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的十大力量
——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理论思考
2021-01-31刘建军
刘建军, 尹 丽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百年历程,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很多奇迹。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从一个创建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迈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做到这一切?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中逐渐具备了十种力量,这十种力量鲜明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一、信仰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有信仰、有追求的使命型政党。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不只是指导理论,也是思想信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追求使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具备了强大的信仰力量。“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历经坎坷长盛不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中国共产党创造了辉煌,取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就是因为她有坚定的信仰和明确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但并不是空中楼阁,是接续奋斗的现实运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艰苦的努力。道路漫长、过程艰辛并不能阻挡中国共产党前进的步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向着远大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在新时代就是要在第二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地为实现这一理想而矢志奋斗。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弱小的政党,发展到世界第一大政党,一直勇往直前,有不竭的战斗力,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赋予其精神动力。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实现心中的信仰而勇往直前。夏明翰就义前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2]方志敏在监狱中表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3]改革开放以后,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使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在中国高高飘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4]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年代走到新时代,无论在什么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都是她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困难面前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历经坎坷,遭遇过巨大的艰难险阻,经历过诸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惊人的惨烈牺牲。但中国共产党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屹立不倒,而且逐渐强大。中国共产党在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风雨浸衣、野菜充饥,既有凶恶残暴的追兵,又有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党内错误思想的激烈斗争,红一方面军每前进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但是有着坚定信仰的中国共产党,经过长征不是弱了,而是更强了,没有任何困难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一致并带领人民前进的精神纽带。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认识使中国共产党人团结一致,既在党内达到团结统一,又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奋斗。中国共产党是肩负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历史使命的政党,是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谋复兴的政党,党的事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无论是实现民族独立,建设独立的新中国,还是脱贫致富,实现小康,无论是建设现代化强国,还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些奋斗目标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又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中国人民共同的思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5]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汇聚起人民的磅礴力量。
二、理论的力量
政党是政治组织,是特定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一般来讲不需要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指导思想。但是,中国共产党是个特例,她在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又在百年发展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与时俱进的系列理论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发展,具有强大的理论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绝不是教条地照搬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新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是有深厚理论功底、高超理论素养的理论家。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往往也是思想家、理论家,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主导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在创立过程中,领袖的思想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但他们并不教条地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对中国实际有深入地了解,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有独创见解和系统思想,有政治家的战略思维和敏锐判断力,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创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做出了决定性贡献。实践证明,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注重党内理论教育,强调“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在党内开展集中教育,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共识,汇聚磅礴力量。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贯穿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路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就把思想建党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原则,延安整风是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一次成功实践和伟大创举,党内思想达到了空前团结和统一。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广大党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与党中央保持了高度一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以制度形式保障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优良传统。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主要原因,正如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6]。
三、战略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战略问题,具有强大的战略能力与战略力量。习近平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7]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袖都是伟大的战略家,以战略思维把握着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以战略谋划实施着党和国家的阶段性规划,以战略定力保证着党和国家的战略实施,以战略实施推动着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进步。
以战略思维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具有宏大的战略思维能力。习近平指出:“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8]党和国家的事业是最宏大的事业,要有高的站位、长远的眼光才能看到发展的方向,才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面对“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高瞻远瞩,准确估量时局,认为“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道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后,提出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制定出70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习近平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设置了时间表和线路图。这些宏大的发展目标,需要有战略思维才能看得清把得准。如果没有长远眼光,就只能看到眼前的事情或近几年的发展,看不到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前景。放眼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西方的多党竞选轮流执政,只能制定任期内的发展规划,难以形成长远稳定的国家战略规划,甚至政党和领导人的更替还会带来政策的改弦更张。
以战略谋划科学实施党和国家的阶段性规划。战略思维的实施需要有科学的战略谋划。中国共产党把国家远期战略发展目标分为阶段性步骤和系列规划分步实施,几十年如一日接续推进。例如: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党的十三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来分步实施。党的十五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三步走”设想。党的十九大把第三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和部署,制定提前十五年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再如,从1953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即“一五”规划,到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出台。通过接续制定和完成13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把党和国家的远景目标和历史任务分解为一个个五年规划扎实推进,使远大的目标变为可以看得到的、近期可实现的具体指标。党的领导的稳定性和领导人的有序更替是国家几十年接续不断实施战略谋划的重要原因。
以战略定力持久保证党和国家的战略实施。战略目标和战略谋划确定之后,就进入战略实施阶段。战略实施是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战略定力保证实施完成。战略定力是指党和国家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下的一种沉着稳定的精神状态和面貌。战略实施是党和国家对制定出的远大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地执行,是战略定力的行动体现。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战略定力来保证战略实施。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增强战略定力、站稳政治立场,保证党和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实施。一是坚定道路自信,在道路探索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方向,坚决抵御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二是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明确;三是把握住改革的方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推进改革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更好地发展;四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抓住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总之,增强战略定力,就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干扰面前,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保证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
