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古代著述考录(续1)
2021-01-31胡传淮
胡传淮
(蓬溪县政协,四川 蓬溪 629100)
蜀中遂宁,人文蔚起,潜心著述之士,代不乏人,被誉为“风教重地,文献名邦”。从秦汉至清末两千余年间,名人辈出,著述如林,但地方志记载多有阙漏,且零散不备,致使检索困难。编者不揣固陋,谨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撰成此文,以期能对巴蜀文化及地方文献研究者,有所助益。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然典籍浩繁,翻检难周,挂漏错讹,在所难免,敬祈方家郢政。
一、经部
(一)易类
《易解》,宋遂宁冯正符撰。正符,字信道,神宗熙宁九年(1076)进士,授蜀州晋原(今崇州市)主簿。此书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百八十二、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录,今佚[1]。
《易义》,宋遂州刘纬撰。纬,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进士。此书见《经义考》卷十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百八十三,今佚。
《大易象数钩沉图》三卷,宋遂宁杨甲撰。甲,字嗣清,遂宁人,著名学者,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授文林郎。未得大用,退居遂州灵泉山中。有声名于时,颇为清议推重。此书今存,收入《道藏》洞真部灵图类。
《周易疏解》,明遂宁李实撰。实(1597—1674),字如石,别号镜庵,遂宁人,晚年占籍长洲。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理学家、语言学家。李实早年在家课馆从教,崇祯十六年(1643)中进士,授长洲(今属苏州)知县,有政声。顺治二年(1645)辞官,居长洲上清江,杜门著书,精研小学、经学及佛老杂学等。其事迹载于《吴郡甫里志》《苏州府志》《遂宁县志》等。子李仙根,清代顺治榜眼;后裔李秉德,清代宫廷画家。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易字学》,明遂宁李实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易经发微》,明遂宁旷腾霄撰。腾霄,字子龙,号百泉,受《易》于新安刘溪洛先生。举嘉靖辛卯乡试,不干仕进,日以进德立言为务。撰有《百峰文集》《鹿园漫稿》《两峰唱和集》。两峰者,谓席上珍也,号九峰,为腾霄外祖父。又有《太极图说》《易经发微》诸书。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太极图说》,明遂宁旷腾霄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易学验来录》一卷,清代射洪杨甲仁撰。甲仁(1640—约1719),字乃所,一字乘刚,号愧庵,四川射洪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岁贡[2]。其先祖以杨澄、杨最父子最为著名,《明实录》和《明史·列传》有记载。此书见嘉庆《射洪县志》卷十七、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
《读易管见》一卷,清代射洪赵燮元撰。燮元,字衡轩,射洪人,嘉庆十二年(1807)丁卯科举人。任云南永平县令,除盗息狱,颇有政声。学识过人,主讲金华书院,多所培植,有功后学。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载《读易管见》一卷;光绪《射洪县志》卷十六《艺文志》载《读易管见》二卷。
《周易郛说》三卷,清代射洪赵远熙撰。远熙(1813—1889),字琴山,射洪人。道光丁酉(1837)举人。其父赵燮元宰云南永平县,随任佐治三年,父丧,遵嘱葬父于永平,服阕归里。咸丰乙卯(1855),胞弟被案株连,邑令伺隙罗织,遣戍山西翼城安置。十九年后,左宗棠节制陕甘,始获昭雪。光绪甲申(1884),滞晋二十九年,得友人资助返川。此书一作《述周易郛说》六卷,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周易说解》一卷,清代射洪赵远熙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录。
《易学探源》二卷,清代蓬溪钟瑞廷撰。瑞廷(1805—1884),字微垣,号梅花瘦人,清代蓬溪县石板滩(今大英县象山镇)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授中书科中书。辞官隐居,拜蜀中学者刘沅为师,尽其所学。光绪十年(1884)卒,年80岁。学行已载《蜀中正学篇》。事迹载光绪《蓬溪续志》卷三、卷四,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五。《易学探源》著录于光绪《蓬溪续志》卷四,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今存同治十年(1871)刻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易象显微》十卷,清代蓬溪钟瑞廷撰。光绪《蓬溪续志》卷四、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录。今存光绪九年(1883)红雪山房刻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按:光绪《新修潼川府志》、道光《蓬溪县志》载:元代大德八年(1304)甲辰探花、吏部尚书、丞相蒲谦益撰有《易彻》,实误。据《顺庆府志》《南充县志》载,蒲谦益,今四川南充市嘉陵区人,宋乾道进士。此可参见拙文《元人蒲谦益科第官职辨》。
