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域下“Z世代”与“两会代表”新型对话机制研究
——以2020年《两会青年说》谈话节目为例

2021-01-31康毅辉

视听 2021年2期
关键词:谈话人大代表身份

□ 康毅辉

长期以来,我国谈话节目始终围绕人民主体,设计、参与并制作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同场话语。不过,随着媒介技术不断发展,谈话节目中的主体、议题、话语有了明显差异。以中青网2020年谈话节目《两会青年说》为例,不难发现“人民”主体向网生代青年的进一步深耕和细化。概而言之,媒介融合约束了谈话节目制作、设计的意识领域,接驳了“Z世代”嘉宾群体和观众群体的新型身份,最终形成基于全新话语结构、身份言说、话语策略的节目成果。

一、“Z世代”与“融媒体”影响下谈话节目的变化

(一)主持人的隐去

在融媒体环境下,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对话轮的分配意义远大于在场延展自我的存在意义。融媒体环境下的谈话节目类似于“Z世代”与朋友的日常谈话,主持人很少指配下一位说话者,通常由发言者自行选择。该模式即 Sacks所言,Current Speaker(C)→…Next Speaker-self(N-self)←…①。主持人在同场谈话中处于“隐去”状态,交由嘉宾博弈。

(二)次文化的参与

网络媒介是次文化生长的主要土壤,在网络媒介背景下生活的年轻人依靠互联网传播,形成异于社会主流文化的次文化。这种次文化表面上是年轻群体文化上的独立,实际却仍依附于社会主流文化。由此,次文化在新型谈话节目中的参与既可以理解为次文化的引入,又可以理解为次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结构性对立关系”②。在如今的谈话节目中,我们很难看到价值观不一的“Z世代”的激烈诉求,其已逐渐学会对接主流文化,并在主流文化中坚守自我。

二、“Z世代”与“两会代表”交流的话语结构

梵·迪克认为:“话语不再仅仅指口头文本和谈话,同时也包含了情境本质”③。也即,话语结构通常由文本(text)和语境(context)两个要件组成。其中文本指话语中的诉说本质,语境指话语镶嵌的背景。在中青网《两会青年说》节目里,“Z世代”群体与“两会代表”群体对话的社会语境、政治语境皆为context,而“Z世代”与“两会代表”在此背景中交谈的内容则为text。

(一)社会语境

“Z世代”与“两会代表”交流的话语基于中国广阔、复杂的社会语境。在《两会青年说》节目中,社会议题涉及就业、爱国、文化、消费、养老、婚恋、生育、教育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涵盖了当代青年群体在社会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两会青年说》攫取广阔社会背景中的复杂难题,正是希望给当代青年带来启发、激励,使节目起到一定的社会教化作用。显而易见,“Z世代”作为极度依赖网络媒介生存的一代,渴望与主流文化、国家公权力沟通,他们不仅志在展现自我价值,更志在对社会造成积极影响。

(二)政治语境

《两会青年说》在两会前两个月播出,该节目的叙述话语中有对政治背景的考量。在我国政治体制中,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昭示国家高度的民主,因此,两会对中国人民政治生活的意义不言而喻。《两会青年说》中“Z世代”与“两会代表”沟通的话语目的是于自由讨论中解答年轻群体的困惑。二者话语表现出国家公权力对青年生活的重视,以及对公正、透明政治工作的不懈追求。如《没进重点中学就考不上名牌大学?江一燕周洪宇等共话教育公平》一集,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针对教育公平议题发表观点。他认为科技促进教育公平是良策,但仍然需要考虑这一良策能否落实、怎样落实。可见,“人大代表”对“Z世代”未来发展前景有着真切的关心,其对节目话语中政治宏观指向作用也有深刻认识。

(三)文本所指

普通语言学中,能指和所指是文本的应有结构,然而由于文本能指为人所熟知,所指便开始具有考察意义。《两会青年说》的文本所指可以分为“叙事”“思辨”。《“北漂”不相信眼泪,追梦何惧艰辛》一集,“Z世代”嘉宾们的自我叙事占据相当多的比重。该叙事的主要功能是与观众产生共鸣,并且增强观众的情感归属。《没进大学进职校,我的人生完了?三位人大代表不这么认为》一集,“Z世代”嘉宾和“两会代表”嘉宾的谈论倾向于思辨,即以逻辑推动文本所指的展开。总的来说,社会语境、政治语境是文本所指起作用的架构指令,在二者宏观的语境背景下,《两会青年说》的文本所指表现出普遍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叙事”“思辨”的重视。

三、“Z世代”与“两会代表”同场的身份言说

现代英语中identity(身份)出自拉丁语idem。早在17世纪,idem便作为代词出现,表示“同前所引”。后经过一系列演变,idem的变形identity有了“同一”“一致”的意味。简单来说,与自己“同一”“一致”的认知便是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在此,我们需要明确认识《两会青年说》身份话语分析的一致性改变。譬如当节目主体处于幕后时,“Z世代”“两会代表”各自拥有不同的身份,而在台前,这一身份认知则表现为二者同场后相互交融的综合。