四、组织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有近一亿党员,比有些国家的总人口还多。但这众多的党员不是一盘散沙,而是有着严密的组织性。党组织发挥着从上到下管理国家和社会的重任,具有严密的组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严格的纪律,有强大的组织力量。党的组织力量使党员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强大的执行力,保证党中央的决定贯彻落实。
中国共产党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严密的组织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中国共产党严密的组织体系“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9]。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是以党的中央组织为统领,以总书记为核心,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由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层组织以及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的党组构成的,包括全体党员在内的统一整体,包括指导思想、组织、党员、干部、制度规则等多个基本要素,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正因为有了严密的、科学的、坚强的组织体系,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统一、行动一致,有着强大的执行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组织体系建设,既是发扬党的独特优势的需要,也是推进党的伟大事业的坚强保证。
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制度。严密的组织体系,需要科学的管理才能运行和实现。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党内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制度保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有利于集中全党智慧,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利于发扬民主,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民主集中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和要求决定问题,一经形成决定就要执行,是科学的民主的有效率的制度。民主集中制实行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能够贯彻落实上级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百年来,正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坚强有力的组织力量。
中国共产党具有强有力的党中央。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民主集中制基本原则之一“全党服从中央”,决定了全党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强有力的保证。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 ”[10]要保证党的高度集中统一,关键在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是全党的大脑和中枢,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形成全党的高度集中统一,才能保证党中央对地方强有力的领导,对整个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国上下“一盘棋”。反之,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地方组织就会各自为政,就不能精诚团结、万众一心,无法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而坚定的执行能力。中国共产党干事业、做事情具有强大的执行能力。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之一“下级服从上级”,保证了下级对上级的决定和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决策正确之后,执行很重要,不能打折扣、搞变通,否则正确的决策也达不到目的,这就是常说的“三分决策、七分执行”。国家层面的执行力,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地方党组织的执行力,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就是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把决策变成实际行动。十八大以后,党加强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中国共产党锻造强大执行力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五、人才的力量
对一个政党来说,人才是最大的优势,有了人才,政党才能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巨大成就,人才的力量是关键。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本身就是由先进分子组成的,党内汇聚了各行各业大量优秀人才。此外,中国共产党还高度重视人才,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为党和国家做出贡献。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党内有大量优秀人才,他们在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文艺、党建等各个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建党初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到革命时期能征善战的大将军,从中央苏区、各根据地局部执政的人才,到延安时期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从投身新中国建设的科学家,到改革开放之后大批改革先锋,中国共产党党内各类人才济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既离不开高瞻远瞩的领袖,也离不开团结协作的党内高级领导,既离不开中流砥柱的干部,也离不开基层各个行业的优秀党员,他们都以自己的才能为党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远大的抱负;他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为党、为国家努力工作,有奉献牺牲精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他们工作能力强,能攻坚克难,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意志坚定,面对困难不动摇,面对失败不灰心;他们既信仰坚定,又精通业务,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中坚力量,带领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吸引大量党外人才为党和国家做出贡献。中国共产党有重视党外人才的光荣传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诚意、胆识、雅量吸引各类优秀的党外人才奔赴延安,造就了中国革命史上人才聚集的黄金时代。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长期合作,党外人才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革命时期的“三三制”政权构成形式,新中国成立后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民主协商制,党外人才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管理,是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和独特优势。为了发现党外人才,保证党外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党章中要求:“党的各级组织要善于发现和推荐有真才实学的党外干部担任领导工作,保证他们有职有权,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以 “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国共产党在 “党管干部”的原则下提出“党管人才”的原则,全国上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党管人才”有利于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人才工作合力,有利于人才更好地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为了解决人才的后续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在基层、知识分子、年轻干部和经济一线中选拔后备人才,加强人才储备,解决人才的来源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注重政治培养和实践锻炼相结合,通过跨领域、跨区域、跨体制、跨部门的交流使用,提升人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综合素质,使人才以良好的形象和较强的能力来提升其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六、道义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她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除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具有道义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代表。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为人类谋解放,它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1]。在阶级社会,任何政党都代表一定阶级或者集团的利益。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没有同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特殊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不谋私利才能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代表人民。
为人民服务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发挥着巨大的道义力量。共产主义道德是一种指向未来的道德,践行共产主义道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目的,共产主义道德存在于中国共产党改造世界的历史实践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用共产主义道德要求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种共产主义道德是革命成功的精神动力。邓小平说:“从延安到新中国,除了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不是靠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吸引了全国人民和国外友好人士吗?没有这种精神,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12]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这种精神是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党章》明确规定了党员的义务:“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共产党员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追求共产主义道德,践行共产主义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道德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宗旨的时代彰显。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在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中,贯彻在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党带领全国人民彻底解决了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千年夙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13]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时代的表达。
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爱戴,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同甘苦、共患难。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大油田是人民挖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依靠人民跨过一道道坎,取得一个个胜利。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主心骨,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始终不渝,人民群众了解党、相信党。习近平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14]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得到人民的忠心拥护和爱戴。
