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消癌方对脑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Δ
2021-01-28高爽
高 爽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脑胶质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神经系统肿瘤,其呈浸润性生长,手术难以完全切除,临床一般采取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联合干预,但死亡率仍高达98%,中位生存期<15个月,5年生存率<5%[1-2]。脑胶质瘤的整体治疗缺乏突破性进展,寻找有效治疗方法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关于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中药成分复杂,尤其是中药组方,能够从多途径、多靶点和多环节发挥抗肿瘤效果,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根据“癌毒理论”创立了解毒消癌方,其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显现出了确切的疗效。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3]。本研究就解毒消癌方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及EMT的影响展开研究,以期为解毒消癌方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材料
1.1 细胞株
胶质瘤细胞株SHG44购自美国菌种保藏中心。BALB/c Nude裸鼠,SPF级,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号为SCXK(京)2016-0011。
1.2 药品
解毒消癌方:白花蛇舌草(20 g),山慈菇(6 g),八月札(15 g),僵蚕(10 g),蜈蚣(3 g),太子参(12 g),麦冬(6 g);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药房提供,经鉴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年版)的要求。生药经10倍量的双蒸水浸泡60 min,加热煎煮1 h(微沸状态开始计时)后滤出药液,加水重复煎煮1 h,将2次滤出的药液混匀,以旋转蒸发仪浓缩至1 000 ml时改用电磁炉加热,至玻璃棒挑起时呈面状滴下;放入真空干燥箱过夜,粉碎密封保存。按实验要求配制成各浓度溶液。
1.3 试剂
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购自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胰酶-EDTA购自美国CHI Scientific公司;PBS缓冲液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丝裂霉素C购自美国Sciencell公司;多聚甲醛购自美国EMS公司;Matrigel基质胶购自美国BD公司;Transwell小室购自美国Corning公司;RIPA蛋白裂解液、琼脂糖和DAB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一基实业有限公司;BCA蛋白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Abacm公司;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购自美国EZBiolab公司;PVDF膜、TGF-β、ZEB-1、snail和MMP-9抗体购自美国millipore公司;一抗二抗去除液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ECL发光液购自上海炎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仪器
2406-2型CO2培养箱(美国shellab公司);CHJH-C2109B型超净工作台(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DYCZ-25D型蛋白电泳仪(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Fluor Chem FC2型电泳凝胶成像系统(美国Alpha Innotech公司);CP100WX/CR22N型超速冷冻离心机(日本HITACHI公司);Transferpette型微量移液器(德国Brand公司);SH 100型水平摇床(上海达姆实业有限公司);IX73型荧光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lus公司)。
2 方法
2.1 细胞处理
将含有1 ml细胞悬液的冻存管在37 ℃水浴锅中快速解冻,加入4 ml培养基混合均匀;加入离心管中以1 000 r/min的转速离心分离5 min,弃置上清液,补加适量培养基并吹匀,标记细胞种类和复苏日期。接种于6孔培养板,于5%CO2、95%空气,37 ℃,相对湿度90%的培养箱中培养24 h,观察细胞状态并继续培养。细胞密度达到85%左右时进行传代培养,弃置培养上清,以PBS缓冲液(不含钙、镁离子)清洗2次;加入0.25%胰酶1 ml,消化1~2 min;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变圆并脱落时,加入少量完全培养基终止反应。适量补加培养基,轻轻打匀后吸出,以1 000 r/min的转速离心分离5 min,弃置上清液,再次补加培养基并吹匀,按1∶2的比例进行传代。待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处于对数生长期时冻存,-80 ℃冰箱保存24 h后转入液氮灌储存。
2.2 细胞划痕实验
取对数生长周期细胞,加入胰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以每孔1×105个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中。按实验设计分组并更换培养液,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分别加入0、25、50及100μg/ml解毒消癌方水提物),每孔200 μl,设5个复孔。细胞覆盖达到90%时,采用200 μl无菌枪头垂直于孔板底部划平行直线;以PBS清洗2次,更换为无血清培养基。正常条件下继续培养,12、24及48 h后采用显微镜(100×)观察并拍照,计算各组迁移距离。
