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印度电影中女性的身体和力量
——以《摔跤吧!爸爸》为例
2021-01-31王佳茵
□ 王佳茵
一、社会底层女性形象的蜕变
长期以来,印度社会女性的生存处境糟糕,甚至女性在晚上出门就有可能招来不幸,例如性骚扰、强奸,更严重的会被人杀害。印度一直是世界上女性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的国家之一,悠远的文化根源导致印度社会长期以来对女性存有歧视。印度著名法典《摩奴法典》记录了印度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仔细了解这部古老的经文就会发现,里面的制度很多都“惊世骇俗”。例如,规定童婚制度,男子可以与未成年的女童成婚;污名化女性的闺禁制度,女性不得与其他男性见面聊天打招呼,并将男性的情欲归结于女性;更有丧偶之后的守寡制度,女性被禁止再嫁,在衣着方面也不能光鲜亮丽,以表对逝去丈夫的忠贞;更可怕的还有殉葬制度,将活着的妻子推入墓中陪葬。这部古老的印度法典在世界文明史上享有盛名,但其在女性问题上却显得非常落后和愚昧。在传统的印度文化认知中,女性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现代社会中再正常不过的上学、工作、恋爱、成家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情,对她们来说都是奢侈的。
影片《摔跤吧!爸爸》塑造的主人公是女摔跤手吉塔和巴比塔,她们不仅打破了摔跤运动员没有女性的惯例,并且在描绘传统女性的生活境遇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影片中的母亲亚卡是典型的印度女性代表,因为没有生出儿子感到耻辱羞愧;对于父亲辛格要训练女儿成为摔跤手表示不解,女人怎么能干这些抛头露面的事情;印度社会女性是不能吃荤腥的,而自己的女儿为了摔跤训练每天却吃鸡蛋和肉。另外从其他方面也能看出印度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姐妹二人因为不想训练而溜到同班同学的婚礼上,婚礼的场面非常热闹,男人们大声交谈,载歌载舞,到处都充满了喜悦的气氛。姐妹二人去见新娘,而新娘却是愁眉苦展,新娘对她们二人说:“我们的命运,从出生时就已经注定,学习做饭和洗衣,强迫做所有的家务,在成年后就会被嫁出去,减轻父母的负担,把她交给一个陌生男人,然后开始生孩子,这就是女人的命运。你们的父亲至少是关心你们的,他希望你们有自己的人生,他有什么错?”对于14岁就要嫁给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吉塔和巴比塔是幸运的,她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不会像其他印度社会底层女性那样早早地被父母安排嫁人、生子,过着悲惨的生活。
二、塑造女性英雄形象
英雄主要是指才能勇武过人、无私忘我、不畏艰险的人。长期以来,这个词语常常用来形容伟大的男性群体。女性在这样的话语环境中很难被冠以这个形容词。性别对立是长期以来社会的劣根,女性的固有形象就是相夫教子、娴静端庄。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中,女性形象没有作为“主人公”“主力军”的形象存在,女性固有的形象是陪衬。在这部影片中,女性冲破传统枷锁,获得社会认知,树立起女性英雄形象,这是对印度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
在影片中,两位女儿与村里的男孩发生矛盾,打了一架。经过这偶然的一架,父亲发现了两个女儿身上暗藏的摔跤天赋,于是想要培养两位女儿练习摔跤,希望她们可以成为职业的摔跤运动员。然而吉塔和巴比塔的训练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她们经历了反抗、理解到最后成功的阶段。成为专业摔跤手的过程是艰难的,父亲按照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建立摔跤场,自己当教练,省吃俭用去保障女儿们每天的营养摄入,带女儿们参加专业的摔跤比赛等。在影片的结尾,对于即将参加决赛的吉塔,父亲用言语鼓励她:“如果你明天赢了,并非自己独享胜利,有几百万个像她们一样的女孩跟你一起得胜,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繁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明天你不仅跟澳洲选手比赛,还是跟这些轻视女子的人比赛!”在影片结尾,主人公实现了从女性到女英雄的转变,并且传递出来为女性主义斗争、建立性别平等社会的理念。她不仅是摔跤比赛中获得冠军的女英雄,而且是对于印度社会反抗的女英雄。
三、力量对决:女性对男权意识的反抗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这样一种偏见:由于天生的生理构造的原因,女性的体力不如男性,女性就应该是懦弱的,对男性就要服从,生活上也要依附男性。印度社会更是这样,对于男权的尊崇以及男尊女卑的概念根深蒂固。《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传达出来的概念就是,男女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女性也可以从事摔跤运动,女性也可以站在最高处接受人们的赞扬。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得知父亲要训练姐妹二人成为摔跤手,一开始她们是拒绝的,会悄悄地偷懒来躲避父亲的训练,这种反抗是无声息的。当有所成就的吉塔离开父母身边,进入国家队训练时,她开始留长发,染指甲,不再听父亲的劝诫。这个时期,女主人公的反抗已经进入了自主阶段,主动追求自己想要的,不再接受父亲对自己的操控。由于生活习惯的懒散、训练方案的失误,吉塔输掉了比赛,父亲见此情形,苦口婆心地劝说,换来的是女儿的正面挑战:父女双方进行摔跤对决。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的摔跤冠军倒在了女儿的拳脚之下,年轻的力量获胜了,女性身体不再是文弱的代表,也可以打败男性,确立自己的至尊地位。在多场摔跤比赛中,吉塔打败了很多男孩,一步步闯关,最终进入国家级比赛,并摘得冠军。影片中,女性的身体不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而且最终得到男性的认可和尊重。
四、身体塑造:打破固有审美
印度女性给人的惯有印象是身着漂亮的沙丽,又大又长的披肩,面部用纱巾遮挡,走起路来摇曳生姿。长期以来,对女性美的定义就是欣赏性,能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传统影视作品中,女生大多数时候扮演的角色都是男性的附属品,主流的英雄电影中男性色彩浓重,女性角色多是以依附男性的状态出现。传统的审美认知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如美丽的面孔、靓丽的外形,其实也是传统世俗社会对于女性的认知。
在《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中,两位女孩的装扮与印度传统女性的打扮大相径庭,女性身体不再作为欲望的象征,影片对于身体的塑造,打破了固有的审美。她们俨然是一副“假小子”扮相,身体结实有力,留短头发,穿T恤、短裤,不化妆。身材性感火辣、飘逸的长发、凸显身材的服饰、精致的妆容,常常是女性的性别标识,而在这部影片中,女性的身体塑造全都避过了这些特点,将角色的塑造向中性力量型靠拢,拒绝迎合向男性观众谄媚的取向。影片中,吉塔和巴比塔由于摔跤的原因,不得不剪断长发,村民们对她们投以异样的眼光,学校同学们嘲笑她们,说明在这个社会中,女性需要遵循传统的生活准则,外观上的改变会让她们显得格格不入。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两位女孩在摔跤比赛中不断取得成就,对于摔跤比赛中不可避免的与男性有肢体接触的禁忌也悄然发生改变,身体上的变化促进了思想意识的提高,女性掌握了话语权后,自然就变成了制定规则的人。
五、结语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带有强烈的女性色彩,打破了印度传统电影中对女性的“唯身材论”“唯妇德论”的观念,女性的力量更加强大,女性的身体由自己掌握。一部影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现状,影视作品题材的发展进步也会推动社会意识的觉醒。印度电影一定程度上在着力破除陈旧思想,让女性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