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治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形态学检验结果的比较

2021-01-30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36期
关键词:性贫血难治性骨髓

张 莹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肿瘤医院检验科,内蒙古包头 014030

难治性贫血属于临床较常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且以50岁以上人群作为主要发病群体[1]。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诱发原因是缺乏叶酸、维生素B12等,进而导致机体细胞中DNA 合成障碍,从而明显降低骨髓造血细胞数量,并且随着病情逐步发展,最终诱发贫血的发生[2]。骨髓造血细胞的特点主要包括胞质、胞核的发育以及成熟均不同步,即细胞产生巨幼变[3-4]。难治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均为临床较为特殊的贫血种类,且两者之间的临床症状表现十分相似,外周血象特征也非常相似,因此容易出现误诊等问题[5]。本研究旨在探讨难治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形态学检验结果的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包头市肿瘤医院50例难治性贫血患者作为难治性贫血组,同期选取包头市肿瘤医院收治的5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作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组。难治性贫血组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23~69岁,平均(41.65±3.50)岁。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2~67岁,平均(41.45±3.7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关于《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6]中的难治性贫血诊断标准、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者均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具备临床典型的血象改变;②骨髓中巨幼红细胞数量增加明显。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未齐全患者;②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③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④伴有精神障碍疾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骨髓形态学检验,鉴别诊断方法具体实施如下:指导并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为侧卧位,借助实施髂后上棘穿刺,并标记好臀部上方突出地方、骶椎两旁骨性突出地方;同时,临床医护人员应佩戴无菌手套,并对已标记部位皮肤开展常规消毒、铺巾;借助给予局部麻醉(2%利多卡因,广州卡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0320),然后固定好穿刺部位皮肤(选择左手示指、左手拇指),以右手持针,并且于骨面上方垂直刺入骨髓腔中;选择已备好20 mL干燥注射器,进行抽取骨髓液(少量便可,0.1~0.2 mL),并准备好骨髓涂片5~6 张,借助开展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进行周围静脉血抽取,以进行血常规检查(应制作外周血涂片2 张);完成抽取后,以胶布加压固定;均用瑞吉氏染色液进行两种涂片染色,操作者在显微镜辅助下观察检验。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①有核红细胞过碘酸-碱性复红染色(PAS)阳性率情况;②外周血形态,包括幼稚红细胞阳性、幼稚粒细胞阳性、淋巴样小巨核细胞阳性、红系病变;③骨髓形态,包括多核小巨核细胞阳性、红系巨幼变、粒系巨幼变;④巨幼变红细胞体积,包括巨幼变原始红细胞、巨幼变早幼红细胞、巨幼变中幼红细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的比较

难治性贫血组的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为80.00%(40/50),巨幼细胞性贫血组的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为4.00%(2/50),难治性贫血组患者的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775,P<0.05)。

2.2 两组患者外周血形态学的比较

两组的幼稚红细胞阳性发生率、幼稚粒细胞阳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贫血组患者的淋巴样小巨核细胞阳性率、红系病变发生率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外周血形态学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骨髓形态学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多核小巨核细胞阳性率、红系巨幼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贫血组患者的粒系巨幼变发生率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骨髓形态学的比较[n(%)]

2.4 两组患者巨幼变红细胞体积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巨幼变中幼红细胞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性贫血组患者的巨幼变原始红细胞体积、巨幼变早幼红细胞体积均小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巨幼变红细胞体积的比较(um,±s)

表3 两组患者巨幼变红细胞体积的比较(um,±s)

组别 巨幼变原始红细胞巨幼变早幼红细胞巨幼变中幼红细胞难治性贫血组(n=50)巨幼细胞性贫血组(n=50)t值P值15.85±5.35 20.30±4.95 4.3171<0.05 14.95±3.35 21.55±5.15 7.5962<0.05 14.55±3.05 13.90±2.95 1.0832>0.05

3 讨论

由于人体骨髓中存在红细胞异常、发生增生等情况,因此针对巨幼细胞性贫血、难治性贫血的临床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等问题,且对疾病治疗和预后均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7-8]。

在临床医学上,骨髓细胞形态检验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穿刺抽取骨髓液,接着进行骨髓液制片、染色;接着操作者在显微镜下检验骨髓细胞形态、组化染色等[9]。骨髓细胞包括浆系统、单系统、淋系统、巨系统、红系统、粒系统等,而且临床普遍运用于肿瘤浸润、临床监测、疾病鉴别等方面的诊断[10]。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骨髓细胞形态检验对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难治性贫血两种疾病鉴别诊断效果显著[11-12]。研究结果提示:①难治性贫血组的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升高,说明难治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形态以病态造血为主[13];②难治性贫血组的淋巴样小巨核细胞PAS阳性率、红系病变发生率较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升高,表明难治性贫血患者可出现红细胞产生巨幼样变现象、活跃增生现象等,表明骨髓形态学检验可以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14];③难治性贫血组的粒系巨幼变发生率升高,表明骨髓形态中巨幼变是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主要表现,而且细胞质比较丰富,同时可见染色质呈特殊疏松间隙、均匀,部分患者可合并幼核老浆现象等[15];④难治性贫血组的巨幼变原始红细胞体积、巨幼变早幼红细胞体积减少,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和难治性贫血患者之间,巨幼变原始红细胞与巨幼变早幼红细胞体积均存在差异,可以作为鉴别依据。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进行鉴别诊断中实施骨髓形态学检验,应强调巨核系病态造血特别是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现象,并结合巨幼细胞性贫血疾病特点对巨幼变幼红细胞体积进行重点检测。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可以作为难治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鉴别诊断依据。

猜你喜欢

性贫血难治性骨髓
儿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治疗方法及效果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验在评估慢性肾病肾性贫血中的应用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