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2021-01-28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陈国柱

亚太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支架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 陈国柱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支架教学模式,是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特质决定的。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支架式教学的重点之一就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本文阐述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理论延伸,以及在实际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基础分析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由结构理论衍生而来的,该理论最初应用于建筑行业。但是由于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性,教育领域的学者一直致力于从其他行业汲取有利于人类教育的理论,而支架式教学模式正是这种努力的结果之一。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系而言,支架式教学模式与我国教育部门近年来一直倡导的“核心素养”有很多共通之处,二者都主张将课堂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学习的大方向,借由建筑领域的相关概念进行比喻就是整个学习过程就是搭建建筑物,而学生是主要的建筑者,教师的职责是掌控整栋建筑的总体方向,并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提供一定的帮手作用,最终形成的建筑,也就是学习成果能够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纳。换言之,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种体系下更类似于重走一遍先贤的探索道路,学生所吸纳的知识在这种条件下更大程度上是由自己推导出来的,也就更方便学生形成自身的逻辑体系,在后续的各类考核和应用过程中也能够更为灵活。但是,与历史上那些独立探索的先行者所不同的是,出于时间以及学生能力水平的限制,高中阶段的学生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完成对很多复杂理论的探究工作,而教师的存在意义正在于此,教师通过心理暗示和提供线索,辅导学生完成对于知识的探索,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帮手作用”。而教师的作用绝不仅只限于这一个方面,教师还要决定学生学习内容的范围,以避免学生陷入某种不可解的迷途之中。也就是说,教师要对班级内的学生有较为清晰的认知,知道班级内学生现阶段学习能力的上限与下限。而学习能力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这段区间就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教师需要将学习内容把控在这一区间内,使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程度的思考得出相关的结论,既不浪费学生的创造力,也不会因为内容难度问题导致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值得说明的一点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工作还包括利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上限,以便促进学生在能力上的长远发展。

(二)在实际应用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的普及程度逐渐扩大,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我国的具体教学实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适应我国教育现状的改革,探索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我国应用的一些可行性方向。依托于支架式教学的有关理论,我国教育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一般而言,利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实际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师备课。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要求下,教师备课也被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本学期的授课内容进行整体性研讨,根据学生接纳能力的不同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重新建构,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参考材料而非决定性的指导材料。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材对于教师的意义在于从本学科大量的知识中划分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教师只需要通过教材了解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就足够了,而非严格地按照教材的顺序开展教学工作。二是具体授课环节,教师在每节课的备课阶段需要对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较为科学的安排,确保教学内容处于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内,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阶段是实际授课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提出问题为主要的引导方式,将课堂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在关键的节点给予一定的提示,进而实现支架式教学的主体部分。第三阶段是复习巩固阶段,这一部分通常出现在学期末,教师通过更具有深度的问题实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限的目的。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更类似于一种常识课,只不过这种常识课是建立在较为浅薄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的,这为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首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块,即算法与数据。算法主要是为了更高效正确地处理数据,各类编程语言也是基于这一目的进行开发的。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应用支架式教学让学生明白数据与算法的基本定义、数据与算法间的逻辑关系。目前,由于我国的互联网通信较为发达,许多高中生对于数据与算法可能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因此在学期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班级内学生对于相关概念的了解程度,以界定学生认知水平的上限与下限。而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基于数据结构的类似性,教师可以方便地构建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通过问题引导促使学生自主挖掘相关知识,完成整个教学引导的过程。例如,在教授数据结构中较为重要的“树形结构”时,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该种结构与族谱(family tree)之间的相似性,创建支架式教学的引导问题。在通常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对树结构相关定义的混淆,特别是类似分支节点、叶子节点等需要一定理解的定义。例如,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对于下列树形结构的各类节点的定义就非常容易出现问题。而利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类比式引导,以族谱这一元素为引导手段,学生对于这些定义就能够有比较深刻的认知。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一)分析教学主体对象,构建方向性探索

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信息,帮助其实现个性化全面发展,让学生从中获取足够的信息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进行支架式教学时还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把关,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向的制定。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否则就是按照固定模板进行的无意义套用,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以当前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为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支架式教学应当立足于当前高中阶段学生的基础水平来进行问题的设立,其难度不应当太高,出题范围应当在学生的学习与了解范围之内。其中,对于容易出错或者学生掌握薄弱的知识部分应当着重进行相关的练习,同时还应当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设立适当的拓展内容,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通过对教学主体的特点分析来进行教学支架的构建,这样建立起的教学重点与方法才能够极大地契合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特点,使得不同学习方法与风格、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支架体系下找到适合自身学习的方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具有导向性的支架式教学模式还能够针对每一个学生制定相关的学习方法,使其对学科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为学生今后该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够实现更高层次建筑的搭建。此外,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这种意识也能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得到良好的运用,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教师加强支架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能力

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支架体系的建立,在教学内容的整体框架之内设立相应的问题支架,这些问题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索,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然而以上只是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体系模型,在实际的教学运用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对教学方式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教学模式是否能够发挥出它的真正作用。这也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这是针对学生建立适合的学习支架体系最重要的一步。其次是教师对于支架式教学的理解能力,只有从根本上理解了这种教学模式运行的基础与原理,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中合理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这也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相关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教师要树立在教学中进行学习的理念,利用教学过程中的空余时间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理念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对于该教学方法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在课堂中进行运用。同时,教师还应当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进行了解并记录,将此作为构建支架体系的依据。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全体受教育者,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借助于支架式教学模式获得成长与进步。

(三)建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在互联网技术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今天,借助互联网进行教学也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方式,而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无疑更加契合互联网教学方式。因此,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搭建网上学习平台,但是学习平台的搭建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从对学生个人信息的收集到针对个体学习支架的构建,其中的每一步都必须做要科学严谨。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这样的网上支架式学习平台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这首先得益于互联网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学生和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平台的登录,使得原本只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的学习活动突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意愿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这样的网上学习平台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进行的支架式教学,学生在平台上进行学习时所接触到的知识内容都是自身的知识薄弱点,这使得支架式平台上进行的学习更加高效,学习过程也更加轻松,学生能够更投入其中。同样,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学生和教师能够在学习平台上进行即时的互动交流。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在平台上向教师以及其他学生提问,这样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解答疑问。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良好的掌握,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及调整相应的教学支架,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学习。最后,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的学习与交流活动,能够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认识,进而实现更加高效的高中信息技术学习。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浙江地区的信息技术课程是高考可选科目之一,所以信息技术学科在本区域内的教学体系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有所得,而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该科目的教学能够较为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学习支架体系以及相关的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借助于上述的网上学习平台,学生也能对信息技术教育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加深对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认识。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建议

出于该学科特性本身的要求,该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应该由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构成,这点在教材中也有体现。同时为了使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最大化,以及学生通过实践解决具体问题的成就感是单纯的理论课程所不能带来的,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实践操作。但就实际情况而言,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上机操作时间明显不足,即使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上机训练,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机房内的学习热情也并不高涨,甚至会出现嬉笑打闹等影响课堂纪律的问题出现。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仍需拉近该学科相关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该学科知识建筑的构建活动中来。而较为理想的解决方式是向学生介绍诸多的游戏、手机软件与数据、算法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总而言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教育改革方向。教师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而且学习从以前单纯的知识点学习转变为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奠基作用。

猜你喜欢

支架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