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百年视域下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

2021-01-31钟胥鑫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红色价值观精神

钟胥鑫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今年迎来了建党一百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共产党通过接续奋斗坚守着初心使命,还要继续奋斗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每年的新年贺词都会以奋斗为关键词,激励海内外的每一个中国人自强不息,激励在新征程中每一位奋斗者顽强拼搏。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1]高校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通过百年建党史弘扬主旋律,以红色文化为依托,阐释其蕴含的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斗精神,发挥信仰的作用,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掌握大学这块意识形态主阵地,坚定大学生的“四个自信”,让红色血脉得以传承发展,内化为大学生的灵魂与血脉,外化为新征程中的生动实践,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导向激发大学生奋斗精神

奋斗精神要以红色文化为载体,以爱国主义为导向。习近平强调“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百年党史中蕴含的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道路中形成,鼓舞着中国人民在伟大事业中不断前行,融入了对国家的热爱、对信仰的坚定、对人民的忠诚、对使命的担当,在岁月洗礼中历久弥新。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进入了爬坡上坎期,各种思想在大学生头脑中产生着激烈碰闯,高校要守好思想舆论的主战场。面对新的复杂外部条件,高校不能做远离社会的象牙塔和桃花源,要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领导权和管理权,就要紧跟时代发展,积极引导校园舆论、思想文化宣传等,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把初心使命教育融合大学生德育教育,增强红色文化承载力,展现新时代精神风貌,并结合大学生具体生活实践,用红色故事来感染人、教育人和凝聚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大学生在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原则上热爱科学知识,明确奋斗方向,激发奋斗精神,成为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百年党史中的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追求革命真理的实践中凝聚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道路探索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典范。百年党史中的奋斗精神展现了为实现国家主权完整而坚决斗争,为实现国家建设而不懈进取,展现了坚忍不拔、不折不挠、英勇奋斗和敢于牺牲流血的精神,用团结合作、互相友爱和铁的纪律筑牢国家意志,把爱国作为前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人民群众凝聚在国家民族的解放事业中,让中华民族的国家意识在斗争中被唤醒,处于一穷二白的环境中依然敢于斗争,不向困难低头,唱出了实干兴邦的时代号角。坚持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不照搬西方和苏联模式,实行了锐意进取和敢为人先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在党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实现举国体制大协作的效率优势。比如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国就充分发挥了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取得了疫情阻击战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敢于刀口向内,不断汲取每次失误和教训,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组织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自身建设,把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伟大理想和社会实践牢牢结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奋斗的峥嵘岁月中谱写出了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二、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弘扬奋斗精神

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育德”的过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增智”的内容,融入奋斗精神和价值观的培育是“铸魂”的必经阶段,通过不断奋斗实现知识、能力和思想有机的成长,实现教育回归其本质。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文化的框定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体现了党带领人民群众的奋斗历程,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中锤炼出了奋斗品质,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团结奋进中的生动写照。真实精彩的红色故事和共产党人革命奋斗者是最好的精神文化载体,为大学生讲好红色故事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详细记录了中国革命奋斗史,以情真意切的情感,实现与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奋斗精神,感受共产党人心路历程。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提高理论水平,要认识党史国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真研究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信仰,做好思想文化的阐释工作,用正反面典型案例教育大学生,让大学生增强自身思想文化的判断力、领悟力和鉴别力,认清错误价值观带来的危害性,传承红色文化,感受革命情怀,激发大学生奋斗精神,筑牢大学生思想政治基础。

红色文化根植于社会主义文化,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上是统一的。“红色基因内涵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思想的内核。”[4]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履行初心使命的精神动力,奋斗精神蕴含在红色基因的精神之中,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广泛认同需要奋斗精神为支撑,明确奋斗了方向,在发展中外延不断扩展,在革命建设的实践发展中使内涵得到了不断丰富,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巩固,高度浓缩了民族精神的价值追求,使奋斗精神的目标高度凝练和直观,有效指导社会主义奋斗的方向,框定了奋斗精神的内涵,并且与红色文化发展要求紧密联系,充分表达了红色信仰的不懈追求,奋斗精神具备了时代应有的价值要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都蕴含了对共产党人信仰的追求,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有机构成,是共产党人奋斗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和素材。红色文化蕴含的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道路中努力追求最好的过程,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面对各种艰难困苦而表现出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是要实现近代以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表现了对求实实干与开拓创新精神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奋斗精神中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握大学生价值观培养与传承红色文化的内在联系,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激励大学生发愤图强坚定理想。

