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1-01-31广州市荔湾区耀华小学卢映芬
文/ 广州市荔湾区耀华小学 卢映芬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本文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从传统节日、红色文化和国内外新闻热点三个方面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一、发挥传统节日的涵育功能,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 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1.开展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
所谓主题班会,是指班主任围绕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关于“庆祝元宵节”的主题班会课,教师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收集全国各地庆祝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有关材料,寻找和元宵节相关的诗词和小故事等任务,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在班会课上展示。课上,全体学生围坐在师生共同布置的充满元宵节日气氛的教室里,有的学生制作图文并茂的PPT,介绍元宵节在2000 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并讲述有关传说;有的学生收集了元宵节看花灯、猜灯谜等习俗有关材料,在家长的指导下拍摄了制作汤圆的微视频,让同学们学做汤圆……最后,师生齐唱《难忘今宵》。让学生通过班会课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并培养其爱国情怀。
2.结合传统节日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增强家国情怀
开展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充分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增强他们爱家、爱国、爱人民的情怀。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又称老人节。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人们常在这天祭祖与开展敬老活动。在重阳节组织学生探访敬老院,给爷爷奶奶们捶捶背,讲讲故事,为他们唱唱歌,哪怕只是跟老人们聊聊天也是极有意义的。家里有爷爷奶奶的,教育学生为老人们做一件事情,可以帮他们揉揉肩,读书给他们听,等等。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他们爱家人、爱长辈的情感。
二、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继承并发扬新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1.发掘物质层面的载体
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带领学生们去参观革命遗址、烈士遗物、革命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等地。如我们带领高年级的学生参观广州市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情况以及会址历经的坎坷,使学生们初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
2.探究精神层面的载体
我们党发展至今,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值得传承和弘扬的精神,如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和雷锋精神等。
长征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指长征途中的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国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处于和平年代的学生应该铭记红军长征这段历史。所以,在学习六年级语文《长征》这首诗时,教师不妨让学生们去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以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感人肺腑的故事。艰苦奋斗又积极乐观的长征精神,正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需要的精神。
三、结合国内外时事热点、家国大事,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增强小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家国意识
从小就教育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关注国家的发展,关心国家的命运,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之一。
2020 年初,湖北武汉爆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全国上下医务人员义无反顾赴鄂支援。我校挖掘一学生父亲援鄂的光荣事迹,向全校师生发起向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以“向身边的逆行者致敬”为主题,发动学生给援鄂医护人员写信、绘画,并在微信平台上发布学生的作品;同时指导学生和家长制作微视频《出征》,在微信平台播放,在电视台等媒介播出。通过身边爱家、爱国、爱人民的真实事例对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其他任何形式来得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