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理论的全面性护理对足踝骨折患者足踝肿胀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01-28杨帆
杨 帆
(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2)
作为人体的重要负重关节,踝关节非常容易发生骨折,研究数据统计在全身骨折中,足踝骨折发生率达3.9%以上[1-3],主要诱发因素为间接性暴力所致踝部扭伤。临床踝关节骨折的主要表现为行走障碍、皮下明显瘀斑、足踝部肿胀以及踝部疼痛感等,若骨折发展为移位性骨折则需要住院接受手术治疗[4-5]。目前骨科的住院常规性干预措施无法满足患者需求,而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全面性护理则能够给予患者更好的护理服务,全面护理能够以全面的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以患者为护理中心,将循证护理理念贯彻其中,虽然该模式在我国临床应用较晚,但已经得到了医患的认可,明显提高了护理水平。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161例足踝骨折患者给予基于循证理论的全面护理干预,探讨该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为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22例足踝骨折患者为分析对象,入组标准:①均符合足部踝关节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6];②均为闭合骨折、新鲜骨折以及单侧踝关节骨折;③年龄17~76岁;④骨折后在24 h内及时入院就诊;⑤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⑥入组者生命体征指标正常,意识清晰无障碍。排除标准:①严重性开放骨折损伤;②合并其他部位严重骨折;③合并如胸腹部或者颅脑损伤;④病情极为严重需要转急诊手术治疗;⑤重度精神疾病。入组患者对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以及意义均有明确了解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学要求。随机分为干预组161例和对照组161例。干预组男96例,女65例;年龄23~68(45.3±9.7)岁;主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伤43例,脚踝扭伤62例,积累性劳损56例;主要骨折分类:旋后/外旋型80例,旋后/内收型32例,旋前/外展型21例,旋前/外旋型28例。对照组男103例,女58例;年龄28~72(42.9±10.2)岁;主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伤37例,脚踝扭伤72例,积累性劳损52例;主要骨折分类:旋后/外旋型82例,旋后/内收型31例,旋前/外展型22例,旋前/外旋型26例。2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致伤因素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患者予以住院常规性干预,主要护理内容为: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观察患者的患侧肢体血液循环状态,对患者足部的肿胀情况予以相应护理,适当抬高患者体位,遵照医嘱进行相应各项干预措施,同时给予患者生活、疼痛、饮食以及心理护理干预,此外注意予以患者并发症以及足部压力损伤性护理等。
1.2.2干预组 基于循证理论对患者进行全面性护理干预,在科室内组建循证理论为基础的全面护理小组,全面负责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小组主要成员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共8名人员,其中大专2名,本科6名,护士3名,护师3名,主管护师2名,组员的工作年限均超过5年。在干预前对所有组员予以循证理论培训以及进行相关专题讲座,主要内容包括循证理论的概念、发展进程、步骤以及循证实例等,通过学习掌握训练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于全面护理中。同时以足踝骨折护理为研究方向,专注于“骨折”“踝关节”等检索词,在相关资料库中进行检索,研究相关文献资料,选出符合本次研究内容的护理依据,全面护理的重点内容如下:①观察患者情况。护理人员定期检查患者的患侧肢体的末梢血运情况,了解患者的感知情况,防止肢体出现肿胀,避免因外固定影响患者血运,发生足踝骨折后患者易出现胫距关节的半脱位或者脱位,关节稳定性差,因此护理中要采用石膏托予以固定,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脱位,避免因发生脱位造成骨折端对皮肤的损伤,减少坏死或者皮肤破溃的发生。②术前肿胀护理。踝关节骨折患者容易出现严重的关节肿胀,手术治疗也需要在肿胀减轻达标后方能进行,为了缓解肿胀,避免出现张力性水泡,护理中可以给予患者25%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从而减少组织内压,达到消肿的目的。在伤后的24 h内,也要注意对患者踝部进行冷敷处理,48 h后则需要采取硫酸镁湿性热敷,当出现较大的水泡,则应该对水泡部位进行消毒并使用一次性针将水泡刺破引流,再采用红外线烤灯对该部位进行照射促进干燥。③体位干预。将患者的患侧肢体抬高,高度要超过心脏水平位置20 cm,从而加强静脉回流,达到缓解肿胀的目的,此外注意辅助患者保持患侧肢体的外展中立位。④早期予以功能性锻炼干预。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背的伸背屈动作,加快促进功能的恢复。⑤伤口感染的预防性护理。术后易发生渗血,要及时更换干燥的敷料,防止伤口感染,对患者采取预防性措施,例如给予抗生素干预等。⑥疼痛干预措施。在术后48 h内给予患者静脉镇痛泵镇痛干预。⑦预防并发症。护理人员辅助患者抬高患侧肢体,注意在早期积极锻炼股四头肌的收缩功能,并进行趾踝关节伸屈运动,按照医嘱要求对患者使用预防性抗凝药物治疗,注意饮食清淡,保证患者大便通畅,减少因用力排便而致腹压升高影响下肢静脉的正常回流。⑧心理干预。确保患者心情舒畅,了解患者所需,能够满足患者的正常合理需求,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减少焦虑、抑郁发生,提升患者治疗康复信心。
1.3评价指标 ①选用国际通用改良踝关节“8”字评估法对踝关节的周径进行评估[7],进而分析患者足踝的肿胀情况,通过测量患者的健侧与患侧,计算出足踝部的肿胀周径比,公式为:(患侧关节周径-健侧关节周径)/健侧关节周径,并于干预前后进行测量;②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具体可选用常规视觉模拟评估法(VAS)进行评估[8];③记录患者的术前消肿时间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④观察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并发症包括背伸功能障碍、张力性水泡、下肢静脉血栓、伤口感染以及便秘。