三、以红色文化为依托 传承中发展奋斗精神

奋斗精神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在继承与创新中辩证发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千年依然生机盎然,奋斗精神在救亡图存中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而奋斗,在近现代国家改造中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表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个性,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为争取民族生存和国家主权显现的担当精神,以爱国奋斗来唤醒了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和国家的概念,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根与叶的联系,让中华文化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实现了新发展,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在新的历史阶段,奋斗精神要与时俱进,大学生要根据新的历史特点,学习奋斗精神,弘扬红色文化,既要胸怀理想,也要脚踏实地。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5]大学生要顺应新时代的呼唤,结合时代的需要,满足红色文化内在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方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一代代奋斗者去奋斗,需要一代代奋斗者去担当,需要奋斗者去奉献,需要在每一代青年人的接续奋斗中去践行,国家发展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会在民族之林才能站稳脚跟,在现实中追寻理想,在实践中才能有所成就。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在应对外来文化的思想交锋中,促进红色文化的时代融合,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大学生思想理论的构建中深深扎根,这是时代发展需要,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迫切要求。“近代以来,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6]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大学生关系国家未来发展,首先,需要社会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遵循大学生身心特点制定有效的传播方式进行宣传,引导灌输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精神文化,激励大学生学习革命先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红色精神,深入了解红色文化,深刻领悟革命信仰的力量,实现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其次,红色文化为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目标提供生动鲜活的素材,符合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目标要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促进大学生实现价值认同。再次,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大学生置身新时代历史阶段,大学阶段是其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期,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导向,学习革命先辈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牺牲奉献精神,传承奋斗精神,抓紧时代发展的接力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不断接续奋斗,融小我于大我,把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在大我中成就小我,把胸怀天下和脚踏实地牢牢结合,使大学生思想感情上内化与心外化于行,实现行为认同,肩负历史责任感,充分展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绽放时代奋斗光彩。

奋斗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延续,在今天依然凝聚着社会共同价值。中国革命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奋斗的党,面对困难挑战,总能凝心聚力上下同心,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应对危机。首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奋斗精神在继承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根据时代新的历史特点的变化,把奋斗精神整合到时代发展中,用今日奋斗为未来之中国注入时代的奋斗底色,为大学生弘扬和传承奋斗精神找到了文化根脉。其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让奋斗精神不断兼收并蓄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广泛认同、情感支持和行动支撑,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实现的丰富发展。再次,精神文化的传承都有其稳定性和可变性,在发展变化中留下规律性的认识,要让一种文化很好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保留其稳定的成分,保留决定文化性质的决定成分,控制文化载体的每一个性状发展,根据外部诱因增加文化一定的可变性。同理,要保留红色文化中的规律认识和精神品质,认识红色文化稳定性的成分,引导大学生向更高水平的思想状态发展,弘扬奋斗精神最重要的是坚定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要以人民为中心,根据时代发展条件的变化,想人民之所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

奋斗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升华了理论高度,在发展中不断丰富了内涵。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为初心使命的信仰底色,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坚持奋斗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用红色文化中的鲜活故事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发展,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红色精神激励大学生拼搏奋斗,扩大社会主义主旋律的凝聚力、影响力。奋斗精神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的斗争实践中形成,在历史发展中传承,在时代需求中转化,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与升华,明确了奋斗精神的实践性,成为国家民族内在自觉的一种实践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故事,展现奋斗精神的实践价值,让大学生在结合新的历史特点中把红色信仰作为行动指引,不断在实践中锻炼,在现实中成长,提高艰苦奋斗精神,磨砺能力才干,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当代价值。

四、全面提升文化涵养 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责任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结合大学生课堂和实践教学

