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明词》作者小传订补九则

2021-02-01陆勇强

关键词:小传

陆勇强

(暨南大学 古籍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32)

2004年出版的《全明词》,共收录作者一千三百余家,词作约两万首,填补了断代诗文总集整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沾溉学林、启示后来之功,不可泯灭。当然,该书也存在一定的疏失,除了失收较多之外,还有一部分作者的行年事迹缺考,或误署其名,或漏著其字号、里籍,或不载其科第、仕历、著述、生卒年等,甚至有因不明作者生平而误将清人作明人者。《全明词》的编纂体例以作者立目,故作者小传,对编次全书、方便读者了解作品都有重要的作用。缘此,笔者仅就爬梳文献所得的材料,对一些词人的事迹略作补正如次,希望对《全明词》的修订不无裨益。

一、李万年

李万年见第2册,作者小传云:“李万年,字维衡,号茫湖,江西丰城人。生卒年不详。明弘治间,官至刑部尚书郎。有《饥豹存稿》八卷。”按,《饥豹存稿》附录载有邹守益、罗洪先所著的两篇《志铭》。罗文亦见《罗洪先集》卷二十,题为《明故诰封奉政大夫刑部山东清吏司郎茫湖李公墓志铭》,叙述李万平的家世、姓氏、生平等甚为详细:

嘉靖壬辰,丰城茫湖李翁,以季子遂刑部郎中恩封,如其官,而次子逢为给事中,相与迎养京邸。……翁二岁而孤,潜鞠于母氏,遭家讼侵迫,独力支拒。……翁既出孤危,益折节问学。资故颖异,童时已能为声偶句,动诸长老。比试诸生,又为督学蔡虚斋、邵二泉两公所奖拔。……然拘于命,不得达,凡七试场屋不第,辄弃去,而微寓其意于诗。……公讳万平,字维衡,姓李氏。李氏自临汝徙茫湖,在天福五年。处士从始至翁二十有八世,世有闻人。曾祖南辉,封监察御史,赠按察使佥事。曾祖妣屈氏,封孺人,赠宜人。祖考讳瓛,号牧麟,以进士为监察御史,改四川按察司副使,松藩兵备。祖妣黄氏,赠宜人。考讳与镐,负才志,年二十夭。母林氏,茹苦立后,有司上其事于朝,旌表节妇。翁生成化辛卯,卒嘉靖癸丑,享年八十有三[1]。

据文中所述,“李万年”应作“李万平”。此其一;李万平科场不顺,屡试不第,一生未曾出仕,因其子李遂恩封为刑部郎中,称其“官至刑部尚书郎”,不准确。此其二;“成化辛卯”为成化七年(1471),“嘉靖癸丑”为嘉靖三十二年(1553),李万平的生卒年可系为1471年—1553年。此其三。邹守益的《志铭》也有相似的记述:

嘉靖辛丑十二月二日,丰城李母刘太宜人卒。……越癸丑十月二日,封君茫湖公寿八十有三而卒。……公讳万平,字维衡,号茫湖。……甫七岁,即能为奇对。……游邑庠,有声。七试场屋,不售,亲就师友厉志问学,直欲尚友古人。……嘉靖癸巳,以遂贵,封奉政大夫刑部山东司郎中,而仲子逢继登进士,官给事中,迎养京师[2]460。

邹守益与李遂为“道义交,尝升堂谒封君,聚讲于祠中。其后拜石龙山茔,徘徊信宿焉。乃按少宰从侄玑状而志之”[2]460,故其记述当可信。

二、张铁

张铁见第2册,作者小传云:“张铁,字威夫,慈溪人。”按,小传未著录此人之著述,而且“张铁”应当作“张鈇”。《(天启)慈溪县志》卷十《人物志·隐逸》:

张鈇,字子威。幼端敏,即为外祖司空王来所器识。及长,博学强记,综贯经史百家。再试场屋不第,遂弃去。攻古诗文,兼工篆隶真草。开口论天下事,亹亹竟日不倦。闻人之善,虽远必赴,亦有接里闬而不通往来者。燕居独处,必正襟危坐,高风逸气,傲睨物表。时宰政有缺失,或抗书言之。所著有《碧溪诗集》《南皋诗话》《郊外农谈》《咏史百绝》等稿,藏于家。盖以隐逸而兼文苑者[3]。

陆深的《碧溪诗集序》也涉及张鈇的经历及为人、品性:

慈溪张子威先生,自少时一再游场屋,即弃去,学古人之道,攻古人文章。学既成,咸可试用。会有推毂士欲荐之天子,遭谗罢去。然胸中负挟益富,练阅益深。开口论天下事,髯戟戟若缫丝,炙毂竟日而不竭也,一座人皆惊服。有弗当其意者,终席不能发一声。闻人之善,千里赴之,亦有隔屋而断请谒者。然坐是落落。今年过七十,老矣,而犹未有所遇合也。稍用其学,为人修叙谱牒以自资,叹曰:“是犹能食吾力者。”苟非礼义之宗,辄亦不往也。正德十年,自粤来访余,一见语合。明年再见,论益和。……先生名鈇,别号碧溪子,因以名集云[4]。

据此可知张鈇的别号,其享年在七十岁以上,正德十一年(1516)尚在世。《碧溪诗集》,据《明别集版本志》(中华书局2006年版),今存明嘉靖张尧年刻本,凡六卷,附录《铙歌鼓吹曲》一卷。卷端题“慈溪张鈇子威著”。

三、孙陞

孙陞见第3册,作者小传云:“孙陞,字志高,余姚人。生卒年不详,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前后在世。”于科第、仕历、疑年等,均未记载。

《国朝献征录》卷三十六李本《资善大夫南京礼部尚书季泉孙公陞行状》云:

南大宗伯季泉孙公者,忠烈公之季子也。其先盖睦州人,后唐明宗时,三司使讳岳者史称廉吏,卒葬余姚烛湖之北麓,子孙因家焉。……曾祖溥、祖新,皆以忠烈公推恩,赠礼部尚书。曾祖妣、祖妣,皆夫人。忠烈公配杨夫人,生三子:伯堪,都督同知,以孝旌;仲墀,尚宝司卿;季则公也,讳陞,字志高。生而颖异,髫龀即嗜书,日记数千言。读史至名贤传,辄以自期。尤喜为古文词。年十六,补邑庠弟子。……嘉靖乙酉,领乡荐。丁亥,游太学。……乙未,举进士。当大廷之对,进仁体保邦之说,上亲为批定,赐以第二人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乙巳,晋右春坊中允,尝与修《大明会典》,清理军职贴黄。丙午,主南畿试事。……己酉,晋大司成。……辛亥,晋春官少宗伯。……壬子,上命之旧邸所建元佑宫安神祭告,重孝思也。公奉使唯谨。……癸丑,竣事还,改天官少宰。无何,以母忧去。……丙辰,征为少宗伯,旋改少宰。……丁巳,晋今职,公之南京。……庚申六月二十日病卒,……距生弘治辛酉三月二十六日,得年六十[5]。

文中提及的“忠烈公”即孙燧。孙燧(1460-1519),字德成,号一川。弘治六年(1493)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历福建参政、河南右布政使。正德十年(1515),迁副都御史,巡抚江西。时为宁王朱宸濠陈说大义,并七次上疏言宸濠必反。十四年(1519),朱宸濠叛乱,孙燧被害。嘉靖即位后,赠礼部尚书,谥忠烈。“大司成”即国子监祭酒的别称;“春官少宗伯”即礼部侍郎的别称;“天官少宰”即吏部侍郎的别称。“庚申”即弘靖三十九年(1560);“弘治辛酉”即弘治十四年(1501)。据此,孙陞的家世、仕历及生卒年均已明矣。

孙陞的著述,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三载:“孙陞《孙文恪公集》二十卷。字志高,余姚人,燧子。一甲第二人,南京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恪。”[6]据《明别集版本志》,该二十卷本《孙文恪公集》,今存明嘉靖袁洪愈、徐栻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图书馆。

四、储昌祚

储昌祚见第3册,作者小传云:“储昌祚,字肩宇,宜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历官四川按察司佥事。”按,储昌祚之孙储欣著有《先大夫传略》,准确地记述了储昌祚的字号以及出仕为官的经历:

公讳昌祚,字立宠,号肩宇,唐御史光羲公苗裔也。徙丰义七世而生公,中万历壬午举人、己丑进士,授江西鄱阳知县。三年行取,擢御史。有王推官者,朝觐在京,素衔公,凿空投揭,失御史。冢宰徐察其枉,虚礼曹待公。公闻封公疾,不受命,兼程归。丁艰服阕,补福建浦城知县。考满,升大理寺,由右评转寺正。迁南京兵部,由职方主事转正郎。擢四川重庆兵备佥事。春秋五十,即上章致仕。官晋副使,阶晋通议大夫。享年七十有二而终[7]。