(二)诗类
《诗解》,宋遂宁冯正符撰。此书见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百八十三、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今佚。
《诗考》一卷,清射洪杨芳春撰。芳春,字仲芬,号晓溪,射洪庠生,性孝友,人名其地为“孝子村”。所著《日录》等书,多理学精语,甘肃通渭牛树梅(1791—1875)尝称许之。入祀乡贤。光绪《射洪县志》卷十一有传。射洪举人胡文魁《杨孝子传》云:“后以羸疾卒,年三十七。著有《四书日新编》《内省日录》《读礼餍心录》《诗考》《家范》,文集数十卷,先生之侄光普募刻行世。”此书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录。
(三)春秋类
《春秋得法志例论》三十卷,宋遂宁冯正符撰。《舆地纪胜》卷第一百五十五《遂宁府》载:“冯正符,著《春秋得法例》,弟正雅、正卿,入元符上书党籍。”此书今佚,见《郡斋读书志》卷一下,《直斋书录解题》卷三,《玉海》卷四十,《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三,《蜀中广记》卷九十一,《国史经籍志》经类,《经义考》卷一百八十。李焘有跋,收入《宋代蜀文辑存》卷五十三。
《元山春秋论》一卷,明遂宁席书撰。书(1461—1527),字文同,号元山,四川遂宁人。《明史》卷一百九十七有传。弘治三年(1490)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该书亦称《春秋论》,《授经图义例》载:“《元山春秋论》一卷,席书。”明代著名学者胡缵宗为该书作序曰:“缵宗守潼川之明年,行县至遂宁,之又明日,往拜元山席子。坐定,与求圣贤经传而论古今是非得失,乃及《春秋》。”《万卷堂书目》《千顷堂书目》《经义考》等书著录。
《麟经解义》,明遂宁黄崋撰。崋(1502—?),字秀卿,号梓谷,明遂宁人,工部尚书黄珂次子、女诗人黄峨之兄。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任户部主事,转郎中,督饷有功,授松江知府。历江西副使,升江西布政使,进光禄寺卿。为人端严正直,以道学为己任。寻告归,倡明道学,激引后进甚众。后卒于家,葬遂宁楼子沟。《遂宁县志》有传。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春秋疏解》,明遂宁李实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春秋字学》,明遂宁李实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春秋杜注疏》,明遂宁李实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四)礼类
《礼记疏解》,明遂宁李实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礼字学》,明遂宁李实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读礼餍心录》二卷,清代射洪杨芳春撰。芳春,事迹已详前。此书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光绪《射洪县志》卷十六《艺文志》著录。
(五)孝经类
《孝经注解》,清代射洪谢绍伯撰。绍伯,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恩科举人,丰都县训导。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光绪《射洪县志》卷十六《艺文志》著录。
《孝经音注》一卷,清代蓬溪钟永定撰。永定(1842—1929),字子安、止庵,钟瑞廷第三子,清代蓬溪县石板滩(今大英县象山镇)人。同治十二年(1873)拔贡,曾任江苏按察使李鸿裔幕僚。后主讲中江、三台、蓬溪诸书院,培育人才甚众。卒年八十八岁。民国本《蓬溪近志·行谊·钟永定传》云:“论者谓为近数十年名德巨儒,非仅乡邑善士云。”[3]诗五首收入光绪《蓬溪续志》卷四。文三篇收入光绪《蓬溪续志》卷四,民国《蓬溪近志》卷一三。事迹载光绪《蓬溪续志》卷三,民国《蓬溪近志》卷四。此书又名《孝经便俗音注》,今存,署“蜀北钟永定集刊”。
(六)四书类
《论语解》,宋遂宁冯正符撰,今佚,见清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
《中庸集说启蒙》一卷,明射洪谢东山撰。东山(1506—1586),字阳升,号高泉,射洪县太和镇城南谢家坝(今城南王爷庙村)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授兵部主事,后迁郎中,累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博雅好古,为人洒落。经历仕宦20年,颇负名望。
《四书实解》,明遂宁余玮撰。玮,字璞夫,一字朴夫,号方山,进士余本实子,随宦京师,未弱冠即从内江刘五清瑞讲求理学。寄其友人曰:“大丈夫当生有益于时,死有传于后,不止一第为荣也。”弘治十七年(1504),年十九,举于乡。与杨名游,得闻阳明良知之传。明代礼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席书撰有《祭余举人朴夫文》,载《元山文选》。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四书略解》,明遂宁李实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四书字学》,明遂宁李实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四书晚解》,明遂宁李实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四书纂要》,清代遂宁彭王垣撰。王垣,遂宁仁里镇人,字君藩,号觉山。