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酷人间的游乐园
——电影《嘉年华》主题分析

2021-01-31

视听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小文施暴者旁观者

张 旸

我们之所以看不到黑暗,是因为有人在前方默默为我们抵挡。我们或许是因为从未见过世界的黑暗,又或者是因为在温室里待久了,才总觉得世界如想象中那样美好。就像“嘉年华”这个词,我们所理解的就是一场盛大而美好的狂欢,但在文晏导演的心中,“嘉年华”却有着别样的含义:这个时代如同嘉年华一般,喧闹而美好,可是却有一群花一样年纪的孩子,本应该在阳光下尽情地奔跑,但却在黑暗中孤独地找寻着光明。

一、选材:“性侵”——别具一格的电影切入点

英格玛·伯格曼说:“电影是梦,电影能深入灵魂深处和黑暗深处。”电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就像“性侵”这个话题并非这几年才有,而是一直都在,只是由于话题的敏感性,很少会有人正面提起。《嘉年华》的成功上映,将我们一直以来不愿面对的、最黑暗的现实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从选材上来讲,在充斥着青春爱情以及人物自传等各种类型电影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嘉年华》的题材本身就是一个突破,更何况导演将儿童性侵与女性在社会中的生活状态相结合,将处于社会边缘不同阶层的女性压力展现于观众面前,用镜头以具有艺术性的冷静表达,让影片充满了责任与道义的力量。

《嘉年华》的导演文晏是一位女性,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讲述发生在女性身上的故事。影片将视角聚集在两个少女身上,两个少女分别是影片的旁观者与亲历者,但导演并未以受害人的视角讲述,而是站在旁观者小米的角度讲述了她因在旅店打工而意外看见了发生在小文身上的一起案件,但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决定保持沉默,在一番挣扎与挫折之后,她终于醒悟,选择说出事情的真相。

2011年韩国电影《熔炉》上映后,无数影迷叫好,有人说这是可以改变国家的电影,它的出现使韩国政府修改了关于性侵方面的法律,亦使社会大众开始关注对儿童性意识的保护。所以当《嘉年华》出现时,有人说这是中国版的《熔炉》,但与《熔炉》不同的是,文晏导演在拍摄《嘉年华》时,淡化了性侵给受害者带来的伤害,转而从侧面展现事情发生之后给当事人造成的影响:旁观者的冷眼、施暴者的冷笑、执政者的漠视,这些都在以二次暴力伤害着受害者,但在电影的表现上却是冷静而又克制。导演正是用这种麻木不仁的状态去刺痛每一个人那颗有感情、有温度的心,正如导演文晏所说:我想展现的不是性侵的暴力,而是这件事发生之后社会的反应。

二、旁观者:面对儿童性侵最真实的反应

电影是艺术,也是媒介,游走在现实与理想、黑暗与光明之间。这个时代从不缺改变电影规则的国家,但缺少的是可以改变国家法规的电影。影片中的小文和小新,作为这起案件的受害者,她们正处于最懵懂、最无知的年纪,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她们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对于性方面的知识也知之甚少,所以当坏人将魔爪伸向她们时,她们并不知道反抗。这也难怪,在我们这么多年的教育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甚至是学生对这样的知识总是羞于出口。而悲剧也就在我们的忽视之中发生,从而造成难以磨灭的影响。

与其他同类型电影不同的是,影片并没有着重表现儿童性侵这一话题,而是将镜头转向事件发生之后两个家庭面对同样的伤害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单亲家庭的小文,一直不被妈妈重视,事情发生后,妈妈却将气撒在了小文身上,在爱美的年纪里剪掉了小文的长发,扔掉了裙子,以为这样是对小文的保护,却不知是对她的二次伤害。而小新的家庭看似美满幸福,但父母为了息事宁人选择为了自己的利益退让。而施暴者花点钱就可以逃之夭夭,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多么可悲,但又无可奈何。这些受害者渺小到可以让人忽视,而那些旁观者就像在看一出好戏,看着热闹。与这些相比,那些代表公平正义的医生、警察更令人心痛,医生在铁证面前选择作伪证证明施暴者的“清白”,甚至在媒体面前公开宣布受害者的检查结果,让她们面对大众的指指点点,而警察则不断地威胁查明真相的律师,以查案为由逼迫小文不断回想当晚发生的点滴。

影片的另一主人公小米,十几岁的年纪离家出走在一间旅店打工,随时会因为年龄的问题而面临被辞退的危险,如果没有这起案件,她的人生仿佛早已注定好了——永远在黑暗的泥潭中翻滚。作为性侵案件的旁观者,她为了保住这份微薄的薪水,而选择冷漠旁观。小米的反应正如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在不危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旁观着别人的故事。但好在影片中的小米最终觉醒,选择站在正义的一方说出事情的真相。在影片的结尾,她骑着摩托踏上了旅途,从深渊走向了光明,去找寻属于她的自由而光明的人生。没有人知道她会去往哪里,虽然前路未知,但人生最大的幸事,就是生活依然存在可能性。正如导演想通过《嘉年华》所期盼的那样:有可能性的存在,才会迎来改变。