储昌祚的生卒年,《宜兴丰义储氏分支谱》卷六《西大分世系表》载:

副宪公讳昌祚,景仁公长子,字立宠,号肩宇,是为西大分之长房,始迁于城。公由贡生中万历壬午举人、己丑进士。……生明嘉靖己未二月二十二日,卒明崇祯庚午六月十六日,寿七十二。崇祀乡贤[8]。

“嘉靖己未”即嘉靖三十八年(1559);“崇祯庚午”即崇祯三年(1630)。据此,储昌祚的生卒年可以确定。

五、戴澳

戴澳见第3册,作者小传云:“戴澳,字有斐,剡上人。有《杜曲集》,卷四为诗馀。”此小传似太简略,未记述其科第、仕历等。《(光绪)奉化县志》卷二十四《人物传二》载:

戴澳,字有斐,号斐君。自幼嗜学,不事生产,寓情觞咏,落笔千言立就。万历四十一年成进士,归侍色养,经年乃出。授虞衡主事,迁副郎,晋铨部稽勋副郎。朗识精鉴,所储夹囊,皆当世伟人。甫署选而名卿硕抱,一时涌出。旋以稽勋郎中假归。未几,逆珰魏忠贤专政,举朝若沸,殄瘁之惨,宇宙为空。然后知其超然知几也。家居十有二年,权珰授首,复出,转考功郎。受事甫三月,又以直道忤乌程、阳羡二相,即拂衣出都门。大宰李长庚三疏留之,不报。旋起南铨,转尚宝丞,再转大理丞,迁顺天府丞。星变陈言,忤时获谴,遂脱然归。通仕籍者三十年,在朝每不数月,屡仕屡黜。归里年馀,忧时岌岌,遂感愤以卒,年六十七。时朝议以边抚起之,咸惜未竟其用云。所著有《杜曲集》《丰干集》行于世[9]。

文中提及的“乌程、阳羡二相”指温体仁和周延儒。温体仁(?—1638),字长卿,号圆峤,浙江乌程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成进士,授编修。崇祯时,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既辅政,势益张,倾去周延儒,代为首辅,居位八年。《明史》卷三百八有传。周延儒(1593—1643),字玉绳,号挹斋,江苏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1615)举进士第一。崇祯二年(1629),任东阁大学士,次年为首辅。六年(1633),为温体仁排挤罢相。十四年(1641)再起。十六年(1643),削籍赐死。《明史》卷三百八有传。

戴澳的生年,可从其自述中推算得知,《杜曲集》卷一《五言古诗·除夕》云:

万事未一了,半百忽已过。今夕五十一,明朝又较多。新历不忍看,旧交竟如何。强半作枯骨,春风吊山阿[10]66。

可见戴澳出生于除夕。此诗编入“丙寅年”,依据戴澳的科第,此“丙寅”应为天启六年(1626),该年五十一岁,逆推之,戴澳当生于万历四年(1576)。万历四年除夕,换算成公历,则是1577年1月18日。同书卷四《七言绝句》有《除夕四首》,其二云:

年来添病复添贫,贫到无添贫更新。几度花前今夕醉,忽消四十九回春[10]173。

诗编入“甲子年”,即天启四年(1624),据此也可推算戴澳的生年。《县志》小传称戴澳“感愤以卒,年六十七”。根据生年计之,戴澳当卒于崇祯十五年(1642)。

六、李桐

李桐见第5册,作者小传云:“李桐,字封若,一字惟贡,鄞县人。明诸生。”按,全祖望《鲒埼亭集内编》卷二十七有《贞愍李先生传》,记述其生平事迹甚详:

