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战略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途径探析

2021-01-31龚晓利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融合高职

龚晓利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四川 遂宁 629000)

2020年6月,“信息技术赋能会计融合创新”高峰论坛暨2020年影响中国会计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评选结果发布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它标志着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并将为会计的改革提供动能,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不断创新,以顺利完成会计转型。

一、大数据战略下会计面临改革与创新的新形势

2016年10月,在认真总结全国会计管理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财政部颁布并实施《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紧接着,2017年财政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也相继出台。在“云物大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对新经济深度渗透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知识型会计人员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转型。高速发展的大数据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正不断融合创新,助力我国经济新发展。会计作为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物换时移中逐步向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迈进。大数据战略下,会计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还急需具备信息技术思维方式,掌握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能力。传统的封闭式会计核算环境逐渐转变为业财一体的开放状态,会计工作模式也正发生巨大变化,会计面临前所未有的创新与改革新形势。

二、大数据战略下,高职会计专业“三教改革”是关键

(一)传统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特点

目前的高职会计专业尚属于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是非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它基于传统的课程体系理念,构建了传统的教师打造、教材配套、教法设计三位一体。相较于目前“云物大智”的时代背景,其日渐不适应当下大数据战略对会计人才的发展新需求。大致表现如下:课程体系过于陈旧,人才培养目标已不匹配新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综合业务能力新需求;教学过程中,重财务轻业务,重理论轻实践,产业行业与教学缺乏有广度有深度的融合,教改探索流于形式;教学过程以教为主,学为次,重在知识灌输,且教学手段与形式单一化,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学生的专业学习自主性与实践体验性差;教师团队没有呈现跨专业跨学科的合作组建,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师资不能恰当整合。传统的高职专业教学,无论是从课程体系的架构,到教师团队及师资素养层面打造,还是从教材的配套丰富到教法的拓展优化程度,都已经无法胜任当下大数据信息技术融合行业产业所需的社会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任务,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亟待顺势改革[1]。

(二)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及其内涵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启动,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该方案中提出了关于职业教育“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并指出“三教”改革,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也是“双高计划”建设中“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首要任务。

高职院校在进行“三教”改革时,应把握好整体观、目的性、方法论等三个核心问题。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整体,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三教”改革是不可割裂的系统工程,须统筹规划;“三教”改革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三教”改革的方法必须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找准突破口。当前,“三教”改革已进入落实攻坚阶段,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高职院校需要积极“赋能”教师以提升素养能力,“升级”教材以推动教材改革,“激活”教法以推动教学改革。

“三教”改革是落实“职教20条”根本要求、争创“发展试验区”核心要务,促进职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

(三)高职会计专业“三教改革”是大数据战略时代的关键

随着“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提出,以“云物大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时代飞速到来。高速发展的大数据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正在深度融合,会计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各行各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出现了结构性转变。但是,作为培养会计人才主力军的高职会计专业,因教学过于传统,已经无法满足这一时代背景下的行业产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的复合性需求。为了顺应大数据战略时代对新经济发展的影响,会计必须要转型,而教改是促进转型的关键。基于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作出相应变革,以应对大数据战略下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选择。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三教”改革任务的提出,高职会计专业“三教改革”已迫在眉睫。而将大数据信息技术融入高职会计专业“三教改革”既是关键,更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三教改革”的重难点[3]。

三、大数据战略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途径探析

借鉴我国会计专业改革学者的一些新思维、新理念,本文以大数据战略下的信息技术为背景,结合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特点,围绕着课程建设这一改革纲领,本着教师是根本、教材为基础、教法是途径这一系统化理念,拟从课程体系构架、产教融合构建、教师塑造、丰富教材、创新教法等五个方面探讨教学改革,以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为首要任务,致力于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培养出适应新经济发展、适应行业产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以大数据环境为背景,以课程建设为纲领,坚持“三教”改革的系统性

