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观视域的教育爱:异化、归因与重塑*

2021-01-31谢桂新

惠州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异化教育教师

谢桂新

(惠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惠州516007)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在其著作《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中,把爱看作一种关系。认为爱体现于两个特殊个体的互动过程中,或者说互动过程就是爱本身。离开了关系,爱便不再存在[1]。正是从关系的视角出发,研究认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爱和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爱都属于教育爱,可以称之为广义的教育爱。但是,大多数研究和实践中所指的教育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爱,也即狭义的教育爱。

由于对教育者认识的视域不同,狭义的教育爱也可以有宏观视域和微观视域两个层面的研究和分析。宏观视域的教育爱,即在整个教育事业中教育决策者、教育组织者、教育实施者和教育评价者对受教育者的爱[2]。那么微观视域的教育爱,则主要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即师爱。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教育者,因此,教师层面的教育爱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最为直接最为重要的影响。通过审视和反思微观视域的教育爱,可以及时矫治教育爱的异化,有效发挥教育爱的正向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教育爱的异化现象审视

对教育爱的认识和把握,首先需要了解教育爱所包括的基本要素,从审视教育爱的基本要素来窥见教育爱的存在样态。首先,教育爱蕴含着关心。教育关心即是关心全体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着想,并为了学生而执着地努力、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让每个生命都受到深情地眷顾。教育爱离不开责任。教育责任是一种自愿的利他性行为,是对学生各种需求的积极反映,它不是外在的功利性追求,而是内心油然而生的一种恒在而持久的情感。教育爱包含着尊重。教育尊重即是顺应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愿,让每个生命有了信念的种子,在内心种下追求和超越的梦想,找寻到尊严与价值,而不是把学生变成工具和仆从。教育爱从来都不能回避公平,这是由教育的公益性所决定的。教育是为了人类发展的事业,它面向的是全体未来社会的主人,所以教育爱是无差等的爱,是最宽广、最博大、最无私的爱,她要让每个生命体悟到真善美的永存,在教育的世界里找回快乐和幸福!由于教育爱的基本要素是教育爱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审视教育爱的异化现象可以从审视教育爱的基本要素来进行。

(一)关心的错位

弗洛姆说:“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3]。现行教育中许多教师不是不关心学生,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仅限于其学习成绩和分数,也就是智,但对学生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则忽视甚至无视。重知识训练,轻个体价值;重智能发展,轻情感和品德的内化;只是教学生怎样做工程师,如何操作电脑,却不讲做人做事的道理;只注重学生的背诵、应用等演绎思维的训练,不注重学生发现、创新等归纳思维的培养等。在现行教育中,对分数和成绩的过度关心,致使教师不顾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人独特性,一味地死教书,教死书。比如根据句子的意思写成语,“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必须写为“同心协力”,写“齐心协力”即被指正;“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必须写成“惟妙惟肖”,写成“栩栩如生”即被认定为错误等,上述教死书的例子并不罕见。

教育家陶行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提出对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的“六大解放”,可是直到今天,还有许多老师打着关心学生的旗号行束缚学生之事,“封闭化管理”“题海战术”,致使学生进入校园时是个性迥异的独立体,走出时却成了标准的螺丝钉。教师在教育中沉沦于机械化、模式化的题海战术,围绕着应试教育做文章,不把真、善、美之爱放在心上,那么受伤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民族的未来。

(二)责任的旁落

爱一个人或一项事业,不是要让他成为爱者的附属品,而是要使他更好地成为他自己。为爱的对象负责,这才是爱的真谛,也是爱的最美境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责任。可是现在许多教师不履行教书的责任,把这部分责任推给课外辅导班,甚至从中谋取个人私利。面对热火朝天的培训市场和高额的讲课费,有的教师跃入其中,成为培训机构的兼职教练;也有的虽没踏出校门,但也开起了“自留地”,在家里搞单独辅导。教育一旦与市场和利益挂钩,就会由公变私,由益变利,失去了其爱的精神和本质。有的老师上课不讲新的知识点,偏偏等到补课时才讲,“无情地放弃对一部分学生的教育[4]”,逼得一些本不想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也不得不参加,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育人,较之教书更需要技巧和教师真诚的爱。可是许多老师担负不起育人的责任,或者采取简单粗暴的育人方法,不但起不到良好的育人作用,还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如将学生管理与罚款挂钩,甚至连考试没有考好也会罚款。教师在学校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犯错罚款的方法,虽可能制止一些失范行为,但也可能在学生中形成交钱了事的作风,进而形成有钱好办事的观念,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也有部分教师不敢履行教师的责任,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听之任之,有意无意地放纵学生。以为不批评学生即是对学生好,或者害怕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会遭到学生的反感,这一切也都是教师责任失落的表现。放纵学生实际上是在害学生,而批评和严格要求学生则是教育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充满理性和智慧的爱的表现。