贞愍先生李桐,字封若,鄞人也,学者称为侗庵先生,光禄监德继之子。生三岁而孤。……读书通大义,不屑数行墨,肆力于诗古文词,尤思通当世之故,讲明忠孝节行,谔谔难犯,一时多非笑之。……甲申三月十九日之变,先生于大临所,抗言国恩不可不报,请发义旅次于江干,以待抚臣勤王之举。监司卢公牧舟是之,未能应也。先生乃日号啕当事马前,并诘责诸乡老。……南都昏浊,先生悒悒不得志,遁入白鸥庄,呼天涕泗,作《悲愤诗》,遂成沈疾。……会浙东兵起,钱忠介公登坛,叹曰:“宜急令侗庵知之。”遣使以告,先生病中霍然起,稍稍进食,乃遣长子文昶从军,忠介疏授兵部主事。自江干立国,侗庵之病稍愈。已而事渐不支,侗庵复申前请,疾复笃。六月初一日之变,侗庵曰:“吾今定死矣。”果以是月十九日卒,说者以为祈死而得死。年四十九[11]500—501。

据文中所述,第一,可知李桐的政治立场,他是一位主张抗清的志士;第二,可推知李桐的生卒年。文中的“钱忠介公”即钱肃乐。钱肃乐(1606-1648),字希声,号止亭,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县区)人。崇祯十年(1637)成进士,历官太仓知州、刑部员外郎。鲁王朱以海监国后,召其为右佥都御史,寻进右副都御史,继任兵部尚书,拜东阁大学士。清顺治五年(1648),闻福建连江失守,忧愤至极,病逝于舟中。谥忠介。顺治二年(1645),清兵下江南,浙东义旗四出,鄞县志士董志宁、王家勤、张梦锡、华夏等人推举钱肃乐为盟主,起兵抗清,应者数万人,此即传文中所云“钱忠介公登坛”。“六月初一日之变”指绍兴沦陷。顺治三年(1646)六月初一日,“清军大部渡钱塘江,初二日入绍兴,浙东南明官兵弃辎重尽溃。方国安、马士英奔台州,决计执鲁王朱以海降清”[12]。李桐病逝于该年,年仅四十九岁,逆推之,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当是其生年。李桐的著述,《贞愍李先生传》也有记载:

先生尝与杨尚宝南仲、陈御史平若、陆舍人敬身,诠次同里前辈诗,曰《甬东诗话》;又手辑先世诗文曰《衣德集》,其自著曰《侗庵集》。嗣后先生族子邺嗣,因《诗话》遂为《甬上耆旧诗》,因《衣德集》遂为《砌里文献录》,则皆先河之力也[11]502。

七、毛超

毛超见第6册,作者小传云:“毛超,生卒年不详。有《菊庵集》,卷九有词3首。”作者的字号、科第、仕历、生卒年等,均未涉及。《(道光)吉水县志》卷二十一《人物志·宦业》有毛超的传记,记述其字号及生平事迹甚详:

毛超,字仪超,号菊庵。幼时,父以运粮破产殁,诸叔数窘辱之,超并恭顺无违言,惟厉志向学,为童子师,束修奉母。……偶以事诣县,知县奇之,强之充掾,不从。成化十三年,举顺天乡试。十七年,以乙榜授太平府学训导。风范端凝,诸生敬惮,听讲会食,不闻哗声。贫者分俸给之,或为举葬。擢南京兵部司务,迁车驾员外郎,历郎中。各卫苦黄马快船之役,百计规避,超为定章程,民以不累。造船费多没,超选军职及有司召商会估,以革宿弊,遂著为令。……迁云南广西知府。适旁郡用兵,以督饷劳瘁,告疾休归。卒于家。所著有《菊庵集》。以孙伯温贵,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13]。

毛超本人有《自撰墓志铭》,简要记述了自己的家世、生平及生年:

太守名超,字仪超,别号菊庵,姓毛氏。本浙之三衢人。始祖让,宋工部尚书。子休,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守吉州,迎父就养,卒葬九都,遂家龙城。……超幼孤孑立,几不能存,自知向学。成化丁酉,发解京闱,累官兵部郎中、云南广西府知府。……太守生宣德庚戌十二月四日,终正德癸酉二月二十有九日,享年八十有四,合葬本里东塘坑癸山丁向。太守先自为墓并志,虚殁时年月日并虚祖考讳,以俟补书[14]。

毛超的诗文成就及卒年,夏言《赠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菊庵毛公神道碑》云:

公讳超,字仪超,别号菊庵。……学有本原,教人一以正心术、明圣学为本。为文醇雅,尤工于诗。有《菊庵集》藏于家。……正德癸酉二月九日卒,享年八十有四[15]。

据上引三文,毛超的科第、仕历、生卒年皆可定谳。“宣德庚戌十二月四日”即宣德五年(1430)十二月四日,换算成公历,则是1431年1月18日;“正德癸酉”为正德八年(1513)。根据毛超的生年,似不应将他排在第6册。