在影片《嘉年华》中,文晏导演为我们展现的是事件背后的芸芸众生相,如受到伤害却无力反击的女性受害者、为正义奔走呼号的女律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为金钱而折腰的医生、选择息事宁人的受害者家属、不知悔改的施暴者,还有以权谋私的当权者。这是电影反映的社会现状,同样也是对我们现实社会的折射。

三、导演构思:当代社会性别差异所带来的性别歧视

性别差异是文晏导演拍摄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正如她所说:“多数男性或女性都是守法的、有道德的,然而这并不代表社会舆论对女性的看法、态度是正确的。”在电影中,小文被母亲剪掉了头发、扔掉了裙子,并带着强烈的羞耻感痛斥小文,仿佛这些是小文悲剧的来源。可是如果爱美是一种错,那为何现代社会会出现各种医美机构?如果穿衣自由是一种错,那么我们所认为的自由平等又该以何为标准?我们呼唤自由平等,又为何要限制女性的穿衣自由?

就像我们长久以来呼吁着男女平等,可女性依然在社会以及职场上受到各种各样的性别歧视。可见,我们的观念还被过去影响着。古时候人们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放在今天,同样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小米是黑户,为什么在本该玩闹的年纪里过早地承受着不属于她的一切。同样和小米在旅馆打工的莉莉,在悲痛欲绝中说出了下辈子不要当女人这句话,因为她发现自己在男朋友的眼里就是一个可以帮助他往上爬的工具,任人宰割,没用了随时可以丢弃。多么可悲又可笑。在呼吁男女平等的今天,女性依然属于弱势群体,就像影片所展现的那样,人们不会关注事情的真相如何,不会在乎施暴者是谁,他们又做了什么样的事情,而是将目光放在受害者身上,在受害者的身上找那个“为什么是你而不是别人”的原因,从而去批判一些女性在行为上的“不检点”。

社会不应该是这样,而我们也不应该成为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就去批评别人的人,性别、年龄都不应该成为攻击的对象。每个人都应是自己的主人,不应成为谁的附属,无论是谁都应有保护自己的权利,都应坚强、勇敢。就像影片中的社会大众,他们应该将目光放在施暴者的身上,而不是一味地聚焦在受害者的身上,她们不是被八卦的对象,亦不是我们宣泄苦闷的工具。

四、结语

尽管这个世界不可能自动变好,但好在黑暗的世界里总有那么一束光芒在照亮着前方未知的路。就像影片中史可扮演的那位律师,日复一日地与各种性侵案件做斗争,即便无人理解、无人支持,甚至还有人暗中威胁,但她从没有想过放弃,不仅仅是为了那两个受到伤害的孩子,还为了良知,为了不让更多的孩子提前见到世界的黑暗,为了守护将来你、我、他的孩子们。当冷漠的旁观者开始走进正义的队伍,开始正视这些问题,无论是否会影响这个社会,但只要去做,这就是我们的进步。

真正的感动是感而不伤,高明的感动是无需煽情的。影片放弃了所有可以煽情、可以催泪的手段,只是凭借真实记录整个故事感动观众,彰显了导演深厚的艺术功底。贯穿全片的梦露像,作为这个海边小城的标志,串联起影片的全部内容。影片最后,那个曾经代表了无数少男少女对美的幻想的梦露像,在人们心中成了“性”的罪恶的来源。所谓的拆除,也不过是执政者掩耳盗铃般的解释。可是大众所要的保护、所要的女性保护意识的崛起,不是靠拆除一座雕像就可以解决的,而是用法律、社会监督以及道德在每个人心中种下关于自我保护的意识。两个小女孩在游乐园“大喇叭”里的呐喊,是她们对黑暗的成人世界的宣泄。受害者何其无辜,可她们承担着这世上百分之百的恶意,事情发生后无良媒体的肆意拍摄与报道、大众的议论纷纷,为她们本就灰暗的世界更添了一抹暗色。

文晏导演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像是嘉年华似的时代,天天都是喧嚣,过得像过山车一样。每个人都在奔跑,于是有些事情也就在大家奔流的脚边发生了,但是每个人都只顾着朝前跑,没有人为此停下来。”我们总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今天的我们都是旁观者,但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救救那些孩子,也救救我们自己,不要让喧闹的世界抹上一层关于伤痛的阴霾。

猜你喜欢

小文施暴者旁观者
安全生产没有旁观者
小编有话说
——
青瓦台常驻记者吃霸王餐?
家庭暴力中施暴者的矫治问题研究
“白丝带”,协助家庭暴力施暴者开展“自救”
天门石
七步之才
事半功倍
我家的小文(2)
旁观者之眼:外媒视角下的吴忠信主持十四世达赖坐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