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冰山上的来客》话剧排演记

2021-01-30

师道(人文) 2021年7期
关键词:拉齐塔吉克冰山

孙 渊

·活动·

2020年9月,我有幸作为深圳市第十批中小学援疆人才,来到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深塔中学参加支教工作。作为一名援疆支教的语文老师,我秉承和践行“文化润疆”的理念,在教学工作和社团活动中着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特别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例如:在语文的“整本书阅读”中,带领孩子们共读红色经典《红岩》并分享感悟;在红色征文活动中,指导孩子们给 “改革先锋——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库尔班·尼亚孜写信交流;在学习时代英雄拉齐尼·巴依卡的过程中,指导孩子们为“帕米尔雄鹰”献诗缅怀。

在教师充分的调动和指导下,这些红色教育活动固然可以对世代爱国守边的塔吉克族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这些活动多以读写为主,形式未免单一,学生也总是被动接受,难有深刻的体验。加之在疫情防控和异地办学的背景下,深塔中学的孩子们也很难开展校外的红色实践活动。因此,着眼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探索适合学校及学情的红色教育新途径,就必要而有意义了。恰逢建党百年,自治区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疆中小学话剧展演活动”。借此契机,我组织学生对经典红色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进行了话剧版的改编和演绎。从观影到改编、从台词到表演、从排练到呈现,整个过程千头万绪又充满挑战,但学生的参与热情却很高,更出现了许多出人意料的创造。最终,这场也许并不算成熟的话剧排演却成就了一次独特而深刻的红色教育。

一、集体观影,在情境中感受

《冰山上的来客》是一部1963年上映的老电影,讲述了以塔吉克族青年阿米尔为代表的边防战士与境外敌对势力斗智斗勇的故事,其中的插曲《怀念战友》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均是根据塔吉克族民歌改编,至今传唱不衰。但遗憾的是,如今很多00后的塔吉克学生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对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也并不了解。因此,我以《红儿为什么这样红》为引子,组织学生进行了集体观影,并且提前声明不用写“观后感”,只需口头分享观影感受,可以放心大胆地看。尽管有着年代的隔阂,但这部电影情节跌宕起伏又极具塔吉克民族风情,很容易就吸引和打动了孩子们。尤其是一班长牺牲后,在《怀念战友》的歌声中,许多学生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在分享观影感受的时候,学生们也是异常积极、各抒己见:有人被解放军战士之间真挚的革命友谊深深感动,有人为阿米尔和古兰丹姆之间浪漫曲折的爱情唏嘘感慨,有人理解了民族团结的伟大意义,有人看透了敌特分子的阴谋诡计……而智勇双全的杨排长和塔吉克侦查员卡拉更是“吸粉”无数,夏木斯亚尔同学激情难抑,专门演读了杨排长剧终的经典台词:“向天空放射三颗照明弹,让它们照亮祖国的山河!”至此,学生跨越了时代的沟壑,带着好奇和热情走进了电影的艺术情境之中,这就为接下来的改编和演绎做了充分的铺垫。

二、合作改编,在探究中创生

虽然观影和交流的效果很好,但如果止步于此,则与之前的红色教育并无本质区别,教育影响也不够深刻。而如果直接让学生翻拍演绎,学生也只是被动地照搬和重复,难有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因此,我尝试和学生一起来改编剧本。将电影剧本改编为话剧剧本对于学生而言难度很大,于是我又找到了陈蔚导演的音乐剧版《冰山上的来客》供学生参考,并初步把剧本划分为“来自远方的新娘”“大雪弥漫的冰山”“晶莹闪光的魂灵”“谁是真正的玫瑰”和“阳光灿烂的高原”五幕。

在此基础上,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针对人物台词和表演细节进行了深入的改编和大胆的创造,许多奇思妙想足以令人拍手称道,例如:阿依汗理同学提出在假古兰丹姆和纳乌如孜的婚礼上增加塔吉克族的“鹰舞”,一来这是塔吉克婚礼固有的习俗,二来可以借此展示这项独特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提来克江同学希望把侦查员卡拉的名字改为“拉齐尼”,以此致敬和缅怀年初勇救落水儿童而不幸牺牲的“帕米尔雄鹰”——塔吉克护边英雄拉齐尼·巴依卡;买英姑丽同学提出让真古兰丹姆戴红色头纱,而假古兰丹姆戴黑色头纱,以此来区别和暗示二人的身份,但在表演中不必把暴露的细节放大,这样可以加强剧情的悬疑色彩……

在如此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不仅走进了那段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还能够与沉睡的英雄人物进行深入对话,改编剧本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精神世界的自我建构。

三、分组竞演,在沉浸中升华

完成了剧本的改编,就到了正式的排练阶段。然而剧本的角色毕竟有限,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和体验,我主动请辞 “导演”一职,并采取了分组竞演的方式:将学生异质分为两个相对均衡的小组,自定角色、自导自演,在同一场地轮流进行排练。如此一来,双方既有了竞争的对手,也有了捧场的观众,学生的排练热情和效率都大大提高。此外,考虑到完整的五幕演出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于是我采用分幕录制的办法:每周排练一幕,全程拍摄记录,最后剪辑整合,形成完整作品,附带各种花絮。这样不但大大减轻了学生的演出压力,还为学生的排练增加了许多乐趣。

在排练中,孩子们开始注意甚至相互纠正台词的发音,还有学生可以揣摩和体会到台词背后的情感情绪,而表演细节的小设计更是不胜枚举。他们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沉浸在红色的岁月中;他们不但进入角色,甚至赋予了角色新的生命。扮演拉齐尼(原剧卡拉)的米尔扎伯克同学在角色牺牲后悲不自胜,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誓言:“我们都是鹰的传人,我也会像你一样勇敢,会展翅翱翔在帕米尔的长空,会虔诚地守护美丽的塔县,守护民族团结之花,守护长长的边境线,守护这片伟大的土地和可爱的人们,守护世世代代的国泰民安……”作为摄影师和记录者,我见证了一个并不成熟的话剧作品的生成,更见证了这些青春花朵的盛放与升华。

如今,排练顺利结束,作品初步成形,我和孩子们却意犹未尽。我想,作品获奖与否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我们收获的不是对一部红色电影的改编和演绎,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入“对话”。在这场别开生面的对话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倾听者,他们发掘尘封的历史,叩问角色命运,高唱革命的歌谣,他们点亮英雄的精魂,在真切的体验中深入思考,在真情的演绎中主动创造……这也让我对红色教育顿然有所省察:如果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那么红色教育也绝不是走走看看读读抄抄,或者呼喊几句宏大的口号。形式主义的灌溉太多,花儿反而会失去本色。让春风把花儿唤醒,在灿烂的阳光下,他们自会绽放风华。

猜你喜欢

拉齐塔吉克冰山
《塔吉克老妇人》
The Cats of Roxville Station (Excerpt X)《罗克斯维尔火车站的猫》(节选十)
拉齐尼?巴依卡:帕米尔的雄鹰
The Cats of Roxville Station (Excerpt IX)《罗克斯维尔火车站的猫》(节选九)
拉齐尼·巴依卡:永远的“帕米尔雄鹰”
奇!科学家发现罕见冰山
塔吉克少女
崩塌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