测作用[30]。儿童的气质与ODD症状显著相关,比如自我控制、消极情感和感觉调节。当儿童自我控制能力高或感觉调节能力强时,不容易产生ODD症状;消极情感较多时,ODD症状增多[11](P753)。

2.依恋模式。依恋是指儿童对其主要抚养者产生的特殊情感联结,尤其是母亲,这种情感联结是一种亲密而持久的情感关系,影响儿童情感、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31],以及多种心理问题的出现[32]。依恋可分为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后两种依恋也称为不安全型依恋。控制了父母教养方式、性别、种族、家庭收入等变量后,安全型依恋儿童表现出的ODD症状较少,不安全型依恋儿童表现出的ODD症状较多[33]。一项关于依恋和破坏性行为障碍的元分析研究中发现,具有外显行为问题的儿童和青少年,比如ODD,更有可能存在不安全型依恋风格[34]。Craig等人研究不安全型依恋、情绪失调和ODD症状时发现,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在管理和控制情绪方面较差,因此表现出易怒心理和对立行为,但对前一方面影响更大[35],这表明不安全型依恋与ODD内部体验的关系更为强烈,并且情绪失调作为中介因素。

3.情绪调节。Cavanagh等人认为ODD可能是一种情绪调节障碍,情绪失调是发展为ODD的关键因素,情绪失调时,ODD症状显著增多[36]。情绪调节是指在特定情形下,管理、修正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的能力[37]。当儿童能够很好的调节情绪,体验更多的正性情绪时,就会发展出更多心理资本,能够充分应付环境中的威胁和挑战,做出适应性行为[38]。感觉到自己的情绪难以承受或不能控制,引发了不适应行为,干扰了自己的目标,这时情绪失调产生了。情绪失调具体表现为控制不住情绪、情绪不稳定和情绪反应过度[39],是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普遍性和损害性成分。以往研究表明,情绪调节能力不足或情绪失调,会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体验[40],严重时发展为人格障碍,如边缘性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和创伤后人格障碍等[41]。最近一项研究也说明了情绪调节的重要作用,情绪调节会减缓家庭暴力对儿童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而情绪失调会让儿童不能够去自我安慰,产生了负面情绪,由此增加了ODD症状[7](P7)。

4.自我概念。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关注自我概念对ODD儿童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自我概念包括自恋和自尊,它们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对ODD有不同的影响。自恋表现为夸大的自我重要性和独特性,渴望关注和仰慕,伴随着一种权利感和夸张感,极端形式下会发展成为人格障碍[42]。动态自我调节过程模型认为,自恋是持续强烈的过程,围绕着创造和保持一种积极自我概念的需要[43]。自恋者自我概念的不稳定性促使他们去寻求外部认可,然而这一目标很难实现,特别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因为自恋者对他人的担忧相对不敏感,通常表现为傲慢、自命不凡和不屑一顾,这让他人感到伤心、生气,自恋者未能得到外部认可,因此可能出现消极感受、攻击行为和人际交往问题。Thomaes(2008)等人得出,自恋者对他人做出攻击行为,是因为得到了威胁自我的评价,这也表明了自恋的本质特征[44]。研究表明,自恋和内部心理、外部行为都存在显著相关性。自恋和ODD儿童的情绪问题有显著相关性,比如担心和心身抱怨,可以预测ODD的内部问题[45](P497),也对攻击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46]。

自尊是指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整体感受,与自恋不同,不涉及建立他人眼中的自我价值。自尊对心理精神问题的预测作用,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不一致。研究表明,低自尊与儿童内部障碍有关,如抑郁[47]。Keane和Loades(2017)的研究得出,低自尊对内部问题只有微弱的预测作用[48]。考虑自尊对外部行为的影响时,也有不一致的观点。研究发现,攻击性儿童倾向于有较高水平的自尊[49],而Muratori(2018)的研究表明,不论是正常发展的儿童,还是ODD儿童,低水平的自尊会显著预测外部行为问题[50]。最近一项关于ODD的研究表明,自尊不是ODD的显著预测因子[45](P496)。虽然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致,但是表明了自尊对心理和行为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以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考察儿童自尊水平对ODD的影响。

三、总结与展望

研究考察了家庭环境对儿童ODD的影响,包括家庭亲密和冲突、社会经济地位;从互动角度出发,发现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都对儿童ODD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最后,研究了个体自身的气质、依恋模式、情绪调节能力和自我概念对ODD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前人的研究有横向研究,考察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预测作用;也有纵向交叉-滞后设计,考察变量之间随时间发展的预测作用。有采用主观报告法,也有客观记录法,如研究者设计了七巧板拼图任务来测量亲子互动。另外,演员-伴侣效应也运用于考察家庭因素对ODD的影响。从上面研究方法的发展,也可以看出家庭因素对儿童ODD的重要影响。

虽然客观记录、编码的方法运用于研究ODD,但大部分研究还是采用主观报告法,这可能存在偏差,比如让老师和父母同时报告儿童ODD症状,大多时候是有差别的。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观察、客观记录的方法去探讨ODD及影响ODD的因素。另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父母,对孩子ODD的评定存在一定差异,如中国父母更倾向于保护孩子,容易将孩子的不良行为视为淘气,因此以后的研究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

猜你喜欢

情绪家庭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家庭“煮”夫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恋练有词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情绪认同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