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的始终,要以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主线,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价值观。“只有把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结合起来,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增强‘立德树人’的整体效应。”[7]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育大学生把爱党爱国放在首位,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心中,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在奋斗中成长成才,让大学生以中国梦作为奋斗方向,实现教育目标。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向大学生系统讲授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要多以问题探究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思考,引导大学生对问题的提出,用问题引导思政课教学,把具有突出性、普遍性、针对性的问题进行探究,收集红色文化相关的奋斗精神教育题材来学习,发现碰见的问题疑惑,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用红色文化丰富课堂教学,开拓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提高大学生建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激励大学生的奋斗精神,牢固树立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其次,强化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理论体系建设,培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认识。组织带领大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先辈奋斗人生,感受红色奋斗精神,用实践教学联系思政课知识理论,增强红色文化宣传的直观感受。举办红色文化相关教学竞赛,开展辩论讨论,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专家来指导交流,形成以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主线的教学、科研和专家体系相结合,促进指导实践教学的专业化,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增强大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融合实践和理论教学体系,充分实现大学生的吸收消化,围绕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方向开展,建立长效机制,使大学生奋斗精神在实践中更好发展。

(二)社会主体共建良好环境,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

要实现大学生与公民道德融合,使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统筹发展,公有制为主体保障国计民生和国家长远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大众融合,主流意识形态整体发展健康良好,多种所有制经济带动了市场经济的活力,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分配。随着大学生需求多元化,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导致思想舆论领域竞争激烈,要认识市场调节存在局限,加上社会舆论监管和引导存在盲区,让不良文化有一定的存在空间,即媒体存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错误思想的价值传播,让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受到了一定干扰,影响了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8]社会主义思想在传播中受到了一定削弱,要加强大学生自身思想建设,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的发展格局中认清奋斗的目标、方向,不能让个人主义思想泛滥,导致奋斗方向的偏离,进一步降低错误思想的影响危害。大学生思想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要巩固立德树人作为培养方向,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使大学生肩负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民族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去,发挥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激励大学生奋斗精神,以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大学生,使大学生把红色文化吸收转化为奋斗动力,在社会实践中矢志不渝的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实现红色文化在家风的传承,在良好校风的构建,为大学生营造成长环境。习近平讲到“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9]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为符合社会主义奋斗方向的价值精神提供社会环境的支持,加强社会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土壤变得更加肥沃,共同培育和浇灌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尤其关键,起着文化传承的基础性作用,家庭对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良好家风能教育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父母性格、价值观念、精神品质等对子女会产生深远影响,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发挥红色文化在家风家教中的当代价值,明确正确的奋斗方向,激发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养成终生学习的生活态度,把奋斗精神贯穿于家风培育,让大学生树立牢固的情感认同,感受家国情怀,实现良好家风的传承,在春风化雨般的感染中实现大学生对红色精神的信仰,把家庭、社会、国家的共同理想联系起来,形成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格。

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建国家精神,谱写时代奋斗华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10]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勤劳勇敢的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道酬勤的精神品质深深的融入了红色文化的精髓,近代以来,国家衰落严重损害了民族精神文化,造成了民族的不自信,革命先驱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牺牲奋斗,发展出具有红色品质的奋斗精神,为民族生存斗争,产生出红色文化,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成为时代响亮的号角。国家的舆论导向是最能体现社会公信力和话语权,要明确红色文化的作用,弘扬革命奋斗精神,让大学生能够全面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要求。红色文化是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体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要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注入民族精神,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伟大远景目标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大学生要主动学习红色文化,在实践中坚定社会主义奋斗方向,不断丰富奋斗精神的内涵,在奋斗前进的道路中坚定红色信仰,在时代考验中永不褪色。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要继承中华民族奋斗精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学史明志中守初心,用双脚丈量祖国的大好山河,牢记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以人民为中心,以天下为己任,用红色文化坚定前进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奋斗精神的价值基础,在新征程中坚持把对理想追求的奋斗目标践行在中国的大地上,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结 语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言阵地,是育人的主战场,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大学生的头脑,要用奋斗精神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文化事业的内在要求“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1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让中国大地上的优秀文化以新的传播形式展现当代价值,团结广大青年,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用红色故事去感染人,用奋斗精神去激励人,用红色文化去熏陶人,发挥高校继承与创新的职责,以红色文化为依托,进行初心使命主题教育,激励大学生在奋斗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继承革命优良传统,让红色精神得到广大青年的延续,增强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武装的战斗力,发展大学生党员,让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成为奋斗实践的情感支撑,在实践中求真悟道,以实事求是、勇敢担当的学习态度磨砺自身意志,促进精神思想的成熟,牢固树立红色信仰,把握时代脉搏,肩负民族使命,牢记革命先驱的嘱托,让平凡在奋斗中变得伟大,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发挥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

猜你喜欢

红色价值观精神
我的价值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