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驻保高校教师海外学术交流效益评价研究
——基于跨文化能力发展模型

2021-01-28徐丽沙张博安文广

消费导刊 2020年39期
关键词:学术交流研修高校教师

徐丽沙 张博 安文广

河北金融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一、研究背景

2016年7月教育部印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政策性文件,已列入2016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部署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我国要实施的100个重大项目。文件鼓励沿线各高校互学互鉴,扩大教育领域合作交流,形成往来频繁、合作众多、交流活跃、关系密切的携手发展局面。

在此背景下,驻保16所高校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派相关教师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进行研修学习、专业技术培训或参加学术会议等。对这些海外学术交流活动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研究可有效反观交流机制是否健全、是否需要及时完善。本文基于剑桥大学迈克尔·拜拉姆 (Michael Byram)教授的跨文化能力相关理论建立了“知识-技能-态度”相关模型,对驻保高校教师海外学术交流效益进行分析评价。

二、研究模型与评价过程

受拜拉姆教授跨文化意识研究的启发,我们在对驻保高校教师海外学术交流效益评价前期建立了“认知-技能-态度”三位一体的研究模型。其中,“认知”层面与“技能”层面侧重评价海外学术活动为高校教师带来的效益,“态度”层面则重点评估高校教师海外学术交流活动对本校国际化教育改革所起到的作用。

(一)认知层面

高校教师的海外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出国研修(时间多为三个月至一年)、短期培训、参加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但不论哪种形式,海外经历都极大丰富了教师的认知体验,其中既包括交流院校专业知识的获取,又包括对他国文化历史、国情风土的了解,还包含对不同思维方式的理解与包容。高校教师通过海外学术交流活动所获得认知层面的收益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观察备课过程,我们发现有海外学术交流经历的高校教师有意识地将研修或会议中获取的知识点新解和最新专业动态融入教学计划,准备介绍给教学对象,这也间接使学生受益。

2.驻保高校教师赴海外进行学术交流,特别是参与为期3个月至1年海外研修的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感受和了解异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历史,这使他们对事物认识的维度更加多维和立体,归国后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和效率也都有所提高。

(二)技能层面

技能层面的收益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两个方面的提升。

1.教学能力

根据访谈及听课情况发现,赴海外进行学术交流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一定的改变:

(1)借鉴国外高校Lecture(教师主讲)和Turorial(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加问题导向性的小组讨论课堂活动,重视学生发言及作品的呈现。

(2)有意识地增加过程性考核比重,不由期末考试“一刀切”。考核方式也尝试由单一的熟记知识点改为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论文或计划书等。

(3)教师借鉴海外所学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建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和自媒体,给予学生最新专业资讯和案例。

(4)双语授课能力提高,向学生介绍国外优秀相关网站和书籍,并引导学生阅读外文文献和专业案例。

2.科研能力

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的驻保高校教师中有约一半公开发表了相关文章或从事相关课题。海外学术交流经历培养了教师自我探索的科研意识,而非通过阅读文献这种纸上谈兵的方式进行课题研究。此外,通过接触新鲜的理念拓宽个人科研发展道路,将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与国内研究项目相结合,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3.语言能力

经历过出国前的选拔、出国后的学习交流,驻保高校教师在语言水平上基本都实现了一定的进步。特别是在交流过程中,他们需要用外语与外方人员(导师、同学、管理人员等)进行学业和生活交流、探讨科研问题、查阅外文文献资料、独立完成外文报告或论文,这在无形之中“强迫”交流者频繁使用外语,以至达到交流目的。这种语言能力的提高也促使更多驻保高校教师在归国后积极争取本校双语授课资质,学校师资队伍内涵建设更进一步。

(三)态度层面

高校教师赴海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形式包括公派出国研修、短期主题培训、参加国际会议等,这些活动不仅使高校教师个人获益良多,同时也给派出高校本身带来有利影响。具体如下:

1.参加短期主题培训的对象多为各高校中层管理干部,经过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研修考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管理经验,这有利于回国后更新管理理念,优化高校工作氛围。

2.高校教师依靠交流期间积累的专业资源和社会资源,可以发挥学校与海外高校或学术组织之间的桥梁作用,例如,促进海外学者来华讲学、授课,协助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来校任职任教,丰富学校海外专业图书资源和课程资源等。

三、现实意义与建议

(一)高校教师海外学术交流的现实意义

驻保高校教师海外学术交流活动于政府、学校和个人都有着重要意义。

1.对当地政府来说,高校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可为当地政治经济生活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讲好保定故事、传播保定优秀历史文化。应该进一步开拓海外交流途径,丰富交流形式,深化交流内涵,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收益。

2.对驻保高校来说,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视野,推动高校课程国际化建设,提升高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与能力,扩大学校的国际化影响,实现“互学互鉴”“共赢共利”的良性循环。

3.对教师个人来说,丰富的海外研修和交流经历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国际化学术视野,助力个人素质提升与职业发展。

(二)几点建议

根据课题组对驻保高校教师以及高校相关部门的访谈数据,我们将从海外学术交流活动成行前、在海外交流期间和返回工作单位三个阶段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出国前夕

(1)各高校应重视行前培训过程,且培训内容务必涉及爱国主义、外事纪律、安全保密、外事礼宾礼仪、文明守法等。高校鼓励教师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在创新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争创“双一流大学”中做出贡献。

(2)学校各相关部门鼎力协助出国教师出国前的准备工作,让其尽量减少后顾之忧。如各高校国际处简化明晰出国手续办理流程,教务处安排好教师外出交流期间的排课工作,人事处明确教师出国期间的人事关系以及薪资待遇等问题等。

(3)各高校优化选拔机制,以专业需要为驱动力,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海外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尚无出国经验的本校教师勇于踏出国门、到海外高校借鉴学习。同时,参与教师也应端正出国交流学习态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培训计划并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4)政府及各高校共同完善对海外学术交流项目的前期审核,中期管理与监督,以及后期的评估工作。

2.海外交流过程中,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对赴海外学术交流教师生活和学业上的关心,另一方面也要及时掌握派出人员信息,要求其定期反馈学习成果,保证在外教师按照交流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3.回国后期

(1)各高校要重视对本校教师海外学术交流质量的考察,通过让教师进行个人汇报、组织全校范围的学术讲座等形式,实现交流成果的有效扩散;

(2)各高校积极鼓励相关教师在海外积累的学术人脉资源为所在院系及学校开展人才引进服务,并发挥其在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中重要作用;

(3)各高校倡导出国教师充分利用海外积累的国际性知识和社会生活经历为教学工作服务。

猜你喜欢

学术交流研修高校教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