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题材纪录片中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以《我们诞生在中国》为例

2021-01-30徐梦云

视听 2021年1期
关键词:达娃拟人化淘淘

□ 徐梦云

一、引言

纵观全球纪录片市场,动物题材纪录片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其中,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动物题材纪录片尤为精彩,比如著名的《蓝色星球》《企鹅群里有特务》《隐秘王国》《荒野间谍》等。英国广播公司的很多经典动物题材纪录片都是拍摄团队从南极到北极,跨越地球几十万公里,利用自然环境隐藏摄像机,走访无数个国家精心拍摄的。BBC的纪录片里有很多温暖的主题,大家会看到狮子王的故事是真的;不同种族之间也可以和平共处,大猩猩会保护弱小的动物;凶猛的动物也有温柔的一面,会爱护孩子、照顾家庭;动物有自己的智慧,比如黑猩猩智偷人类的肥皂,机灵的企鹅趁其他企鹅打斗偷取建房的石头。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方式,拟人化手法在动物题材纪录片中使用频繁。拟人化这一修辞手法主要运用在叙事学中。拟人化,顾名思义,就是将非人的事物当成人来描写,赋予事物人的行为、动作、思想等。在动物题材的纪录片中,就是把动物的故事拟人化,用人的行为或思想来解释动物的行为或思想,以此表现动物世界。我国动物题材纪录片市场发展较为缓慢,但学习和探索西方优秀动物纪录片创作手法的脚步却从未停止。那么,拟人化手法在中国的动物题材纪录片中是如何运用的呢?采用了哪些表现方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近年来颇受中国动物题材纪录片市场关注的《我们诞生在中国》为例,本文试图探寻拟人化手法在其中的运用。

二、拟人化手法在《我们诞生在中国》中的运用

《我们诞生在中国》是由中国导演陆川执导,演员周迅配音解说,中美英三家影业公司联合出品的,以动物为故事题材的纪录片。故事取景于四川、湖北、西藏等地,以栖息于四川竹林的大熊猫、隐居于雪域高原的雪豹、攀缘于神农架的金丝猴这三种中国野生动物为主线,穿插藏羚羊和丹顶鹤的神秘传说,营造了浓厚的生命轮回和家庭伦理情怀。导演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将几个动物家庭的素材按照人的观看心理剪辑成具有故事性的家庭片,赋予大自然中艰难求生的野生动物以人的情感表达,从而隐喻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爱恨别离。

(一)拟人化手法的直接体现——给动物命名

直接拟人化是动物题材纪录片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手法,将动物故事的呈现直接赋予人的相关特征。学者姜常鹏指出:“限知视角的实现可以通过时间经历者或参与事件的专家、主持人的采访、述说予以实现。”旁白的解说将动物的人性特征直接呈现给观众,将动物描述成具有社会属性的群体。

导演首先给这几种动物取名。动物本是没有名字的,如人般给动物起名,是影片拟人化手法的直接表现。影片第一个故事讲的是生活在青海雪域高原上的雪豹,旁白解释,这是生活在全球最高海拔高原上的雪豹——达娃。达娃是藏族姓氏,含义是“月亮”,具有高远、清幽的中国传统文化美感,也象征了女性的魅力。这个名字非常符合雪豹的身份——为了孩子不懈努力,坚守家园。而生活在四川高山峡谷中的金丝猴则被命名为“淘淘”——猴子给人的印象总是淘气的、机灵的。金丝猴的故事以淘淘叛逆离家为主线,展现了小金丝猴在得不到父母关爱时离家出走寻找新的乐趣,最终又回归家庭的温馨。而温顺的大熊猫妈妈和宝宝则分别被命名为丫丫和美美。导演将镜头对准大熊猫妈妈抚养孩子的日常生活与心理路程,丫丫和美美的名字恰好符合熊猫的动物习性。拟人化使这些动物极具人的个性。

这部纪录片以雪豹、金丝猴、大熊猫这三种动物的三个故事为主线,给主要角色起类似于人的名字,将它们的典型形象呈现在观众的眼前。随着剧情推进,观众能从动物身上体会到如人般的丰富情感,从而更易被动物的故事所感动。动物拥有人的名字,能够使观众自发地把它们看作拥有独立思想和情感的个体,从而产生共情作用,影片的拟人化和故事性也因此而更丰富。

(二)拟人化手法的间接表现——表现家园叙事主题

间接拟人化是借助一个中间媒介来表现所想要述说的主体特征,用第三人称的角度展现故事的真实性。学者姜常鹏指出:“全知视角,又被热奈特称为零视角,是指叙事文本中没有一种明晰可辨的‘叙述人声音’。”在这种叙事视角下,讲述者要为观众模拟出动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活动,但观众对影片的理解不受旁白解说词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挖掘影片故事背后的意义。

故事开篇以翻腾的云雾、蔚蓝的大海拉开帷幕。冰川消融,远处雷声轰隆,光影变化间,周迅旁白的声音带领观众进入中国这片神奇而又神秘的土地。这部纪录片的主角——金丝猴、雪豹、大熊猫一一出现在观众眼前。它们富有生机和活力,展现了地球生灵的至真至情。五种中国动物的故事,犹如画卷般展开。