生而颖异,通诸子百家,为文数千言立就。康熙二年(1663)举人,任顺庆府教授。文华殿大学士张鹏翮之师。事迹载乾隆五十二年《遂宁县志》卷六、卷八,《锦里新编》卷七。此书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八三、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四书大成》一函七册,清代遂宁张鹏翮鉴定,归安沈磊、钱塘陆阶纂订。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信阳子,遂宁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卒谥“文端”。清代第一清官,其家族在清代兴盛两百年左右,世称“清代蜀中第一家”。清代康熙年间徽州府婺源县生员詹元相《畏斋日记》(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资料》第四辑,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云:“本朝历来好官亦闻有,近来万民所瞻仰则郭公秀(琇)、彭公鹏、张公鹏翮三人耳。张公鹏翮,不听人情,不爱一钱。识者谓,自有明以来一人而已。”《清史稿》卷二七九有传。张鹏翮时任浙江巡抚,对该书鉴定并序。今存康熙三十二年(1693)刻本,武林书坊梓行。开本宏阔,刊刻精美,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
《四书日新编》八卷,清代射洪杨芳春撰。芳春,事迹已详前。此书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光绪《射洪县志》卷十六《艺文志》著录。
《古本大学集诂》一卷,清代射洪刘国翼撰。国翼,字辅堂,射洪人,好学耽道,著有《古本大学集诂》,筹荒、练团、守寨等议,俱有可采。子刘光谟,督学张之洞调尊经书院肄业。生平载光绪《射洪县志》卷十一。该书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录。
《学庸贯义》,清代蓬溪张昌泽撰。昌泽,清代蓬溪县西乡(今大英县)人,字沛六。嘉庆五年(1800)恩贡生。贯通经史,开别墅于会川,教授生徒,从者如云,人称“会川先生”。卒年七十一,祀乡贤祠。见道光《蓬溪县志》卷十一、卷十二、卷十六。道光《蓬溪县志》卷十六、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著录。
(七)诸经类
《六经图》六卷,宋遂宁杨甲撰、毛邦翰补。甲,事迹已详前。此书今存,见《中兴馆阁书目》经部,《舆地纪胜》卷六十一,《玉海》卷四十二,《宋史·艺文志》经类,《经义考》卷二百四十三。《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五作七卷。今存六卷本,收入《四库全书》五经总义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国书总目》卷八载有六卷清礼耕堂刊本。
《五经实解》,明遂宁余玮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五经标题详解》,清遂宁张问安编辑。问安(1757—1815),字悦祖、季门,号亥白,四川遂宁人。为张鹏翮玄孙、张顾鉴长子、张船山兄。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例授教职不就,云游山川。曾主讲华阳书院、温江书院,多有成就。事迹载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八七、光绪《遂宁县志》卷四之下、《国朝全蜀诗钞》卷二十二。此书有嘉庆丁卯年(1897)刻本,系萃经堂系列丛书,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
《五经纂》二十卷,清遂宁蒲如川撰。如川,字活源,同治间岁贡。少朴诚,授书必究本源,凡事必求实践,无有怠志。射洪举人胡文魁,一见倾倒,作序赠之。撰《五经纂》二十卷、《感怀集》一卷。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民国《遂宁县志》卷五著录。
(八)小学类
《蜀语》一卷,明遂宁李实撰。实,事迹已详前。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吴语》一卷,明遂宁李实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六书偏旁爻》,明遂宁李实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龙溪千字文》一卷,清蓬溪钟永绍撰。永绍(1839—1903),字子价,一字子介,钟瑞廷长子,光绪二十六年(1900)恩贡。勤于著述,善诗文。事迹载民国《蓬溪近志》卷四。《龙溪千字文》又名《骈语千字文》,著录于民国《蓬溪近志》卷一三。
《续千字文》一卷,清蓬溪钟永定撰。永定,事迹已详前。《续千字文》,一名《续骈语千字文》。民国《蓬溪近志》卷一三著录。
《砭俗韵言》一卷,清蓬溪钟永定撰。永定,事迹已详前。民国《蓬溪近志》卷一三著录。
《骈语千字文注释》,清蓬溪钟永显撰。永显(1848—?),字子良,詹事府供事。
《续千字文注释》,清蓬溪钟永显撰。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卷十六《经籍志》著录。
《六书经义浅说》,清末射洪刘光谟撰。光谟(1846—1916),字文卿,国翼子,射洪县洋溪镇高石桥(今洋溪镇岱钦桥村岱)人。方志学家。光绪元年(1875)岁贡,入尊经书院学习十年,潜心治学,研究经史,自谓“目览三万卷,家藏八百部”。后任尊经书院斋长。曾在自贡、合川等地的书院任教多年,晚年回乡,继续教书并整理校刊著作,参加了光绪《新修潼川府志》的编纂。见光绪《射洪县志》卷十六、《清人别集总目》。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