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态律动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1-01-28孙多英华

大众文艺 2020年19期
关键词:克罗拍子体态

孙多英华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体态律动属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是让儿童通过身体来体验音乐、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国传统儿童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儿童感知力、提高儿童全面的音乐素养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体态律动中,是让儿童主动地去感受音乐,表达音乐,更注重发掘儿童内心对于节奏、旋律以及音乐结构等音乐要素的感知,这是一种原本的、直观的艺术实现方式—用不同种类节奏的动作来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在我国儿童音乐教学中引入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符合儿童阶段的特性,能够提高儿童音乐感知能力,让儿童通过身体表达音乐,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从而全面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在教学中,也更受儿童学生的欢迎与喜爱。

一、儿童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的应用

体态律动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中所涉及的音乐元素的不同,来利用体态律动教学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儿童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方式,通过钢琴的即兴演奏或者歌唱等来传递信息,学生根据从中接收到的信息,运用肢体来表现感知到的音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音乐和体态律动的互相转化作为主要手段执行教学任务②,以此来达到儿童学习音乐知识的目的。

(一)体态律动在训练音乐的节奏、节拍中的应用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元素之一,瑞士音乐家兼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曾提出“节奏为音乐学习的首要元素”。儿童在体态律动中所创造的舞蹈或表现形式会直接影响到对音乐的节奏节拍感的敏感程度,甚至对整个音乐系统的综合能力培养会有较大影响,这就要求儿童过程中不仅要打开自己的感官,更需要对内、外发生的一切有精准的表达。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儿童在音乐中感受节奏节拍,以身体为乐器,根据音乐的节拍、节奏等变化,有控制地作出各种幅度和力度的动作,通过体态律动表现出来,来表达听到的乐曲。在教学刚开始时,让儿童非常简单的跟随音乐,只需要将基本拍拍出来即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反应被淋漓尽致的体现,学生在表现音乐时,简单的基本拍都被表达得十分个体化,在这其中,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或者情绪都将使儿童在律动行为中进行调整与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弹奏或演奏中需要对音乐有精准的表达。这样既培养了儿童节奏节拍感,又有助于推动儿童对音乐的全面感受,具有独特的价值。下面将举一个课例加以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体验并表现二拍子与三拍子

教学过程:课堂开始,教师给儿童讲解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特点是:强弱弱,紧接着带领儿童通过拍打身体表现出来,律动动作可以设计为拍手,拍手的过程中要求儿童表现出强弱弱的规律,让儿童反复练习。教师即兴弹奏三拍子歌曲《雪绒花》,让儿童在听的过程中思考,并尝试自己找到节拍规律,通过拍手加走步的方式将节拍表现出来。教师弹完以后,播放歌曲《雪绒花》并带领大家做律动,一开始儿童可能放不开,不敢于去表现,但当律动时间超过三分钟以后,儿童就会勇于表现自己,十分积极的做律动。当孩子们熟悉了三拍子以后,重新播放一遍完整的歌曲,教师和儿童一起做律动,跟随着三拍子的音乐,往前走三步并同时拍三下手,这时要格外注意,提醒儿童律动的空间充满整个教室,不要聚集在一起,在律动中同时感受空间感。可以让儿童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比如听到的音乐声音小,可以拍手的声音小一点或者身体低一点,这样在律动过程中,儿童能够很好地舒展自己,自由地表达自己所感知到的音乐。

熟悉三拍子以后,教师给儿童讲解二拍子的强弱规律为:强弱,带领儿童通过拍胳膊的形式把二拍子表现出来。当孩子们可以很好地表现二拍子以后,教师即兴弹奏歌曲《洋娃娃与小熊跳舞》,儿童感受活泼欢快的歌曲特点,尝试自己在音乐中找到节拍规律并表现出来。通过前面三拍子的节拍训练,儿童们已经可以很快地找出歌曲《洋娃娃与小熊跳舞》的节拍规律,有的小朋友开始积极表现。教师弹奏完以后,播放歌曲,带领儿童跟随音乐做律动。孩子们可以很快地跟上歌曲的节奏,并且根据音乐自由地发挥:拍胳膊的时候同时原地跳跃两步,在较为欢快的歌曲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理解将二拍子通过表现出来,使音乐真正地在儿童内心流动。

在儿童通过歌曲《雪绒花》和《洋娃娃与小熊跳舞》熟悉并了解了三拍子和二拍子的规律后,教师即兴弹奏两首歌曲,要求儿童在听到歌曲一个整拍后通过律动表现出歌曲节拍。教师先弹奏《雪绒花》,反应快的孩子在听到歌曲以后立马知道这是三拍子的歌曲,一边跟随节拍拍手一边在教室向前走三步。在弹奏了三小节后,几乎所有儿童都可以跟上节拍。等所有儿童跟上节拍以后,教师注意儿童的反应,在观察到所有的孩子都投入的去感受音乐表达音乐时,改变歌曲。这时弹奏《洋娃娃与小熊跳舞》,继续观察。一开始音乐改变时,大部分儿童动作会乱,但随着音乐的进行,逐渐有儿童反应过来并调整自己的律动动作:拍胳膊并跳跃,这时其他还没有意识到的儿童会看其他人的表现,并先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感受到二拍子,并逐渐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儿童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的过程。