八、吕阳

吕阳见第6册,作者小传云:“吕阳,字詹望,号全五,无锡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至少参。”未涉及其著述名目,且缺载其入清后的仕历。

吕阳的传记,《(乾隆)金匮县志》《(嘉庆)无锡金匮县志》《(光绪)无锡金匮县志》诸志均未载。顾光旭《梁溪诗钞》卷十五载:

吕佥事阳,字全五,又字詹望,号薪斋。明崇祯庚辰进士,入国朝,累官湖广佥事道。著有《薪斋集》《全五二集》,高汇旃学使序而行之。序曰:全五以孝友为本,静穆为品,经术为资,诸子百家为驱使,森丽婉缛,惊魂灿目。或谓五古逼徐、庾,近体逼温、李,不知其□千古之秘,穷五声之变,惟欲成一家之言也。胡慎三侍御《浙游草·瞻仰吕公祠》诗序云:里中议公事必于祠,画押必于案,以示无欺。一联云:鹿城俎豆庚桑祝,蜃海讴歌岘首碑。匾曰:冰玉千秋。盖薪斋备兵东瓯时多惠政,既去,而民思之如此[16]。

文中提及的“东瓯”,又称瓯越,本越族的一支。秦、汉时分布在今浙江南部瓯江、灵江流域。首领摇助汉灭项羽,惠帝时受封为东海王,因都东瓯(今温州市),俗号东瓯王。后世因以“东瓯”或瓯越为温州及浙南地区的别称。吕阳《重修臬司温处巡道公廨记》云:

岁壬午,余自枢曹承乏浙藩,分巡瓯括,时奉玺书至临安。故事,省会监司各设有廨舍,在臬司公堂之后,而道治别有官衙,为听政之所。世宗朝,海上多警,以监临地远,军机不便遥度,因附近巡历,建署东瓯[17]。

“枢曹”,明代兵部之别称。“岁壬午”即崇祯十五年(1642)。据《(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十八《职官八·明二》,吕阳此时任浙江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按照明制,按察使之下,设副使,正四品;佥事,正五品,均无定员。“副使、佥事,分道巡察,其兵备、提学、抚民、巡海、清军、驿传、水利、屯田、招练、监军,各专事置”[18]。据《(乾隆)温州府志》卷十七《职官·明·宪职》的记载,吕阳任兵巡道。

然而明朝覆灭后,吕阳并未退隐山林,而是出仕新朝。《(民国)湖北通志》卷一百二十一《职官十五·宦绩传五·清上》载:

吕阳,字全五,无锡人。崇祯进士。顺治十一年,为下江防道,驻蕲州。行保甲以绝盗源,造巡船,增瞭台。自浔阳上自江汉,民咸安枕。新修学宫及名宦乡贤祠[19]。

“下江防道”,官职名,负责长江的军事防御工作。因清初的蕲州属黄州府,故《(光绪)黄州府志》卷十三《秩官传》也有吕阳任这一职务的记述:

吕阳,字全五,无锡人。进士。顺治间,以荐举授下江防道。冰檗自茹,听断明审,胥吏屏息,平剧盗李有实等。力行保甲,以清盗源。捐造巡船,增修望台,自浔阳至汉川,民咸安堵。新蕲州学宫,课士衡文,循循若师友,州人至今颂之[20]500。

同书卷十一《文秩官表下·江防道·国朝·顺治》又载:“吕阳,无锡进士,甲午任;赵映乘,祥符进士,丙申任。”[20]444根据这些记载,可知吕阳在顺治十一年(1654)至顺治十三年(1656)间任下江防道。

因此,根据吕阳入清后的仕历,不应将其列入明代诗人的行列。吕阳的诗文结集为《薪斋集》,《四库全书》列入《别集类存目》,称“是集凡诗一卷,文六卷,歌行、赋、诗馀又为一卷”[21]。然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影印的顺治至康熙间递刻本(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本),却是《初集》《二集》《三集》各八卷。《初集》卷首有作于顺治五年戊子(1648)的黄家舒《薪斋初集序》、作于顺治十年癸巳(1653)季秋的高世泰序;《二集》卷首有作于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季春十日的钱谦益序;《三集》卷首有作于康熙元年壬寅(1662)七月既望的顾景星《薪斋三集序》。四库馆臣所见的“浙江巡抚采进本”,或只是《薪斋初集》,而未见《二集》《三集》。

