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作者电影中的“仁义”观
——基于《江湖儿女》《山河故人》的考察
2021-01-31李梦圆
□ 李梦圆
孔子“克己复礼”,将“仁”升华为最高道德标准,所有合乎礼的仪节,孝与敬,及恭、宽、信、敏、惠等品格,都是仁的外显化和具体化。孔子之后,“仁”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不断地被历代儒者阐释和扩充。“仁义”一词在《庄子》中是一大论述对象,他用不同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其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表述影响着后代。庄子学说的核心是天地万物归为一,他讲究的是整体的气度与韵味并非拘泥于小节,要有长远的计划和打算。庄子强调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敬畏天地与自然,敬畏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用灵魂深处的悲悯和热情去守护世界的整体性、万物的多样性,感受生命最自然纯粹的本真。
电影作为第七大艺术已然走进了千家万户,电影艺术对于一般观众的思想来说是超过其他艺术的,我们都不否认电影艺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中国导演用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和镜头视角来展示我们的中国故事。
传统文化首先进入第四代导演的艺术视野,他们自觉地承担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满腔热情地进行文化的再启蒙。第四代导演群体在不同程度上延续了近代史和现代史上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建立在第四代基础之上,第五代的导演具有一定的突破意识,他们的作品更加注重历史文化反思。到了第六代,导演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情怀,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一种对生命和人性的礼赞和思考,他们贴近生活,普世关怀的创作理念不断地在电影中运用,电影反映着人性,呼吁着真善美。
第六代导演贾樟柯是中国知名导演。从《小武》《天注定》《山河故人》到《江湖儿女》一系列的作品中,他一直用自己独具特色的镜头语言记录着来自中国本土化的小镇故事。因为家庭原因,贾樟柯一直拥有农业社会的背景,在成长阶段奶妈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奶妈告诉他:为人讲义气,待人要厚道,对父母要孝顺,遇事要勇敢。原生家庭的经验教育以及小城镇活动空间的关系,不断印证了奶妈口中的生活经验,这种生活经验一方面来源于农耕文化中的传统道德,另一方面来源于长期以来的“天人感应”迷信思想。因此他从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身上看到更加真实的中国本土状态以及接收到来自民间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他创作的电影中,故事发生的地点大多是汾阳、奉节、大同,这些是发展欠发达、信息渠道狭窄的小城镇,镜头聚焦于怀揣梦想并有着江湖情义的底层人民。
一、贾樟柯电影中自由意识的正义
庄子在《逍遥游》开篇便展示了一个“身大不知几千里”的鲲鹏和蜩学鸠等小虫共同存在的世界,这个世界生机勃勃、绚丽多彩。在庄子勾勒的画卷中,世间万物有自己的生存形态和活动方式,千姿百态的生物可以共存、繁衍,生生不息。《狗的状况》中麻袋里呻吟的小狗,《天注定》里笼中被束缚的老虎,他们为自由而抗争,映射着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肉体被桎梏在实际空间之中。《江湖儿女》中出现了飞碟,蝼蚁一般的底层人民在现实中找不到困境出处,作为“宇宙的囚徒”,渺小的人类已经将希望寄托于外来星球。巧巧缓缓走出监狱,狱警盯着巧巧良久,囚犯与狱警互为镜像,狱警一辈子将困于此,是真正的囚徒。《山河故人》中到乐在国外长大,衣食无忧,但缺少母亲的关爱,身上处处显露着漂泊感与无根性,虽是中国人但不会母语,和父亲交流时需要别人翻译,隐晦地展现出导演对于大环境之下文化认同危机的担忧。万分想念自己的母亲却只记得母亲名字里有tao,和海浪有关,暗示着母亲和到乐漂泊者的身份。少年和自己的老师有着忘年恋,想必是为了弥补自己缺少的母爱以及埋藏了对故乡深深的眷念之情,是追寻母体的镜像所现。
2025年张晋生带着儿子到乐定居澳大利亚,对于面对着多种文化交融,居住地远离家乡,和父亲始终无法建立沟通机制的到乐来说,他是孤独且没有归属感的。导演向观众描述了一个科学发达、技术先进的2025年中国全球化的“异托邦”,人们会因为地理距离而产生“异乡”焦虑感,也会因为无法找到真实的自己而产生间离感。
二、贾樟柯电影中符号表意的情义
贾樟柯的电影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最典型的是使用方言以及运用多种符号:《小武》中的电视,《站台》里的城墙,《山河故人》中的钥匙和绿皮火车,等等。《江湖儿女》中不止一次出现了关公塑像。民间对关公的称呼是“关二爷”。“关二爷”,即关羽,是桃园三结义中的二哥,他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中拥有很高的地位,象征着“忠义”“神武”。贾樟柯运用这一符号在影片中更多地想强调肝胆相照的江湖之情以及忠义神武的侠客之情。《山河故人》中涛对到乐说:火车慢一点,妈妈就能陪你久一点。片末涛在雪中跳起了《Gowest》,缅怀自己青春的同时也已经返璞归真,没能等到到乐归来,一个人回到传统的生活中去,曲折的人生境遇对应了涛“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每个符号都有相对应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文化记忆。这些物质符号和文化符号与主人公外在物质和内在精神融为一体,它们是人物情绪以及生存状态的隐喻体现,也是时代精神和民间道义的含蓄表达。
三、贾樟柯电影中江湖秩序的道义
庄子在《马蹄》篇中强调万物都应该远离因为政治关系或某种利益而存在的“仁义”,这种“仁义”的面具之下是一己私欲,足够狭隘。庄子认为仁义是顺应自然本性,保持最本真的自我就是“仁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就是“仁义”。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活在世界上有很多复杂的社会关系。我们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活动构成了这个运动的世界。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会因为外在物质、内在性格、地理距离等因素而逐渐发生改变,但是我们每个自由的个体依然会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秩序来维持不同的人际关系。这里的社会秩序指的可能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秩序,可能是因为政治权利和利益而产生的人为秩序,也可能是中国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民族风俗习惯。
《江湖儿女》中男主斌哥曾经呼风唤雨风光一时,他带领自家兄弟将不同产地的酒混合在脸盆之中,一众小兄弟举杯共饮这“五湖四海酒”,他们“义字大过天”,有着侠肝义胆的兄弟情。后来地位逐渐被人取代,斌哥追求金钱和名利,他心中的江湖仁义早已不在。女主巧巧在迪厅看到斌哥的枪支滑落,嫉恶如仇的眼神中让观众感知此刻的巧巧依然是拒绝暴力,向往安定平凡的生活。真正让巧巧成为江湖中人的事件是她替斌哥揽下私藏枪支的罪名后锒铛入狱,这时的巧巧是江湖道义的实践者。巧巧勇闯江湖,斌哥淡出江湖,一个代表着江湖真性情的集体主义,一个是追逐利益和名誉的个人主义的缩影,两个人彼此形象颠倒,巧巧因为所谓的江湖道义放弃了自保,却被斌哥辜负,这就是所谓的“仁义撄人心”。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深入到每一位中国人的骨髓之中,渗透到不同形式的经典著作里。庄子思想一直影响着贾樟柯的影视创作,我们不断被带入贾樟柯建立的故乡系列,感同身受着小镇青年充满道义的内心,领略着他们眼中的江湖秩序。《山河故人》和《江湖儿女》延续了贾樟柯一直以来纪实性的叙事方式,在中国新生代导演作品中显得独具一格。贾樟柯依然用自己的眼光来拍摄真实的中国,呼唤最朴实最深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