教师观察儿童律动情况,并将节奏不断加快,儿童们的动作也逐渐五花八门,随着教师弹奏结束,孩子们也都开心地停止了律动。在过程中,儿童通过感知音乐,在音乐的氛围中自由的表达,了解并学习表现了二拍子和三拍子,提高了音乐表现力,更好地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

(二)体态律动在训练儿童音乐旋律感知力中的应用

体态律动是先感受音乐,然后通过身体律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感受和认知③,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是感官和身体的连接体。教师让儿童听音乐,体验旋律线条的走向、乐句、音乐的起止等,随着音调的变化,灵动的舒展身体。儿童在体态律动的时候,根据音乐做律动中的停顿或者身体的起伏来表示乐句的起止,教师也可每个乐句之间拍手以便更明确地向学生展示乐句。同时可以根据音乐旋律的高低流动,身体律动相应的向上舒展或者向下倾斜,以此来表示旋律线条走向。音乐的起止可以让儿童做结束的动作来表示。在即兴的律动中,学生能够通过身体律动来表达感受到的旋律,这对儿童的情感或者情绪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通过这样的律动,儿童可以更好地感知音乐,进而提高音乐的基本素养。

(三)体态律动在训练儿童理解音乐结构中的应用

音乐结构一般指的是音乐作品曲式结构,是音乐的整体结构,音乐的作品曲式结构的学习在音乐课堂是较人容易被忽视的。结构的感知是理解以及创造音乐的基础,体态律动和结构建立了密切的练习,将结构赋予了一种可见的意义。在儿童音乐教学阶段,儿童应对乐句有最基本的了解,教师可让儿童通过身体律动去感受不同因素形成的乐句以及乐句的对比,并在练习过程中学习强弱拍的起始,要注意不同类型的起始和律动的连贯性。

二、体态律动在儿童音乐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在儿童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方式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给音乐教学注入了活力,学生也可以更有乐趣地去主动地接受一些知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师思想意识程度不够。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体态律动引入我国多年,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然而, 在儿童音乐教育中,教师的主观思想意识限制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实施,部分教师很少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以及将体态律动的方法应用到教学中去,没有意识到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因此遵循了传统的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

同时,由于学校领导阶层对音乐教育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理论知识以及教师教学技能不完善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总体来说普及范围较小。

(二)师资质量需进一步提高。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对教师的音乐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要求教师能力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即兴创作能力。在儿童做律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即兴的演奏不同风格的音乐以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脑海中储存大量的音乐信息。很多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培训,有些甚至对于这种教学法知之甚少,因此在运用上并不能将体态律动合理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同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理解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核心,掌握其基本教学手段,对这种教学法富有热情并且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实施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

(三)教学环境及设施不够完善。部分学校对音乐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音乐教室的准备不够充分,普通教室的场地不足以支持儿童进行体态律动,这就限制了音乐教学的环境。在音乐器材、教具以及设施等方面经费投入不够多,导致设备落后,钢琴及电子琴等音乐教学设备不充裕,多媒体设施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音乐课堂效果的提升。

儿童音乐教学活动需要根据此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特性,来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可以让儿童更好地在感受音乐中学习音乐。体态律动能够充分调动儿童的全身器官,通过有节奏的运动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突破传统教学中枯燥沉闷的教学氛围,使得儿童在律动中是主动地对音乐进行学习,这更注重培养儿童的平衡性、创造性以及内在听觉,使儿童感受到音乐魅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实践证明,在我国儿童音乐教学过程中,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实施效果是显著的,使儿童在启蒙或者初学阶段就完成基本音乐素养的培养,并对优秀的音乐产生强烈的兴趣,促进儿童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达到美育的目标,这和我国当今社会教育体系所强调的审美教育相得益彰,也符合了音乐教育人本化的要求,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体态律动让儿童在刚开始学习音乐的时候就先感受音乐的乐句和音乐性,让这一切在初学阶段就变成本能。这种音乐的本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由内向外的输出。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就是让儿童从本能反映到感知,后再认知,重点对音乐的节奏节拍、音乐旋律以及音乐结构等方面的学习,从而达到提升音乐素养、全面发展的目的。

注释:

①李茉.《一场动起来的音乐教学革命——论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之“动”》[J].中国音乐,2019年05期.

②余丹红.《音乐教育研究论文集》.[A].陈蓉.《奥尔夫教学法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比较研究》[C].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③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克罗拍子体态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浩然听笔走龙蛇,气格疏朗体态健——浅论“海上四大家”蒲华的书法
如此感伤
妈妈的竹拍子
迟到大王
最喜欢的画作
梧桐树的回忆
“四分之三拍”读法没错吗?
克罗历险记
光明正大