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养正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1-01-31东莞市石碣实验小学刘亦文
文/东莞市石碣实验小学 刘亦文
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科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养正课堂”的学习、行为的积累中形成向正的品格。
一、 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养正课堂的“三正”课型
(一)正德课型——育正心,养德性,优化案例明理
小学《道德与法治》属于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具备较为突出的育人优势。在道德与法治正德课型教学中过程中, 注重德育渗透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 还可以受到有效的思想教育。例如在四年级下册《说话要算数》教学中,教师通过优化守信的案例,运用案例教学培育学生对道德的认同感。以“案”明理,以“例”服人,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正行课型——育正行,养习惯,体验生活守法
1.选择生活化情境,创设“正行”课堂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2 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让学生认识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义务,法律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2.拓展生活化课堂,投身“正行”生活实践:“正行课型”教学突出“课堂明理,课外导行”。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交流亲身经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更为广泛地参与社会活动。书本教材、课堂教学不是教学的终点,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渗透行为习惯的养成,使教育与生活和谐统一,学习与实践和谐统一。
3.注重生活化教学,创新“正行”生活经验:从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等贴近生活开展教学, 使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创新生活。
(三)正智课型——育正智,养正气,明辨道德是非
正智课型通过辩论,判断等方法明辨是非,知道荣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例如:四年级下册第3课《遇到欺负怎么办》,通过身边的事例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引导学生正确识别和判断校园欺负行为。
二、 小学道德与法治 “养正课堂”的对策
(一)挖掘本土资源,传播“正”能量
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本土资源,例如:袁崇焕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更是我们东莞人民为之骄傲的历史名人。石碣镇是民族英雄袁崇焕的故里,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赤胆忠心、报效国家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有责任将他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在石碣镇刘屋村的文化广场有一块战斗遗址纪念碑, 碑文记录了82 年前桑园战斗的那段历史,教师在教二年级《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中渗透本土红色文化,在养正课堂中缅怀先烈,传承东纵精神。
(二)融合德育活动,展示“正”课堂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结合学校开展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时代感和渗透力,例如:3 月5 日是学雷锋纪念日,结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 课《爱心的传递者》,引导学生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结合四年级下册第6 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将学校的“十分钟德育安全课”与三年级上册第8课《安全记心上》结合,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等,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