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理念下学生归属感与价值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1-01-31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雅瑶初级中学黄春妮
文/ 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雅瑶初级中学 黄春妮
正面管教是以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体系,由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和琳·洛特等教育专家发展完善,倡导“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模式。简·尼尔森说,“孩子的每个行为都是为了寻求归属感与价值感”,这也是正面管教的基本理念。本文通过疫情时期一位学生的个案研究,提出培养学生归属感与价值感的有效策略。
一、研究个案背景分析
2020 年1 月,由于新冠疫情,学生不能像平时一样,按时返回校园上学。2 月,学校开启线上教学模式,学生宅在家里上网课,不自律学生的很多坏习惯都表现了出来,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网课挂线或者干脆不上,家长无法管教,且亲子关系恶化。在这种背景下,这些学生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小文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5 月复学前夕,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我们设置了普访的调查问卷,让家长和学生分别填写。小文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他的外在表现为食欲差,容易受惊吓;跟他人几乎没有交流,很难从日常生活中得到乐趣,不想上学;容易感到害怕、愤怒和失望,感觉压力很大。
二、 学生归属感与价值感培养的策略
(一)理解共情,激发归属感与价值感
我们平时看到孩子的表现行为是冰山图位于水面之上的部分。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信念,也就是说要了解冰山位于水面之下的部分。由于小文不肯上学,我主动打电话过去,了解孩子的详细情况,运用理解共情的方法,表达这几天没有看见他来上学,觉得不习惯,也很是想念,希望他第二天能回到学校来,同学们也盼望着见到他。虽然他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在认真听,内心也是有感触的,当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接纳和认可时,就能激发他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自身的价值感。通完电话后的第二天,小文终于来上学了。
小文回来后,我们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我运用了正面管教共情句式与他交流,尽力让他对我敞开心扉。原来他觉得学习没有意思,甚至打游戏都没有意思,而且作业很多不会做,还说感受不到家长对他的爱和关心,只有床对他最好,他晚上睡不着,白天可以一直睡觉,床不会责备他,除了睡觉,其他所有的都没意思。在听他诉说的过程中,我也尽量让他明白我听后的感受和想法,主动与他建立了情感。当他与我共情时,我就能想办法激发他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二)建立连接,强化归属感与价值感
5 月下旬,小文的状况出现了反弹,他又不愿意起床,不愿上学了。家长希望我能再跟他聊聊。当天上午,家长将他送到学校。中午,我们俩面对面坐下来,我没有点破他不愿意上学的心态,只是慢慢引导他,跟他一起回忆上个学期他负责组织我们班包班升旗展演节目的细节,肯定他积极地为班集体所做的贡献,并表示这个学期的升旗展演,大家仍然需要他。通过这样的聊天方式,我们之间建立了情感的连接,也让他实实在在地感到“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从而强化了归属感与价值感。
(三)参与班会,培养归属感与价值感
正面管教理念下的主题班会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全体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培养负责任、懂得尊重他人的社会成员,并为他们掌握所需的技能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从班会组织形式上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让学生知道他们有能力通过参与带来变化并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从而体验到归属感与价值感。
一个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有父母、老师对他的理解与共情,那种感觉多美好。如果他能感受到父母、老师关爱他,可以为班级的发展献计献策,做出自己的贡献,内心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对学生归属感与价值感的唤起,有助于培养有责任感、合作精神、相互尊重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