九、严怡

严怡见第6册,作者小传云:“严怡,字石溪,如皋人。贡生。”未涉及其仕历、著述、生卒年等。《(嘉庆)如皋县志》卷十七《列传二·文苑》云:

严怡,字士和。少补诸生,崛起榛莽中,力振风雅,好学明经术,不为章句训诂。学宫故无藏书,铨部陈大壮谪贰泰州,来署皋篆,怡讽之,身为渡江,购诸制书及二十一史储焉。嘉靖中,以贡为校官,阅二十年。初训临朐,表管幼安,祠之。移教景宁,摄聊城令事。逾年,以德化民,民亦从化。去之日,清风两袖,聊城祀之名宦。最后为堂邑王教授,一年乞归。怡博极群书,工诗古文辞,而狷介自持,意所不可者,一发之于诗。家无担石之储,晏如也。邑令黎尧勋以均粮奏行,赠以浮田,弗受。令移守泰州,复檄皋,以废马厂一区为营居焉。铨部杨武东荐入史馆,不行。大中丞王南岷,读其《拟古》《秋兴》诸篇,有异才之叹,专使致聘,亦托疾不往。好奖予后进,年已逾耄而礼不衰于童稚。手自营书,积至万卷[22]。

《严石谿诗稿》卷首有马洛的《明故堂邑王教授严公行略》,述及严怡的仕历云:

公以诸生岁贡为博平司训。丁父忧,补临朐司训,迁嵩县教谕。丁母忧,复为景宁教谕。……公至景宁,逾年,迁东昌教授。登光岳楼,怅焉兴怀,作《登楼赋》以见志。几二载,迁堂邑王教授。公囊其故书赴国,将以开王。王幼,未出阁。国主好读书,然远词臣而习宦官。公不得其志,作《操瑟吟》三十首、《瑶台鹤唳词》百首以自遣。曳裾者逾年,启王赋归,王许公祭扫。嘉靖辛酉秋也。明年,公谢事,日惟修学著书,暇则随意赋诗以自娱[23]15—17。

据此,可知严怡又字士和,岁贡生,初任博平县训导,继任临朐县训导、景宁县教谕,再署理聊城知县,官至堂邑王教授。“堂邑王”,明代王府之一,《(康熙)堂邑县志》载:“明成化三年,封英宗第二子见潾于济南,为德王。后封其孙某为堂邑王。”[24]严怡的卒年,《行略》有清楚的记载:

公自为诸生以至终老林下,未尝以私一至公室。万历甲戌中秋感疾,至九月十三日,随事感触,辄形于声。……于十二月二十二日,命伯子正封藏其著述诸书,遣仲子焚平日所读《三子口义》及《左传》二书以殉。逾时命浴,即奄然逝。呜呼,痛哉!仲子名直,此时北游,不在膝下,殆闻公卧疾,匍匐南还,抵家,则公已葬六日[23]18—19。

据此记载,可知严怡卒于万历二年甲戌(1574)十二月二十二日,换算成公历,则是1575年1月3日。严怡的生年,可从其自述中推算得知。《严石溪诗稿》卷六《初度日》云:

三十四年读古书,一字未入承明庐。苦无伯乐善相马,常想任公能钓鱼。花鸟课诗日不足,菽水奉亲欢有余。况是今朝天色好,彩衣聊且戏庭除[23]73。

此诗题下有小注:“是丁亥年。”据严怡的卒年,可知此“丁亥年”为嘉靖六年(1527),是年三十四岁,逆计之,严怡当生于弘治七年(1494)。根据生年,严怡不应排在第6册。

严怡的诗集,《(嘉庆)如皋县志》卷二十一《艺文三》著录为四卷,题名《石溪集》,未见传本。《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的为万历五年(1577)刘效祖刻本,题名《严石谿诗稿》,凡六卷,较易获见。

猜你喜欢

小传
材料、方法与创获
——王辉斌先生《全唐文作者小传辨证》评介
A Brief Review of Translation Critiques of George Kao’s Chinese Version of TheGreatGatsby
《四库全书总目》“章如愚”小传史源考
夏字小传
“疾病”小传
5万字打动奥斯卡影帝
人物小传——真实且生动
子宫“小传”
电筒照着他的一个侧面(中篇)
严师出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