第一,课程体系是教学内涵,教改要以课程建设为纲领。作为“三教”改革的核心点,课程建设是“三教”改革的纲领。高职会计专业改革也要以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为改革纲领,系统化地实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会计作为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换时移中逐步向信息化、数字化迈进,会计工作模式已然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封闭式会计核算环境逐渐转变为业财一体的开放状态。众所周知,要想顺利进入会计行业,必须具备过硬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会计行业进入全新的时代。在大数据环境下,会计信息最显著的特征是数字化、智能化。无论是在会计信息的收集层面,也或是会计信息的处理及其报告层面,都趋向于信息化发展。与此相适应,会计人员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体系也不断更新迭代。在行业产业融合大格局之下,社会要求会计人员在熟悉基本会计核算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财务运营与控制、预测与决策、业务经营与筹划、战略部署与实施等管理会计的多元化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最大化挖掘数据内涵、探索数据价值,深入参与到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决策中去。上述对会计人才的社会性行业产业需求,必将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纲领性建设。高职会计专业改革只有站在课程建设的这一制高点上,才能深入有效地开展“三教”改革。

第二,借助大数据环境的支撑,将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从教育类型上区分开来,建设类型不同的课程体系。推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并及时将行业与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准则等作为内容模块,融进高职会计教师素养里、体现到教材中,贯穿至教法上。这既是“三教”改革的价值所在,也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改革的意义所在。

第三,重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大数据战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云物大智”时代处处体现了“科技赋能”的企业创新,故新经济发展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理应是是信息技术思维与会计能力并重的教育,将云物大智的新科技充分赋能于高职会计专业新教育。现在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条件是“信息+会计+管理”的复合式,这个复合式里的地源参数可以是跨专业、跨行业、甚至是跨校门、跨国家。基于此,在大数据战略背景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更意味着对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义。比如可以定义如下:以全方位服务行业产业经济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新经济秩序的建设需要为导向,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通识学科科学理论基础知识为前提,深入培养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等会计学专业知识,熟悉会计法、税法、经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拓展能力、具有高度创新思维、人文素养和职业操守,并能胜任各类行业企业组织的会计实务代理、会计鉴证、会计咨询及相关经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性专门人才。该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突出“应用性与拓展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会计趋向信息化、趋向管理化”方向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4]。

“云物大智”时代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以大数据为背景,侧重会计信息化管理化方向。在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都嵌入信息技术知识:具体来说将计算机基础知识,C++编程设计、办公软件高级运用、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等信息技术知识分阶段、分层次、全环节地嵌入会计专业的课程学习中,让学生逐步形成专业学习的大数据观,培养出既能梳理业务流程,又能处理业务信息;既通晓会计核算,又熟练战略管理和统筹运营的新经济时期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

(二)以大数据环境为支撑,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打造产教融合平台,引领高职学生从“就业导向”转入“产业需求导向”

第一,“三教”改革的目标是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实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三步走:首先是培养出学生的岗位职业胜任力;继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是培养学生综合发展能力,以此来促进提升高职学生面向行业产业的全面综合职业能力。上述三步骤循序渐进,目的明确,可以引领高职学生从“就业导向”转入“产业需求导向”。

第二,要实现上述三步走,必须以大数据环境为支撑,以产教融合为改革的着力点,构建产教融合的新格局、新平台。通过融合平台的开放共享,全方位、全过程地实现校企互动交流与合作,协同育人。具体实施分三个层面:首先是借助大数据构建产教融合的格局与理念,将会计教学纳入业务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产教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其二,基于产教融合平台的可持续性效用,还需要制定利于维护产教融合平台的标准化管理系统,以保证其在协同育人模式上的效用化;其三,适时更新并优化产教融合平台,创新高职会计专业育人机制,让产教平台的育人流程接地气。

(三)以大数据环境为依托,构建复合型知识体系的教学团队

“教师”改革,既是作为“三教”改革中的核心一环,也是整个“三教”改革的根本。如果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是生产关系,则会计专业教师如同生产力。而在大数据战略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与专业教师的关系更具有大数据挖掘的内涵。会计,其产业与行业特征极为明显。相应地,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其角色不应该局限于仅仅由学校专业老师担任。在产教融合教改新格局、新平台下,“教师”这一角色,需要融入大数据技术、产业与行业等多种元素。比如可以通过实施“双流向双融通”模式,院方与企业或行业的业务专员、大数据技术人员互相兼职互相聘用。通过跨行业跨专业引入信息技术、企业运营、会计实操等方面的专家,打造高职会计专业的最强师资。如此多方流向多方融通之下,既能带动培养出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实践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又能构建出适应高职会计专业的结构化师资团队。归纳起来,对教师的改革,首先从重新定义高职院校“教师”角色入手,进而组建成复合型知识体系的教学团队。这个改革进程,不仅是教师自我升华的过程,更是教师本身知识结构的重构过程。

