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问题与大数据应用研究
2021-01-31胡兆隆
胡兆隆
(韶关学院 计划财务处,广东 韶关 512005)
为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满足广大学生自主发展、多样化成才的需要,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的通知》,广东省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粤教高〔2014〕5号)和《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的管理办法》(粤发改价格〔2016〕366号)。学分制是高校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学相长的动力,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高校绩效考核、高校学风、教风建设、教学督导、教学质量评价等环节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大部分高校财务收费系统与教务教学系统相互独立,使用不同的软硬件平台和网络,采用EXCEL、TXT、DBF等数据格式进行数据导入导出,效率低、易出错、操作周期长、数据时效性差,而大数据在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中的应用对于协同财务收费与教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年制学费与学分制学费的区别
(一)学年制收费管理模式
学年制收费是依据学年学费标准,按学生在校学年收取。高校一般分为文史财经、理工农医、农业园林、艺术类、合作办学等专业大类,学费标准相对单一、固定,收费标准一般多年不变,收费管理操作相对简单,如本科学生累计收取四学年即可。这也是目前多数高校普遍采用的学费收费管理模式。
(二)学分制收费管理模式
学分制收费包括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专业学费是指以不同专业的生均培养成本为计算基础,在学年制学费总额内扣除学分学费后,对不同专业学生按学年收取的学费。学分学费是指在基本学习年限(四学年)内,在学年制学费总额内,以正常完成各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应修总学分为计算基础,按学校规定的学分学费标准应收取的学费。学分学费按每学期学生实际选定修读课程的学分计收。
(三)两种收费管理模式在数据统计上的区别
学年制学费标准相对固定,按照专业类别与人数进行分类统计,即可编制高校学费预算,财务收费数据统计相对简单直观。学分制收费管理模式中的专业学费标准,按照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同一专业不同培养方向的专业学费标准也不相同,加上个性化选课、教学平台、线上线下学习方式的不同,学费预算、数据分析相对复杂。
二、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分制收费繁琐,管理运行困难
学分制管理规定,学生在校期3-8年不等,只要修够学分即可毕业。学生休复学、入退伍、转专业等学籍异动增多以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使得学分制收费管理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造成工作量成倍增长。
在学分制教学改革中,存在教师数量不足、可被选修的课程数量不多、试听改选过程较长、开班学生人数不足等问题,加之学籍异动、年度学分总分限制等影响因素,都会增加财务收费管理操作难度。系统运行方面,教务管理平台与财务收费平台相对独立,数据资源不共享,选课→交费→选课有效→学分确认等环节,数据功能无法互联互通,严重影响学分制收费管理。
(二)学分制收费模式与收费标准制定难
目前多数高校仍采用学年制收费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学分制收费管理模式,学分选课管理模式与财务收费管理模式不匹配。多数高校先按学年制预收,按学年结算或者学生毕业时再统一结算,核对学年学分数据工作量大、周期长。前期任意选课毕业时需要补交累积的大额学分学费,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和家长不满,另一方面会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1]。
学年制收费标准是按大类分专业统一设置标准,收费标准固定,一般多年不变。而学分制收费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研究方向的差异,都会影响到学分制学费标准,往往同一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专业学分学费都不同。
(三)校内一体化建设不足,系统对接、数据共享不畅
高校实行学分制收费管理,选课与交费紧密相关,双方数据需要同步交换。按学年缴清专业学费才可以按学期选课,选课后计算出本学期所修学分学费,按学期缴清学分学费后才注册有效。这些数据涉主到教学部门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选课、学籍异动数据的同步性,有效整合不同部门、不同管理系统开放端口、数据交换,尽可能减少传统的人工处理环节,减少差错率亟待解决。
(四)支付管理平台不成熟
高校现行普遍的收费方式以批量代扣、刷卡、财政非税为主。构建智慧校园的多部门协同支付管理平台,有助于大数据应用、智慧校园建设。如何融入第三方支付管理平台,将原本相对独立的支付方式与收费管理系统整合,资源共享,提高收费管理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是平台建设的重点。
(五)收费年度预算与数据统计难度大
学费收入是高校的主要收入,考量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必须要有精准的学费预算收入。以往的学年制收费预算,只要用在读、有效学生人数按大类分类汇总便可统计出精准的学年学费收入。学分制收费预算中专业学费在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变动的情况下是相对固定的,而学分学费在每学期开学伊始选课确定后才能统计,数据统计时效性差,精准度低。
1.3.4 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指患者恢复自主排便的时间;腹部症状消失时间指腹痛腹胀症状消失的时间。
三、大数据在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中的应用
(一)设计科学合理的学分制收费标准
学费收入是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之一,学年制收费是学生每学年注册时一次性交费,高校学费收入集中到账,有利于保障教育事业支出。学分制收费管理一般是每学年收取一次专业学年学费,每学期根据选课情况收取相应的学分学费,每学年至少有三次以上的收费。根据广东省学分制收费管理文件,学生按培养计划正常完成学业所缴纳的学分学费和专业学费之和不得高于按学年制收费的学费总额[2]。
学分制学费总额与专业学费标准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学分制学费总额=专业学费标准×标准学制+每学分学费标准×应修最低总学分数
专业学费标准=(专业学年制学费总额-每学分学费标准×应修最低总学分数)÷标准学制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总学分标准计算出专业学费标准。为了保障学校办学经费主时到位,可以考虑学分制收费中的专业学费参照学年学费的一半收取。对每学分标准不区分专业类别,设置校内统一的学分标准。用简洁清晰的学分收费标准,对冲管理中的多样性,提高实际操作性。
(二)构建相关管理部门的大数据平台
学分制收费管理是对高校教育管理、数据共享互通、职能管理、教学部门分工合作的最高要求。应用大数据平台,搭建财务学分收费与教务学分管理数据共享平台,加强财务与教务数据对接,建设数据共享的中心数据库,将学分管理与学分收费同步。必须建立紧密有效的分工合作机制,打通部门平台壁垒,构建高校的大数据平台,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
(三)引入在线数据共享支付平台
(四)推进学分制收费管理与财政非税的大数据对接
高校学费是财政非税收入之一,地方财政要求必须通过财政非税方式收取学费。广东省2019年推行财政电子票据,收费管理要与财政对接,将生成的学费数据,对接进入财政非税网络,扣收成功后,主时开出电子票据。因此,必须强化对接接口,能够将大量的电子票据分类整理,同时方便分发与影像化存档。
四、结语
学年制管理,制约了高校人、财、物的充分利用,大数据学分制改革通过选课试听优化教育资源,加强专任教师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促进教学相长,考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高校的健康良性发展;通过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增进高校间师生互动,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3]。学分制改革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改革导向,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学分制收费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教育系统工程,涉主高校的教务管理、教学质量评估、授课绩效考核、二级学院目标考核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学分制收费管理改革只能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符合高校发展的学分制收费创新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