2.3 Transwell侵袭实验
将冻存的Matrigel基质胶置于冰箱4 ℃过夜,变成液态后使用无血清培养基按1∶3的比例稀释,上室加入50 μl,37 ℃条件下于培养箱中放置2 h;取对数生长周期细胞消化后,加入胰酶消化,计数,制成单细胞悬液;将细胞悬浮于含有0、25、50及100 μg/ml解毒消癌方水提物的无血清培养基(即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以1×104个/孔的密度接种于上室;下室加入含20%胎牛血清培养基500 μl;培养24 h后取出小室,以PBS清洗2次,擦去上层基质胶和细胞,4%多聚甲醛固定,Giemsa染色;洗取染色液后于倒置显微镜(200×)下观察侵袭至微孔膜下层的细胞计数,每孔均随机选择5个视野计数,取平均值作为该组侵袭细胞数。
2.4 体内实验
将生长状态良好的SHG44细胞注射入裸鼠背部,共20只,每只裸鼠注射的细胞保持在5×106个,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当肿瘤体积(1/2长×宽2)[4]达到150 mm3时,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4组,每组5只,分别给予0、25、50及100 μg/ml解毒消癌方喂养;每5 d测量1次肿瘤大小,5周后处死,取出肿瘤,消化肿瘤组织,按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相关蛋白分子表达情况。
2.5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
处理好的细胞弃上清液,以PBS清洗2次,加入细胞裂解液,使用移液器吸取混合液至EP管,冰上裂解30 min;离心机预冷至4 ℃,将混合液以12 000 r/min的转速离心分离10 min;按BCA试剂盒说明书测定蛋白浓度。每孔40 μg蛋白,加入上样缓冲液,2%琼脂糖凝胶,10%SDS-PAGE电泳;80 V恒压跑浓缩胶,蛋白跑至分离胶时调高电压至120 V,蛋白跑至胶底端时停止电泳;裁剪PVDF膜,以甲醇浸泡后放入转膜液中清洗,恒流300 mA转膜90 min;完成转膜后取出PVDF膜转移至5%BSA封闭液中,以室温摇床慢摇1 h;加入TGF-β、ZEB-1、snail、MMP-9和GADPH抗体,4 ℃过夜;以TBST溶液清洗条带3次,1次10 min;加入二抗,孵育1 h;再次以TBST溶液清洗3次,1次10 min;将ECL发光液(A液、B液体积比=1∶1)均匀沾到膜上后放入凝胶呈现系统中显影拍照,收集分析数据。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解毒消癌方对胶质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经解毒消癌方处理后,低、中及高剂量组细胞迁移距离明显短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中剂量组相对低剂量组迁移能力抑制更明显,高剂量组迁移能力相对中剂量组迁移能力抑制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消癌方对胶质瘤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时间越长、浓度越高,细胞迁移能力越弱,见表1、图1。
表1 四组细胞迁移距离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cell migration distance among four groups
图1 四组细胞迁移距离比较Fig 1 Comparison of cell migration distance among four groups
3.2 解毒消癌方对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经解毒消癌方处理后,低、中及高剂量组侵袭细胞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侵袭能力受到明显抑制;中剂量组相对低剂量组侵袭能力抑制更明显,高剂量组侵袭能力相对中剂量组迁移能力抑制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解毒消癌方对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呈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细胞侵袭能力越弱,见表2、图2。
表2 四组侵袭细胞数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invasive cells among four groups
图2 四组侵袭细胞数比较Fig 2 Comparison of invasive cells among four groups
3.3 解毒消癌方对胶质瘤细胞TGF-β、ZEB-1、snail及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经解毒消癌方喂养后,大鼠胶质瘤细胞TGF-β、ZEB-1、snail及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低、中及高剂量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ZEB-1、snail及MMP-9蛋白表达受到抑制;且中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中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毒消癌方对TGF-β、ZEB-1、snail及MMP-9蛋白表达的抑制呈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表达水平越低,见表3、图3—4。
表3 四组细胞TGF-β、ZEB-1、snail、MMP-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比较Tab 3 Comparison of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TGF-β, ZEB-1, snail and MMP-9 among four groups