雪豹达娃拥有两个孩子,导演通过它展开母亲守护家园的主题。雪豹是一种独居动物,这便意味着达娃要肩负起哺育和保护孩子的全部使命。雪豹虽然位于食物链的顶端,但想要在高原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去仍有较大难度。导演将雪豹达娃身上的母性、爱与责任表现了出来,让观众感受到雪豹这种凶猛的动物身上也有不亚于人类的母性。导演最后将雪豹达娃的死亡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即使是雪豹,依然会在自然法则之下毫无挣扎之力。雪豹达娃悲壮的死亡也被赋予了生命不息、坚守家园的意味。

金丝猴淘淘如它的名字般淘气、爱捣蛋。它的身上有人类小孩成长期的叛逆,表现出孩童回归家园的主题。淘淘即使每天在外疯玩,但仍崇拜父亲,对父母有依赖心理。而当年幼的妹妹几乎占据了父母所有的关注之后,淘淘开始叛逆离家。流浪生活给淘淘带来了短暂的愉悦。而当侵犯变得频繁,争夺成为生活的日常时,淘淘选择了回家。在金丝猴淘淘的身上,导演让观众看到了孩子在叛逆与醒悟之间的转变。

国宝大熊猫给人的印象向来是乖巧懒散的。大熊猫丫丫身上体现出对爱的坚守。导演将喜欢独居的大熊猫陪孩子长大的过程描述为“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从孩子出生后一直抱在手中,到孩子成长过程中时刻陪伴,影片将大熊猫对孩子的怜爱通过细腻感人的解说词娓娓道来,让观众从细微处体会到母亲这一角色意味着的付出与坚守。

该片以这三种动物的家园叙事为主线,穿插藏羚羊为自己的孩子迁徙、守护生存家园的镜头。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国情怀,“乡音”“寻根”的主题覆盖了每一个中国人走过的土地。导演用丰富的语言镜头将家国情怀表现在这些动物的身上,使其具有同人一样的家园情感世界;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出动物的亲情,引起观众对亲情、母爱的共鸣。

(三)叙事逻辑的拟人化——蒙太奇运用

视听语言的语法主要分为“序列”和“并列”两大类。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运用到电影领域,被称为“组合”和“聚合”。电影语言中的组合即指镜头与镜头的有序连接,而聚合则是镜头平行并列的连接。这两种基本结构方式组成了电影的语言系统。

纪录片表现的主要是被叙述对象的故事,纪录片中的叙述者承担了整部影片主要内容。叙述者一般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人,剪辑师要根据人的解说逻辑来安排剪辑顺序。剪辑是视听语言的语法,即蒙太奇。蒙太奇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来发展成一种电影镜头组合的理论。蒙太奇在影片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配合叙事的逻辑,从而使影片中动物的拟人化效果更突出。

《我们诞生在中国》综合运用了解说词、音乐、画面、同期声等元素进行叙事。导演采用多个故事穿插剪辑讲述的手法来表现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将拟人化的效果大大提升,从而升华主题。影片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四季轮回中,雪豹、金丝猴、大熊猫、藏羚羊、丹顶鹤的故事一一呈现。影片一开始是多组空镜头的组接,以中国大地上的山川河流美景来为故事的叙述造势,让人感受到苍茫辽阔的中国大地孕育着无限生机与活力。接着是一组夕阳下芦苇在风中飘摇的镜头,丹顶鹤的身影出现,旁白将中国神话传说中丹顶鹤的寓意进行解说。象征着长寿和吉祥的展翅高飞的仙鹤,会承载一个逝去生命的灵魂,暗示纪录片最后雪豹达娃虽死,但永不腐朽,从而引入纪录片想要表达的生命轮回主题。影片在讲述金丝猴淘淘的故事时,旁白周迅的解说还会模拟人的心情,对淘淘当时的状态进行解说。淘淘未得到父亲关心时,旁白解说道:“这让淘淘感觉有点郁闷。”让观众感受到猴子跟人一样,会渴望父母的关怀,也会因为父母的偏心而感到失落,甚至离家出走。

在动物题材纪录片中,蒙太奇是普遍存在且被广泛运用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很多动物题材纪录片涉及多个主角故事的呈现,用蒙太奇的手法来表现声音和画面,可以更好地呈现出纪录片的叙述逻辑,从而将拟人化的表达效果最大化。这部纪录片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将多个故事穿插在一起讲述,在四季轮回中,生命在不断斗争,动物也有细腻的亲情,将对野生动物们的拟人化效果展现出来,从而升华了纪录片的主题。

三、结语

纪录片被誉为人类的“生存之境”,“真实”是纪录片的重要原则。然而,纪录片真的如镜子般反映现实吗?不尽然。纪录片只是尽可能地去呈现发生过的故事,但其拍摄方法、后期剪辑等无不充满了制作者的创作理念和故事构思。格里尔逊说,纪录片只是“创造性地处理现实”。而动物题材纪录片从人的角度去猜测动物行为所代表的意义,并给出人的解说,这通常是人的主观经验的体现。然而,以一种接近人的视角去讲动物的故事,并非对纪录片真实性的抹杀,而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示动物生活中有趣、可爱抑或是危险、艰难求生的一面。这就需要纪录片导演以一种尽可能接近事实的角度呈现动物世界,在满足观众观看动物题材纪录片所追求的娱乐心理的同时,又警醒世人去爱护动物,去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达到教育意义。

猜你喜欢

达娃拟人化淘淘
生化检验和常规尿检对于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乐淘淘
一词拟人化
扎西达娃的小说美学探微
拟人化品牌策略的原因及路径
乐淘淘 草木皆兵
品牌拟人化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及启示
雪豹达娃死了吗?
初夏到 乐淘淘
乐淘淘分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