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2021-02-01杜满慧刘兆宇
杜满慧 刘兆宇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指出:“加强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1]由此看出,国家对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关心与重视。特殊教育教师是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关键,其专业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特殊教育质量的提升,还关系到特殊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数据时代,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数据技术的优势,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强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成功实现跨越式转型,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一、当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偏低。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特殊教育教师仍然存在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首先体现在质量上,一是学历水平偏低。已有研究表明,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虽有明显改善,但专科及以下学历教师人数仍然较多,高学历教师缺乏,在职的特殊教育教师还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的状况,不利于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因此,教师迫切需要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2]二是特教教师专业背景参差不齐。2018年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下学历仍有17404人,占比30%,本科学历的教师39809人,占比68%,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仅1428人,占比不足2%。[3]高珂娟、张燕等人在调查中进一步证实当前特教教师存在专业背景参差不齐的问题。[4][5]
其次体现在数量上。已有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数量十分紧缺。根据教育部公报,2018年我国有特殊教育学校2152所,特殊教育专任教师近5.87万人,在校特殊学生66.59万人,师生比约1:10。我们能看到特殊教育师生数量是呈增多趋势,但教师数量增长速度还是跟不上其需求速度,这成为制约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6]
(二)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还存在两大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王辉发现培训内容是专业理论的占46.7%以上,理论与技能结合的培训达33%,而纯技能型的培训还不到18%,[7]侯春娜等人的研究也表明特教教师培训的内容过于重理论[8]。另外,研究还发现当前特教教师培训中存在着培训内容与教育教学实践脱节的现象,如有些培训机构请知名的教授讲课,所讲内容无法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课程针对性较差。[9][10][11][12]目前国内以“国培计划”为代表的粗放型的供给模式与特教教师的个性需求相错位,这是培训质量提升所面临的阻抗因素。[13]
二是培训机会少。丁相平对培智学校教师进行调查发现,24%的教师从未接受过专业培训,只有18%的教师经常参加专业培训;[14]王雁等人以北京市随班就读教师为调查对象,研究发现70%的教师未接受过专业在职培训;[15]任伟宁等人在研究中发现:98.1%的教师参加了校内培训,而每两年有机会参加校外培训与交流的教师仅占35.6%。[16]从研究结果来看,特殊教育教师普遍缺乏特殊教育培训,而且在培训过程中无法兼顾每位教师的实际需求,这不利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质量的提升。[9]
(三)科研水平较低,科研能力不足。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特殊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还较为滞后。郭芳玲研究发现,山东省特教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差,其中79.3%的教师近三年来没有公开发表特教方面的学术论文,56.8%的教师没有主持过任何形式的课题研究。[17][18]李玉向对河南省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河南省特教教师科研能力较低,只有两成多的教师发表相关文章。[19]还有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之前,并没有接受系统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训练。[20]从整体科研情况来看,特教教师参与科研活动较少,科研能力欠缺。大数据背景下,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准,迫切需要进修,在新时代更要增强竞争意识和科研意识,使其教学更赋有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分布不均。我国特殊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这也是影响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取得质性提升的关键问题。以2018年教育统计数据为例,我国东部和东北地区的特教师资充裕,中西部较为缺乏;东部地区高于学历要求教师比例最高,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特殊师资整体水平较低。[21]王雁和张茂林等人的调查报告也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特殊教育教师总体素质水平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22][23]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加强落后地区特教教师师资的培训力度,让更多的教师享受到优质的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重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
(一)数据导向实现需求服务精准化。大数据可以为特殊教育教师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提供综合性数据支撑。目前特教教师专业发展出现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状,可以运用数据技术使专业发展资源有序呈现。当前数据技术运用较多的为数据挖掘技术与学习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在于收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一系列学习资源、教育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数据,从而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大数据库。学习分析技术则旨在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教师隐性的或显性的发展需求。[24]如通过收集参加培训教师相关资料,建立教师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数据库,通过分析数据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为全面、更为精准的需求服务,从而促进特教教师个性化的专业发展。
(二)数据平台实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平等化和多样化。培训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我国特殊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这导致偏远或不发达地区的教师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发展资源。若克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了解区域间教育发展动态,还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均衡发展提供支持。如线上智能学习平台和名师工作坊等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使特殊教育教师随时享受海量的学习资源和平等的学习机会,这有利于特殊教育教师突破区域发展不平衡和自身发展水平较低导致的专业发展中的动力与资源不足的状态。
三、大数据时代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路径
(一)创建基于数据平台的特教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大数据背景下,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对特教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素养提出新的挑战,为解决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低的突出问题,最简便有力的方式是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首先,教师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更新与重塑,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其次,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发挥专家先进理念的引领、优秀案例的示范以及经验分享的作用,以共同体的姿态开展广泛的研习与进修,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实时互动,将有利于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生态。[25]
(二)开拓“大数据+个性化”的精准培训模式。传统的教师培训是以授课专家为中心,采用“灌输式”的方式进行培训,而这种传统的模式带来的弊端是无法真正调动参训教师学习兴趣,培训课程互动效果差。而身处大数据时代,教师培训应是基于参训教师的自我需求而设立的,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以融合与开放共享为核心特征的教师培训模式的更新。一方面,借助基于大数据分析功能的互联网平台,可以为参训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准确获取并科学分析参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和预测性信息,让教师找到适合自身学习的切入点,并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进行学习安排;[26]另一方面,大数据+个性化学习强调的是“线上+线下+教学情境”的培训方式,通过整合教师专家、学校、社会等各种资源形成培训共同体,它不仅可以打破课程内容与参训教师间的阻断,还可以实现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让教师队伍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与时俱进提高科研意识与能力。针对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科研水平较低、科研能力较差的问题,从教师角度出发,特殊教育教师的学习可以依托移动互联网设备,关注专业发展时势变化,同时应注重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树立科研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科研理论和方法,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科研道路;从学校角度出发,搭建基于科研平台的特殊教育科研创新团队,在团队中确立专业化、战略化的教育科研目标,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对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指导,通过有效的合作可以激发科研活力。[27]另外,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科研活动的支持,制定或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为特殊教育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供制度支持和必要的物质基础,充分调动教师的科研热情,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存在着地域校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这也成为限制特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显然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特殊教育学校可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共同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在此平台,院校和其他教育部门共同合作,不断开发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打破院校间、区域间的壁垒,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合理流动,实现地域间校际间优势互补和教育资源共享,这不仅有利于让特殊教育教师享受到优质资源,促进自己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升,更能从整体上提升处于资源匮乏的区域的师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