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于我国经济及各行业的影响
2021-01-29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突然在华夏大地爆发,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猝不及防的重大打击。春节期间,原本是各行业一年之中最为红火的营业期,新冠疫情的突然到来,让毫无防备的各行业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重大损失。
本次疫情所引发的经济冲击是不容忽视的,这让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如果还有下一次打击,我们仍然要坐以待毙吗?如果要提前进行预防,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所以,经济上的反思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产业结构还是经营管理方式,我们都有很多改进的空间。
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对各产业的分析更为细致、全面,增加了居民生活实际情况和国家发布防疫措施的落实情况,例如,除了农林渔业、工业、零售业等的宏观经济分析,还增加了零售业里的超市、百货店、专卖店、专业店等的细分分析,相信能够更为符合实际,更为生动地展现防疫措施与居民经济之间的联系,从而为以后的预防带来一些启发。
1 文献综述
疫情的到来往往是猝不及防的,因此,结合中国近年来的两次较严重疫情给经济市场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做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将维持不变的基本判断,同时更不应忽视本次新冠疫情对经济市场所带来的冲击。疫情防控是一件重要的大事,这是一场全局战,只有国家政府机关、相关企业和全体人民同心协力,才能将中国经济转危为安。疫情肆虐期间,“看得见的手”将力量发挥到极致,因为简单有力的行政力量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往往是最为直接有效的。疫情的发展在向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引起了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和量化宽松措施,这样的举动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政府还需要将宏观经济政策谨慎使用,坚持将政策重心放在结构调整而非总量控制。政策时滞效应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最大风险,如果仅注重短期成效,颁布刺激性强的政策,很大可能上会增加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难度。基于时期的特殊性、条件的特殊性,政府应将政策重心置于结构性调整,即利用特定政策手段,针对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特定群体予以各种方式的扶持,如倡导发行专项债或专项建设国债;减免大部分,甚至减除小微企业的税收。但同时也应注意避免对金融、资本市场的过度干预。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经济活动也会慢慢回归到正常水平,资本市场所受冲击亦可同步减小。同时,除了对内的政策调整,还应建议政府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资本的流通速度,加快开放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放宽基础产业准入条件,恢复经济的正常秩序。
2 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分析
2.1 GDP骤降
在疫情集中爆发的2020第一季度,国民经济骤然冰封甚至出现了大幅下降。从2019年第四季度到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直接从278百亿元降至93.1百亿元,三大产业损失严重,其中第二产业呈现出的差值最大,由原本的109.2百亿元降至90.4.百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数据网整理得到)。
2.2 环比增长速度负增长
再把目光投向国民生产总值的环比增长速度,发现也出现了大幅度的负增长,说明疫情给我国带来的打击确实巨大;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速度由2019年第四季度的1.5%降至2020年第一季度的-9.8%(数据来源:国家数据网整理得到)。
2.3 住宿和餐饮业损失严重
我们再将不同产业进行细分,同样以国内生产总值为衡量标准,将2019年第四季度和2020年第一季度对比,发现所有产业无一幸免,在疫情的打击下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以住宿和餐饮业损失最为严重,生产总值由原本的106.2百亿元骤降至64.7百亿元,这一情况也与我国实施的居家隔离政策相对应,原本春节期间是旅游业和餐饮业最为红火的时候,由于防疫措施大家都闭门不出所以损失最为严重。农林渔业由103.5百亿元降至97.2百亿元,工业从105.9百亿元降至91.5百亿元,制造业由105.9百亿元降至89.8百亿元,建筑业由105.3百亿元降至82.5百亿元,批发和零售业由105.4百亿元降至82.2百亿元,交通运输和邮政仓储业由106.3百亿元降至86百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由123.2百亿元降至113.2百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数据网整理得到)。
2.4 零售业受打击程度不一
单独将零售业进行分析,发现超市零售额的累计增长变缓,说明其超市零售额整体出现下降,这也对应了其对于居民基本生活的保障。而百货店零售额出现的负增长落差最大,这也与居家防疫相对应,大家都闭门不出,没有人会出门逛街。
2.5 居民收入下降
以居民收入为分析对象,发现也不容乐观,从2019年第四季度到2020年第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原本的30733元骤降至8561元,直接变为原本的四分之一,累计增长也出现了负值。同时,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收入由17186元降至4896元,居民人均可支配经营净收入由5247元降至1376元(数据来源:国家数据网整理得到)。
3 经济方面对预防疫情打击的建议
3.1 实施灵活的财政政策
在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这个问题上,政府是毫无疑问应该走在最前面的,反应也应是最迅速的。那么,是否能做到精准施策的关键点在于政府能否对投资结构进行适度调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更好地引导社会资金向金融市场快速流通,主要聚焦的目标,比如社会投资、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等。经济市场重新恢复勃勃生机还需要更加宽广的社会投资路径和更加多样的渠道,贷款利率的下降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融资速度。同时,实施能使金融环境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市场实现早日的恢复和增长。此外,疫情的爆发在短时间内所触发的应急措施增加了大量财政支出,这一情况急需缓解,因此,应增加特别国债和专项债的发行量,鼓励将资本引入社会基础建设。
3.2 开发多渠道鼓励居民消费
消费向来在经济市场循环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新冠疫情爆发的时期,应将当前的工作目光聚焦在鼓励居民消费以增加社会流动资金上。鉴于低收入群体拥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若向其予以现金补贴,不仅能够在改善日常生活的同时拉动资金流动,而且能够向早日实现脱贫攻坚这一目标迈一大步。对于相较之下边际消费倾向不太高的中收入群体,应发放消费券以提高其消费意愿从而带动真实消费。同时,增加社会流动资金的另一路径就是减少居民储蓄,储蓄资金的减少为消费增长提供了空间,为萧条行业注入了生机,利于市场经济尽快恢复。以最快速直接达到降低居民储蓄的手段非降低存款利率莫属。此外,刺激消费可以从我国规模巨大的住房公积金和社保基金入手,若加大对其的减免,延缓缴纳力度,扩大其适用范围,放宽适用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居民资金压力,增加消费。
3.3 强化稳固就业
就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国民市场循环中的重要一环,就业优先政策的全面强化首先就要将重心放置于稳住原有就业结构和比例上。疫情时期经济不可避免地出现滑坡趋势,政府要在最大程度上鼓励甚至要求中小企业在努力维持现有劳动力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吸引小部分劳动力,防止社会出现大量失业的情况,对于积极响应政策的企业可以允许其延缓缴纳社会保险。
3.4 针对产业特殊性重点扶持
由上文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疫情的打击下,因为不同行业的规则特殊性、运营特殊性、时令特殊性,各行业的受冲击损失情况不同。对于其中受影响损失情况最为严重的餐饮、旅游、住宿等相关产业,政府应采取多项政策,如设立专项补贴,减免部分税收或者延缓缴纳等,对其中小微规模的商家进行扶持,以缓解其重大压力。此外,政府还应具有全局意识,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政策是迫于降低传染风险不得已而为之,日常的企业销售、工作交流、教育学习都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阻碍。线上服务的一系列新业态,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而且也的确能够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对此政府应予以更加大力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