(四)以大数据环境为依托,创新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形态

“三教”改革下,教材改革是基础,它首当其冲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必须改革传统单一的纸质化教材,借助大数据环境,依托产教融合新平台,不断创新高职会计专业教材新形态。而教材的改革,本着创新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高职会计教材理实配套化。将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相配合,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训教学环境仿真。将两者相配合,可以打破理论教学的本位束缚,加强与行业产业的联系,强化高职教育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第二,高职会计教材职业体系化。比如适应社会行业与产业的需求,体现职业要求的进阶性,从初级会计到中级会计,进而到高级会计;或者从小微企业会计核算监督,到中型企业、集团企业、跨国企业的预算、决策;从体现单纯的会计业务核算,到着眼管理会计的视野等等。又如向下联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向上联合本科院校,开展会计专业分层分级培养计划,构建“中—高—本”的分层分级教材体系,合理拓展课程广度,适当提升课程难度。借助大数据环境,体系化的教材可以更好的从不同维度展示出会计专业本身的博大精深及其行业产业特性,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

第三,高职会计教材互联网资源化。比如开发与维护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互联网平台+”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体系;推广在线数字化课程,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需求。通过建设网络资源化的教材体系,能及时将行业产业的新规范、新准则等内容模块融入到教材教学中,从而更便捷、有效地服务于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

(五)以大数据为依托,创新并完善高职会计专业教法形式

“教法”改革是“三教”改革的途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务必以大数据环境为依托,创新并完善高职会计专业教法形式,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在此过程中,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明确信息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意义,还要通过拓展应用大数据信息的程度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价值。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丰富专业课堂,从整体上来提升会计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1.以大数据环境为依托,借助产教融合新平台,将企业经营运作与会计业务核算相融合

会计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会计操作时,既要进行会计业务核算,还要将企业经营运作与会计业务核算相融合,还原出经济实质,这既是对会计专业教师的能力挑战,也是对会计专业传统理论教学的创新突破。它需要教师最大限度地了解行业生存背景,熟悉企业运营流程与环节,挖掘行业产业的经济利益流向,将行业产业运营实体的价值链活动与会计核算紧密融合。同理,在会计操作中,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经济事项发生后的会计核算,而应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核算?还可以如何核算?信息技术下怎样提高核算效率、现有的核算需要哪些数据来支撑、可以形成什么数据结论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须从原有的业务核算追溯至核算的经济源头——即经济活动的本质。相应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理应从基于大数据战略下的行业产业及其经济活动入手,以大数据环境为依托,借助产教融合新平台,将企业经营运作研究与会计核算教学相融合。

2.以大数据为依托,开展多样化的教学

比如问题式研究性教学、资料库平台化教学、仿真演示型教学、影像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模块化教学等方式。教师要掌握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场景、学生素质水平等因素灵活变通地选择,以为学生呈现出优质的教学课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3.实施项目化教学,以产业项目对接具体会计流程或任务

将专业课程回归经济业务的本质,剖析产业项目,以产业项目对接具体会计操作流程和会计任务。借助大数据环境,有针对性地将产业项目的对接内化为会计专业教学课堂中的重难点和知识要点,进而形成教师教案中的若干任务清单。课程讲授中,以该任务清单内容为目标导向,要求学生课前、课中、课后深度学习,逐一自主地完成任务清单的内容并通过考核。这样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又能逐渐内化成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行业产业紧密联系。

4.继续创新并不断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合

理论教学铺垫能力基础,实训教学打造环境“夹逼”。将两者相配合,可以打破理论教学本位束缚,不断加强与行业产业的联系,体现高职教育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理论教学有深度,有维度,着眼于会计功底扎实;实训教学可真实、可仿真,体现出产业环境塑人。比如在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仿真实训中,引入情景化,实施情景化仿真教学。让学生扮演基于不同层面、不同环境、不同类型的会计专业适用角色,例如会计实务类角色:会计、出纳、经费人员、主办会计、CFO等;经营运作类角色:采购员、销售员、生产计划员、CEO等;政府主管类角色:税务专员、财政专员、企管专员等。课前学生对角色触及的产业行业展开情景调研;课中实施情景创设、展开情景演练;课后总结归纳环节演绎,既体现了情景教学法在会计课程中的应用,更可以有效运用行业产业环境倒逼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学以致用、用而须学的宗旨。而有大数据环境为依托,在理实配合的课堂教学得以开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及时学习会计领域发展的前沿与新规,掌握“业财税”一体化理念,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会计视野与素养,善于发现会计操作中的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养成,不断深化学生的会计高素质技术技能能力[1]。