(三)尊重的遗失

教育爱蕴含着关心、责任,同时也离不开尊重。假如没有尊重,那么责任就会蜕变成为控制、支配、占有,就会因没有节制而扭曲、变态。如果将关心看作教育爱的躯体,那么尊重与责任则是教育爱的两翼,智慧如德里达甚至也说“尊重和责任这两大概念齐头并进,并执拗地彼此呼应”[5]。

教育中尊重的遗失是众所公认的最大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不尊重具体体现为对学生身体的不尊重,如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如污辱性言行等。在百度网以“教师体罚学生”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找到的记录竟有205,000,000个(当读到这里时,这个数据可能还在增加)。网络和各大报刊媒体上关于教师体罚学生的报道出现频率很高,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出现一次。仅需列举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花招”就足以让人触目惊心,“在学生嘴上缠胶布”“罚全班同学喝颜料水”“逼学生吃苍蝇”“罚学生自打耳光”“罚作业”“以锻炼为借口体罚学生”等。教师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则更是丧失了为师之本,与教育爱相去甚远。据有关资料统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恰当地对待学生的方式有:讥辱(30.6%)、训罚(47.7%)、威胁(11.6%)、不信任(5.2%)、其他(4.9%)[6]。这些不恰当对待学生的方式,其实质都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更谈不上教育爱。

(四)公平的无为

教师对学生的不公也可以称之为教育中的偏爱,教师偏爱的对象一般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听话的学生、长相好看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等几种。教师公平的无为在教育中可以说是俯仰皆是,特别是在教师的赏罚“权力”分配过程中,是不公平滋生的土壤。如课堂提问、竞选班干部、安排座位、对学生的态度等,最能体现教师是否公平。由于教师对学生不公平的普遍性和经常性使大多数接触过教育的人都感同身受,并且在教师对学生关心的错位、责任的旁落、尊重的遗失中,公平的无为已经发生,所以,关于教师对学生的不公平现象在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教育爱的缺失和异化,很多时候并不是关心、责任、尊重、公平单一方面的缺失和异化,有时候一个不得体的行为,其实伴随着以上几方面的缺失和异化。以上分析,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同时也是从不同角度对于教育爱的异化给以全面的展示。

二、教育爱异化的归因分析

“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原则,就是承认客观世界中的所有事物、现象和过程都必然地由某种原因所产生,只有原因尚待查明或结果尚需考察的对象,不存在不受因果关系支配的事物[7]”。反思教育爱产生异化的原因,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不正确的教育信仰

教师对自己孩子的爱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行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却是教师的师德、师魂,是教师的一种信仰和精神追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信仰和追求,这直接影响了教育爱的实现。如信奉“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的学生就得到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赢得老师更多的赞赏和鼓励,这实际上是教育中的偏爱。这种有差等的爱影响了教育公平,也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除了不正确的学生观,有的教师还存在着不正确的人才观,如分数至上、片面智能的信仰和追求也是大多数教师的选择。由于对分数的重视势必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爱,造成教育中的只见分数不见人;另外片面追求学生的智能,也使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以及多样化的人生追求。

(二)不完善的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育工作所需具备的条件和品质,是教师完成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也对教育爱的实现与否产生重要影响。教师素质包括教师的品质、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工作方法等,其中教师品质的好坏对教育爱的影响最大。虽然全社会都期望教育中更多学高身正的好老师的出现,但是也确实要正视教师队伍里有品质不好的“差教师”的存在。正是这些“差老师”的存在,造成了教育中责任的旁落、尊重的遗失。

(三)不期而至的职业倦怠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和人民对教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对教育的期望实际上也是对教师的期望。在社会各方面对教师的高期望、高要求下,教师的工作压力、精神压力逐渐加大。中小学教师忙于应试教育,大学教师背负教学和科研两座大山,这一切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的运转中。除了繁忙的教学任务,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还要处理各种关系,在学生中既要树立权威又要成为朋友;想要给予学生充足而智慧的爱,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社会的高期望与工作的高负荷,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不期而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就会对工作失去信心、热情和创造精神,一切只是在惯性的轨道上滑行,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学生真诚的爱。

(四)不尽理想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社会地位可在教师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声望等几个方面得以体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增加,我国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对培养人才、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因此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教师的政治地位予以保障。同时,由于我国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因此教师享有较高的职业声望。但是,与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相比,教师的经济地位却并不尽如人意。具体体现在教师的付出与工资收入不成正比,工资收入的增长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工资待遇并不具备优势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爱是教师最美的精神质素,但追求物质生活也是人之追求的一部分,没理由要求教师做精神贵族的同时必须做物质上的穷人。当整个社会已“物欲横流”,当与教师职业相比,社会上的其他行业收入较高而社会对该行业的期望却相对较低,一部分教师即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对教育事业“移情别恋”,甚至对学生付出扭曲的爱。