图3 四组细胞TGF-β、ZEB-1、snail、MMP-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比较Fig 3 Comparison of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TGF-β, ZEB-1, snail and MMP-9 among four groups
图4 蛋白电泳图Fig 4 Protein electropherogram
4 讨论
胶质瘤在颅内肿瘤等级划分中始终处于最高级(Ⅳ级),具有侵袭能力强、复发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5]。如何延长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始终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中医理论并无胶质瘤这一名词,可纳入“真头痛”“眩晕”等范畴[6]。血气不通则停留为瘀,津液无法正常输布则留结为痰[7]。癌毒留结是肿瘤发病的根本,在损伤脏腑功能、损耗人体正气的同时还会流窜到其他脏腑,形成原发灶和转移灶[8]。虚实两端是胶质瘤病机要素,虚者以气虚、阴伤为主,实者以血瘀、痰浊为主[9]。根据癌毒特点,结合病机要素,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在胶质瘤的治疗中应以解毒消癌法为主导,以扶正姑息治疗为辅。
本研究所采用的解毒消癌方由清热解毒药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理气活血药八月札,息风止痉药僵蚕、蜈蚣和扶正补气药太子参、麦冬组成。其中,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山慈菇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僵蚕祛风止痛、化痰散结;蜈蚣熄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八月札舒肝理气、活血散瘀;太子参益气健脾、润肺生津;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全方攻补兼施,共奏清热解毒、祛邪扶正、化痰散结之功。该方是临床实践中治疗恶性肿瘤颇具疗效的经验方,对多种恶性肿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马艳霞等[10]经研究证实,“消癌解毒方”能够抑制H22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降低肿瘤转移和复发的可能性。本研究结果发现,经解毒消癌方水提物培养的胶质瘤细胞株SHG44的迁移距离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缩短和降低,且随着药物浓度升高,缩短和降低幅度越明显,证实解毒消癌方在抑制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呈剂量依赖性。
胶质瘤细胞是否发生经典EMT一直存在争论,这是由于在大部分胶质瘤细胞中无法检测到上皮钙黏素(E-cadherin),而上皮钙黏素是上皮细胞最主要的表型分子[2,11-13]。本研究中也并未检测到该分子。EMT过程中除了上皮钙黏素下调,也表现为其他间质细胞的标记分子上调。研究结果发现,snail mRNA在多种间质转变的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其不但能抑制细胞向上皮细胞转变,还能够提高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14]。ZEB-1是EMT的重要调控基因之一,在促进肿瘤细胞EMT,增强迁移、侵袭能力的同时还能使肿瘤细胞具备肝细胞的特征[15]。赵丽艳等[16]的研究结果显示,沉默ZEB1基因表达可抑制胶质瘤U87细胞EMT。ZEB-1和snail是EMT的2个重要转录因子,各自独立进行负反馈调节的同时还能形成双向负反馈调节,共同在EMT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本研究中,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经25、50及100 μg/ml解毒消癌方喂养的裸鼠移植瘤内ZEB-1、snail蛋白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证实解毒消癌方能够抑制EMT转录因子,从而抑制EMT的发生。
MMP-9降解细胞外基质是胶质瘤迁移、侵袭的重要原因[17]。通常MMP-9高表达的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差。研究结果证实,MMP-9高表达会促进EMT的发生,EMT的发生也会反向促进MMP-9表达升高[18]。因此,下调MMP-9水平对肿瘤细胞的迁移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解毒消癌方能够下调MMP-9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提示其具有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也与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相吻合。TGF-β是一种多肽性生长因子,早期能抑制肿瘤生长,但会促进晚期肿瘤的发展。在胶质瘤等部分恶性肿瘤中,TGF-β呈高表达,能够促进细胞发生EMT,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解毒消癌方能够降低TGF-β蛋白表达水平,提示解毒消癌方可能通过下调TGF-β表达而发挥作用。但本研究并未就TGF-β是否为解毒消癌方调控胶质瘤细胞EMT的上游作用靶点展开研究,期望在今后的实验中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解毒消癌方能够阻止胶质瘤细胞EMT,进而抑制细胞侵袭、迁移,其作用机制与下调细胞中TGF-β、ZEB-1、snail及MMP-9等多种效应蛋白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