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1-01-31东莞市中堂中学邱启亮

师道(教研) 2021年4期
关键词:切入点交友中华

文东莞市中堂中学 邱启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它塑造了一代代中国人高尚的精神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把“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作为课程重要目标之一。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排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握教学契机,适时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与道德实践能力,提高文化自信心,增强民族认同感。

一、以情境创设为切入点,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在中华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典型的故事,教师把这些故事,并融入课堂,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能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地感悟中华优秀美德。例如,第七册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和朋友在一起”一框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分享所收集的交友名言,如“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等。接着,教师又给学生阅读几个小故事《管鲍之交》《管宁割席》,再让学生切入话题,人为什么需要友谊?在成长的岁月里,哪些朋友与你相伴? 你在交友过程中,遇到什么快乐事、烦恼事?教师通过运用名言警句和中华交友的典故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并让传统文化中交友的正确观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以概念认知为切入点,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向学生介绍很多与法律法制、思想道德的概念,引导学生认知真实的世界。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解释和深化这些基本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与内化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例如,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尊重”这个基本概念为切入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引用关于尊重的名言、故事,来让学生理解尊重的深刻内涵和对个人、社会的价值。如孟子的“敬人者,人恒敬之”“仁者必敬人”,阐释了尊重是美德,是博爱的体现。尊重也是相互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能增进信任和互敬互爱的友好感情。

三、以行为引导为切入点,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设置了“方法与技能”的活动,提供了从思想认识到道德实践的行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道德在行活中如何恰当地践行的问题。如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发现自己》第一框“认识自己”中设置了“方法与技能”的栏目,旨在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用积极、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先从让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在不同的场合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别人一般从哪些方面对你进行评价,你会怎样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交流分享过程中,教师也引入传统的故事、名言、谚语,如“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等等。

四、以课后实践为切入点,融合中华传统文化

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品质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积极的实践。教师应当把道德与法治课程蕴涵在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充分体验,在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如在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一课的第75 页的“拓展空间”一栏,让学生讨论中华文化中“家”背后的意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意味,学生只有走进生活,用心感受,才能有真切的情感。课前,教师布置了学生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网上查一查“家”有哪些丰富内涵?中国书法中“家”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的书写方法,它们代表什么意义? 搜集一些家训、家规;与“家”有关的歌曲;了解代表家长团聚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找出与“家”有关的国学经典读一读等等。上课时,教师再让学生交流课外实践中的收获。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家长认识中国“家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感受到亲情之爱。

猜你喜欢

切入点交友中华
孔子论交友
交友如择居
交友之道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以知识产权为切入点创新德育工作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