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全媒”到“融媒”
——城市电视台记者转型路径探析

2021-01-30陈家坚

视听 2021年1期
关键词:受众转型

□ 陈家坚

媒体融合与转型发展,是当前各级电视媒体亟待攻克的难题。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城市电视台的融媒业务发展步伐相对较缓。作为新闻业务中的活跃因素,记者应加快转型,在城市台的融媒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城市电视台融媒发展困境与记者转型

为适应新的传播生态,各级广电媒体纷纷踏上融媒转型之路。国家级媒体央视率先而动,地方媒体紧跟其后。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城市电视台由于覆盖局限,导致先天资源条件不足,在新兴媒体和业内强势媒体的挤压下,经营陷入困境,难有余力拓展新媒体业务,特别是难以投入资源打造自主可控的融媒体传播平台。在此背景下,大多数城市电视台不得不采取“借船出海”策略,利用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外部社交平台、视听平台、资讯聚合平台在互联网上发声,或者与所在省份的省级媒体融媒体平台合作,通过“平台号”对外发布信息。这种外部平台的“借用”成本低廉,同时为城市台带来了一定的网络影响力。

在硬件条件不足的困境下,“人”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作为新闻生产活动的主体和新闻传播中的活跃因素,记者应积极主动转型,提升融媒传播技能,为城市电视台在新传播环境下提升新闻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记者转型路向之辩:“全媒”与“融媒”

在媒体融合语境下,“全媒体记者”一度成为记者转型的方向和目标。全媒体记者概念的提出和实践最早出现在报纸媒体。简单地说,全媒体记者是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①,也常被称为“全能记者”“背包记者”等。实践要求记者从单一媒介传播、从事单一采编工种向全媒体传播、服务新闻生产全流程转型。有研究者结合实践进行了更具体的阐述,认为全媒体记者“除了传统报纸版面上的文字处理能力,还需要熟悉微博信息、手机报信息、网页信息等不同载体的文字处理特点,此外还应具有整合音频、视频技术的能力,学会运用更多新媒体的技能和工作流程讲述故事,并力求在印刷、在线及视频、音频的融合新闻工作平台上融会贯通,更需要培养、锻炼面对应急状态予以处理、记录、整合甚至策划的能力”②。“全媒”“全能”或“全才”成为全媒体记者的关键词。或也正因对“求全”的倡导,一些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既要做人物采访、文字记录,又要拍摄视频或图片,为报纸撰写文字报道,还要为网络平台制作视频报道……长此以往,记者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记者的能力和精力都难以胜任这种“全媒覆盖”的要求。

认识到实操上的困境后,有学者提出应以“融媒”代替“全媒”③,继而提出“融媒体记者”的概念,强调记者应有融媒理念,具备跨媒介传播的意识和技能,工作方式不局限于单一传统媒体传播,要善于整合资源,扩大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融媒传播技能上兼顾“专”与“杂”,注重“多能”,而不是“全能”。这种对记者转型要求的重新理解,一定程度上对关于“全媒体记者”的认识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全媒覆盖”是值得媒体追求的目标,但不是每一个记者都能做到的。从实践效果来看,相比于“全媒”,有限度的“融媒”或能带来更高的报道品质。

三、城市台记者融媒转型路径建议

对城市电视台记者来说,正因其所在媒体的资源条件有限,平台支撑不足,自身更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好已有资源,实现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

(一)树立融媒观念

互联网发展给受众的新闻消费带来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信息接收渠道和阅读收看方式的多元化;二是信息供给激增引发的内容需求多元化。来自互联网的内容越来越受到受众青睐。融媒转型首先应落实在观念层面,具体而言,体现在对渠道和内容需求的重新认识上。

首先应树立“移动优先”理念。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在社交民意加速向移动互联网迁移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必须有效跟进,构建移动端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流舆论场。”资讯竞争的第一“落点”在时效,而时效的践行主要反映在移动端。当前,不少城市台已经建立起“先网后台”的发布机制,新闻素材采集完成后,第一时间将关键图文和视频发布在微信或微博,更详细的全面报道在接下来的固定时段新闻节目中播出,新闻节目的成品还将被制作成短视频在多种平台上投放。

其次应树立“受众本位”理念。互联网思维强调受众至上、体验为王④,而传统媒体长久以来则是以“传者本位”思维做新闻,注重宣传价值,常常脱离用户需求。面对资讯市场的白热化竞争,电视新闻的采、写、编在服务宣传需要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受众需求,贴合受众切身利益,从而进入受众的收视或阅读清单。

(二)培育跨媒介传播技能

对于一些城市电视台来说,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微信和微博,而事实上,除了“两微”,还有很多外部平台可以使用,例如头条号、网易号、UC浏览器的大鱼号、百度的百家号、腾讯新闻的企鹅号等。城市台记者可深入研究这些平台的特点和功能,结合本台实际和自身专长选择若干平台号重点运作,扩大本台资讯的曝光度,这要求记者熟悉更多平台的使用规则和操作方法。作为配套,城市台应建立一套奖励机制,激励记者培育新技能,“占领”新平台,扩大本台的融媒传播影响力。

即便是“两微”的运作,很多城市台也做得不甚理想。记者的写作能力直接影响了图文版新闻的发布质量。相比于电视新闻或视频新闻,文字新闻有自身的叙事方式和行文要求。例如在电视新闻中,新闻播音或新闻解说往往起到补充说明画面信息的作用,很多信息通过录制的同期声和新闻画面本身来传达,因此在转化为图文资讯时,不能直接采用电视新闻的解说文本,而需要重新撰写文字新闻。因此,提高写作能力成为当前不少城市台记者的当务之急。

另外,要更加重视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现场采访时通常有摄像人员配合。为了强化移动优先,记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尽量用手机、DV等便携设备拍摄现场视频,以便更快通过移动网络抢占新闻第一落点。

(三)练就契合互联网受众需求的话语方式

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当前传统媒体的融媒传播效果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话语方式陈旧。近年来,国内一些新闻发言人在很多严肃场合转变话语方式,常常妙语连珠,话语轻松诙谐,诸如“美方很喜欢拿‘航行自由’说事儿,摆出一副为世界和平操碎了心的样子”“美国卡特防长不必甩锅,这个锅我们不背”“青春不只是眼前的潇洒,也有家国与边关”等,既保证了信息发布的专业和权威,也更加接地气,吸引了不少“粉丝”。新闻发言人的表现为新闻媒体记者包括主持人的新闻播报和撰写提供了良好示范。创新话语方式,并不是一味追随网络潮流、使用网络语言,更不是追求新闻娱乐化,而应注重与普通受众的平等沟通,以日常化的言说习惯来“说新闻”,也即讲“人话”,在实操中往往表现为鼓励记者或主持人按照自己自在的方式去言说;反过来,这也要求媒体对记者特别是骨干记者的言论表达和内容呈现形式给予一定的自由度。

注释:

①③陈一新.全媒体记者如何掌“全”[J].视听,2010(05):14-15.

②陈明明,马燕.关于报业“全媒体记者”的实践与思考[J].传媒观察,2012(11):41-43.

④周鸿祎.互联网的颠覆力源自什么?[J].中外企业家,2017(08):139-140.

猜你喜欢

受众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安凯转型生意经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融合时代的受众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