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之花竞相绽放
——晋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纪实

2021-01-30晋城市财政局

山西财税 2021年10期
关键词:窑头洞头美丽

■晋城市财政局

近年来,晋城市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发展理念,立足地域特色,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竞争立项,不断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一批具有地域传统特色,承载文化底蕴,彰显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时代精神风貌的美丽乡村初具规模。

洞头村:村企共建破茧化蝶

洞头村,距晋城市区仅6公里,由于崇山阻碍,交通不便,成了远近闻名的“三无五难”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集体无收入;村民的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青年人找对象难。针对洞头村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发展规划等问题,2019年,市、区财政投入6000万元改造双向旅游公路、整治河道,制定整村改造提升规划。基础设施初步改善后,洞头村开始试水城郊生态旅游,广开脱贫致富门路。2020年,该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成功引入社会资本,联合成立文化旅游公司,村企按3:7入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现有建设用地和公建房屋、林地、宅基地、承包地等通过流转方式入股,企业以资金、技术、管理入股。企业入驻后,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派驻专业营销团队,建成研学中心、游客中心、儿童乐园、麦田广场、民宿等,洞头村发展走上快速路,城郊旅游新样板形象初成。在盘活资产方面,洞头村大力实行“四块地”改革,建设山间康养民宿、农户特色民宿,在合作社统一流转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装修、统一经营,农户每年可获租金5000元。村企共建,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还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了村民幸福指数。如今的洞头村一天一个变化,慕名而来的游客赞叹不已,已成为晋城新晋的网红“打卡地”,节假日每天接待游客3000余人,农家乐增收30%-40%,2020年洞头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洞头村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深入挖掘村庄资源、注重产业研究、捆绑项目、整合资金、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了以洞头为核心,引领带动武匠村、寺底村及周边村庄的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近郊乡村发展示范区。

瓦窑头村:红+黄+白有颜值更有内涵

瓦窑头村,位于高平市西4公里处,是高平早期革命发祥地,素有“红色瓦窑头”之美誉。2015年,高平整合财政资金700余万元,在瓦窑头村建成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公墓,年接待量在2万人次以上。2020年,瓦窑头村以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户废旧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对革命旧址及传统民居进行修缮改造。在修缮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体现本土风貌,乡村特色,使旧村古宅老树得到了有效活化,变“锈”为“秀”。2021年,瓦窑头村引入专业运营公司,设计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精品线路,红色教育功能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今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瓦窑头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已接待各类参观学习团队80余批次。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兴村的目标,经统一规划、财政投入,瓦窑头村流转1000余亩农田,种植玉露香梨2万5千多株,并与周边村联合成立了“梨之乡”经济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规范经营。一到春天,千亩梨树一片雪白,香飘十里,煞是美丽。今年,玉露香梨进入盛果期,预计总产量20万斤,收入80万元,村集体经济将大幅度提升。

郭峪村:保护古堡建设新村

郭峪村,位于阳城县北留镇以北约4公里处,依山傍水,因明清特色古建筑群“郭峪古城”而闻名,是中国北方防御型堡寨聚落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郭峪村妥善处理古村落保护和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围绕保护、开发、利用三条主线,依托郭峪村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然环境、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和官宅民居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同程网”“携程网”等媒介深入合作,不断推出各类特色旅游营销活动,吸引河南、河北、陕西等地众多游客,共同体验民风民俗,营造了浓厚的乡村旅游氛围。全村共发展标准化农家乐142户,特色住宿140户,形成1000余张床位接待规模,在经营模式上实行分区管理,特色打造。古村落区以主打地方美食八八大宴席、地方小吃为主,兼顾住宿功能;住宅新区以特色住宿为主。农家乐产业,已成为解决村内剩余劳动力和引领广大村民走向共同富裕最为有效的途径。通过美丽乡村建设,郭峪村年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0%,村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16000元增长到19000元。

下沃泉村:“三治”融合深得民心

下沃泉村,位于沁水县西南22公里处,因沃泉河而得名,是太行1号公路的必经之处。近年来,下沃泉村依托区位优势,不断优化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发展亲子游乐、拓展训练、研学体验、森林康养、民宿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集体经济。亲子游乐园、拓展训练等项目每年接待游客5—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0余万元。在村集体增收方面,下沃泉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流转土地500亩,建成育苗基地,2020年为集体创收20余万元。在治理体系建设上,下沃泉村探索“三治”融合治村办法。一是自治聚民心。创新实施“全民参政议事”工作法,全村村民分组,每个月轮流由其中一个议事小组及监督委员会参与当月两委班子议事;二是法治安民心。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四个一讲”,对两委班子、党员和村民代表“每月一讲法”,对全体村民“一季一讲法”,借助传统节日开展“节日一讲”,利用寒暑假,对青少年进行“一假期一讲”,同时建成“法治一条街”,把农村的实用法律直观的让老百姓学习,一季一更换;三是德治育民心。新建“文化一条街”,用鲜明的底色,精彩的故事,生动的形象,通俗的文化,提高村民道德文化水平。硬件和软件的提升,使下沃泉村荣获山西省善治示范村、省级卫生村、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一村一品建设先进集体、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微风徐来草木清 美丽乡村入画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昔日陶渊明笔下如诗如画的桃花源,也是如今全市新农村的真实写照。2015年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全市六县(市、区)共建设了50多个美丽乡村试点村,1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共争取各级财政奖补资金1.6亿元,七年来,一个个村庄脱胎换骨,一处处乡村记忆唤醒复活,一道道亮丽风景逐步展现。

一是高位推动、层层落实。把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各级党委政府的总体布局,成立工作领导机构,建立领导和责任体系,项目建设以市级为主导,以县政府为抓手,在试点县的选择上,首先要求县级政府进行资格申报,对符合竞争立项条件的县(市、区)进入项目竞争评审环节,对县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的县区进行扣分,充分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试点工作中政策制定、统筹规划、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和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形成高位推动、齐抓共管、层层落实机制,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提高规划执行力,避免“大拆大建、贪大求洋、大包大揽、急功近利”现象,同时,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等规划相衔接,统筹布局,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以点带面,优势互补,合力推进。

三是产业明晰、统筹推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重点发展能够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使村民增收方面的潜力性项目,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为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同时,注重“内在美”,通过内涵建设来体现乡村特色,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农耕文化保护上,而是要放在统筹城乡、推进城乡现代化的历史大进程之中逐步推进。

四是督导检查、确保成效。在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过程中,力争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参与并监督,实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看项目、访农户等形式,对各试点县美丽乡村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资金管理、项目建设等情况进行督查,在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试点县立即进行整改与落实,确保美丽乡村立项一个,建设一个,建成一个。

猜你喜欢

窑头洞头美丽
回转窑窑头密封改造
洞头:三无村变身“桃花源”
回转窑窑头密封的优化及应用
我公司回转窑窑头窑尾密封漏料治理
万安窑头豆腐
温州洞头发出“干部召回令”
“意外”的插曲撞击出数学思维“火花”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