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思想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
2021-02-01陈晓燕
陈晓燕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广东·揭阳 522000)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开幕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要注重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要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1]。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复合型、发展型和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具有新颖的想法和能够创造出价值的综合素质人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2]。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日益走向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发展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具备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这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之一。但是,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受自身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求优愿望的限制,参与创新的自信心不足;另一方面,高等院校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潜力的开发。因此,采用何种教育模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共同关注的话题。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其许多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蕴含着教育规律并具有首创性。他一生培养三千弟子,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位,最杰出的有“孔门十哲”。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有许多可供高校教师借鉴的地方。今天,人们把探索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综合素质型人才的教育规律,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科学研究的热门问题。因此,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运用有其现代价值。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对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影响
(一)重视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
知识渊博是进行创造的前提基础。当前,高等教育比较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播和实际技能的训练。其实,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像流水线上的蓝领工人、银行职员、的士司机等只需娴熟知识技能、智慧创新含量低的工种,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67。孔子培养学生讲究君子不器,注重创新。学习孔子的教育经验,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方面要具有长远的眼光,促使培养的人才不局限于某一领域,不拘泥于某一行业的业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为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二)注重启迪人才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实施创新必要条件。孔子的启发式教育,以突出学生的主动性为前提,以“循循善诱”为手段,通过教师对学生思路的开启、引发工作,学生受启而“开窍”、联想、顿悟,从而对客观规律产生深刻的理解。创新思维离不开启发式教育,启发诱导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学思结合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习惯,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创新水平的目的。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6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15。高校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诱导思考,开启思路。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融会贯通,有创见地解决学科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形成广出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
教育公平才能广出创新人才。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个性弱点,有的意志不够坚强,有的人格发展有不足,有的不擅长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创新能力不强。高校教师如果对学生心存偏见,对学生产生轻视的态度,必定不能做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子曰:“有教无类”[3]178。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教育公平,在当前仍然是一种科学的观点。高校教师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同时,立足于学生实际,针对每位学生的天资、兴趣、爱好、认识水平,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发展方向,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优势,就能尽快把他们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
(四)推出快出创新人才的教育方法
个性化教育是创新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知识呈现方式更加形象生动,片段式知识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加自主,而传统的教学承受着更大的挑战。要把大学生从“一技之长”的专才培养成一专多能、具有创新能力的通才,就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子曰:“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3]117;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3]14。孔子擅长因材施教,他充分了解学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现代教学采用班级上课制的背景下,因材施教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困难多多。高校教师可以在课余利用微博、微信、QQ等工具,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增加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个性化指引和帮助,塑造学生迎难而上、拼搏进取的健康心态,让大学生水到渠成地成为专业综合素质过硬,且具备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所需人才。
(五)提供自我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模式
学而不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学习方式是自我培育创新人才的模式。孔子之所以被他的所有弟子推崇并且被后人万世敬仰,是基于他自身的少有大志、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熟读精思和艰苦创业的人格魅力。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11“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3]7。高校教师以孔子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用自己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勇于创新的精神、优秀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和熏陶学生,为学生提供自我培育创新人才的替代性经验,必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开阔视野、认清形势、潜心创造。
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基于孔子教育思想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营造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学校制度环境