(一)“Z 世代”身份话语

托马斯·科洛波洛斯、丹·克尔德森两位学者在《圈层效应》一书中总结出“Z世代”的六种身份标识:年龄包容性、在线化(我到我们)、低技术门槛、财富影响力下降、文化跨界、创意思维④。《两会青年说》嘉宾易烊千玺、于朦胧、李昃佑、余兆和等皆符合此标准。这些“Z世代”嘉宾与互联网媒介共同成长,对互联网媒介有天然的掌控力。因此,“Z世代”嘉宾以其独有的六种身份标识,诉说关于自己的身份话语。在谈话节目中,“Z世代”表现出相当强的主见。他们没有一味迎合主流文化,对自我的感觉异常重视。某种程度上,“Z世代”是注重自我存在及生命延展的一代。他们在话语中流露自己的意愿,同时也身体力行自己所秉持的观点。

(二)“两会代表”身份话语

“两会代表”分别指全国人大代表、人民政协委员。其中前者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代表,后者是我国的政治协商和咨询机关代表。实际而言,无论全国人大代表还是人民政协委员,都是国家政治实体的象征,都能保障人民政治生活的完整。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基层人民的意愿得以传播,并且影响国家政策方针的设计及落实。在《你会接爸妈来你的城市吗?郑功成、王晓晨等谈90后如何给爸妈养老》一集里,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以个人所得税为例,揭示了国家政府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可见,“两会代表”的身份话语大多是与国家紧密相关的,他们作为国家话语的传播者,既有向公众解释国家政策、政府工作的义务,也有倾听公众意见、搜集公众意见、吸纳公众意见的责任。

(三)“Z世代”与“两会代表”同场的身份言说

“Z世代”嘉宾与“两会代表”嘉宾在镜头同个画面出现时,他们各自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更崇尚表达自我的“Z世代”与“两会代表”交流,不再只重视个人叙事,相反,他们有了比“Z世代”更广阔的身份,那就是“公民”。谈话节目中,易烊千玺、于朦胧、李昃佑、余兆和等嘉宾有对自己公民身份的强烈认同,他们跳脱出“Z世代”次文化的圈层,积极与社会主流文融入,讨论并反思主流文化存在的问题。同样,“两会代表”的身份言说也是如此,他们居于幕后时,是国家话语的代言人,然而当他们与“Z世代”真切交谈时,他们的身份变为朋友、长辈、老师。不得不说,“Z世代”与“两会代表”的谈话象征着媒介大众群体向初级群体的缩小。虽然《两会青年说》节目的交流是针对大众群体的,但“Z世代”和“两会代表”的面对面交流更像初级群体传播,拥有较高的人文关怀和信息触达效度。

四、“Z世代”与“两会代表”互促的话语策略

《两会青年说》中,“Z世代”嘉宾与“两会代表”嘉宾拥有相同的立场,即对国家发展的美好期望。于是,基于此立场“Z世代”嘉宾与“两会代表”嘉宾必然采取一定的话语策略保障传播效果的实现。和传统谈话节目不同,《两会青年说》竭力去除权威却仍旧保留权威,部分话语通过非语言符号展开。当然,主持人在调配“Z世代”嘉宾与“两会代表”嘉宾话语中也起到关键作用。

(一)使用非语言符号的话语

服装方面,“Z世代”嘉宾服装较为随意、休闲、时尚,因此他们的话语时常带有轻松、玩笑的成分;而“两会代表”嘉宾服装较为正式,其中有西服、职业装、民族服装,胸口都佩戴两会出席证。因此,他们谈论话题更加严肃,同时突出话语中知识的专业。语调、语速方面,“Z世代”嘉宾讨论问题时热情洋溢,语速偏快;“两会代表”嘉宾语调偏低,语速慢,声音沉稳。语调和语速的不同印证了双方话语生产机制的不同,“Z世代”偏向“感受问题”,“两会代表”则偏向“理解问题”“阐释问题”“解决问题”。

(二)主持人对话题的再生产

根据前文所述的《两会青年说》话轮的分配特性,可知节目旨在“随谈”。不过主持人仍旧对话题的再生产有所贡献,主持人分别针对“Z世代”“两会代表”双方设计话题背景,从而在不干涉二者谈话的前提下,增加谈话的层次性和深度。主持人是“Z世代”与“两会代表”对话机制中重要的一环。因为主持人对话题的再生产,“Z世代”与“两会代表”极大程度消弭了由年龄原因产生的代际差异,使谈话氛围更加和谐、谈话内容更加真诚。

(三)谈话中论证的延展

《两会青年说》中,“Z世代”及“两会代表”注重对谈话中论证的延展,而不仅仅是将论证束缚在固定的框架之下。其也不碍于社会关系束缚,直抒自己的观点。在《没进大学进职校,我的人生完了?三位人大代表不这么认为》一集里,人大代表周洪宇对媒体从业者程盟超“授予职业院校学生副学位是老思维”的论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周洪宇认为,授予副学位并非老思维而是新思维,某个制度是否先进不应该只看创新,还需要看最终实际的成效。授予副学位契合中国传统社会观点的同时,也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行经验,因此实用性和创新性同时决定了制度的“思维新”。可见,谈话中论证的延展性赋予节目更广阔的视野,“Z世代”与“两会代表”思维的碰撞促进了对方话语的完善。

注释:

①Jefferson G,SacksH,Schegloff E A.On laughter in pursuit of intimacy[M].Università di Urbino,1984:696-735.

②马中红.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J].文艺研究,2010(12):104-112.

③[荷]图恩·梵·迪克.话语研究:多学科导论[M].周翔 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④[美]托马斯·科洛波洛斯,丹·克尔德森.圈层效应[M].闫晓珊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谈话人大代表身份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