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中益气汤合泻心汤治疗气虚夹热型慢性肾衰竭疗效及对血清TGF-β1、BMP-7表达的影响

2021-01-28高欣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泻心汤肾衰竭气虚

高欣欣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慢性肾衰竭是由各种慢性肾病、累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而致肾功能不可逆性减退最终引发肾衰竭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碱失衡[1-2]。慢性肾衰竭发病率高、预后差,由于病理进行性改变和病情加重的不可逆性,不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也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组织的纤维化过程扮演了重要角色,而骨形成蛋白-7(BMP-7)作为机体内源性抗纤维化因子,对抵抗肾组织纤维化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故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保护肾功能、延缓肾组织纤维化是关键。临床上,西药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多,近年来兴起的中医药治疗,其疗效较为满意,可以算是延缓肾功能恶化的突破口[4]。本研究以60例气虚夹热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补中益气汤合泻心汤治疗该病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TGF-β1、BMP-7表达的影响,并与常规西医治疗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5]的西医诊断标准[(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 mL/min,存在慢性肾病或肾脏系统疾病病史,血肌酐(SCr)>133 μmol/L)]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的中医气虚夹热证诊断标准(主症: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食少纳呆;次症: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口淡不渴、舌淡齿痕、脉象沉细)[5]。②入选前3个月SCr水平波动<15%。

1.2排除标准 病情严重需进行透析、移植等肾脏替代疗法者;合并感染、脱水、休克、心力衰竭、肝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具有精神病史者;合并造血系统、心、肝、脑部严重原发病者;基础性疾病控制不理想、依从性差而不能严格执行本治疗方案者;过敏体质,对多种中药存在变态反应者。

1.3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60例气虚夹热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4~67(51.45±16.89)岁;原发病:慢性肾炎24例,糖尿病肾病20例,高血压肾病9例,肾病综合征7例;临床分期:Ⅱ期31例,Ⅲ期29例;病程1~11(4.35±1.23)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性别、年龄等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医学伦理要求,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气虚夹热型慢性肾衰竭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一般对症处理,包括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抗感染、对可逆因素予以纠正等,控制血压、纠正酸中毒、贫血等,饮食上保证优质、低蛋白、低盐、低脂标准,在治疗过程中严格禁用影响肾脏的药物,同时口服尿毒清颗粒(康臣药业内蒙古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73256),3次/d,5 g/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合泻心汤治疗。组方:黄芪60 g、当归20 g、丹参20 g、党参15 g、白术15 g、桃仁15 g、姜半夏15 g、干姜10 g、大枣10 g、黄连6 g、大黄10 g、柴胡6 g、升麻6 g、陈皮6 g、炙甘草6 g。如脾虚湿胜加茯苓15 g、桂枝10 g;如间断热内蕴则去党参而加滑石30 g、黄柏15 g;如气血亏虚则加熟地20 g;如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则加竹茹10 g、橘皮10 g;如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则加白术10 g、防风10 g、西洋参6 g;如腰膝酸冷、畏寒肢冷,则加红参6 g。水煎服,1剂/d,分2~3次温服。2组均治疗3个月。

1.5观察指标 ①采集空腹肘静脉血3 mL,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GF-β1和BMP-7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说明书操作执行;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产Olypus-Au2700)检测SCr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②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疗效。

1.6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拟定。①中医证候疗效根据倦怠乏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和腰膝酸软4个中医症状评分评定,根据症状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0,2,4,6分,计算总分。临床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中医症状总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缓解,70%≤中医症状总分减少<95%;有效: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改善,30%≤中医症状总分减少<7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中医症状总分减少<30%。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临床疗效根据肾功能和中医症状积分评定,显效:SCr降低≥30%,eGFR升高≥30%,中医症状积分减少≥60%;有效:SCr降低≥15%,eGFR升高≥15%,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稳定:症状有所缓解,SCr降低<15%,eGFR升高<15%,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无缓解或加重,SCr升高,eGFR降低。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稳定率。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1、BMP-7水平比较 2组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降低,BMP-7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BMP-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气虚夹热型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F-β1、BMP-7水平比较

2.22组治疗前后SCr、eGFR水平比较 2组治疗后血清SCr水平明显降低,eGFR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GF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气虚夹热型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前后SCr、eGFR比较

2.3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5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气虚夹热型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例(%)

2.4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气虚夹热型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 论

慢性肾衰竭是因各种肾脏疾病致使肾功能发生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出现肾功能丧失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按照中医辨证,慢性肾衰竭属“关格”“肾劳”“水肿”“癃闭”等范畴,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慢性肾衰竭患者先天多有不足,如若后天失养,易脾肾亏虚、运化失司、血脉瘀滞而致三焦气化障碍、津液输布不利,终致瘀血、浊毒蓄积于内[7-8]。故慢性肾衰竭主要病机以脾肾虚损、浊瘀互阻为本,水湿、瘀血、浊毒为实,论治则当以扶正健脾、活血通络、益肾化浊为主。

本研究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以补中益气汤和泻心汤联用,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GF-β1、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BMP-7水平和eGFR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补中益气汤和泻心汤联用对延缓气虚夹热型慢性肾衰竭患者肾组织纤维化过程、维持患者肾功能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TGF-β1是一种重要的致纤维化因子,对系膜细胞增殖与细胞外基质形成有促进作用,同时对细胞外基质裂解有抑制作用,其表达增高可致肾间质纤维化[9]。而BMP-7是一种肾实质的保护因子,作用正好与TGF-β1相反,对TGF-β1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进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11]。补中益气汤的基本方中,黄芪具有补中焦脾胃元气之功,佐之以升麻升发脾胃清阳之效,二者均具补气升阳之功效,故可使下陷阴分的脾胃元气升腾恢复到中焦本位;因柴胡疏解肝郁之功,可收“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之效以和肝,辅之当归养血柔肝,共收疏养肝脾之功效;加之方中大黄具荡涤肠胃、通腑泄浊之能,辅以茯苓健脾祛湿,二者相伍,可并收推陈出新、去菀陈蓙之效。泻心汤源于《伤寒论》,已被临床广泛证明对消化系统疾病有显著疗效,对气虚夹热型慢性肾衰竭这类寒热错杂的痞症亦有良效[12-13],其方剂中含辛散开结作用之法半夏、干姜,配之以升补清阳之炙甘草、大枣,加之苦降泄浊之黄连,共同作用则可以顺升降、和阴阳[14-15]。补中益气汤合泻心汤相辅相佐,共同达到扶正健脾、活血通络、益肾化浊之目标,故而起到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程、改善肾功能、提升肾小球过滤率作用,因而中医证候疗效与临床疗效更好。

综上所述,补中益气汤合泻心汤能够有效降低气虚夹热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清TGF-β1表达水平,提高血清BMP-7的表达水平,明显改善肾功能,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疗效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泻心汤肾衰竭气虚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慢性肾衰竭处方规律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ys C、β2-MG、MCP-1及ANG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膳食营养护理与要点分析
肾衰竭血透能活多久
不同剂量配伍的三黄泻心汤总蒽醌含量比较研究
半夏泻心汤治疗丘疹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