三、教育爱的重塑

从教育爱异化的归因分析可以看出,教育爱的异化既有教师主观的原因,也有其他一些客观原因,因此教育爱的重塑也应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向爱而生:提升教师爱的能力和智慧

要重塑教育爱,可以有很多内容和方法,甚至技巧和艺术,但是最根本的是要提升教师爱的能力和智慧,即在教育爱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避免爱的异化,成为爱智统一、美爱结合的好老师。

首先,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即是教师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将对学生的爱化作自身信念的一部分。在关心爱护学生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心理和精神的变化及要求,坚韧、不放弃,以学生的幸福为中心,毫无选择地对学生好。在这样老师的精神世界里,分数、利益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对每一个学生充满尊重和责任感的爱与关怀,哪怕他是一个“差生”,也绝不放弃。教师认识到学生习惯和品质的培养、心理和精神成人比发展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经常向学生强调良好品行和态度的重要性。除了教导和守护,教师的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对学生心理、精神和品质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是教育爱的无声表达。

其次,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这样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学会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的应该追求,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教师,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引起学生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促进者。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能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的一些能够启发思维、引申教学的提问不予理睬,错失教育的良机。教师要以对学生负责,对每一个学生关注的态度进行教学,擅于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将教学引向深入。促进同学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问的积极性。从而教出更多有个性、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这时教师的爱,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能力和智慧。

再次,做新时期的皮格马利翁。虽然皮格马利翁是一个美好的传说,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中所产生的作用却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在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只是把皮格马利翁当作一个遥远的传说,不知道如何做新时期的皮格马利翁。其实,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学生成长的第一动力,教师的爱必须体现在对所有学生充满鼓励性的期待上。教师饱含深情的、真挚的正面评价和鼓励,将是一道最柔软的光,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所以,那些还没有发现学生的亮点,不会对学生报以欣赏的教师应该好好反省一下,把自己欣赏的目光投给每一个孩子,把自己最美的赞誉送给每一个未成年人,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有无限可能的人。

第四,恰当运用批评和严格要求的教育策略。教育爱是理性之爱、是智慧之爱,因此批评和严格要求也是爱的重要表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松严有度、奖惩结合,做到为每一个学生负责。一般来说,教师批评的对象都是在学习或纪律方面有一定欠缺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尤其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提醒才能获得进步,所以,教师必须摒弃“老好人”的思想,真正地爱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迁就而害了学生。严格要求则是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是在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要求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发展和进步,这是真正地为学生好,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是对学生饱含深情的爱与期待。

(二)为爱奠基:创设教育爱的条件和基础

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8]的社会现实中,教师虽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首先他也是人,需要衣食住行,需要与当前社会一般生活水平相匹配的基本生活条件。所以,要求肩负教育祖国下一代责任的教师甘作“苦行僧”、甘愿“安贫乐道”,独自超越于物质和金钱之外,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人道的。并且,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八小时之内,在八小时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人看不见的付出(备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家访、专业发展与继续教育等)。所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落实“教师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在经济上对教师的付出予以肯定,加大对教师的物质激励程度,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才能使教师心无旁骛地去教书育人、从而实践对教育爱的理想和责任。

另外,学校管理者应该为教师创设宽松、自由、尊重、融洽的氛围,使教师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工作负担繁重、精神压力大,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扩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需要“激励思考”“成为顾问”“做交换意见的参加者”“帮助发现矛盾论点”等[9]。因此,学校要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在满足教师物质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注重教师的精神生活需要和良好心理环境的形成,让教师享受到被重视的愉悦,体验到有价值的美好,感受到生命的被尊重和专业自豪感。只有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使“慈祥的、关注的态度”成为一种习惯,使“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成为一种内在的心理需求。社会和学校对教师有了正确的期望和态度,教师有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遏制职业倦怠感,从而以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工作,以至善至美的爱的情怀对待学生。

总之,教育爱是坚定深沉、理性执着的爱,是对每一个生命的期许与守望,是一种虔诚的信念和入世的情怀,是对生命的敬畏和景仰。教育爱既是源于内心的感动,又是超越感动的理性,它不是严苛,不是娇宠,而是一种理念、一种责任、一种智慧和一种艺术。教育者以爱传播爱、以爱启迪爱、以爱赢得爱,以正爱纠治偏爱、以真爱抵制假爱,以美爱优化畸爱,才能使整个教育世界中的人都成为有爱的人,才能使教育真正成为使所有人幸福的事业。

猜你喜欢

异化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最美教师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