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科研诚信与科研信用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1-01-31莉,彭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科研成果诚信

张 莉,彭 丽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a.交通与市政工程系,b.教务处,四川 德阳 618000)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历经规模扩张之后,进入了质量提升阶段。由于高职院校建设时间短,大多数院校的科研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科研诚信工作的重要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术失范行为时有发生。

近年来,国家各部委相继出台了加强学术诚信建设系列文件,充分体现了我国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在工作机制、制度规范、教育引导、监督惩戒等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虽然科研诚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但体系缺少针对教育、预防、监督和惩戒等环节的具体制度办法,违反科研诚信的行为在短时间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1]。

在上述背景之下,在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学术诚信建设,逐步构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科研诚信与科研信用体系,是提高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质量、构建风清气正的校园学术环境、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科研实力与竞争力的根本保障。

一、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与特点

(一)论文数量少、基础性研究少

通过CNKI搜索,从2010年至2018年,我们抽取了四川省内的四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及二本、一本和985院校的中文论文发表数量及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详见表1。

从上述统计数据分析,高职院校科研论文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论文总数低于本(专)科院校。由表1可以看出,高职学院的论文总数普遍大大低于专科和本科院校,还未统计本科院校教师发表的外文论文,这个数量也远远高于高职学院。在上表中,高职A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因为学院自2010年起实施科研激励政策并加大科研硬件经费支持,其论文总数年均为300篇以上,不属于典型的高职院校的论文数据。此外,从教师人数和论文总数的比值来看,高职学院教师论文产出量也明显低于专科和本科院校。

二是基础性研究的论文数量低于本(专)科院校。基础与应用基础类论文的撰写需要实验、模拟和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在这一块论文占总论文比例上,高职高专类院校远远低于本科院校,高职类院校的研究主要以各自然学科的工程技术类论文为主。工程技术类论文以实际工程、检测数据、标准规范和法律条文为主,创新性要求不高,但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符合高职高专学院的定位。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师充分利用本校资源,或通过产学研合作借助企业与研究院所的资源,主动服务产业、探索高职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培养适应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应用性研究活动[2]。

(二)教师科研能力配比不合理,研究时间难以保障

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在整体结构、水平和能力,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科研素质和能力方面,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差距较大[3]。高职学院引进教师的入职标准并非以科研为主,而主要考察其工程实践经验和职业资格,一般情况下研究生可胜任,甚至2010年的以前的本科生也有大量入职,根据培养目标,本科和研究生都不具有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相关研究也无法有效展开。也有文章指出:高职院校的教师中普遍存在把科研工作看作为个人评定职称而发表几篇文章、为个人职务提升积累资本而采取的一种途径。高职院校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学术气息尚未形成[4]。

高职学院的定位、师生比、学生规模的急速扩张,学生知识层次与本科学生的差异等客观条件也限制高职院校教师从事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投入[5],相对于本科院校2-5倍的课时量,让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岗位上疲于奔命,无暇顾及系统性和持续性较强的科研工作。此外,高职院校人事岗位仅设置专职教师岗和管理岗,而并没有像本(专)科院校那样设置科研岗,也导致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只能在专职教师岗位而没有足够精力从事科研工作。

(三)科研和科研管理受重视程度低

高职院校的主要管理者和教师对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众说纷纭。曾占据主要地位的“教学主导观”认为,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地方,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类学校既不具备搞科研的条件,也没必要花很多时间去搞科研;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教学科研并重观”认为,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以技术应用研究为主,应把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社会需求、企业的实际生产相结合,形成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的独特模式,这是今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6]。从经费方面,有针对苏南地区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7],目前科研经费来自于上级部门申报课题的占25%,来自于企业横向课题的占15%,60%的院校都是从紧张的办学资金中抽出少部分资金支持或奖励科研工作。学院每年科研经费投入在50万元以上的只占20%,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也缺少规范化和制度化。

高职学院的定位是教学型和实践型,高职学院对科研的重视程度较低,专职科研岗位通常比较缺失,有的高职学院甚至没有设置科研处(或科技处)。除了科研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等问题之外,管理人员的指导思想和管理水平不高,学术规范和科技政策不熟悉,甚至自身科研经历少,理解不到位的问题也大量存在。

二、科研诚信与信用风险点

通过对相关高职院校科研政策的网上调查,现有科研诚信体系的建立基本处于未开发的状态,各种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建设还仅仅停留在依靠师生的自我修养和道德自律的层面,对学术不端的治理模式也还停留在实名制举报才介入的层面,这种对已经造成后果而采取类似“应急预案”的解决方式显然比较被动。