5.实施信息云技术教学,构建会计专业云平台

其一,大数据战略下,云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数字体系,是信息服务的技术规范,也是未来业务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而会计具有理论体系专业化、数字化、实践操作规范化等特征,使得云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具有了模式化场景。对教学而言,利于构建会计专业云平台。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云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仍然围绕“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从传统地主要服务企业集团,转向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基于“会计+业务+税务”三位一体融合的交互式定制服务。基于这一特性,通过构建会计专业云平台,得以实现信息云技术教学,开启会计教学与大数据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智能化专业教育新时代。

其二,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融合,组合并优化配置各种传统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方法与新经济发展中的信息技术适用性充分融合。同时,在上述的融合中,还需要紧密结合专业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专业学习习性,构建出适应新环境下的会计专业云平台,开设专业云课堂,比如云班课、阿里钉钉等。同时还能借助云平台与更多先进优秀的会计专业教师共享优质资源,将共享资源带进课堂,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三,可以利用智能终端设备,依赖互联网,开展线下线上相互融合,实施信息化技术型教学。比如现阶段比较流行的“智慧职教”、“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等平台模式。通过移动互联既方便教师进行备课、上课(课前整理与组织教学资源、课中互动激发专业探讨、课后及时有效评价),也能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形成学生学习报告。以大数据作依据,可以在报告中详细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学习效果评价,最终对学生学习辅之以目标导向。同时完善碎片化学习,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6.推进“1+X”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大数据环境下,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正在深度融合,推动着商业模式、经营理念发生剧烈变革。在日益变快、信息充斥和距离弱化的社会化环境中,创新务实能力、跨界平衡思维、商业敏锐洞察能力在商业经济价值判断、经营分析决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人员想得到进一步提升,就必须拥有灵敏的系统化信息思维、创新务实能力、精准的宏观分析和微观运作能力,既能协助企业管理者优化配置企业资源、又能规划出适应行业企业长期发展的财务战略,最大化地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也因此,社会针对会计人员的行业与产业准入提出了“1+X”证书的需求,这就要求推进“1+X”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进入高职会计专业的课堂。基于“1+X”的会计能力考核范畴,有必要涵盖系统化的智能会计课程内容,比如融合业财税智能机器人+项目会计+管理会计等,打造出1+X的功能性课程模块:例如智能化建账、智能化会计确认、智能化经济业务审核、智能化会计记账、智能化财务分析等模块。针对开发的功能性课程模块,展开多元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均可以借鉴计算机中的兼容原理组建一个跨专业的结构化教师团队,有效实现专业与专业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同共进。并在此基础上定期不定期开展实施关于“1+X”发展创新的教学研讨,展开教师合作等[5]。

7.改革教学考评模式

在大数据战略下,为了完善教改,高职院校还需要探索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考试评价模式,内容应该涵盖对学生的考试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对会计专业教师的评价,既要注重教师会计专业本位知识的熟练及提升,也要引入信息技术运用及与专业本位知识融合程度的评价。对会计专业学生考核同样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比如除了加强对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考核,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还需将学生对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相关操作能力纳入考核范畴。同时,必须注重过程化、多元化考核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而不是单一化地用专业理论知识考试的某一分数来片面评价学生课程掌握实力,否则评价结果会因不系统、不全面而无效。而且,通过过程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更能激发学生对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的兴趣和关注度。

四、结语

推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大数据战略化的教学改革,涉及众多层面,是一项集大数据、云技术、智能化、大物流等信息技术和会计理论、会计实践于一体的复杂的综合工程,其核心是课程体系建设、教师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一定要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宗旨,将“三教”改革作为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坚持教师为根本、教材为基础、教法为途径的系统闭环意识,牢牢把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性和方法论。以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为首要任务,致力于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培养出适应行业、产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数据战略下,信息技术如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一双羽翼,为“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做出全新的诠释。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融合高职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融合》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