2 结 果
2.1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情况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足踝骨折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分)
2.22组患者的足踝部肿胀情况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足踝部肿胀周径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足踝部肿胀周径比均减小,且干预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足踝骨折患者的足踝部肿胀周径比比较
2.32组患者术前消肿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干预组患者的术前消肿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足踝骨折患者术前消肿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2.4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干预组患者的背伸功能障碍与张力性水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伤口感染以及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2组足踝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3 讨 论
有研究发现,足踝骨折后最为常见的表现为足踝部肿胀,而这与患者就诊时间较晚、未及时给予手术治疗等有关,同时足踝肿胀也会对手术产生不良影响。一般对于足踝骨折多采取切开复位固定法治疗,但是手术最佳时间应为6 h内,错过最佳手术时间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手术后伤口的愈合,同时也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9-10]。足踝骨折患者如有足踝肿胀,要等待患者足踝部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术。因为足踝肿胀会对肢体远端的血供产生不利影响,干扰机体营养的供给,从而增加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也会延缓骨折愈合的进程,严重时可能会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增加截肢瘫痪的风险[11-12]。再者,足踝肿胀也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强化了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了患者的舒适度,给患者心理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出现焦虑,甚至抑郁情绪等。因此为了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在术前快速缓解患者的足踝部肿胀,临床需要采取更加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笔者选取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全面性护理,将护理重点集中于如何缓解患者的足踝肿胀,依据循证理论,在临床采取24 h内冷敷与48 h硫酸镁湿性热敷干预,同时可给予患者25%甘露醇静脉滴注等,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笔者针对足踝骨折患者的疼痛也采取了有效措施。疼痛程度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这种主观感受也会影响患者的睡眠,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焦虑或者抑郁情绪,可见缓解患者的疼痛也是足踝骨折患者护理中的重点内容。相关研究提示,患者的足踝部疼痛感与足踝肿胀情况有极大关系,足踝肿胀会影响肢体淋巴循环,干扰血供,降低血流量,阻滞微循环,加剧炎性反应,增加组胺、乙酰胆碱等生物活性物的大量释放,对机体感受器产生痛觉刺激,再者术后因伤口的拉扯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疼痛,因此护理中还需要酌情使用镇痛泵予以药物镇痛干预。本研究说明在循证支持下的全面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干预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效果显著,同时干预组患者的足踝部肿胀周径比明显小于对照组,可见全面护理的干预效果十分明显。
在足踝骨折中,背伸功能障碍、下肢静脉血栓、张力性水泡以及伤口感染是其常见的并发症,患者足踝部的肿胀会增加张力性水泡的发生,阻滞静脉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局部静脉组织的瘀阻,进而增加了血管的通透性,最终导致表皮水泡的形成,一旦出现张力性水泡,必须要给予及时处理,否则水泡破裂极易诱发感染。在既往的研究中,采取25%甘露醇静脉滴注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组织内压,从源头阻止水泡形成,若已经出现水泡,则可以在护理中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将水泡刺破并进行引流处理,同时使用红外线烤灯照射破损部位增加干燥性,促进创面的快速愈合[13-14]。背伸功能障碍也是足踝骨折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护理中要进行早期功能性锻炼,增加足趾背伸锻炼、趾踝关节的伸屈以及股四头肌的收缩活动等,加快患者功能的恢复,同时也能有效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这也是全面护理干预的重点。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前消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足踝骨折后采取循证理论为基础的全面护理,能够从生理、心理等方面给予患者积极的干预支持,也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今后还要不断提升循证理论的学习,将其融于实际应用中,从而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