课题组梳理了科研论文、专利、项目、课题、奖项、著作教材等高校和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中出现可能性较大,后果较为严重的风险点,列于表2中,同时将科研管理工作的风险也进行了归纳,使科研诚信与信用体系的建立做到有的放矢。

三、构建科研诚信与信用体系的措施

根据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与特点以及科研诚信风险点分析,为有效防控学术风险,逐步构建预防与科研诚信与信用体系,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完善科研失信的调查、认定与处理办法

无论是在科研诚信教育还是在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具体事件的调查与认定过程中,工作内容均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比如,在具体事件调查中,就将涉及政策条文、网络数据库、英文、专业、统计学、知识产权甚至法律等领域的知识,对事件的认定标准也会因不同类别科研成果的特征而千差万别。因此,高职学院需要根据科研成果的产生过程、公开和验证过程,针对性地制定和执行调查程序和具体的认定标准。

有人提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建议,认为现有的学术评价机制、科研管理制度存在过分强调科研成果数量,且与职称、奖励及各种待遇挂钩,制约和束缚了学术研究的进步和发展[7]。不同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因噎废食不可取,无论科研成果数量多少,其学术道德是学术研究的另一个侧面,与成果类型、数量和层次都没有直接关系。对于学术道德问题,一个“堵”,一个“疏”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8]。

我们认为,作为高职院校管理层面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应做好科研成果的合理评价与激励制度。通过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从科研成果培养、鉴定、评价、评奖等的合理评价体系,在科研成果评价过程中确定合理的数量与质量的平衡点,以此引导科研人员不再为了出成果而出成果,减少在科研工作中的急功近利心态和侥幸冒险行为,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还要防止有人走捷径、钻空子。不断完善科研失信事件的调查、认定和处理流程,形成常规工作机制,就能发挥“堵”的作用。堵就要严,有力度,能托底。

为了更好地堵住科研诚信漏洞,使相关政策和处理不流于形式,实现可追溯、可申诉、有力度,科研管理部门应与学院人事、财务、宣传、监察审计、学院党政办公室、学生管理、二级院系等单位密切协作,将科研失信的后果与教师的科研奖励、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工作结合起来,与学生的评优、升学就业、创新创业奖励、奖学金评比、学分银行、个人档案评价等结合,争取对科研失信的处理有的放矢、公平公开。

(二)强化过程控制和综合控制

一是切实落实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管理职责。科研成果并不在瞬间产生,其过程由项目负责人把控,科研管理和科研诚信管理也应强化过程控制,从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各个步骤要求提供进度报告及支撑材料。二是切实落实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全过程监督和检查。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对学院科研工作进行指导与管理而不必要介入各个项目(课题)的具体研究过程,因此,采取抽查和检查的方式监控科研成果产生过程是科研管理的必要环节。对于研究过程缺乏的科研成果或者项目负责人或成员位于科研失信名单中的,科研管理部门可以联合学术委员会、财务部门等在结题验收阶段进行检查。此外,在科研奖励、职称评审和评优等过程中,对申报人的学术诚信问题予以重点核查。申报过程中,申报人的所有成果应先审查、再公示,接受教职工及社会的广泛监督。

在综合管理科研工作的同时,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国家各级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文件和办法应做到认真学习、及时贯彻落实,不断积累科研成果审查和认定的工作经验,提高审查和认定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三)注重日常教育和提前教育

从长远和根本的角度看,内在的学术道德的养成比外在的机制约束更有利于净化学术不正之风和防范学术腐败行为。为有效防范学术失信行为,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意识,通过在全院范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将科研诚信的按钮深植于师生的头脑中,一旦有触碰的念头则能自行拉响警报,逐渐形成师生的科研诚信自律机制。

一是开展营造优良学术学风的宣传展示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如每年举办校园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日、专题讲座、知识问答、教职工科技成果展、学生创新创业获奖成果展等系列学术活动,表彰奖励优秀科研工作者、先进科研团队、创新创业学子等。

二是在课程体系中设置相应的选修课程,或以专题讲座、知识问答、科普读物和案例分析和学习的形式,将科研失信案例的调查、认定和处理办法通过各种渠道传达到师生个人,产生引导与警示积极效应。

三是鼓励教职工开展学术诚信建设的立项研究,形成学术诚信建设的学术研究成果(如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科普读物、影视与动漫,等等),提升学院科研诚信与科研信用建设水平。

四、结论

高职院校科研诚信与科研信用体系的建构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仅要加强科研诚信工作调查程序、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系列工作,强化各部门、全流程的过程控制和综合控制,而且还应在校园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中,把科研诚信培训和教育纳入常规工作、系统推进,这样既能有效地在第一时间甄别学术不端行为,又能对师生进行切实可行的学术规范意识的培养和教育,进一步筑牢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的底线。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科研成果诚信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转化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