七、动员的力量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感召群众、领导群众,在人民中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和号召力。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先进的思想来宣传群众。马克思主义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为目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党的先进性是生与俱来的,是性质的体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向群众宣传自己的先进思想。党从成立时的58名党员,发展壮大到现在的9500多万名党员,是人民群众相信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自愿跟随党从革命、建设走到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党在各个历史阶段,主动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更加团结,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中国共产党善于以解决中心工作来动员群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认清时代主题,把握住时代主题,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前进。共产党在百年发展中,善于把握时代主题,抓住主要矛盾,动员群众一起解决主要问题。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目标,赢得了大众对革命的支持。抗日战争期间,党呼吁全民族抗战,得到了全国各行各业爱国人士的广泛响应。改革开放初期,党准确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动员群众参与到改革开放中。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解决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问题,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共产党以扎实的工作来组织群众。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才能创造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5]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就是组织群众,提出“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覆盖到哪里,对群众的组织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党以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格的纪律性和强大的执行能力,把全社会各个区域、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个单位的群众都有效动员起来。2020年的疫情防控,党组织动员群众,打赢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的传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力量。
中国共产党以优良的作风来感召群众。中国共产党有大公无私、一心为民、清正廉洁、担当有为、敢于斗争的优良作风,这种优良作风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希望。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党在百年历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优良作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革命胜利后党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有力彰显了共产党人清廉、爱民、担当、实干的形象,极大地提升了党的公信力和感召力。
中国共产党以服务群众来领导群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不靠权威、不靠权力、不靠职位,而靠服务人民群众。邓小平说:“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16]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群众是目的,领导群众是手段。不以服务群众为目的,领导就是统治行为;不以领导为手段,服务群众就是无力的空话。中国共产党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帮助群众,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地为人民服务的,愿意跟着党做好一切工作。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果断措施防止疫情传播和救治病人,领导人民群众取得全国抗疫的重大胜利,创造了抗疫的中国奇迹,得到人民群众的忠心拥护。为了服务人民而领导人民一起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群众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
八、纠错的力量
人只要干事情就可能会犯错误,政党是由人组成的,也会犯错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光荣、伟大、正确,不是因为他不犯错误,而是在出现错误之后能够及时的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并在错误中总结和发展,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17]
中国共产党具有自我发现错误的能力。怎么能发现错误是纠错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这是党具有自我发现错误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发现自我错误的思维基础,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唯物辩证法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内在地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因此,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在党的百年历史上出现过三次严重错误,一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二是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三是 1966 年至 1976 年“文化大革命”的“左”倾严重错误,这三次严重的错误都给党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中国共产党用辩证的思维发现错误、分析错误,及时扭转了错误,使党重新走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而且,以辩证的思维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坚持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发现错误的动力。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18]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凡是违背人民利益的错误,中国共产党都能及时发现,并有勇气纠正。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19]。
中国共产党具有自我纠正错误的能力。发现错误之后怎么纠正错误?中国共产党以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纠正错误。毛泽东曾指出,工作中的是和非的问题,正确和错误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用民主集中制解决了党内的矛盾问题,将民主集中制写入了党章和宪法。中国共产党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发现了错误,总结了错误,在集中统一的基础上纠正了错误,走向了正确。中共七大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我们党纠错的两个代表性历史文献,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纠错除了发扬党内民主之外,还善于听取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反馈,及时纠正偏差、改正错误。毛泽东在著名的 “窑洞对”中认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20]中国共产党掌握了纠错的办法和找到了正确的民主道路,沿着这条新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以民主、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九、净化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不断自我净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21]中国共产党坚持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从而使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中国共产党勇于以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净化。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十分注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自我净化,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具有其他政党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美无缺,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如思想懈怠、脱离群众等问题。但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直面问题,敢于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一次次自己拿起“手术刀”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革除自身的病症。从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到习近平提出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都是我们党以无比坚定的决心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全面从严治党力度,不断检视自己,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现象作斗争,党的净化取得了明显效果。这种自我革命、自我净化的能力既是我们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善于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社会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推进,与党同步推进伟大的自我革命是密不可分的。毛泽东指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在新时代,习近平提出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国共产党能成为时代先锋,是自身有过硬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尤其是十八大以来,解决了一些顽瘴痼疾、长期难题和严重隐患,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22]中国共产党在自我革命的锻造中更加坚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了伟大的社会革命。
十、创新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立志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永做人民公仆、民族脊梁。她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朝气蓬勃,具有创新的力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并将走向光明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是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突出的学习能力。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从建党开始就善于学习,带有学习的能力和品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依靠理论学习加强思想建党。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边学习边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为建设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提出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内也逐步建立了学习的长效制度。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学习的进程中不断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3]
中国共产党是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永葆生机活力的密码。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创新能力突出体现在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方面。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了党的理论和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探索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将这种制度概括为13个显著优势。制度优势能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领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这一切胜利都是与坚持不断地创新密不可分。
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工作都体现时代性。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工作中心向经济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党先后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能力展现了一个政党的强大生机和活力。
中国共产党具有走向光明未来的能力,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鸦片战争以后,曾经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实现民族复兴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飞跃。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和发展了生产力,经过艰苦努力,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中华民族富起来的历史飞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迎来了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