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视营造有利于个人创新心理发展的有制度保障的有效能的学校组织系统。子曰:“不知来学,则无往教之礼,故苟以礼来,则无不有以教之也”[4]。学习者在某个阶段学习之初抱有积极上进的态度,能为以后认真学习和创新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孔子的教学目的要培养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他希望学生在初学之时就制度完备、目标明确、态度积极。学生具备这种状态,假以时日积极培养,必有成就。高等院校如能为大学生营造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学校制度环境,则与孔子的教育模式高度契合。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其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合适的专业推行“二元制”或“学徒制”培养制度,让学生及早介入本专业的实际工作,了解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突破常规、开拓创新的习惯。其次,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增设培养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次,把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作为办学的理念,推出激励学生创新机制,设置学生创造发明、参与课题、发表论文、实施创业的奖项,将学生参加创新实践纳入到对学生的各种考核之中,建立长效的管理和评价制度。最后,创设鼓励学生创新的校园氛围。如邀请成功创业者到学校开讲座、在教学区域开辟专栏对创新型名人进行宣传、定期开辟创新创业宣传长廊、广播站开辟创新创业宣传栏目,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
(二)提供机会增强创新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创新型人才在情感方面要具备小型创业、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的成功情绪体验,具备创造激情[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6]。高等院校制定企业文化、企业师资进课堂制度,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创新素质训练。专任教师采取行动导向等适合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针对企业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案例教学、集思广益教学和体验教学等体现学生为主体并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手脑并动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引发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进行尝试性创新。与此同时,积极为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营造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宽松氛围,采用暂缓评价、及时激励和灵活机动等反馈机制,激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每门学科教师布置的作业,较多采用属于活动方案设计、社会问题解决方案设计、新产品或新营销策略设计等这些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并能发挥他们创造性的题目。学科课程的考核采用口试、现场答辩、处理实际问题以展示专业素质和能力等方式,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自己的教科研课题,成立学术研究小组,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创造活动。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组织科技节、发明创造作品展览和专业技术创新比赛等活动,建设创新创业实验室、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等场所,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为有新技术、新发明、新专利的学生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支持和快捷路径,鼓励全体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在学校中形成浓厚的爱创新、学创新、事事都能创新的环境氛围。通过教学、课外活动和科学研究,开发和发展大学生的科学及艺术潜能,培养大学生标新立异、勇于挑战的习惯,并为大学生从事知识技能运用、艺术创作、科学研究的职业做好知识、技能、方法和创新能力的职前训练准备,让大学生体会创新方面的幸福感、希望、快乐、满足与充盈,在主观方面加强大学生创新积极心理素质培养。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创新人格特质是人类实施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创新型人才,在人格特征方面,具有好奇心、求知欲、上进心和不畏艰难险阻的勇气;具有勇攀高峰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具有创新兴趣和善于发现问题、有创见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坚持、勤奋好学的个性特点;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7]。这是强调通过教育,人人可以自我革新。借鉴孔子因材施教、培养杰出人才的教育经验,培育大学生的创新人格特质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培养大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想象力和责任感等个性特点。孔子之所以创新能力强,是因为他“每事问”[3]26。有创造发明成果的首要秘诀就是认为创造发明并不难。高校教师可组织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活动,比如理科的一题多解、应用性学科的设计方案优化和文科的重大社会问题解决方案训练等等;对有创新欲望但还没有成功体验的大学生不嘲笑、不讽刺,鼓励他们总结经验教训,迎难而上,不屈不挠。这些是培养大学生具备自信心和责任感的有效教育措施。第二,鼓励具备独立、批判和辩证思考问题的精神。孔子鼓励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3]146。当有的学生害怕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而不敢开口时,孔子就鼓励他们:“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3]121。子曰:“当仁,不让于师”[3]177。这表示孔子允许存在不同观点、崇尚批判精神。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3]90。这表达孔子对辩证思维学习方法的倡导。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比如头脑风暴活动等,能够鼓励学生在课堂、课外知识技能学习中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具有提出真知灼见的勇气。第三,训练大学生养成好学的习惯。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3]52;子曰:“多见而识之”[3]74。孔子提倡保持一种不断学习、勇于思考的进取精神。高校教师系统开展积极传授学科前沿知识,指导大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持之以恒积累学科知识,系统把握学科内容。这样长期坚持工作,必能使大学生养成勤学好学的习惯。第四,及时激励形成创新性格。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3]26。孔子对学生的创新能够及时表扬,《论语》中孔子对学生有创见的表扬就有多处,如:赞赏颜回“闻一以知十”[3]44;赞赏子贡“告诸往而知来者”[8]9;赞赏子夏“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8]25。高校教师在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中,需要形成时时关注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的习惯并及时对学生的创见给予肯定,帮助大学生树立对创新活动的自信并把开拓创新变成自身性格的组成部分。总之,在个体层面,大学生的创新人格特质是他们能够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核心要素,而在孔子教育思想指引下的培养措施是促使大学生具备创新人格特质的有效途径。
结 语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9]。目前,社会的发展对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了要求,但高等院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具有借鉴性的成功教育模式作为参考,而孔子在创新教育中是一位成功的开拓者和实践者,高校教师在借鉴孔子创新教育思想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塑造创新积极心理素质和创新行为的现代教育模式,能为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